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一 秋分之后,,白天雖然依舊炎熱,,但早晚已漸漸涼了。皖南的深山里,,仿佛有一只畫家的妙手,,在肆意地涂抹,原先密不透風(fēng)的綠色,,被金黃的稻田一塊一塊地分割,,突然生動起來;溪流旁,,山腰上,,叢林中,一片片淡黃,、深黃,,一抹抹微紅、大紅,仿佛水彩畫一般,,美不勝收,。就在這時節(jié),,柿子紅了,,栗子熟了。 我對栗子,,特別是板栗,,也像對棗、梨,、柿子等果子一樣,,愛得很深,不僅愛吃,,且有一種上升到精神層面的愛慕,。小時候,我家屋后生長著野生橡栗,,果實如指甲頭大小,,似不可食,多撿拾來玩,,或用線串起來做手鏈,。但也有能工巧手,會用來做“栗子豆腐”,。后來在歐洲,,見到成片的橡樹林,不僅被其高大雄偉所震撼,,看見類似我家屋后“橡栗”的小小果實,,也不免驚奇,于是一路默誦著那首著名的《致橡樹》:“你有你的銅枝鐵干,,像刀,、像劍、像戟,;我有我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br> 在美國也見到兩顆栗子,是美國中北部常見的品種,,英語叫作buckeye的七葉樹的果實,,與我家屋后的橡栗沒什么兩樣,只是個頭稍大而已。也難怪,,那七葉樹可以長到二十至二十五米高,,枝繁葉茂,果子自然大些,;而我家屋后的橡栗樹,,長在層層卵石(我鄉(xiāng)方言稱之為“馬龍光”)中,瘦瘦的身材,,一人高矮,,怎么長都不像一棵喬木,怎能長出大果子呢,? 二 平生愛讀《自然與人生》,,這是日本作家德富蘆花的佳作。蘆花的文筆很美,,那種親近自然和平安寧的筆調(diào),,拋卻大都市的繁華,定居?xùn)|京近郊粕谷村的生活情趣,,深深地吸引著我,。我不止一次向人推薦他的散文,也不止一次購買來送人,。他曾記下一段文字,。當(dāng)他入住粕谷村的第四還是第五年,一天早晨,,起來掃院落,,掃到栗樹附近,忽然聽見“啪”的一聲,,低頭一看,,竟是一棵栗子墜落了。這是多么美的一聲,!仿佛天籟一般,!這可是他剛來粕谷時所種,不意竟長這么大了,,都開始結(jié)果子啦,!這一聲“啪”,不僅給了德富蘆花驚喜,,也深深地留在了我心上,。 一日到訪古村查濟,在劉老師的“明汕居”品茗閑話,。遠離都市的村居,,日月山水的佳處,,令我很自然想起德富蘆花,想起他在粕谷村的茅舍和書房,,想起他筆下板栗落地的聲音,。我熱情轉(zhuǎn)述蘆花的生花妙筆,贊嘆其超凡脫俗的高潔靈魂,,神往之情溢于言表,。后來我贈送一本《德富蘆花散文選》給劉老師,囑其可仿蘆花先生筆墨,,作日月山水居的札記,。特別善于模聲描物的劉夫人,,對我的“蘆花情結(jié)”深表同情,,說:“來查濟吧,這里的秋天實在太美了,!山上到處是板栗,,葉子黃了,果子就開始落了,。我家院子里的板栗,,也一顆一顆'啪’'啪’地掉下來呢?!?br> 在皖南,,類似查濟的古村很多,但論規(guī)模之大,,隱藏之深,,不假修飾的原汁原味風(fēng)貌,尤其遍布村中及四圍山坡上的板栗林,,卻并不多見,。我曾譽之為“中國鄉(xiāng)村時代輝煌的廢墟”。一些老屋坍廢了,,留下幾段殘垣,,或者一個青石門框,或者隱約可見的屋基,,高大的栗子樹還旺盛地生長著,,每年中秋前后就會掉下很多栗子,撿栗子的人也成了一道風(fēng)景,。 這“廢墟”般的村落,,現(xiàn)在早已成了名揚全國的“畫家村”了。有幾個洋人也看中了這里的僻靜,、古意,,搬來住在村中,一位叫于連的先生,在屋后也栽了一棵板栗,,一位女士還學(xué)會了養(yǎng)豬養(yǎng)雞,。 三 庸常生活過厭了,不妨去查濟撿一次板栗吧,。 我的小友“小傻子”深情地寫道:“撿板栗是件非常有趣又很累人的活,,一般人根本干不好這個活兒,即使干了也是又慢又不好,?!边@真是“小傻子”的筆調(diào),與蘆花先生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但憑什么說人家傻呢,? 查濟的板栗樹高大繁茂,看起來有上百年甚至更久,。穿村而流的許溪,,靠山的岸邊,老屋的門前屋后,,隔不遠就是一棵百年老樹,,但哪是柳樹,哪是板栗樹,,并不太好辨認(rèn),。 低著頭在路上走了一段之后,小傻子著急地叫道:“撿不到,,怎么辦呀,?”恰好走來一位中年婦女,她的籃子里已裝滿彤紅的板栗,。問她是不是撿的,,答曰:“是啊?!眴査膬簱斓?,答說:“到處都有啊?!毙∩底勇犃?,就像小雞覓食一樣,將目光向四處探尋,。 “你看,,我撿到啦!”小傻子舉起手,,將兩顆飽滿的板栗,,炫耀地在眼前晃了晃,,放進小布袋中。大約這是第一次撿板栗,,小傻子興奮得不得了,,撿到兩顆栗子,仿佛比撿到兩顆金子還珍貴,。 路邊的板栗不是那么好撿的,,你來晚了,就被早起的人撿走了,。除非運氣好,,剛好走到那里,就有幾顆栗子掉下來,。不過,,這樣的好運氣,在查濟總是有的,。走著走著,,就能聽見“啪”的一響,,一顆毛茸茸的栗子掉了下來,,摔得皮開肉綻,紅彤彤的栗子就滾了出來,。 “到那邊去撿,。”撿栗子的大姐還沒有走,,她在欣賞這一老一小兩個傻子撿板栗,。順著大姐的手勢,“那邊”是指村莊南邊的山上,。據(jù)說那里從前也住著人家,,物是人非之后,才變成了板栗林,。但林子藏在屋后,,只能看見高高的樹梢。 順著溪流,,路過一家又一家,。從院墻外看見了劉老師“明汕居”的板栗樹??上е魅顺鲞h門了,,只能望樹興嘆。掉到院子外面的板栗,,已被游人撿去,,有的被當(dāng)場剝了殼,,吃掉了。 一個奶奶出現(xiàn)了,。她坐在溪岸上休息,,身邊放著一大一小兩個鼓鼓的袋子。不知她撿了多久,,竟然撿了這么多板栗,。循著她的路徑,我們走上了山坡,,走進了樹林,。 小傻子深情地寫道:“我看見一位老奶奶在那撿,于是我就上前與她商量著帶我一起去撿,。通過老奶奶一會兒的指導(dǎo),,我就像雞唊豆一樣,一個挨一個的栗子撿入我隨身帶的袋子中,,不一會兒袋子挎著挺沉重的了,。” 林子密不透風(fēng),,栗樹下生長著茶葉,、苦竹、覆盆子和各種帶刺的雜草,,沒有路,,只有撿栗子的足跡。一老一小兩個傻子,,在里面鉆進鉆出,,彎著腰在草叢里尋找?!芭尽?,這里一聲,“突”,,那里又是一聲,。小傻子的耳朵警覺地豎起來,認(rèn)真辨認(rèn)方向,,很快將那毛茸茸的板栗球找到,,將剛剛蹦出來的板栗捉到手。 秋日的陽光從樹縫里射進來,,有些灼人,。衣衫濕透了,胳膊,、臉上被蚊子叮了,,板栗球的刺扎進了我的手指,,可是不肯休息。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我想起路遙的話來了,。這真是想得太遠了。隨身帶的水喝完了,。不多久,,袋子漸漸鼓起來了。熱得吃不消的小傻子叫道:“好了好了,,袋子滿了,,不撿了,再撿就沒地方放了,!” 好,,聽小傻子的,不撿了,。小傻子不是說了嗎,,撿板栗是非常有趣也很累人的活兒。再說,,查濟的板栗也撿不完,,今年撿了,明年國慶中秋還可以撿的呀,。 2021年9月30日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