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Vv 很多患者初識肺癌,,是通過一張“金標準”的病理報告,它經(jīng)“標本基本信息”,、“細胞形態(tài)學”,、“免疫組織化學”明確疾病診斷,為日后治療,,預后評估,,癥狀解釋提供依據(jù)。 今天,,Vv帶您邁出科學抗癌第一步,,讀懂病理報告。 報告第一部分為“基本信息”,描述標本的來源,、獲取方式,、顏色、形態(tài),、大小等等,。例如:小細胞肺癌腫瘤切面常偏白、粉色,,較非小細胞肺癌質(zhì)地偏細膩,;肺鱗癌、腺癌切面呈灰白色,;肺鱗癌壞死處常呈灰黃色,,質(zhì)中硬,界不清,。 報告第二部分通過“細胞形態(tài)學”對標本進行組織學分型,,肺癌分為兩大類“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又可細分為腺癌,、鱗狀細胞癌,、大細胞癌等,以下為肺癌主要類型的細胞組織特點,。 肺癌組織學分類鏡下特點2-1 肺癌組織學分類鏡下特點2-2 在標本檢驗過程中,,由于癌細胞的多樣化、特異性,,往往通過組織細胞學并不能全面的判讀標本,。病理報告的第三部分“免疫組織化學” ,為明確病理類型,,精準治療方向,,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免疫組織化學法常見肺癌標記物 TTF-1 是肺腺癌最常見的免疫標志物之一,, 80%肺腺癌+,,與腫瘤分化程度正相關,分化越差越可能表達缺失,。TTF-1主要用于肺鱗癌與肺腺癌的鑒別,,通常肺鱗癌(-)。TTF-1同時表達于神經(jīng)內(nèi)分泌腫瘤,,50%的大細胞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及90%的小細胞肺癌TTF-1呈陽性,。 NapsinA 80%肺腺癌+,3%肺鱗癌+,,表達與分化程度相關,。肺神經(jīng)內(nèi)分泌腫瘤不表達NapsinA,,可用于鑒別Nets。 下圖為TTF-1 ,、NapsinA在不同組織類型肺腺癌中的表達情況,,兩種免疫組化標記物陽性與分化程度呈正相關。 CK7 肺腺癌最敏感的免疫標記物,,陽性率近100%,,在鑒別原發(fā)性肺腺癌與轉移性結直腸腺癌時,CK7作為首選配套組合標記物,,但CK7特異性較低,,同時廣泛見于肺鱗癌,乳腺,,胃,,卵巢,子宮等多部位發(fā)生的腺癌,。 P63,、P40 肺鱗癌最常用標記物,90%的肺鱗癌p63呈強烈彌漫性核表達,,特異性相對P40較低,,小部分肺腺癌、內(nèi)分泌肺癌也呈局灶性弱陽性,。P40,肺鱗癌敏感性與P63相似,,但特異性高于P63,在其他肺癌類型中陽性率僅為3%左右。 DSG1 ,、CK5/6 常用于肺鱗癌的免疫組隊標記物,,敏感性較高,p63不表達情況下,,單一CK5/6不足以支持鱗癌診斷。 CgA,、Syn,、CD56 肺內(nèi)分泌性腫瘤 ,包括類癌,,大細胞癌及小細胞癌的標記物,,通常小細胞癌的診斷通常依靠組織形態(tài)學特征,CgA,、Syn,、CD56是最長見的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標志物組合,陽性率較高,,其中CgA是一種位于基質(zhì)中的大分泌顆粒的蛋白,,特異性最強。 Ki67(增殖指數(shù)) Ki67是一種增殖相關的核抗原,反應癌細胞鏡下有絲分裂的情況,,標記處于增值周期中的癌細胞,,標記陽性率越高,腫瘤生長越快,,組織分化越差,,對放化療越敏感,例如小細胞肺癌Ki67通常表達為80%~100%,,Ki67在神經(jīng)內(nèi)分泌腫瘤的分型有重要意義,。 EGFR EGFR免疫組化結果標準:0分為陰性,1-3分為陽性,。 EGFR常見突變類型為外顯子19缺失突變和外顯子21點突變,,免疫組化可適用于此兩種突變的檢測,然而EGFR突變的特異度高,,敏感度較差,,目前常用的“6B6、SP111,、43B2,、SP125”幾種抗體的點位設計,均不能檢測出其他少見的突變類型,,因此對于免疫組化“陰性“”的患者需應用基因測序或“PCR”進一步檢測,。 美國NCCN指南明確指出,EGFR-TKI治療進展期非小細胞肺癌前,,應對EGFR狀態(tài)篩選最適宜對象,。 一般認為,評分3分可直接使用EGFR-TKIs治療,,評分0-2需要分子學方法確認,。 ALK融合蛋白免疫組化結果標準:IHC檢測陽性與FISH一致性非常高。 適用于免疫組化檢測ALK融合蛋白表達的抗體主要為”D5/F3/5A4”其敏感性和特異性為較高,,無細胞染色0分,,微弱細胞質(zhì)染色1分,中度細胞質(zhì)染色2分,,強胞質(zhì)顆粒狀染色3分,,當免疫組化強染色3分時與FISH(金標準)檢測結果一致性為98%。 目前國內(nèi)應用的羅氏“VentanaALK檢測系統(tǒng)”更加敏感,,檢驗結果僅分為“陰性”,,“陽性”,與FISH結果吻合率達98.8%。 FISH(金標準),,IHC,PCR,NGS,,幾種方式針對ALK均未達到100%,,以FISH和IHC作為標準,PCR,NGS檢測靈敏度為70%,,85%,;特異度為87%,79%,。幾種檢測方式也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即使輪番上陣,也無法避免漏查,。 Her2 Her2免疫組化結果標準:0分陰性,,1分陰性,2分不確定,,需進一步FISH檢測,,3分陽性。 ROS1 ROS1重排:IHC檢測ROS1+++,ROS1++時陽性率與FISH結果較為一致,,免疫組化用于檢測ROS1融合的特異性低,,后續(xù)檢測是必要的。存在一種ROS1重排與 ROS1 TKI起效相關,,某些臨床特征(吸煙狀況和組織學)與重排存在相關性,。 C-MET IHC檢測c-MET蛋白表達情況,C-MET+++,C-MET++被定義為高表達,,有研究表明MET蛋白在異常激活后才會在腫瘤增值發(fā)揮作用,,IHC檢測可能較FISH法更敏感,當MET++,,F(xiàn)ISH陽性率35.5%,,MET+++時,F(xiàn)ISH陽性率達到64%,存在較大差異,。 KRAS KRAS突變與對EGFR TKI治療的療效降低相關,,由于出現(xiàn)可以靶向重疊變異的可能性較低,因此存在一種已知KRAS激活突變可以識別將不可能從進一步分子檢測中獲益的患者,。 臨床中,,大部分鑒別診斷的免疫組化檢測結果無論染色強度如何,以陽性表達為診斷依據(jù),,但用于預后判斷,增值指數(shù),,激素受體,,以及靶點檢測,不僅要做定性觀察,,還應該做定量評價,,目前除EGFR,、ALK外,其他少見基因的IHC檢測結果仍存在爭議,,進一步FISH確認才有臨床價值,。 PD-L1 PD-L1 IHC的判讀通常關注表達任何水平膜染色的腫瘤細胞的比例,不同腫瘤類型的檢測標準,、判讀方法,,預測價值不同,F(xiàn)DA批準的22C3抗體伴隨診斷指導K藥治療,,是針對非小細胞肺癌使用TPS,,TPS是在任何強度下顯示部分或全部膜染色的活的腫瘤細胞的百分比,但針對胃腺癌,食管癌,,宮頸癌,,尿路上皮癌推薦使用CPS方法。 PD-L1陽性和陰性的界定,,取決于特定的抗體和平臺,,不同樣本,不同來源,,不同取樣位置都會導致結果差異,,因此,針對每一種免疫制劑的治療應選用相應的抗體,,同時,,PDL1表達并不是免疫治療能否起效的決定性因素。 目前市場上PD-1,、PD-L1相對應的檢測抗體分別為:
總結 以病理為基礎,結合影像學,,分子生物學,,參照大量的循證醫(yī)學證據(jù)。建立一個對治療,,預測和預后更有意義的分類系統(tǒng),,是IASLC/ATS/ERS的共同目標。只有在充分依據(jù)的前提下,,肺癌的精準治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參考文獻: [1]2004年肺癌WHO組織學分類 [2]2011年肺腺癌手術標本IASLC/ATS/ERS 分類 [3]腫瘤基礎與臨床2015年4月第28卷 [4]小細胞肺癌45例臨床病理分析 [5]中國誤診學雜志 [6]2015年肺腺癌WHO分類 [7]2015【指南】非小細胞肺癌免疫組化標志物專家共識 [8]2020.1版NCCN非小細胞肺癌臨床指南 [9]醫(yī)學肺腺癌病理學課件-王鑫 與癌共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