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
(一)
有一天,,兒子和我散步的時候,問我是否知道一些關(guān)于伯樂的故事,。
我一聽就猜出來了,,他們正在學(xué)韓愈的《馬說》。很多年了,,也就記得那么一句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我跟兒子講了一個跟馬相關(guān)的故事,。其實,,也記不住是不是伯樂了,想起了就安在伯樂的頭上,。
故事大致是這樣的:
伯樂成名后,,大家都知道他相馬厲害。于是,,就有很多人拜他為師,。有些人是真對他好,伯樂也把他們當(dāng)成朋友,。而有些人,伯樂要不覺得人品不好,,要不就是不怎么喜歡,。伯樂教不同的人,教法不同,。
我問兒子:“你猜,,伯樂會怎么教?”
兒子說:“如果是朋友,,伯樂就多交給他們一些相馬的知識,,如果是他不喜歡的人,他就少教一些了,。”
我說:“呵呵,。按常理來說,,感覺上應(yīng)該是這樣的。但是,,伯樂卻不是這么做的,。伯樂教給朋友只是教一些識別中上等馬的知識,而他不喜歡的人,,他卻教他們?nèi)绾巫R別千里馬,。”
兒子說:“為什么呢?”
我說:“伯樂之所以這樣做,,有他自己的道理,。你想啊,人們?yōu)槭裁匆獙W(xué)習(xí)相馬???相馬的目的是為什么呢?”
兒子說:“為了什么呢,?”
我說:“人們學(xué)相馬,,是為了以后做馬生意的時候,能挑選出自己需要的馬,。你學(xué)到了如何挑選千里馬的知識,,你就會選千里馬了。但是,,千里馬的數(shù)量很少,,你縱然學(xué)了相千里馬的知識,卻找不到足夠的千里馬,,如果你眼里只有千里馬,,你的機會面就會很狹窄,相馬的生意就不好做,;相反,,中上等的馬雖然不是極品,但是數(shù)量眾多的話,,你選擇余地反而很大,,生意興隆,財源滾滾,。結(jié)果呢,,伯樂的朋友,一般都生活得很富裕,,而他不喜歡的人,,空有一身本領(lǐng)。”
兒子說:“原來是這樣啊。”
我說:“你看出來沒有,,學(xué)不學(xué)千里馬的知識,,怎么學(xué),學(xué)了怎么用,。在伯樂看來,,要根據(jù)最后的目標(biāo)來做決定。學(xué)了相千里馬的知識,,不見得是好事,。不學(xué),也不一定就是壞事,。”
我停了一下,,問兒子:“你們在課堂上怎么講的《馬說》呢?”
兒子說:“老師讓我們分組討論,,然后,,她統(tǒng)一總結(jié)發(fā)言。”
我說:“那你們都討論了些什么出來呢,?”
兒子說:“說實話,,哪里是什么討論。大家七嘴八舌地亂說一氣,,反正大家都知道自己說的沒有用的,。”
“為什么沒用?”
兒子說:“反正到了最后,,老師都會給出課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
我很好奇:“那么,,《馬說》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兒子說:“老師說,《馬說》作者所要表達(dá)的見解是:封建統(tǒng)治者應(yīng)當(dāng)善于識別人才,,對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養(yǎng)之以厚祿,任之以重權(quán),,使他們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
我差點笑出聲來了:“封建統(tǒng)治者?呵呵,。兒子,封建統(tǒng)治者有很多的形式,。這樣吧,,隔天,爸爸給你重講一次《馬說》。語文不是這樣教的,。”
(二)
二天后,,我抽了半天的時間,簡單準(zhǔn)備了1個小時,。晚飯后,,我準(zhǔn)備給兒子講一講我這個版本的《馬說》。
我想一邊講,,一邊告訴兒子我是如何去圍繞一篇課文去尋找自己的閱讀的,。
我跟兒子說:“太久了。我都記不住了,。我就網(wǎng)上搜了,。先搜原文。在google里輸入‘韓愈 馬說 原文’,,馬上就找到了,。”
《馬說》原文如下: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課文的意思,,是很簡單的。你們自己在課堂上,,肯定也學(xué)了,。我也不說了。我們往下看,。”
“開篇第一句: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韓愈為何這樣說呢,?誰是伯樂,?誰是千里馬?他們之間有什么故事呢,?”
“不知道,,沒關(guān)系。在網(wǎng)上查,,輸入‘伯樂 千里馬’,。一看,原來是個典故,。”
“我在網(wǎng)上查到跟伯樂相關(guān)的典故有三個,,都在《戰(zhàn)國策》里記載了的。三個都挺有意思的,。”
“第一個典故是說千里馬正值盛年,,駕著裝鹽的車爬太行山。它的蹄子僵直了,,膝蓋折斷了,,尾巴被浸濕,皮膚也潰爛了,,口水灑到了地上,,汗水滿身流淌。拉著車子爬到山路的中間,,再也上不去了,。伯樂遇到了它,從車上跳下來,,抱住它痛哭,,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給它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嘆了一口氣,,又昂起頭高聲嘶叫,,那聲音直上云天,,響亮得就好像金石發(fā)出來的一樣,這是為什么呢,?他知道伯樂是自己的知己啊。”
“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伯樂就跟馬主說他要買這匹馬。馬主心里想:這馬骨瘦如柴,,吃飯又多,,拉貨又沒力氣。這回賺了,。于是,,就答應(yīng)了。伯樂買了后,,把馬獻(xiàn)給了楚王,,精心喂養(yǎng)素月后,馬變得精壯神駿,。后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
“看到這里,,我明白了,。原來韓愈說的那些,出處在這兒啊,。同樣的故事,,用在不同的地方,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說,。”
“關(guān)于伯樂的第二個典故,,跟一個成語相關(guān):一顧之榮。說的就是:一次有人牽馬到集市三次沒賣掉,,遇到伯樂光顧并夸了一下這匹馬,,結(jié)果該馬的售價立即升了10倍。”
兒子說:“我知道,。我們以前都做個這個文言文的練習(xí),。”
我說:“為何伯樂光顧并夸了一下馬,馬就貴了呢,?”
兒子說:“這是名人效應(yīng),。”
我說:“對,這就跟現(xiàn)在某些廣告差不多,??赡軚|西不怎么樣,,但是,一請明星來,,大家都信了,。本來是個好產(chǎn)品,如果有名人幫著一宣傳,,銷路一下就打開了,。你看,在電視上打廣告的商品的,,都是這一路的,。”
兒子說:“哦。”
我說:“但是,,這里面涉及到一個問題,。如果伯樂有私心,,他也不管馬兒好不好,他就都夸,。忽悠大家都去買了。會怎么樣呢,。”
兒子說:“如果大家上當(dāng)了,,大家就不會再輕易相信伯樂了。”
我說:“是的,。伯樂是用自己的信譽做了抵押,。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短期看是賺了點小錢,長期看自己信譽受損,,損失更大,。所以,古人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是對人生最有利的策略,。三鹿奶粉就是例子,,害人終害己。”
“第三個關(guān)于伯樂的故事是關(guān)于他兒子的,。說是伯樂的兒子想子承父業(yè),,就把伯樂寫的《相馬經(jīng)》背得爛熟。,?!断囫R經(jīng)》上描寫千里馬的外形是“額頭隆起,,雙眼突出,蹄子好象壘起的酒藥餅,。”他就依照這一條,,拿著經(jīng)文出去“相馬”了,。”
“有一天,他興沖沖跑回家告訴伯樂,,說:總算找到好馬了,額頭和雙眼同書上說的差不多,,就是蹄子的形狀和書上寫的有區(qū)別。 伯樂一看就樂了:兒子哪里找到什么好馬,,那只是一只蛤蟆,。伯樂說:‘你倒是找到了一匹好馬,只是它太喜歡跳,,你可駕馭不了?。?#8217;”
兒子也笑了,。
我說:“扯遠(yuǎn)了,。爸爸不過是講一種尋找思路的方法,。你看一篇東西的時候,,把很多關(guān)聯(lián)的東西找出來,。就是簡單地把他們放在一起,也會有收獲的,。”
“讀一篇文言文,或者其他文字,。最后的重點不在于那些字詞,。那些東西不會一直成為你的障礙,。閱讀,,主要是要理解別人表達(dá)了些什么東西。你看懂了,,你再想:他是怎么想到的呢,?他的素材來自于哪里呢?我可以不可以用同樣的素材,,表達(dá)出不同的東西來了。即使你最后并不真正去做,但是,,經(jīng)常這樣想的話,你也會收獲很多的,。”
“對故事的理解是可以從任意的方向往前走,沒有太多的禁忌。你看一篇文字,,你做歸納的話,,就是說出你自己心中那些感覺到的意思。不是教參上說的那些,。也不是在網(wǎng)絡(luò)上搜索的那些意思,。網(wǎng)絡(luò)搜索只是你思考的一種工具,而不是直接查找答案,。”
“你感覺到什么,那就是什么,。不要怕不深刻,,也不要怕離題太遠(yuǎn),。思維有很多種,,有一種是歸納的,就有一種是發(fā)散的,。每種思維都是有用的,。沒什么對和錯??茨阍趺蠢盟?。”
“我舉個例子,你就自然明白了,。”
“《馬說》里最后一段是這樣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要讓我來看,,就覺得挺有意思的,。我覺得統(tǒng)治階級有很多種形式,比如說:可能對學(xué)生而言,,老師就是統(tǒng)治階級,。”
兒子笑了。
“策之不以其道,,我想起《功夫熊貓》里的阿寶,。師傅開始就不相信阿寶是神龍大俠,阿寶那塊料,,就不是千里馬,。當(dāng)然,反過來說,,當(dāng)時的師傅,,也不是伯樂。”
“只有當(dāng)師傅改變自己,用包子的辦法訓(xùn)練阿寶,。等到他相信阿寶是千里馬,,或者可以培養(yǎng)成千里馬的時候,他才不僅是武功卓越的大師傅,。也是真正的伯樂,。”
“所以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三)
兒子聽完我的胡謅后,,自己去背古文去了。新學(xué)期開始,,他們加大了文言文,、古詩的學(xué)習(xí)力度。幾乎每天晚上都在愁眉苦臉的背誦,。
兒子的學(xué)校有句名言,,可以概括中學(xué)生的語文學(xué)習(xí)的狀況: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三怕寫作文,。
都是好東西,卻用了錯誤的方式在教,。都是為了應(yīng)付考試,。
句讀教了一籮筐,可是,,該如何表達(dá),如何思考,,卻漠不關(guān)心,。也不給孩子們自由想象的空間。
很多人認(rèn)為中國的基礎(chǔ)教育很扎實,。我覺得這不是扎實,。只能算是老實,老實過頭了,。
如果只是把人的大腦當(dāng)成一個筐,,什么都是原封不動地裝進(jìn)去,然后,,又原封不動地倒出來,。這不是這個時代的需要的學(xué)習(xí)方式。
語文,,其實不應(yīng)該學(xué)的那么痛苦的,。而且,也不應(yīng)該教的如此死板、狹窄,。
孩子們讀書只是囫圇吞棗地記下很多東西,,而缺少了很多直舒心意的情懷,以及對價值觀的塑造,、詩意的想象和對自由的憧憬,。
書,的確不應(yīng)該這樣讀,。
噴嚏網(wǎng):原創(chuàng)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