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研讀第15講:滕文公(下)解讀2 教學(xué)內(nèi)容:滕文公(下)解讀6—10章 教學(xué)目的和要求:誦讀原文,、進行文字訓(xùn)詁和義理闡發(fā)。理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圍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的重要性;士人對諸侯的應(yīng)有立場,;對楊朱,、墨翟的言論觀點的批駁;對陳仲子偏激行為的鞭撻,。 教學(xué)重點:周圍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的重要性,;士人對諸侯的應(yīng)有立場;對楊朱,、墨翟的言論觀點的批駁,;對陳仲子偏激行為的批評。 第六章 【原文】 孟子謂戴不勝①曰:“子欲子之王之善與,?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諸?” 曰:“使齊人傅之,。” 曰:“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②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岳③之間數(shù)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謂薛居州④,,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誰與為不善,?在王所者,,長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誰與為善,?一薛居州,,獨如宋王何?” 【注釋】 ① 戴不勝:人名,,宋國之臣,。 ②咻:(xiu)這里用為喧嘩之意。 ③莊,、岳:齊國的街里之名。 ④薛居州:人名,,宋國之臣,。 【譯文】 孟子對戴不勝說:“你希望你的君王學(xué)好嗎?我明白地告訴你,。假定有個楚國大夫在這里,,想讓他的兒子學(xué)齊國話,那么請齊國人教他呢,,還是請楚國人教他呢,?” 戴不勝說:“請齊國人教他。” 孟子說:“一個齊國人教他,,許多楚國人哇啦哇啦干擾他,,即使天天鞭打他,逼他學(xué)會齊國話,,也不可能學(xué)會的了,。如果帶他到齊國都城的鬧市上住上幾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講楚國話,,也不可能的了,。你說薛居州是個好人,讓他住在宋王宮中,。如果在王宮中的人,,不論年齡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樣的人,,宋王還能同誰一起干壞事呢?如果在王宮中的人,,不論年齡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樣的人,,宋王又能同誰一起做好事呢,?僅僅一個薛居州,能對宋王起什么作用呢,?” 【評析】 孟子的本意還是在政治方面,,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說明周圍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的重要性,,從而說明當(dāng)政治國的國君應(yīng)注意自己身邊所用親信的考查和選擇,。因為,如果國君周圍是好人,,那么國君也就會和大家一起向善做好事,。相反,如果國君周圍多是壞人,,那么國君也就很難做好人了,。 孟子認為,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要靠教育,要靠社會氛圍,。而一個社會整體性的價值取向,,則要靠一定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和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以及統(tǒng)治者的“以身作則”,。 第七章 【原文】 公孫丑問曰:“不見諸侯何義,?” 孟子曰:“古者不為臣不見。段干木逾垣而辟之,,泄柳閉門而不納,,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見矣,。陽貨欲見孔子而惡無禮,。大夫有賜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則往拜其門,。陽貨瞰孔子之亡也,而饋孔子蒸豚,;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當(dāng)是時,,陽貨先,,豈得不見?曾子曰:'脅肩諂笑,,病于夏畦,。’子路曰:'未同而言,觀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由是觀之,則君子之所養(yǎng),,可知已矣,。” 【譯文】 公孫丑問道:“不去求見諸侯,有什么道理嗎,?” 孟子說:“古時候,,不是諸侯的臣下,不去謁見諸侯,。段干木越墻躲避(魏文侯的來訪),,泄柳關(guān)門不接待(魯穆公),這么做都太過分了,。如果主動來見,這樣也是可以見見的,。陽貨想要孔子來見他,,又怕被說成不懂禮數(shù)。(按禮節(jié)規(guī)定,,)大夫贈賜禮物給士,,(士因故)不能在家接受禮物,(事后)就應(yīng)該前往大夫家拜謝,。陽貨探聽到孔子不在家時,,給孔子送去一只蒸熟的小豬;孔子也探聽到陽貨不在家時,才上門拜謝,。當(dāng)時,,陽貨先(送了禮物來),孔子哪能不去見他呢,?曾子說:'聳起肩膀,,裝出笑臉,去巴結(jié)人,,真比大熱天在地里干活還難受,。’子路說:'明明合不來還要交談,看他臉色羞慚得通紅的樣子,,這不是我能理解的,。’由此看來,君子所要培養(yǎng)的道德操守,,就可以知道了,。” 【注釋】 ①段干木:人名,戰(zhàn)國初期魏文侯時的賢者,。 ② 泄柳:人名,,魯穆公時人。 ③ 內(nèi):(na)同“納”,。這里用為接納之意,。 ④陽貨:又稱陽虎,季氏的家臣,。季氏曾幾代掌握了魯國的朝政,,而此時陽貨又掌握著季氏的家政。后來他與公山弗擾共謀殺害了季桓子,,失敗后逃往晉國,。 ⑤矙:(kan)同“瞰”。這里用為觀察之意,。 ⑥畦:(qi)菜圃間劃分的行列,。這里是當(dāng)動詞用。 ⑦赧:(nan)這里用為形容詞,,因羞慚而臉紅之意,。 【評析】 公孫丑提到為什么不主動去拜見諸侯的問題,孟子在回答時說到兩個方面的表現(xiàn),。一方面是像段干木,、泄柳那樣,過于清高,,過于孤芳自賞,,似平也沒有必要。因為儒者凡事反對走極端,而主張中正平和,、恰如其分,。另一方面就說到諂媚的問題了。雖然他這里沒有明說,,但我們可以揣測到,,他所指的“脅肩諂笑”之徒,正是那些逢迎,、巴結(jié)各國諸侯的縱橫術(shù)士們,。而這些人,因為是他反復(fù)鞭撻的對象,。 見不見諸侯,,要選擇最佳行為方式,段干木翻墻逃避魏文侯,,泄柳關(guān)門不接待魯穆公,,都不是最佳行為方式。因為這里面有一個價值取向問題,,有價值怎么樣都可以見,,沒有價值也用不著翻墻和閉門不見。因此孟子舉了孔子不見陽貨的例子,,就是要說明孔子選擇的是最佳行為方式,。 陽貨作為一個大夫,篡位奪權(quán),,想當(dāng)一方諸侯,,這在孔子認為是大逆不道的,為這樣的人服務(wù),,是毫無價值可言的,,所以孔子避不見面。而段干木為魏文侯,、泄柳為魯穆公服務(wù),,還可能稍有價值,所以孟子認為他們的行為都過分了,。所以,,作為一個君子,要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要選擇最佳行為方式,,才是君子的修養(yǎng),。 第八章 【原文】 戴盈之曰①:“什一,去關(guān)市之征,今茲未能,,請輕之,,以待來年,然后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②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注釋】 ① 戴盈之:宋國的大夫。 ② 攘:搶奪,,侵犯,,竊取。這里用為竊取,、偷盜之意,。 【譯文】 戴盈之說:“實行十分抽一的稅率,免去關(guān)卡和市場上對商品的征稅,,今年不能實行了,,就先減輕一些,等到明年再廢止(現(xiàn)行的稅制),,怎么樣,?” 孟子說:“假定有個人天天偷鄰居的雞,有人正告他說:'這不是君子的行為,。’那人卻說:'請允許少偷一些,,每月偷一只雞,等到明年再停止偷雞,。’如果知道那樣事是不該做的,,就該趕快停止,為什么要等到明年,?” 【評析】 偷雞賊的邏輯就是改錯分步,,明明認識到不對,但就是不愿意徹底改正,,而以數(shù)量減少來遮掩性質(zhì)不改的問題,。 這則偷雞賊的寓言生動幽默,,看似荒唐可笑,實際上是人心寫照,。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論是戒煙、戒賭,、戒毒,,還是“反腐倡廉”中披露出來的一些案子,其當(dāng)事人多少都有一點這個偷雞賊的心態(tài)和邏輯,。 改惡從善,,痛改前非。關(guān)鍵之一就是要知錯就改,,因此孟子舉“日攘一雞”的例子來說明,,知道“日攘一雞”是錯的,改為“月攘一雞”,,也是錯的,。因為這個行為終是不好的,屬于偷盜,、竊取行為,。而田租十分取一,取消關(guān)卡市場的稅收,,是愛民的舉措,;卻因為統(tǒng)治階層想要收刮更多的財物而不愿改正,這就很明顯地錯了,??纱饔€想因循茍且,這就說明戴盈之以及宋國的統(tǒng)治者的價值觀是不洽當(dāng)?shù)摹?/span> 第九章 【原文】 公都子曰:“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 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當(dāng)堯之時,,水逆行,,泛濫于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稌吩唬?span lang="EN-US">'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驅(qū)蛇龍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險阻既遠,,鳥獸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堯舜既沒,,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壞宮室以為污池,,民無所安息;棄田以為園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說暴行又作,園囿,、污池,、沛澤多而禽獸至。及紂之身,,天下又大亂,。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驅(qū)飛廉于海隅而戮之,。滅國者五十。驅(qū)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書》曰:'丕顯哉,,文王謨,!丕承者,,武王烈!佑啟我后人,,咸以正無缺,。’ 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鬃討?,作《春秋》?!洞呵铩?,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公明儀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楊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吾為此懼,閑先圣之道,,距楊墨,,放淫辭,邪說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復(fù)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qū)猛獸而百姓寧,,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对姟吩疲?span lang="EN-US">'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則莫我敢承,。’無父無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诐行,放淫辭,,以承三圣者,,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楊墨者,,圣人之徒也。” 【注釋】 ①公都子:孟子的學(xué)生,。 ②菹:(zu)這里用為水草叢生的沼澤地之意,。 ③飛廉:殷末時人,一作“蜚廉”,。 ④橫:(heng)假借為“獷”,。這里用為橫暴,放縱之意,。 ⑤楊朱:魏國人,,戰(zhàn)國初期思想家,,主張“貴生”、“重己”,。 ⑥墨翟:戰(zhàn)國初期思想家,,墨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姓墨名翟,,其生卒年月歷史上無確切記載,。《史記·孟荀列傳》說他是“宋之大夫”,,《呂氏春秋·當(dāng)染》認為他是魯國人,,也有的說他原為宋國人,后來長期住在魯國,。 ⑦閑:防御,。這里用為法度、規(guī)范,、限制,、防御之意。 ⑧戎:(rong)這里實指為西北的戎族,。 ⑨狄:本義是指中國古代民族名,。分赤狄、白狄,、長狄諸部各有支系,。因其主要居住在北方,通稱為北狄,。狄或北狄曾是古代中國中原人對北方各民族的泛稱,。 ⑩膺:(ying)接受,承受,。這里用為服從接受之意,。 【譯文】 公都子說:“外面的人都說老師您喜歡辯論,請問,,這是為什么呢,?” 孟子說:“我難道是喜歡辯論嗎?我是不得已而辯論??!天下有人類很久了,總是一時安定,,一時動亂,。在堯的時候,水勢倒流,在中國泛濫,,蛇龍到處盤踞,,人們無處居住,;地勢低的地方,,就在樹上搭窩棲身,地勢高的地方,,就打相連的洞穴,。《尚書》上說:'洚水警誡我們,。’洚水,,就是洪水。堯派禹治水,。禹開挖河道,,讓洪水流注進大海;驅(qū)逐蛇龍,,把它們趕進荒草叢生的沼澤;水都順著地中間的河道流泄,,這就是長江,、淮河、黃河和漢水,。險阻排除了,,危害人類的鳥獸消滅了,然后人們才能夠在平地上居住,。 堯舜去世后,,圣人之道衰微了,暴君相繼出現(xiàn),。毀壞民房開挖成深池,,使人民無處安身;廢棄農(nóng)田改作園林,,使人民斷了衣食來源,。荒謬的學(xué)說,、暴虐的行為紛紛出現(xiàn),,園林、深池,、沼澤多了,,禽獸又聚集來了。到了商紂時,天下又大亂了,。周公輔佐武王殺掉紂王,,討伐奄國,三年后除掉了奄君,,把飛廉驅(qū)逐到海邊殺掉,。消滅的國家達五十個。把老虎,、豹子,、犀牛、大象驅(qū)趕到很遠的地方,,普天之下人心大快,。《尚書》上說:'多么輝煌啊,,文王的謀略,!后繼有人啊,武王的功業(yè),!扶助,、啟迪我們后人,都正確完美沒有欠缺,。’ 太平盛世和圣人之道又一次衰微了,,荒謬的學(xué)說、暴虐的行為又紛紛出現(xiàn)了,,有臣子殺君主的,,有兒子殺父親的??鬃痈械綉n懼,,編寫了《春秋》?!洞呵铩?,(糾正君臣父子的名分,褒貶諸侯大夫的善惡,,)這是天子的職權(quán),。所以孔子說:'了解我的,恐怕就在于這部《春秋》吧,!怪罪我的,,恐怕也就在于這部《春秋》吧!’ “(如今)圣王不出現(xiàn),,諸侯放縱恣肆,,隱居不仕的人橫發(fā)議論,,楊朱、墨翟的言論充塞天下,。天下的言論,,不是歸向楊朱一派,就是歸向墨翟一派,。楊朱宣揚一切為自己,,這是心目中沒有君王;墨翟宣揚對人一樣地愛,,這是心目中沒有父母,。心目中無父無君,這就成了禽獸,。公明儀說過:'廚房里有肥肉,,馬棚里有肥馬,而百姓面黃肌瘦,,野外有餓死的尸體,,這好比率領(lǐng)著野獸來吃人啊,!’楊朱,、墨翟的學(xué)說不滅亡,孔子的學(xué)說不光大,,這會使邪說蒙騙人民,,堵塞仁義。仁義被堵塞了,,就導(dǎo)致率領(lǐng)野獸吃人,人與人將互相殘食,。我為此憂懼,,決心捍衛(wèi)古代圣人的思想,批駁楊朱,、墨翟的學(xué)說,,排斥荒誕的言論,使邪說不能產(chǎn)生,。邪說從心里產(chǎn)生,,就會危害事業(yè);在事業(yè)上起了作用,,就會危害政治,。如果再有圣人出現(xiàn),也不會改變我這話的,。 “從前大禹制服了洪水而使天下太平,,周公兼并了夷狄,趕跑了猛獸而使百姓安寧,孔子編寫了《春秋》而使犯上作亂的人畏懼,?!对娊?jīng)》上說:'打擊戎狄,嚴懲荊舒,,就沒有誰敢抗拒我,。’目無父母、君主的人,,正是周公所要討伐的,。我也想端正人心,撲滅邪說,,批判放縱,、偏激的行為,排斥荒誕的言論,,以此來繼承(禹,、周公、孔子)三位圣人的事業(yè),,這難道是喜歡辯論嗎,?我是不得已啊。能夠用言論批駁楊朱,、墨翟的,,才是圣人的信徒啊。” 【評析】 孟子認為,,既然人是要群聚而居的,,那么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就應(yīng)該搞好,不能因為自己的享樂而剝削和壓迫別人,,如果人人都為自己而活著,,那天下就等于沒有了領(lǐng)導(dǎo)和管理人民的統(tǒng)治者。如果沒有內(nèi)外親疏之分,,人人兼愛,,那就等于不承認自己有父母。所以他說:“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驅(qū)猛獸而百姓寧;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統(tǒng)治者既然是為人民服務(wù)的,,就首先應(yīng)為人民大眾的生活考慮,,使民眾能安居樂業(yè),,才不負眾望,人類社會才能成為安定的社會,。這是孟子的思想苦惱之處,,一方面他提倡“恒產(chǎn)論”,即人人有私有的恒產(chǎn),,但私有制的發(fā)展卻超乎他的想象,,每人都為了一己之私而不顧他人,這又使得孟子苦惱不已,。因為僅僅提倡先古圣人的不為私,,公天下,很少有人能做到,。 第十章 【原文】 匡章①曰:“陳仲子②豈不誠廉士哉,?居於陵③,三日不食,,耳無聞,,目無見也。井上有李,,螬④食實者過半矣,,匍匐往,將食之,,三咽,,然后耳有聞目有見。” 孟子曰:“于齊國之士,,吾必以仲子為巨擘⑤焉,。雖然,仲子惡能廉,?充仲子之操,,則蚓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飲黃泉,。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與?抑亦盜跖之所筑與,?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樹與?抑亦盜跖之所樹與,?是未可知也,。” 曰:“是何傷哉,?彼身織屨,妻辟纑⑥,,以易之也,。” 曰:“仲子,齊之世家也,。兄戴,,蓋⑦祿萬鐘;以兄之祿為不義之祿而不食也,,以兄之室為不義之室而不居也,,辟⑧兄離母,處于於陵,。他日歸,,則有饋其兄生鵝者,已頻顣⑨曰:'惡用是鶃鶃⑩者為哉,?’他日,,其母殺是鵝也,與之食之,。其兄自外至,,曰:'是鶃鶃之肉也。’出而哇之,。以母則不食,,以妻則食之;以兄之室則弗居,,以於陵則居之,,是尚為能充其類也乎?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也,。” 【注釋】 ①匡章:人名,齊國人,,曾在齊威王和宣王朝做過將軍,。 ②陳仲子:齊國人,因他居住在於陵,,后人稱他為於陵子,,是個思想家?!痘茨献印し赫撚?xùn)》:“季襄,、陳仲子立節(jié)抗行,不入洿君之朝,,不食亂世之食,,遂餓而死,。” ③於陵:齊國地名,,在今山東長山縣南,。 ④螬:即蠐螬。金龜子的幼蟲,。白色,,圓柱狀,向腹面彎曲,。居糞土中,,吃農(nóng)作物的根和莖。俗稱地蠶,、土蠶,、核桃蟲。 ⑤巨擘:大拇指,。引申為特殊人物之意,。 ⑥纑:(lu)這里用為紡織麻線之意。 ⑦蓋:地名,,在今山東沂水縣西北,。 ⑧辟:通“避”。這里用為躲避之意,。 ⑨頻顣(cu):同顰蹙,,形容皺著眉頭。憂愁的樣子,。 ⑩鶃:(yi)鶃,,同“鶂”,鵝叫聲,。 【譯文】 匡章說:“陳仲子難道不是真正的廉潔之士嗎,?居住在於陵,三天沒吃東西,,(餓得)耳朵失去聽覺,,眼睛失去視覺。井臺上有個李子,,已被金龜子吃掉大半個了,,他爬過去,拿起來吃,,咽了三口,耳朵才聽得見聲音,,眼睛才看得見東西,。” 孟子說:“在齊國的士人當(dāng)中,,我肯定認為陳仲子是首屈一指的。雖然這樣,,陳仲子哪能叫作廉潔,?要想將他所持的廉潔擴展到(衣、食,、住,、行)一切方面,那只有變成蚯蚓才能做到,。蚯蚓,,在地上吃干土,在地下喝泉水(一切都不求人),。而陳仲子住的房子,,是伯夷造的呢,還是盜跖造的呢,?他吃的糧食,,是伯夷種的呢,還是盜跖種的呢,?這些都還不知道呢,。” 匡章說:“這有什么關(guān)系呢?他自己編草鞋,,妻子績麻搓線,,用它們換取所需要的東西。” 孟子說:“仲子是齊國的世家,。他的哥哥陳戴,,在蓋邑享受祿米一萬鐘;仲子認為哥哥的祿米是不該得來的,,因而不吃,,認為哥哥的房屋也是不該得來的,因而不住,,避開哥哥,,離開母親,住在於陵,。有一天回家,,見有人送給他哥哥一只活鵝,他緊皺著眉頭說:'哪用得著這呃呃叫的東西,?’后來,,他母親殺了這只鵝,給仲子吃,。他哥哥從外面回來,,告訴仲子:'這就是那呃呃叫的東西的肉呀,。’仲子便跑出去把吃的肉嘔吐出來。因為是母親的食物就不吃,,因為是妻子的食物就吃,;因為是哥哥的房屋就不住,因為是在於陵就住了,,這還稱能擴展他那種廉潔嗎,?像陳仲子那樣的人,只有變成了蚯蚓才能擴展他所持的那種廉潔了,。” 【評析】 陳仲子是齊國著名的“廉士”,,可孟子卻認為他的作為并不能算是廉潔,尤其是不能提倡,、推廣他的這種作為,。因為他的所作所為做得太過分了,是一種走極端的行為,。孟子尖刻地諷刺說,,要做到他那樣,除非把人先變成蚯蚓,,只吃泥土,,喝地下水,這才能夠做到徹底“廉潔”,。而真正要用這種“廉”的標準來衡量,,就是陳仲子本人也沒有能夠做到。 他住的房屋,,還不知道是哪個不廉潔的人甚至強盜一樣的人建筑起來的哩,;他所吃的糧食,,還不知道是哪個不廉潔的人甚至強盜一樣的人種植出來的哩,。何況,他離開母親,,不吃母親的食物,,但卻還是要吃妻子的食物;他避開哥哥,,不住哥哥的房屋,,但卻還是要在於陵這個地方來住房屋。這些行為,,難道能夠說是徹底“廉潔”嗎,? 說到頭,只能算是一種沽名釣譽,一種酸腐,,用我們今天流行的話來說,,就是一種“假”,一種虛偽,。 在“反腐倡廉”的今天,也的確有一個對廉潔的認定問題,。廉潔并不是談錢色變,,拿得越少越好;也并不是生活越儉樸越好,,人越清貧窮酸越好,。其實,按照孔子,、孟子的看法,,廉潔就是“見得思義’”,就是“非其道,,則一簞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則舜受堯之天下,,不以為泰,。” 所謂“真理再往前走一步就成了謬誤,?!绷疂嵶鲞^了頭,“當(dāng)受不受”,,比如說你該領(lǐng)的工資不領(lǐng),,該拿的獎金不拿,那就不是廉潔,,而是酸腐,,是“虛偽”, 是沽名釣譽了,。 本章是全篇之總結(jié),,從第一章“枉尺而直尋”到本章,孟子一直在闡述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問題,。既不能“枉尺而直尋”,,亦不能“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倍熬犹煜轮畯V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學(xué)習(xí)札記】 歷史規(guī)律求答案,,治亂交替尋發(fā)展,。 分久必合大趨勢,五德終始步循環(huán),。 一傅眾咻教化難,,選擇取決價值觀。 楊朱墨翟道不息,,於陵廉士走極端,。 《孟子》研讀第15講學(xué)習(xí)小結(jié) 本講對《孟子.滕文公》下篇的第6—10章進行了解讀。 第六章記述了孟子與戴不勝的談話,,闡述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說明周圍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的重要性,。第七章記述了公孫丑與孟子的問答,,闡述了士人對諸侯的應(yīng)有立場。第八章記述了戴盈之與孟子的談話,,孟子舉“日攘一雞”的例子來說明要知錯就改,,改惡從善,痛改前非,。第九章記述了公都子與孟子的討論,,批駁了楊朱、墨翟的言論觀點,。第十章記述了匤章與孟子的談話,,評述了陳仲子特立獨行并不能算是廉潔,不能提倡和推廣他的作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