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故事之五十九:濟瀆廟(一) 濟源,顧名思義,,濟水之源,。濟水,四瀆之一,。四瀆指長江,、黃河、淮河,、濟水,,為中國古代民間信仰的河流神的代表?!稜栄拧め屗份d“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fā)源注海者也”。瀆,,就是通,,說明了奉江、河,、淮,、濟為四瀆的原因是此四者均流入大海。從周朝開始,,四瀆神就作為河川神的代表,,由君王來祭祀?!抖Y記·祭法》曰:“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辈⒃谌珖鞯匦迯R祭祀。從漢宣帝開始正式列四瀆神入國家祀典,?!妒酚洝飞险f,大禹治水“東為江,,北為濟,,西為河,南為淮,,四瀆已修,,萬民乃有居”。由此可見,,早在上古時期濟水就已被列入四瀆。 隋開皇二年,,也就是公元582年,,朝廷為祭祀“四瀆”神之一的濟瀆神建廟。唐天寶六年,,也就是公元747年,,封河濱為“靈源公”,濟瀆為“清源公”,江濱為“廣源公”,,淮瀆為“長源公”,。明代則重新洗牌,封東瀆為“大淮之神”,,南瀆為“大江之神”,,西瀆為“大河之神”,北瀆為“大濟之神”,。宋,、元、明又對濟瀆廟陸續(xù)擴建,,每逢祭祀,,皇帝親歷。清代依然傳承著這種祭祀活動,,乾隆皇帝寫過《四瀆詩》,從其中的《其四·濟》可以看出,,當時的濟水已經(jīng)是三伏三出了,。 潛流原具絕河力,曾到濟源源詎曾,。 三伏何妨三見疊,,一通因得一齊稱。 惟清便濁奚能濁,,不易為恒果是恒,。 南北淮滎紛紀載,折中禹貢自相應(yīng),。 乾隆說的這三伏三起指的是,,濟水發(fā)源于河南省濟源市王屋山上的太乙池,,以地下河向東潛流七十余里,,到濟瀆和龍?zhí)兜孛嬗砍觯翜乜h西北第二次潛流地下,,穿越黃河而不渾,,至滎陽再次神奇浮出地面,濟水流經(jīng)原陽時第三次伏行至山東定陶,,與北濟會合后輾轉(zhuǎn)入海,。 清代濟水已經(jīng)是斷斷續(xù)續(xù)了,,但此前,,濟水卻是有過它的輝煌。曾任新鄉(xiāng)縣尉的唐朝詩人李頎,,與朋友們一起在濟水泛舟,。他看到了“百谷趨潭底,,三光懸鏡中”,、“晴山傍舟楫,白鷺驚絲桐”的美景,,寫下了一首《與諸公游濟瀆泛舟》: 濟水出王屋,,其源來不窮,。 洑泉數(shù)眼沸,平地流清通,。 皇帝崇祀典,,詔書視三公。 分官禱靈廟,,奠璧沈河宮…… 歲月荏苒,,滄桑巨變。濟水已失去了往日的輝煌,,但幸運的是在四瀆之中,,唯有濟瀆廟保存完整,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 濟瀆廟全稱濟瀆北海廟,,坐落于濟源市區(qū)濟水發(fā)源地。現(xiàn)存的建筑,,在中軸線上有清源洞府門(山門),、清源門、淵德門,、寢宮和臨淵門,龍亭,、臨淵閣等,;兩側(cè)有御香殿、接官樓,、玉皇殿和長生閣等建筑,。 因為濟水被封為清源公,所以祭祀濟水神的地方就叫清源洞府,,第一道門就稱為清源洞府門,,也就是山門,。這個建于明代的木牌樓門樓,歷經(jīng)幾百年風雨滄桑而雄姿未改,。山門的中門和御道是專為帝王用的,,其余人等只能從兩側(cè)進入。紅色的山門兩邊懸掛著一副對聯(lián),,聯(lián)中嵌入了濟瀆兩字,。 位尊四瀆澤華夏; 福永千秋濟眾生,。 清源門是濟瀆廟的第二道門,,典型的明代建筑風格。古人認為,,濟水之源是一個海眼,,是直通北海的,因為北海在遙遠的大漠之北,,不方便祭祀,,才在濟瀆廟后增建了北海祠。清源門兩邊的對聯(lián)也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 天開洞府丹霄近,; 地涌靈泉碧海通。 (未完待續(xù)) 悠雲(yún)于北海拾貝齋 2022/02/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