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1865.3.10-1898.9.28) “變法”義士,慷慨悲歌 -------譚嗣同“維新”游幕錄 引 言 《清代士人游幕表》載:“1884年嘗與仲兄嗣襄客新疆巡撫劉錦棠幕”,。清史列傳中也說:(譚嗣同)“弱冠從軍新疆,,游巡撫劉錦棠幕?!?/span>由是可知,,光緒十年(1884年)劉錦棠率領西征大軍收復了新疆,并籌備新疆建省時,,譚嗣同的二哥譚嗣襄正在給劉錦棠做幕僚,,于是年僅十九歲的譚嗣同投奔二哥而來,并一起給劉錦棠做起了幕僚,。 一.返回瀏陽,,立志變法 當時新疆初建省,百業(yè)凋敝,百廢待興,。新疆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也從伊犁移到了烏魯木齊,。烏魯木齊背倚北疆伊犁,俯瞰南疆,,自然處于整個新疆的中樞地位,。當時剛剛建省的新疆與內陸湖南的差距可不是一點點,也許是當時新疆首任巡撫劉錦棠給譚嗣同的職位安排其不滿意,,抑或當時新疆的落后狀況讓譚嗣同極不適應,,難以施展開他的個人遠大抱負,所以胸懷天下的譚嗣同僅在烏魯木齊停留了數月便匆匆返回了湖南瀏陽,。 回到湖南瀏陽,,譚嗣同即熱心于通過興學來發(fā)起強國救國運動。藉此他很快便與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士聯系在了一起,。他們的維新變法活動得到了光緒皇帝的支持,但懾于慈禧太后的淫威,,“戊戌變法”只進行了約一百天便功歸一潰,。變法失敗后,譚嗣同原可以平安遠渡東瀛,,但他堅拒離開,。他說:“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span> 譚嗣同被捕后,其在獄壁上留下了:“望門投宿思張儉,,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仰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八月十三日,,譚嗣同在北京菜市口慷慨就義,,年僅三十四歲。斬首譚嗣同變法六君子時,周圍少不了叫罵聲,、以及呼喊“殺的好”的一具具麻木僵尸,,抑或手拿著饅頭等著沾上義士鮮血去治澇病的人…… 二.西域悲歌與“戊戌變法” 盡管譚嗣同在新疆停留的時間并不長,但他卻給我們留下了一首吟詠新疆的《西域引》: “將軍夜戰(zhàn)戰(zhàn)北庭,,橫絕大漠回奔星,; 雪花如掌吹雪腥,邊風冽冽沈悲角,; 凍鼔咽斷貔貅躍,,墜指裂膚金甲薄,; 雪陰月黑單于逃,,驚沙鏘擊蒼龍刀; 野眠未一辭征袍,,欲曉不曉鬼車叫,; 風中僵立揮大纛,又促銜枚赴徵調,。” 譚嗣同在迪化期間,,也曾到周邊地區(qū)走動。所以這里也留下了一首他寫《夜戰(zhàn)北庭》的詩: 將軍夜戰(zhàn)戰(zhàn)北庭,,橫絕大漠回奔星,。 雪花如掌吹血腥,邊風冽冽沈悲角,。 凍鼓咽斷貔貅躍,,墮指裂膚金甲薄。 云陰月黑單于逃,,驚沙鏘擊蒼龍刀,。 野眠未一辭征袍,欲曉不曉鬼車叫,。 風中僵立揮大纛,,又促銜枚赴徵調。 譚嗣同離開新疆九年后,,光緒十九年(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zhàn)爭,,以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終。第二年,,中國被迫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及澎湖列島給日本。這激起了全體中國人的強烈抗議,。 光緒二十年(1895年)春,,乙未科進士正在北平考完會試,等待發(fā)榜?!恶R關條約》內割讓臺灣及遼東,,賠款白銀二億兩的消息突然傳至國內,在北京應試的舉人群情激憤,,臺籍舉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應試舉人康有為寫成了一萬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書” ,,當時十八省舉人群起響應,,一千二百多人連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帶領十八省舉人與數千市民匯集到“都察院”門前請愿。最后上書被清政府拒絕,,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反響,。 此后,康有為等以“變法圖強”為號召,,在北京上海等地發(fā)行報紙,,宣傳維新思想。嚴復,、譚嗣同亦在其他地方宣傳維新思想,。之后,光緒皇帝啟用康有為等,,這就是歷史上的戊戌變法,,也叫百日維新?!拔煨缱兎ā钡淖罱K結局是以康有為,、梁啟超逃往海外,譚嗣同等六君子殉命而收場,。 三.巡撫之子,,無意為官 譚嗣同(1865.3.10-1898.9.28)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幼喪母,為父妾所虐,,備極孤苦,。”譚嗣同的父親譚繼詢(1823--1901)曾任清廷戶部郎中,,甘肅道臺,、湖北巡撫,。其子譚嗣同也原本可以有一個不錯的前景,。但他一心找尋救國救民之道,,醉心于變法興學,啟發(fā)民智,。 譚嗣同的父親安排其“以父命就官,,為候補知府,需次金陵者一年,。日惟閉戶讀書,,冥探孔佛之精奧,會通群哲之心法,,成仁學一書,。”然而譚嗣同常常溯江而下,,去上海與康有為等相談甚歡,。譚嗣同也常常自嘲說自己:“作吏一年,無異入山”,。 當時全國上下都在倡導新學,,湖南新學也辦得有聲有色。時湖南巡撫陳寶箴久慕譚嗣同的才華,,邀請譚嗣同到其幕府中任職,,以辦理新政事務。當時陳寶箴的兒子陳三立正幫助父親操持新政事務,。這位陳寶箴就是日后學貫中西的著名學人陳寅恪的爺爺,。譚嗣同在陳的幕府沒有停留多長時間便離開了,但他與陳寶箴的公子陳三立卻成了好朋友,,即日后有“維新四公子”之稱,。 譚嗣同早年曾在家鄉(xiāng)湖南倡辦時務學堂、南學會等,,主辦《湘報》,。譚嗣同聘請梁啟超擔任總教習,在教學中大力宣傳變法革新理論,,'所言皆當時一派之民權論,,又多言清代故實,臚舉失敗',??鬃痈闹啤⑵降?、民權等學說由此而乘風揚波,,日益恢張,。他還把《明夷待訪錄》、《揚州十日記》等含有民族主義意識的書籍發(fā)給學生,,向他們灌輸革命意識,,使時務學堂真正成了培養(yǎng)維新志士的機構。其次,,譚嗣同又倡導開礦山,、修鐵路,宣傳變法維新,,推行新政,,使湖南成為全國最富朝氣的一省。“集同志講求磨礪,,實為湖南全省講新學之始,。” 譚嗣同之父官居湖北巡撫,,其原本可以有一個不錯的前景,。其在官府做官,在仕途上亦步亦趨,,不是譚嗣同一生的追求,。他的心思是要改變這個國家,改變這個社會,。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1月17日,,譚嗣同寫成其重要著作《仁學》,它是維新派的第一部哲學著作,。 四.慷慨就義,,烈女徇情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6月11日,光緒頒布《定國是詔》,,決定變法,。同年8月,因為翰林院侍讀學士徐致靖的推薦,,譚嗣同被光緒帝征召入京,。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9月5日,光緒下詔授給譚嗣同和林旭,、劉光弟,、楊銳四品卿銜軍機章京,參與變法,。 次日,,光緒又召見他并說:“汝等所欲變者,俱可隨意奏來,,我必依從,。即我有過失,,汝等當面責我,我必速改,。”光緒帝變法的決心和對維新派的信賴使譚嗣同非常感動,,覺得實現自己抱負的機會已經在握。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9月底,,光緒皇帝去天津閱兵時,,慈禧太后等人早有密謀,,發(fā)動兵變,,廢黜光緒帝,一舉撲滅新政,。譚嗣同密會袁世凱,,要袁帶兵入京,除掉頑固派,。袁世凱假惺惺地表示先回天津除掉榮祿,,然后率兵入京。袁世凱于二十日晚趕回天津,,向榮祿告密,,榮祿密報西太后。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9月21日,,西太后發(fā)動政變,。慈禧連發(fā)諭旨,捉拿維新派,。譚嗣同聽到政變消息后并不驚慌,,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顧,多方活動,,籌謀營救光緒帝,。但措手不及,計劃均告落空,。在這種情況下,,他決心以死來殉變法事業(yè),用自己的犧牲去向封建頑固勢力作最后一次反抗,。他對勸他離開的人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9月24日,,譚嗣同在瀏陽會館被捕,。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英勇就義,年僅33歲,。同時被害的維新人士還有林旭,、楊深秀、劉光第,、楊銳,、康廣仁,六人并稱“戊戌六君子”,。 四.譚嗣同夫人殉命 譚嗣同夫人乃清進士長沙李公壽蓉,,李篁仙之長女,秉禮知書,,有丈夫氣,。聞聽譚嗣同已經慷慨赴死,守在家中的譚嗣同夫人李閏也拔出刀柄,,橫刀自刎,,追隨夫君譚嗣同殉命而去。 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譚嗣同的遺骸運回湖南瀏陽,,葬在湖南瀏陽城外石山下。 五.大刀王五與譚嗣同 大刀王五曾是聞名京城的武林高手,,他與譚嗣同交情深厚,。王五隨沒有參與譚嗣同的“戊戌變法”,但他非常非常同情譚嗣同的政治主張,,關心譚嗣同的事業(yè),,也愿意為譚嗣同的事情所奔走。通過大刀王五,,譚嗣同也同秘密會社發(fā)生了關系,,也認識了一批“推埋拳勇”,“扛鼎擊劍”的朋友,,通過與這些秘密會黨的聯系,,也使譚嗣同對底層社會民眾的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使其從而成為了改良運動中的激進分子,。 在譚嗣同被捕的前一天,,王五就已經得到了消息。其苦勸譚嗣同躲避,,并愿意以性命保衛(wèi)他逃出北京,,但是譚嗣同就是不肯走。此后王五也曾與會黨密謀營救譚嗣同,,并決定在譚嗣同臨刑那天去劫法場,,沒料到卻被綁在囚車上,,沿途清兵密布,戒備森嚴,,難以下手,。這令大刀王五萬分傷心。 六.時代遺產 譚嗣同一生致力于維新變法,,主張中國要強盛,,只有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公開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制等變法維新的主張,,是維新派中的最激進者。早年在湖南舉辦新政,,利用時務學堂培養(yǎng)了大量的維新志士;后來參與領導了發(fā)生在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的戊戌變法,,期間他力輔光緒皇帝推行變法,整頓官制,,革除弊政,,最后懷著“愿以頸血刷污政”的決心為變法而犧牲,傳播了資產階級新文化,、新思想,,擯棄了封建主義的舊文化、舊思想,。 譚嗣同短暫的一生中,,著有代表《仁學》、《寥天一閣文》,、《莽蒼蒼齋詩》,、《遠遺堂集外文》等,后人將其著作編為《譚嗣同全集》,。 梁啟超稱譚嗣同為“中國為國流血第一士,。”康有為曾贊揚譚嗣同說:挾高士之才,負萬夫之勇,,學奧博而文雄奇,,思深遠而仁質厚,以天下為己任,,以救中國為事,,氣猛志銳,。 2020年5月12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