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標準傳遞出來的信息意味著你不能簡單地用“答題套路”來對付這個考試了。 我一直認為語文學習其實和數(shù)學,、物理等理科一樣,,都有基本的方法和技能,。所謂的“套路”,,就是這個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有點像數(shù)學,、物理學科的公式。不僅僅數(shù)理化有套路,,其實語文也是有這樣的套路的,。 我們先來思考這樣一個的問題:怎樣才叫把數(shù)學、物理公式真的掌握了呢,?答案就是這個公式你真懂了,,真會用,你知道它到底在什么情況下用,,怎么用,。 但語文學科卻經(jīng)常被人誤解,以為任何文本都拿“答題公式”一套就行了,。其實不是這樣的,。即使給了你答題公式,,也仍然要首先讀懂文本,才能知道應(yīng)該用哪個公式,,怎么用,。就像學數(shù)學一樣,手里有一本《公式大全》,,但如果不能從題目的敘述中判斷出來應(yīng)該用哪個公式,,就等于還是不會做。做數(shù)學題最關(guān)鍵的是讀懂題目,,語文也一樣,。你必須要讀懂當下這道題的文本,你才知道該用哪個“公式”,。 以前這一點強調(diào)得不夠,。雖然語文老師都會在課堂上強調(diào)要讀懂文本,要回歸文本,,但是很多學生和家長總是認為,,掌握一套“答題秘笈”就行了。這是不對的,。 01 何謂真的讀懂文本 高考試卷上會考查以下幾種文本的閱讀:文言散文,、文言詩歌、現(xiàn)代散文(敘事,、抒情),、現(xiàn)代非連續(xù)文本(議論、說明),。這就涵蓋了古典文學和現(xiàn)代文學各種不同的文體樣式,,對考生閱讀水平的考查非常全面。 首先我們來明確一下讀懂的標準: 文言文所謂的真讀懂是指:能把每一句話正確地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詩歌所謂的真讀懂是指:能夠用散文化的語言把這首詩一句一句地翻譯出來,;把作者的情感正確的說出來。 現(xiàn)代文讀懂了是指:能從標題看明白這篇文章的寫作對象是什么,;能通過劃重點詞句找到作者對這個對象特征的評價,,用哪些詞語來表達作者自己的情感的;清晰地知道這篇文章的篇章結(jié)構(gòu)是什么樣的,;全文的主旨是什 02 讀懂在考試中如何考查 以本次高三適應(yīng)性考試的試卷題目為例: 例1:非連文本閱讀題,。 非連文本最后的那道主觀題“綜合以上三則材料,簡要回答如何欣賞書法藝術(shù)的靜與動”,,賦6分,。 按照一般答題套路,就是這三個閱讀材料每個材料概括出一句話來,,就是答案,。大家常常會用每個材料中概括性的語句當作答案,。比如材料三,第一句話就是概括性地說“漢字造型的藝術(shù)在線條,、結(jié)構(gòu),、章法、意境等方面都十分講究”,。那我們是不是可以把材料三概括成“要欣賞書法藝術(shù)的動態(tài)美和靜態(tài)美,,就要從線條、結(jié)構(gòu),、章法,、意境四個方面入手”呢?但事實并非如此,。你真正讀文本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材料三只有第3段在講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的時候才提到了要在欣賞字形章法的時候“穩(wěn)中寓險”,這種靜中求動的,、既靜態(tài)又富于變化的美感,。所以,學生就得真讀懂文本,,不能只按照套路答題,。要是那樣的話,那就流于表面,,你是答不對這個題的,。 例2:斷句題。 我們語文老師都非常清楚,,文言文斷句實際上考的是翻譯,。學生得真的讀明白這段話在說什么,才能斷對,。但是我們看網(wǎng)上關(guān)于斷句的n種方法吧,,根據(jù)虛詞、句式,、修辭、總分結(jié)構(gòu)等等很多,,反正都是形式上的,,通過一些標志性的詞語來確定斷還是不斷。但事實是,,只有真讀懂這個文本,,才能夠徹底斷對。這次考試中的斷句題就上升了一個高度,,告訴你這一句話有兩種斷法,,“請你分別說明這兩種斷句中“與”的意思,,并解釋全句的意思”。這下從網(wǎng)上找那多少種斷句方法去蒙著斷的學生,,這道題就很難做對了,。沒辦法濫竽充數(shù),只有真懂才能答對,。 例3:文言文,。 文言文仍然是延續(xù)了這兩年的一貫做法,最后那道主觀題是按照現(xiàn)代文的閱讀的標準來要求的,。這個要求就很高,,你真得先把文本徹底讀懂,讀成現(xiàn)代文,,然后才能回答問題,。要想回答“請用自己的話,歸納概括為什么趙括兵敗在戰(zhàn)前就已經(jīng)注定了”,,學生就要從原文中讀出來作者介紹趙括的少年時代是什么樣子,,借藺相如的話評價趙括,借他父親趙奢的話來評價趙括,,借母親給趙王上書來評價趙括,,真得把這一句一句全看懂了,才有可能從這四個方面用自己的話翻譯,、概括,、提煉出趙括失敗的原因。 例4,,詩歌題,。 詩歌的那道主觀題是問“請從思想感情、寫作對象,、描寫手法三個方面,,比較這首詩與陳維崧詞的不同之處”。這實際上就要求你必須得讀懂這兩首詩的內(nèi)容本身,。簡而言之就是我們要能對這兩首詩進行散文化的翻譯,,而且得翻譯對了。為什么說翻譯對了也不太容易呢,?因為這兩首詩,,一首選擇了學生不太熟悉的詩人陳維崧的作品,另一首選擇了杜甫的一首非常不符合他沉郁頓挫的主流創(chuàng)作風格的作品,。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從老師那得到的那一點對杜甫評論的套話,就根本用不上。他們必須真把這首詩每一聯(lián),、每一句都翻譯對了,,才能夠確定詩的描寫對象是誰,有什么特征,,用了什么手法來寫的,,之后才能作對比。 03 如何判斷是否真的讀懂 以北京卷的第四大題文學類現(xiàn)代文閱讀為例,。很多學生都自以為讀懂了文本,,但總也答不對題,拿不到高分,。于是很困惑,。其實是因為他根本就沒看懂文本。通常,,很多學生在考場上花2-3分鐘瀏覽一遍文本,,了解了一下文章寫的是一件什么事,大致的作者情感是什么,,然后我怎么老是答不對題呢,。其實,這就是因為沒真懂啊,。 以2019年海淀一模的現(xiàn)代文閱讀《瓦浪如?!窞槔5?9題問:“文章題目“瓦浪如?!?,意豐而情深。綜觀全文,,請解說其豐富的寓意,。(6分)” 這道題不是讓考生解釋你怎么理解這個題目,而是考查篇章結(jié)構(gòu)的,??忌讶姆謱印⒏爬▽右?,作為答案呈現(xiàn)出來,。這就要求學生在讀文本的過程中要讀懂作者的寫作思路。實際上很多孩子讀文本的時候根本就沒想過要分層這件事情,,更沒有想過每段,、每層在寫什么。等到答這道題的時候,,就把自己的理解解釋了一通。那這個答案肯定是基本上得不著分的。 我們看出題人給的參考答案與全文的篇章結(jié)構(gòu)的關(guān)系: 這個全文分三個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1-3自然段,,談的是北京四合院的瓦有什么樣的特征:遠遠望去,瓦連綿成片像浪一樣非常有氣勢,。它代表了一種沉穩(wěn)的北京性格,。這就是答案中的前兩個要點。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4-10自然段,,回顧了作者的少年時代老北京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其實還分了三個更細致層面,我們就不細說了,。但這三個更細致的層面加在一起,,都在回顧老北京生活的簡單質(zhì)樸、自在隨意,、兒時生活的快樂,。這就是答案要點的第三條。 文章的第三部分是11,、12兩段,,都在寫作者的情感。第11段寫作者常常想起童年的四合院生活,,無限眷戀,。第12段在寫現(xiàn)在看不到瓦浪如海了,很遺憾,,表達了作者的傷感和無奈,。這是答案要點的第四、第五條,。 我們這樣簡單一分析就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讀了一遍文章,就以為自己讀懂了,,但實際上并沒有對文本內(nèi)在的行文邏輯進行分析,,這就是沒讀懂。在讀題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學生同樣沒有想明白題干的考點是什么,,也是沒讀懂題目。文章和題目都沒真讀懂,,當然是一定答不對的,。 綜上所述,要想把高考試卷上的題答好,,第一重要的事就是“讀懂卷面上的每一種文本”,。考場上的閱讀習慣和閱讀速度來源于平時的熟練。那就要在日常學習中,,把每一篇課文,、每一次作業(yè)都當做考試文本,按上面給出的標準,,文言文,、詩歌、現(xiàn)代文,,一篇一篇真的讀懂,,而不是簡單地靠套公式答題。 聲明:本文由親子讀寫原創(chuàng),,未經(jīng)許可,,不得復制或轉(zhuǎn)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