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忌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昨天 20:17 我老家在粵北山區(qū)的,,家里世代制茶,這次清明假期回去正好是春茶季,,來分享一下所見所聞,。我從小外出求學,長輩也從沒教授過茶藝給我,,我更多的是以一個旁觀者身份觀察和分享,,有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山下的茶園,,拍于去年國慶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明前茶都是茶中佳品,價格也一直居高不下,。但在我們這邊,,很多人都不太喜歡明前茶,因為味道淡,,沒有“茶”味,。或許這個詞更適合江浙一帶的綠茶產(chǎn)區(qū),,他們那邊炒作“明前茶”的風氣也更濃厚,。另外,由于持續(xù)的氣候變化,,到今年清明假期,,我們這的春茶季已經(jīng)進入尾聲了,采摘的都是價值不高的茶,,我媽說今年甚至春分就開始采茶了,,這在往常是不可想象的。 白毛茶春茶,,我們這的主要茶種 清明前一天我和媽媽他們在下午兩點出發(fā),,三點到達茶園,一直采茶到六點多,,天快黑了才把茶青裝包運走,。我雖然不懂制茶,但是采茶是從四歲就開始的,,速度和媽媽他們自然是沒得比的,,但絕不算慢的。我一下午采了三個多小時,,得茶青不到三十斤,,那么一個熟手工,一小時大約能采茶十斤,。 采茶的母親 一下午的戰(zhàn)果 那么采到的這些茶價值如何呢,?我媽說由于是茶季末了,,這些茶不值錢,水分也多,,四斤茶青能出一斤干茶,。如果賣茶青到茶廠,,這一斤才三四元,,如果自己制成干茶,不過三四十一斤,。也就是說我一下午的辛勤勞動,,只能掙到一百塊錢出頭。而現(xiàn)在隨便請一個人采茶,,至少都是一百元一天,,還得包吃住。當然如果早一段時間采到的牙尖,、一芽一葉,、一芽兩葉都能賣出高得多的價格,但是時間很短,,產(chǎn)量非常有限,。 最后一批毛尖,也就是我們這的“銀毫” 父親在曬青 茶葉采回來要曬青,,如果是制作白茶,,則要拿到室內去凋萎。通常上午采回來的茶,,下午曬青,,晚上炒制、烘干,。下午采的茶只能晾一夜到第二天再炒,。 父親和叔叔在炒茶 過去都是用柴火灶和大鐵鍋炒茶葉,茶季忙的時候一個專用的炒茶鍋不夠用,,還得占用做飯的大鐵鍋,,所以經(jīng)常晚上9點多才能吃上晚飯。現(xiàn)在用上機器就省時省力很多,,火候 也更好把控,。 揉制茶葉 茶葉炒完以后就要趁熱揉茶,要把茶汁揉出來和空氣接觸,,這樣才能在下一步更好的發(fā)酵,。在過去,炒茶和揉茶都是體力活,,一輪下來能把人累的直不起腰,,現(xiàn)在都有機器可以替代了,。 茶葉揉制發(fā)酵完就是烘干了。過去我們都是用炭火烘干,,這就需要有人看火和翻轉茶葉,,不然可能會烤糊,所以經(jīng)常到凌晨還在照看茶葉,,真的非常辛苦?,F(xiàn)在有了自動化的機器就方便多了??吹竭@里可能很多人對機器生產(chǎn)不感冒,,或者說對手工生產(chǎn)有執(zhí)著。其實并不是什么產(chǎn)品都是手工生產(chǎn)最好的,,手工生產(chǎn)往往意味著低效率,、低規(guī)模和質量不穩(wěn)定,使用機器生產(chǎn)反倒能更好的控制產(chǎn)品質量,,同時也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所以不要妖魔化機器生產(chǎn),也不要神話手工生產(chǎn),。 分裝前的成品茶葉 主力產(chǎn)品“白毛茶” 成品銀毫 成品紅茶 讓一片茶葉從茶樹到茶杯不可謂不辛苦,,但我們這主產(chǎn)的白毛茶(應該是屬于綠茶到青茶之間的一種茶,輕微發(fā)酵)卻賣不上價,,在我印象中似乎十來年間都沒怎么漲價,,這在物價持續(xù)上漲今天讓人感覺不可思議,絕大多數(shù)人賣茶不過糊口,,致富那是妄談,。你說制茶技藝不行么?也不是,,我三叔在縣的茶葉評比中拿過一等獎,,但他現(xiàn)在寧愿在廣州打工。你說政府不扶持么,?也不是,,這兩年一直在推廣,緊跟潮流直播賣茶,,但都是和大茶廠合作,,一般的家庭作坊因為沒有商標沒有包裝根本進不了直播間。網(wǎng)店也有人做過,,但銷量不佳,,因為沒有品牌。茶葉的價值其實更多在于市場的認可,、品牌的建設(或者說炒作),,而不是制作茶葉所付出的勞動本身,,不然一些普洱如何能賣到幾萬幾十萬一件?關于當前家族茶葉經(jīng)營的困境,,我和父親探討了很久,,從茶種到制茶再到銷售,都有很多問題,,茶種不好,、場地不夠、工藝要改進,、沒有商標品牌等等,。當談到如何破局,父親嘆了口氣,,說我已經(jīng)這個年紀了,沒精力也沒這么多錢去折騰了,。我心里黯然,,是啊,父輩已經(jīng)老了,,我們這一輩更是沒有一人繼承了茶藝,,或許我的小孩還能體驗一下采茶,再往后,,就讓那些祖輩留下的茶園回歸自然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