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典上的菊花有很多品種,,但目前只遇到貢菊,,我們來看一看各種菊花的差別。 野菊花為野生,,我們前面做過介紹,,其性狀上無明顯差別,但含量會因為環(huán)境而有所變化,。 菊花是人工栽培的品種,,其變異就比較多了,或許與人工選育等栽培手段相關,。 就像以前學的課文,,種出了白色的太陽菊的奶奶,她從每一年的菊花里,,選顏色淡一點的做種子,,20年后,花從黃色變成白色,。 但為什么大自然的選擇這么平均呢,,野菊花一直長著野菊花的樣子。 【基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的干燥頭狀花序,。 9~11月花盛開時分批采收,,陰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曬干,。 藥材按產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為“亳菊”,、“滁菊”,、“貢菊”、“杭菊”,、“懷菊”,。 【含量】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綠原酸不得少于0.20%,,含木犀草苷不得少于0.080%,,含3,5-O-二咖啡酰基奎寧酸不得少于0.70%,。 【性味與歸經】甘,、苦,微寒,。歸肺,、肝經。 【功能與主治】散風清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用于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瘡癰腫毒,。 【用法與用量】5~10g。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密閉保存,,防霉,防蛀,。 現(xiàn)代藥用菊花品種因產地變遷,、加工方法的改進,形成了現(xiàn)代菊花的8大主流品種,。 杭菊,、亳菊、滁菊,、貢菊,、懷菊,、濟菊、祁菊等為藥用菊花的主流品種,。 其中杭菊,、亳菊、滁菊,、貢菊4種被收錄于《中國藥典》,。 杭菊是以茶菊開始種植的,杭黃菊因價格低于杭白菊,,已不再種植,。 最近幾年桐鄉(xiāng)市對杭白菊的發(fā)展投入了很大的關注,桐鄉(xiāng)地區(qū)杭白菊已形成產業(yè)化的管理,。 傳統(tǒng)“貢菊”(黃山貢菊,、徽州貢菊),多種植于山坡地帶,。立冬前后開采,。 “脫毒貢菊”是通過現(xiàn)代組織培養(yǎng)技術,對中熟品系的黃山貢菊進行提純復壯,,培養(yǎng)而得,。 產量高于原傳統(tǒng)黃山貢菊,有明顯苦味,,其中10月開的第二季花,,有較多明顯可見的管狀花,與一般貢菊不同,,又稱為“太陽花”,。 該品系多種植于大田,主要分布于休寧的鄉(xiāng)鎮(zhèn)地區(qū),。 它可能起源于河南的懷菊,,亳州在地理上與河南較近,又由于亳州是藥材市場而促進了它的大量種植,。 亳菊為藥菊中佳品,,在藥菊或白菊中品質最好。目前亳菊的品種主要有2種,,分別為小亳菊(亳菊)和大馬牙(或大亳菊),。 小亳菊在藥菊中公認是品質最佳,大馬牙一直被認為是亳菊中較次的品種,,盡管質量品質遜色于小亳菊,,但其花大、產量高的特點,近幾年其種植面積在逐漸擴大,。 目前亳州地區(qū)的小亳菊處于保種狀態(tài),,只有一些企業(yè)為研究所用而有少量的種植,而整個亳州市場上不管是藥材市場還是醫(yī)院,、藥店流通的幾乎都是大馬牙,。 滁菊以藥用聞名,之后由于市場價格的波動,、產量不穩(wěn)定,,使滁菊處于保種狀態(tài)。 隨著國家對滁菊資源的保護問題的重視,,滁菊的主產區(qū)轉移至滁州市南部地區(qū)施集鎮(zhèn),、珠龍鎮(zhèn)一帶,。 懷菊是“四大懷藥”之一,,產于河南。古代本草多認為河南是藥用菊花的地道產地,。 懷菊花的種植品種較為雜亂,,同時存在杭白菊、滁菊等品種,,但是銷售時仍稱為懷菊花,。 近幾年在河南市場上流通著一種叫做珍珠菊的懷菊花,該菊花是河南省保和堂藥廠由野菊花培養(yǎng)而來的,,在河南地區(qū)流通量較大,,主要作為茶飲。 濟菊產于山東濟寧嘉祥縣,,又稱“嘉菊”,,因其早期由濟寧通過運河運往外地而得名。 它是清朝時從亳州引種,,經過長期栽培,,形成道地藥材。濟菊以前主要供藥用,,現(xiàn)在主要供茶用,。 它為祁州八大道地藥材之一,亳菊,、懷菊,、濟菊和祁菊有親緣關系。 河北安國作為其主要種植地,,博野,、定州等地也有種植,但近幾年河北邢臺巨鹿的祁菊生產發(fā)展較快,,有超過安國之勢,,且有GAP試驗研究,。 目前種植的祁菊,有傳統(tǒng)的白菊花和改良的黃菊花兩種,,其中黃菊花花期較白菊花早10d左右,。 杭菊收獲期濕度偏大,但陽光充足,,其傳統(tǒng)加工方法為先蒸后曬,。 “將鮮花放在特制的蒸籠內蒸3~5min,然后取出放在通風處進行晾曬”,。 該法可以快速殺死菊花中的酶,,其對菊花的花色及干后菊花的品質均有宜。直接曬干可使菊花散瓣,、發(fā)黑,,加之速度過慢已被淘汰。 杭菊的江蘇產區(qū)為鹽堿地,,該地區(qū)菊花質量較桐鄉(xiāng)差,,其一般在蒸花的時加入一些淀粉以防止花瓣的脫落。 其主產區(qū)地理位置處在最南,,因山高霧多,,收獲季節(jié)濕度大,自然干燥困難,。 而該地木炭資源豐富,,貢菊的加工主要選擇“炭火烘干”法。此法的干燥速度最快,,能保持花色不變,,加工的品質較好。 但隨著近幾年的茶飲的大量發(fā)展,,貢菊市場需求量大,,該加工方法也逐漸被熱風干燥法代替。 因該品種處于緯度偏北,,采收季節(jié)濕度小,,空氣干燥,產地一般采用陰干的方法,,即將菊花正株砍下,,倒掛于通風處,陰干后摘下花朵,。 此法加工的花朵舌狀花瓣伸展,,花內類褶扇形,花色類白,易散瓣,,但揮發(fā)油保存最好,,作為藥用,質量上乘,。 滁菊采收期空氣濕度偏大,,所以當?shù)卦缙谝膊捎昧螯S熏蒸法來加工滁菊。 目前,,滁菊當?shù)貛准移髽I(yè),,已實現(xiàn)了將蒸汽殺青及熱風干燥等生產流程一體化的全自動加工。 滁菊的熱風干燥與杭白菊有不同之處,,其先用熱風吹干菊花上的露水,,之后再進行殺青干燥,而杭白菊少了吹干花上的露水的步驟,。 它地處緯度偏北,,其采收期的氣溫、濕度等與亳菊相似,,早期的懷菊加工方法與亳菊相似,,即采用陰干法和硫黃熏蒸法,。 目前主要采用低溫烘干法,,其也屬于熱風干燥的一種,其是受“蔬菜脫水保存”思路的啟發(fā),,采用40~50℃的低溫將懷菊花烘干,。 成品雖外觀顏色沒有杭菊的顏色鮮亮,但作為茶葉泡于水中的顏色,,極為鮮亮,,花型完整,而且口也感較好,,具有“懷泌”之美譽,。 不同品種菊花產地加工方法有一定的差別,這也正保留了各品種的道地性與其口味的獨特性,,應予以提倡,。 同時,熱風干燥法已成為菊花產地加工方法發(fā)展的趨勢,。 聲明 醫(yī)家講求“辨證施治”,,人人“證”皆不同。本公眾號所載內容為探討學習之用,,不構成用藥建議,,如有需求,請謹遵醫(yī)囑。參考文獻 (1)中國藥用菊花品種及加工方法變遷的研究 王珊 李友連 蘇靖 朱玉蕓 張東 梁曜華 陳兩綿 朱晶晶 王智民 陜西國際商貿學院 陜西 咸陽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北京 (2)中國藥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