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架(希臘文σταυρο?)是當前很多人熟悉的標識,甚至成為了一些時尚的象征,。 但歸根結(jié)底,,十字架還是基督信仰的重要標志,被視為耶穌基督受難救贖的象征,,因而很多教會,、基督徒都將其視為信仰的表達。 十字架原來是一種殘酷的刑具,,歷史非常悠久,,具體出現(xiàn)時間已不可考。但在波斯,、迦太基等等古國的歷史中都有記載,。 羅馬是使用十字架酷刑較多的國家之一。 斯巴達克奴隸起義失敗后,,6000名俘虜被釘死 根據(jù)羅馬的死刑制度,對于死刑犯有斬首,、火刑,、絞刑等等方式(比如使徒保羅為羅馬公民,因而是斬首殉道),,而十字架僅僅用于非羅馬公民,、奴隸以及叛亂者(著名的斯巴達克奴隸起義的俘虜都被釘在十字架上)。 羅馬著名政治家西塞羅曾說: “十字架這個詞本身應該從羅馬公民的思想和眼睛甚至耳朵中移除,。因為不只是十字架刑的實際執(zhí)行,甚至提到十字架刑這一詞對羅馬公民和自由人是不妥當?shù)??!?/p> 因此被執(zhí)行十字架酷刑的人,不僅是被羅馬政府視為十惡不赦的,,而且是低賤的,。受刑者要承擔極大的痛苦和人格的侮辱。 十字架刑罰非常殘酷,。刑具的形狀是兩條架成十字形的原木(亦有“T”“X”等等外形),。 行刑前,犯人會先行背著十字架的橫木游街,,直至走到行刑場所,。 行刑方法是先把犯人的雙手打橫張開,并用長釘穿過前臂兩條骨之間,,把手臂釘在一條橫木上,,再把橫木放在一條垂直的木上,,再把雙腳釘在直木上面,然后把十字架豎起來,,任他慢慢死去,。 若時限到了之前犯人還未死去,看守者會把犯人的雙腿打斷,,加速犯人的死亡,。 在十字架上,,人的心理生理均會遭受重創(chuàng) 因為釘在十字架上的死囚由于背部緊貼十字架,,無法令肺部有充足擴張的空間納入新鮮空氣,故呼吸時需依靠雙腿撐起全身,,令背部稍微離開十字架,。 雙腿若被打斷,犯人亦無法撐起身體,,最終因缺氧窒息而死亡,。 十字架之所以成為基督宗教的象征,乃是因為耶穌基督受難的原因,。 按照基督信仰的說法,,自從亞當犯罪后,神人關(guān)系遭到了破壞,,死亡成為了人類的結(jié)局,。 但上主出于對人類的愛,讓圣子道成肉身,,通過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受難完成救贖,。 之后,人類只要相信耶穌為救主,,就能獲得救贖,。 耶穌在十字架上受難 而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受難,,體現(xiàn)了上主的大愛,,給人以永生的盼望。 其犧牲的愛令無數(shù)人動容,,作為刑具的十字架不再令人恐懼,,而成為人類永恒的祝福。 早期教會并未把十字架作為標志,,J.F.赫斯特所著的《基督教教會史》(1897年)指出: “公元1世紀的基督徒既不使用基督受難像,,也不使用任何樣式的十字架?!?/p> 現(xiàn)今教堂頂上的十字架 那時信徒是以“耶穌魚”為標識,。但隨著福音的傳播,很多信徒為了紀念耶穌基督為了救贖世人,,在十字架上受難的偉大事件,,因而到了主歷四、五世紀左右,,十字架成了教會的標志,。 采用十字架圖案的國旗 十字架標識除了是教會的標志,,也是很多基督信仰為主國家地區(qū)國旗的樣式,,如北歐五國、瑞士,、希臘,、英格蘭、蘇格蘭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1859年,法國和撒丁聯(lián)軍在意大利與奧地利軍隊激戰(zhàn),,雙方死傷慘重,,瑞士人道主義者,基督教青年會會員亨利·杜南目睹慘狀,,提出了成立中立的戰(zhàn)地救護組織的想法,。 瑞士影片《亨利·杜南:十字上的紅》劇照 經(jīng)他努力,,日內(nèi)瓦傷兵救護委員會于1863年成立,,次年16個國家的代表在日內(nèi)瓦開會,有12個國家簽訂了改善戰(zhàn)地武裝部隊傷者境遇的《日內(nèi)瓦公約》,,國際紅十字委員會就此成立,。 由于成立之初的成員多為瑞士人,又很多是基督徒,,因此就以瑞士國旗十字架的樣式作為標志,。如此一來,,既表達了對祖國瑞士的紀念,,更表明了十字架救死扶傷、拯救人類的崇高意義,。 內(nèi)容來自 福音時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