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是清代康熙年間吳楚材,、吳調(diào)侯叔侄二人選編的一部古代散文集,。它以年代為經(jīng),作家為緯,,按照從古到今的順序排列,,選錄自春秋戰(zhàn)國至明末三千多年間的名作222篇,基本上反映了中國古代散文發(fā)展的脈絡(luò)與特點,,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散文所取得的最高成就,,可以與《文選》并稱。其問世以來,,一直盛行不衰,。作者將從《古文觀止》中摘抄一些名句,涉及治世,、處世,、禮儀、習(xí)俗等各個方面,,供大家欣賞,。 2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語出范仲淹《岳陽樓記》,意思是,,既不因自然景物之美好而喜悅,,也不因個人遭遇的坎坷而悲傷。在朝廷任職,,就擔(dān)憂百姓生活是否富足,;在民間閑居,就擔(dān)憂君主政治是否清明,。這樣,,做官也憂愁,不做官也憂愁,什么時候才能高高興興呢,?他們一定會回答說“在世上所有的人沒憂愁之前,,自己先已擔(dān)憂;在世上所有的人都歡樂以后,,自己才會高興”,。 21、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難,,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語出柳宗元《箕子碑》,意思是,,大凡做偉人的原則有三個:一是遭受磨難而堅守正道,,二是將正法大道傳授給圣君,三是施教化于萬民,。 2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語出歐陽修《醉翁亭記》,,意思是,,醉翁的意趣不在于酒,而在于山水之間,。 23,、盈虛倚伏,去來之不可?!Z出柳宗元《賀進士王參元失火書》,,意思是,盛衰禍福相互依存,,禍會變成福,,福中暗藏禍,得失不會是一成不變的,。 24,、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于外之謂德——語出韓愈《原道》,意思是,,廣泛地愛一切人叫做仁,,實行仁道而合宜叫做義,循此而到達仁義的境界叫做道,,自我具足,、無須憑借外物叫做德。 25、古之君子,,其責(zé)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惠p以約,,故人樂為善——語出韓愈《原毀》,,意思是,古時候的君子,,他們要求自己嚴格而全面,,對待別人寬容而簡約。對自己要求嚴格全面,,所以不會松懈怠惰,;對人寬容簡約,所以別人高興做好事,。 26,、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語出韓愈《原毀》,,意思是,,怠惰,就不能提高修養(yǎng),;而妒忌,,就害怕別人修養(yǎng)的提高。 26,、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語出韓愈《原毀》,意思是,,隨著事業(yè)成功,,誹謗也就興起;隨著德望提高,,攻訐也就到來,。 27、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語出韓愈《雜說四》,,意思是,世上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被發(fā)現(xiàn),。能日行千里的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見。 28,、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語出韓愈《師說》,,意思是,所謂老師,,就是傳授道理,、講授學(xué)業(yè)和解答疑難問題的。 29,、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語出韓愈《師說》,,意思是,不論貴賤,,不分老少,,道理掌握在誰手里,誰就是我的老師,。 30,、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語出韓愈《師說》,,意思是,,弟子不一定就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弟子賢能,,掌握的道理有先有后,,學(xué)問技藝各有所長,如此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