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0 11:36 華人號:雜談天下武周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吐蕃入侵洮州,,武則天派婁師德與夏官尚書王孝杰出兵討伐,,與號稱吐蕃“戰(zhàn)神”的論飲陵、贊婆交戰(zhàn)于素羅汗山,,論欽陵因內外雙重矛盾,,背水一戰(zhàn),充分注意利用高原地形,,集中優(yōu)勢兵力而獲大勝,。 而武周則大敗,。此戰(zhàn)——素羅汗山之戰(zhàn),,可謂是自690年武周開國一來所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敗。 《舊唐書·列傳·卷四十三》:“證圣元年,,吐蕃寇洮州,,令師德與夏官尚書 王孝杰討之,,與吐蕃大將論飲陵、贊婆戰(zhàn)于素羅汗山,,官軍敗績,,師德貶授原州員 外司馬。 《舊唐書·列傳·卷一百四十六》:”萬歲登封元年,,孝杰復為肅邊道大總管,,率副總管婁師德 與吐蕃將論欽陵、贊婆戰(zhàn)于素羅汗山,。官軍敗績,,李杰坐免官?!?/p> 《新唐書·本紀·卷四》:“三月壬寅,,王孝杰、婁師德及吐蕃戰(zhàn)于素羅汗山,,敗績,。” 《資治通鑒·唐紀二十一》:“三月,,壬寅,,王孝杰、婁師德與吐蕃將論欽陵贊婆戰(zhàn)于素羅汗山,,唐兵大?。恍⒔茏鉃槭?,師德貶原州員外司馬,。” 武周一敗,,吐蕃大將論欽陵就要求武周罷免安西四鎮(zhèn)駐兵,,并瓜分突厥十姓之地,,簽訂和約(交戰(zhàn)雙方以正式結束戰(zhàn)爭和武裝沖突而簽署的條約)。論欽陵可謂獅子大開口,,一口氣讓武周割讓這么多領土,。 《資治通鑒·唐紀二十一》:“(公元六九六年)吐蕃將論欽陵請罷安西四鎮(zhèn)戍兵,并求分十姓突厥之地,。元振上疏,,以為:“欽陵求罷兵割地,此乃利害之機,,誠不可輕舉措也,。今若直拒其善意,,則為邊患必深。四鎮(zhèn)之利遠,,甘,、涼之害近,不可不深圖也,。宜以計緩之,,使其和望未絕則善矣。彼四鎮(zhèn),、十姓,,吐蕃之所甚欲也,而青海,、吐谷渾,,亦國家之要地也,今報之宜曰:‘四鎮(zhèn),、十姓之地,,本無用于中國,所以遣兵戍之,,欲以鎮(zhèn)撫西域,,分吐蕃之勢,使不得并力東侵也,。今若果無東侵之志,,當歸我吐谷渾諸部及青海故地,則五俟斤部亦當以歸吐蕃,?!绱藙t足以塞欽陵之口,而亦未與之絕也,。若欽陵小有乖違,,則曲在彼矣。且四鎮(zhèn),、十姓款附歲久,,今未察其情之向背,事之利害,,遙割而棄之,,恐傷諸國之心,非所以御四夷也,?!碧髲闹?/p> 據推算,安西四鎮(zhèn)和突厥十姓之地的總面積多約300萬平方公里,,而清政府向列強割讓的所有領土面積加起來也只有158萬平方公里,,這論欽陵的要求卻比蓋過晚清所有列強。 然而,,武周上下堅決不許,,絕不簽訂該和約。 《新唐書·列傳·卷一百四十一》:“欽陵,、贊婆攻濫洮,,孝杰以肅邊道大總管戰(zhàn)素羅汗山,虜敗還,。又攻涼州,,殺都督。遣使者請和約罷四鎮(zhèn)兵,,求分十姓地,。……元振固言不可許,,后從之,。” 武周雖戰(zhàn)敗但堅決不割地,,彰顯了華民族的骨氣,,歷來為網友們所稱贊。 相對來說,,其他朝代在這方面做的就不太好了。比如唐朝,,武德年間李淵將地處河套地區(qū)的原隋朝五原郡和榆林郡的土地割讓給了突厥,,710年唐睿宗割讓黃河九曲之地給吐蕃,開元七年(719年),,唐玄宗將碎葉鎮(zhèn)割讓給突騎施,。晚晴的割地就更不用說了。 那么,,武周既然不割地,,拿又如何應對虎視眈眈的論欽陵呢?對此,,武周君臣商議出了一個妙招——離間計,。 《資治通鑒·唐紀二十一》:“欽陵利于統(tǒng)兵專制,,獨不欲歸款……斯亦離間之漸,,可使其上下猜阻,禍亂內興矣?!?/p> 果不其然,,吐蕃贊普赤都松贊中計,捕殺論欽陵黨羽2000余人,,論欽陵兵潰自殺,。 武則天又招降論欽陵的余黨,于是他的弟弟贊婆率領余部和兄弟一同歸降武周,,他的兒子弓仁也率吐谷渾七千余帳一并歸降武周,。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六》:圣歷二年,番將贊婆率所部千馀人,,及其兄弟莽布支等來降,,則天遣羽林飛騎郊外迎之。 《資治通鑒·唐紀二十二》:夏,,四月,,贊婆帥所部千馀人來降,太后命右武衛(wèi)鎧曹參軍郭元振與河源軍大使夫蒙令卿將騎迎之,,以贊婆為特進,、歸德王。欽陵子弓仁,,以所統(tǒng)吐谷渾七千帳來降,,拜左玉鈐衛(wèi)將軍、酒泉郡公,。 吐蕃大將的紛紛歸降,,導致吐蕃元氣大傷。從以下就可以看出,。久視元年(700年),,武周與吐蕃的洪源谷之戰(zhàn)爆發(fā)。唐休璟對麾下說:“自從論欽陵死后,,贊婆歸降,,吐蕃大將麹莽布支新接任吐蕃軍隊,人馬雖精,,但不通軍事,。”于是唐休璟披甲先登,,六戰(zhàn)皆捷,,大破吐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