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聊齋的特點一般開頭第一句都會介紹主角,陸判的主角是陵陽朱爾旦,,字小明,。 看似明白的朱爾旦的籍貫其實就是個答題陷阱。而絕大多數(shù)白話譯文或注釋都會把陵陽當做安徽池州青陽縣陵陽鎮(zhèn),。 錯,。 蒲松齡沒去過安徽,,他的恩師施閏章去過池州,有可能去過陵陽鎮(zhèn),,那里有個九華山,,施閏章寫過一篇游記。 如果朱爾旦的陵陽是安徽陵陽,,事情會簡單些,,明代青陽26個進士,清20個,,無一姓朱,,除非朱爾旦死后,他的老婆改嫁,,兒子改姓,。但是,一般改姓者中進士后往往會恢復(fù)本姓,。比如大名鼎鼎的范仲淹,,跟繼父改名朱說,中進士后恢復(fù)原來的名字,。 也有可能不改的,。 改嫁改姓的理由如下: A、 朱爾旦考中了“經(jīng)元”,,鄉(xiāng)試某科第一,,此時,怎么算他也有十八九歲了,。 B,、 后來朱爾旦又參加了三次“禮闈”,即會試,。算他鄉(xiāng)試中舉次年即進京趕考,,這三次用時七年,朱爾旦大約二十五,、六了,。 此前在《某公》里統(tǒng)計過,中舉后的十年里要是沒有中進士,,那么基本就會放棄,。 朱爾旦的行為也符合這個規(guī)律,三次沒考中后,,他于是“灰心仕進,,積三十年。” C,、 這時,,朱爾旦約五十五、六,,然后卒,。 朱爾旦五十得子朱瑋,俗稱五十與一,。 《陸判》里沒說朱爾旦有幾個兒子,,朱瑋是否是最小的兒子,但顯然他的妻子應(yīng)該不是原配,,否則清代高齡產(chǎn)婦的記錄就太高了。 如果換頭術(shù)不是真的,,那么,,朱爾旦先后和兩個女人發(fā)生了瓜葛,第二個姓吳,,這個是確著的,,因為蒲松齡就是這么寫的。 我理解換頭術(shù)這段其實是朱爾旦發(fā)妻死后,,突然續(xù)弦個28,,不,18佳人,,有同學回家參加同學會,,不知底細,問朱爾旦:“你老婆怎么突然年輕了?” “整容了唄,?!?/p> 啥? 以清人的科技水平,完全不能理解朱爾旦在說什么,。 于是朱爾旦就告訴老同學,,他給老婆換了個頭。故事就這么傳開了,。 如此,,朱爾旦死后,老婆改嫁的可能性有,,萬一,,五十歲那一槍是隔壁老王開的,老婆改嫁后就未必愿意讓兒子恢復(fù)姓朱了,。 我邪惡了,。 繼續(xù)做題。 D,、 朱瑋二十五歲中進士,。 距離朱爾旦考中舉人已經(jīng)過去了20+30+7=57年,。 這個數(shù)據(jù)說明了朱爾旦不會是明朝宗室。 因為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個思路清奇的家伙,。他規(guī)定不許子孫就試,。 不準參加考試,對于善于考試和熱愛讓孩子考試的中國人來說,,無法活了都,。 E、 于是,,輿議洶洶,,到萬歷十八年,即1590年,,明政府改變政策,,宗人可以參加科舉考試了。 但是,,政策不配套,,直到天啟元年,即1621年,,宗人才得以拿到準考證,。 朱瑋中進士后,被分配到了行人司,,“官行人”,。 行人司是明代的職官設(shè)置,說明朱爾旦,、朱瑋的故事都發(fā)生在明朝,。 所以,蒲松齡才會寫朱爾旦姓朱,,“字小明”,。 這可不是后來數(shù)學課本里總是來回折返走路一邊蓄水一邊放水的小明。 這是清朝的敏感詞,。 朱爾旦要是活在清代,,因為這個字就不知要倒多少霉了。 F,、 我們假設(shè)朱瑋是在崇禎十六年最后一屆會試中的進士,,即1643年。 則1643-57=1586年,,那時距離萬歷恢復(fù)宗人高考還差四五年呢,。 這是朱爾旦不是宗室的證據(jù)。 2、 除了池州陵陽鎮(zhèn),,山東莒縣也有一個陵陽鎮(zhèn),,在縣城東南幾公里,不遠,。兩個陵陽鎮(zhèn)相差了1397里呢,。 莒縣陵陽才是《陸判》故事真正發(fā)生的地方。 莒縣和其他地方撞名不止一例,,比如莒縣東莞鎮(zhèn),,北上尋歡的港佬可別誤會了。 如果朱爾旦是莒縣陵陽人,,則演算起來稍微麻煩一點,。 莒縣歷史上朱姓進士只有一個,朱瞻,,中進士是在明洪武十八年(1385 ),。 假設(shè)此人是朱爾旦的兒子,因為年代久遠,,蒲松齡可能記錯;則朱爾旦的舉人是在元朝得到的,。朱爾旦死于大明建國前,,還是可以成精的,他中舉的年份是1385-57=1328年,。 元代一共舉行了十六次科舉考試,,俗稱元十六考。除了極個別情形,,哪怕已經(jīng)被漢人打得快滅亡了,,也依舊堅持著三年一考的規(guī)律。 接近1328年的考試是元六考,,會試是在1330年考的,。 我沒查到鄉(xiāng)試的時間資料,想來應(yīng)該和后面明清差不多,,應(yīng)該是在1329年鄉(xiāng)試,,次年會試。 如此,,朱爾旦中舉的時間略有誤差,,蒲松齡說“積三十年”是個大概數(shù),也許二十九年,,四舍五入了,。 朱爾旦的經(jīng)元拿到應(yīng)該很不容易,即使蒙元政權(quán)在題目上不搞民族歧視,在錄取名額上也會有有嚴重傾斜的,,蒙古人,、色目人和漢人的錄取比例差不多是2:1:1。 此外,,行人司倒是設(shè)置早于朱瞻中進士的時間,,洪武十三年設(shè)立,但是,,進士進入行人司擔任行人官,,是洪武二十七年后的事兒了。 3,、 在明一代,,從莒縣進士舉人名錄上找不到對應(yīng)的父舉人兒子進士這類組合。 4,、 結(jié)論: 朱爾旦,、朱瑋是蒲松齡虛構(gòu)的人物,不可能是蒲松齡給原型用了化名,。 故事發(fā)生地點是在莒縣的陵陽,。 因為在陸判后一篇《嬰寧》,講述的依舊是莒縣的故事,。 蒲松齡的聊齋分卷無法按照內(nèi)容劃分,,我在《豬婆龍》里分析過,大致是時間線索劃分,,蒲松齡可能和某個了解莒縣的誰誰誰相熟,,對方講了幾個莒縣故事,蒲松齡寫成三篇(《地震》 ),,就都放在第二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