生活中,關于哪些人不能上墳,,聽到過許多說法,,如:新媳婦不能上墳;孕婦不能上墳,;嬰幼兒及少兒不能上墳,;未成年人不能上墳:不能到別人家上墳;不能上別人家墳,;等等,。還有些地方有一種講究和禁忌,說,,已經(jīng)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到娘家上墳,。已嫁女到娘家上墳,說明娘家無人,,會把娘家上窮了,。這些大都是民間生活傳承,,有的是訛傳,許多人不知所以然,。我們對照規(guī)范的禮儀文本資料討論一下,,供大家參酌與評述。 1,、首先必須清楚:上墳是祭祀活動,,與“開祠堂”實質(zhì)上是一回事 上古時期,“墓而不墳”,。人死了,,直接丟到山溝里或挖個坑埋上,不留墳頭,。一直到春秋時期,,才有做墳的說法和講究。秦漢之后,,做墳成為普遍的生活要求,,“無墓不墳”。 秦漢之前,,祭祀祖宗進家廟,。按禮制規(guī)定,天子有太廟,,諸侯有宗廟,,大夫和士有家廟,一般庶民百姓沒資格有廟,。實際生活中,,一般居民家庭,需要祭祀祖宗的時候,,就到墳地,,于是出現(xiàn)墓祭。從兩漢時期開始,,墓祭非常流行,,也有許多規(guī)定和要求,是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重要事項,。 在隨后的發(fā)展過程中,,墓祭演進出兩條線路:其一是祠堂;其二是上墳,。由于墓祭是日常的也是重要的生活事項,,為了方便,人們在墳墓的旁邊建一些龕舍,,存放物品東西,,后來龕舍越造越多,,越造越大,于是在墳墓地方出現(xiàn)房屋,。由于房屋不畏寒暑風雨,在房舍內(nèi)立神主,,就能舉行祭祀活動,。所以,墓祭逐漸從墳頭轉(zhuǎn)入房舍內(nèi)進行,。再后來,,在家庭居住的特定地方,單獨建造房屋,,作為祭祀場所,,就是所謂祠堂。這樣一來,,生活條件社會地位較好的階層人家,,就開祠堂祭祖;而對于普通居民家庭,,建不起或建不了祠堂的,,祭祀活動主要通過上墳來完成。 2,、其次應當明白:祭祀活動是吉禮,,與喪禮是完全不同的 一定要明白,墓祭是祭祀活動,,祭祀是吉禮,,是祈求祥瑞。喪事是兇禮,,是悲苦哀傷,。上墳作為墓祭活動的傳承,與喪事活動是根本不同的,。絕不能將喪事禮俗用于墓祭上墳,。 所以,正常情況下,,上墳不能哀哭,,不能喪服(戴孝),應該以家庭的名義上墳,,不能一個人悶不拉嘰甚至偷偷摸摸上墳,。 祖宗文化是漢民族倫理文化和情感皈依的重要途徑。家庭或有大事,,都應當敬告祖宗,。墓地和祠堂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不僅是情感上的,也是法律上的,?!短坡伞访鞔_規(guī)定:“盜耕墓田,杖一百,;盜耕傷及墳墓,,徒刑一年;侵盜園陵的草木,,徒刑兩年,;發(fā)人墓冢,勞役加流放,;發(fā)冢開館,,處以絞刑?!蓖趬灳蚰共粚儆诖笞镏刈?,但在唐朝歷次慎恤刑獄的赦令中,發(fā)人墓冢都不在其列,,所以是“十惡不赦”之罪,。后世各朝代沿襲,一直到現(xiàn)在都對我們的心理情感產(chǎn)生影響,。 一般來說,,家庭發(fā)生男娶女嫁、生育添丁,、上學進學,、建房建舍、開張開業(yè),、參軍戍邊,、升官加級等等事件,都要開祠堂或上墳祭祖,,告慰祖宗神靈,,佑護后世子孫。家庭和社會等發(fā)生喪葬病疫,、匪禍寇亂等等,,也需要告慰祖宗,以便統(tǒng)一思想意識,,凝聚家庭力量,,正確應對。 從較高的文化層面講,上墳是人們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是人們告慰逝者,,尋求親情歸屬、心靈歸屬,、家庭歸屬和社會歸屬的重要手段,。對于中國人來說,上墳是一種信仰,,一種先天的信念,,一種日常的激勵。上墳是人們抒發(fā)情懷,、展顯自我的重要途徑,,是人們生存發(fā)展的心理基點,,也是人們安身立命的基本動力,。 3、再次還要知道:上墳是家庭中事,,即以家庭為祭祀單元,,以家庭中人為祭祀?yún)⒓尤?/strong> 上墳是祭祀活動,祭祀的對象是祖宗,,所以,,祭祀?yún)⒓尤藨斒峭蛔孀诘淖訉O后人及同堂人員。 祭祀是一種祖宗信仰,,是一種社會文化,,也是一種崇敬和感恩。所以,,對于一個特定家庭來說,,與特定家庭有親緣關系的家庭及人員,對特定家庭有重要恩情或重要意義的外家庭人員,,也可以在本家庭作為祭祀對象進行祭祀,。 一定要清楚,上墳是家庭活動,,不是個人活動,。老子上墳,一定要帶上兒子,。否則,,就沒有了傳承。 所以,,關于上墳,,我們歸結(jié)以下結(jié)論: (1)上墳不限制任何家庭中人 新媳婦也罷,孕婦也罷,嬰兒幼兒少兒也罷,,未成年人也罷,,只要是家庭中人,都可以參與上墳,,沒有任何限制和禁止,。有的地方習俗,新媳婦進門后,,嬰兒出生后,,都要到墳地告慰父母先人,是有道理的,,其依據(jù)就是祖宗祭祀文化這個根本,。 但相對來說,墳地缺少人跡,,蛇鼠蚊蟲較多,,瘴氣惡氣較盛,所以,,新媳婦,、孕婦、嬰兒幼兒少兒等,,不宜單獨上墳,,一定要有家庭成年男性陪同。 被限制上墳的家庭中的人,,都是對家庭犯有重大罪責之人,。所以,傳統(tǒng)文化下,,生前不準進家廟祠堂,,死后不準埋進祖墳,是對一個人最大的懲罰,。 (2)已嫁女可以到娘家上墳 已嫁女到娘家上墳應當把握一個基本點:即必須以自己家庭為單位為自己的父母先人上墳,,不能直接與娘家兄弟一起上墳。 道理很簡單,。已嫁女的祭祀位分在婆家,,娘家無位。即已嫁女死后,,與丈夫一起進婆家祖墳,,享受子孫的祭祀香火,與娘家沒有關系,。也就是說,,已嫁女不是娘家家庭中人,沒有資格參與娘家的祭祀活動。禮儀規(guī)范文本《儀禮》中有“婦人不二斬”的規(guī)定,,意思是說,,女性的祭祀位分要么在婆家,要么在娘家,,不能同時占兩頭,。所以規(guī)定,未嫁女的祭祀位分在娘家,,已嫁女的祭祀位分在婆家,。女性只要在家不出嫁,在禮儀位分上的所有權(quán)利義務與兄弟是一樣的,?!稜栄拧贩Q女兒叫“女子子”,就是女兒子,,后世簡稱“女兒”,。 父母對于子女是天地恩情,子女感恩父母也是天經(jīng)地義的,。不準已嫁女回娘家上墳,,就是將外孫一家與外祖父一家在禮儀上直接對立起來,,這在禮法上是說不通的,。女兒給親生父母及先人上墳,也是天經(jīng)地義和理所應當?shù)?。但操作上,,已嫁女應當與自己的兒女或丈夫一起,以自己家庭的名義給父母上墳,。 (3)可以上別人家墳,,但不能到別人家上墳 啥意思呢?就是說,,你可以單獨到別人家的墳頭給別人家的人上墳,,但你不能與別人家的人一起給別人家的人上墳。 道理還是那個道理,。上墳是祭祀活動,,祭祀是家庭活動。上墳以家庭為單位,,別人家上墳,,外人是不能參與的,也是不準參與的,。 但你覺得別人家過世的那個人對你特別好,,有恩與你,逢年過節(jié),給他上個墳燒燒紙,,是完全可以的,。或者別人家的墳與自己家父母先人的墳在一起,,考慮到遠親不如近鄰,,自己家上墳時,順便給別人家燒把紙,,囑咐囑咐,,禱告禱告,也是可以的,。 歸根到底,,上墳是一種精神活動,是一種情感活動,,是一種自發(fā)自覺的行為,,只要不妨害他人,怎樣操作都是可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