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以何種態(tài)度去生活,這是很私人的問題,,無論選擇去做“高等游民”,,還是“家里蹲”,他人都無權干涉,,畢竟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全書分為幾大部分,我按照自己的思路而不是書中的邏輯整理出了幾大要點,。 為什么要學習樂觀,? 書中花了很大的篇幅用來解釋樂觀的好處: 1.首先事業(yè)中需要大部分時間的樂觀和偶爾的悲觀。樂觀使得一個人有夢想有計劃,,適度的悲觀則有利于三思后行,。作者認為成功的三個因素缺一不可:能力、動機加樂觀,。
3.賽場上的樂觀會直接影響比賽的輸贏,。 悲觀是引發(fā)抑郁癥的重要原因,。悲觀的人容易抑郁,、沒有發(fā)揮潛能、健康和免疫系統(tǒng)比較差,、生命沒有情趣,。 習得性樂觀的三個應用:擺脫抑郁癥、提高成就,、改善健康狀況,。 作者用一個實驗證明了樂觀的人更容易當選總統(tǒng),他靠分析總統(tǒng)候選人的演講稿是否傳達了樂觀的信號,,預測了美國大選的結果,。 樂觀和哪些因素相關? 1.樂觀和一個人的解釋風格相關,。 比如:悲觀者認為:今天是我的幸運日,這種解釋風格是暫時的,。而樂觀者認為:我一向運氣很好,,這是永久的。 如樂觀者會說:這本書一點用都沒有,;悲觀者說:書本一點用都沒有,。 如何變得樂觀,? 我認為這部分是書中的重中之重,,但作者只用了1/5的篇幅來回答這個問題。 對習得性無助的實驗表明,,失敗后能否重新振作不是人格特質,,可以學習。
作者將認知心理學中合理情緒療法(即情緒ABC理論)改進為ABCDE模式: 雖然很贊同書中的觀點,,但是我認為,,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悲觀這個問題。生而樂觀的人是幸運的,,但倘若無法樂觀,,以悲觀的態(tài)度活著也不是什么大事。 首先,,悲觀者對于風險的敏感度更高,,在做一些容錯率比較低的工作時更擅長。 歷史上很多偉大的文學家,、藝術家都是悲觀主義者,,一個人所能取得的成就跟他是一個悲觀還是樂觀主義者關系不大。 作者提供了樂觀的方法論,,但是悲觀不僅是生活態(tài)度,,還涉及到如何看待世界,這是哲學層面的思考,。僅僅靠改變認知,,也許無法改變根深蒂固的哲學觀念。 群體的樂觀悲觀和時代是相關的,,美國有“垮掉的一代”,,日本有“寬松世代”,在國內,,90后這一代努力工作趕不上房地產和股市的浪潮,,難免有一種奮斗也沒用的挫敗感,這正是“喪文化”近幾年流行的原因,。 而且,,作為一個悲觀主義者,,我認為知和行可以分開。思維上悲觀并不影響一個人行動上的樂觀。一個抱有消極態(tài)度的人完全可以有積極的行動,。關鍵在于,,不要把自己的消極傳達給別人,尤其是管理層對下屬,情侶或朋友之間,。 講了這段話,并不是為悲觀者開脫,,而是在看過很多心理學的書之后,,我發(fā)現(xiàn)人生的很多痛苦來自于給自己設置思維桎梏,比如“樂觀才是好的”,。人不是機器,,無法因為一種特質是好的,就要100%地轉變成那樣,,我也特別煩勸別人應該怎樣活著這種好為人師的文章,。 況且,很多時候這個所謂的“好”是社會強加給某個群體的,,比如“女人要生孩子才是好的”這句話對女性是桎梏,,“30歲前結婚是好的”對不婚者是桎梏。不僅不要逼迫自己變成什么樣子,,而且要學會識別哪些是有科學依據的好(比如樂觀是好的),,哪些是社會強加的好(如女人必須生孩子人生才完整),這樣才能主動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這兩段書摘,,做父母的可以著重看下: 孩子的解釋風格會受到三種因素的影響: 1.孩子每天從父母身上學到各種事件的因果分析,尤其是媽媽的,。如果你是樂觀的,,孩子也會是樂觀的。 2.孩子聽到的批評方式也會影響他的解釋風格,,如果這些批評是永久的,、普遍的、內在的,,那么他對自己的看法就會轉向悲觀,。 3.孩子早期生活經驗中的生離死別和巨大變故。如果這些事件好轉了,,他會比較樂觀,;如果這個變故是永久的和普遍的,那么絕望的種子將深埋在孩子的心中,。 小孩非常注意父母的言行,,尤其是母親對情緒化事件的解釋。小孩會問很多“為什么”,。這是因為他們要得到對周邊發(fā)生的事情,,尤其是社會生活的解釋。一旦父母變得不耐煩,不再回答孩子永無止盡的為什么時,,孩子就從別的地方去尋找答案,。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會仔細聆聽大人對某一件事的解釋,,而在我們平常的說話中,,大約每分鐘都有一次解釋,只是自己不自覺而已,。你的孩子對這種解釋會一字不落地聽進去,,特別是對不好的事情的解釋。他們不但聽,,而且還會注意到這些解釋是永久性還是暫時性的,,是特定的還是普遍的,是你的錯還是別人的錯,。 孩子8歲時,解釋風格就基本定型了,。你的孩子在小學三年級時對這個世界就已經有了一種樂觀或悲觀的看法,。 最后,我也沒能升職,。但我事后我才了解,,無法升職不是因為我是個悲觀的人,這只是個擋箭牌而已,。職場遠比我想象中的復雜,。 今日立夏,早晨走在這樣的路上,,上班也變得沒那么苦悶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