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之《禮記》諸說,皆后儒附會而成,,已非孔子之舊說,。至于《春秋》,雖稱孔子作之,,其實皆魯史舊文,。”我們上一講講的。 先生曰:“所謂‘削’者,,削其繁,是有減無增。孔子述六經(jīng),,懼繁文之亂天下,,惟簡之而不得。使天下務(wù)去其文以求其實,,非以文教之也,。《春秋》以后,,繁文益盛,,天下益亂。始皇焚書得罪,,是出于私意,,又不合焚六經(jīng)。若當(dāng)時志在明道,,其諸反經(jīng)叛理之說,,悉取而焚之,亦正暗合刪述之意,。自秦漢以降,,文又日盛,若欲盡去之,,斷不能去,;只宜取法孔子,錄其近是者而表章之,,則其諸怪悖之說,,亦宜慚漸自廢。不知文中子當(dāng)時擬經(jīng)之意如何,,某切深有取于其事,。以為圣人復(fù)起,不能易也,。天下所以不治,,只因文盛實衰。人出己見,,新奇相高,,以眩俗取譽(yù)。徒以亂天下之聰明,,涂天下之耳目,,使天下靡然爭務(wù)修飾文詞,以求知于世,,而不復(fù)知有敦本尚實,、反樸還淳之行,是皆著述有以啟之。” “所謂‘削’者,,削其繁,,是有減無增。”那你說能不能增呢,?增了有什么不好呢,?我告訴你,作為孔子來講,,增當(dāng)然沒有問題,。你是聽從良知的,你跟上你的良知,,想往里加啥就加啥,,加什么都錯不了。但是他為什么不加呢,?他要做個表率,,在這個時代就是減啊。對不對,?這個時候你加,,那孔子能加,那張三也加,,李四也加,,都來加來了。所以孔子寧可不加,,這么一個意思。所以叫“有減無增,。”“孔子述六經(jīng),,懼繁文之亂天下,惟簡之而不得,。”講的很清楚了,,他就怕各種人上來嘰嘰歪歪亂說一通,所以干嘛,?所以“惟簡之而不得”,,就連簡還不嫌簡的夠徹底呢。“使天下務(wù)去其文以求其實,,非以文教之也,。”講“務(wù)去其文”干嘛?少來那些裝飾的,,少來假裝的那些東西,。什么叫“以求其實”?今天很多人都以為“求實”是干嘛?以為“求實”就是行動,,你得行動起來啊,,你干了沒啊,!但是我們就知道這個“實”不是行動,。為什么?因為行動本身無意義,,行動啥都不代表,。我們前面講過,行動是個啥,?行動是個0,,感覺是個1,感覺加行動,,這時候就變成10了,,感覺加一串行動,這時候就10000,。感覺做先導(dǎo),,行動就有意義了;沒有感覺,,有多少行動都等于零,。我想這個話很好理解的,所以這兒“務(wù)求其實”什么意思,?這個“求實”絕對不是求行動,,“求實”就是讓你干嘛?讓你正兒八經(jīng)地開始觀照內(nèi)在,。是干這件事情,。正兒八經(jīng)把這個事情當(dāng)成個正經(jīng)事。說“非以文教之也”,,不是在這兒教你怎么假裝,,怎么喊口號,教你怎么——昨天晚上十點(diǎn)多回家,,一個朋友電話,,他外孫子上幼兒園呢,應(yīng)該也得有個四五歲了吧,,怎么回事呢,?就是孩子們跟孩子們之間有一些——就是“我不跟你玩了?!蹦莻€小孩兒就是:“我就不跟你玩,,就不跟你玩,。”這個朋友就很困惑,,說“我應(yīng)該怎么教我這個外孫子呢,?”他說“我就告訴他,,他不想跟你玩,,那你就要追他和他玩呀。你看人家需要啥,,你滿足人家,,人家才跟你玩啊?!彼@么的,。我說“你怎么這么教他呢!”這個太恐怖了,。我說“這個孩子他一直要上趕著,,要腆著臉和別人玩啊,你把他不是越教越下賤了嘛,?!?/span>我說“你應(yīng)該告訴他接受,。就是他跟我玩兒,,那我就好好跟人家玩;說人家不跟我玩,,不跟我玩我可以找別的小朋友玩,;別的小朋友不跟我玩,我可以自己跟自己玩,。你要讓他學(xué)會接受,,學(xué)會面對。你不是上來說,,人家不跟你玩了,我想方設(shè)法,,我給你買東西,,你需要我怎么表現(xiàn),我怎么表現(xiàn)出來,,然后你跟我玩,,討好別人。不是,?!?/span> 我講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非以文教之”你不是教他技術(shù),你不是教他怎么去解決這個問題的技術(shù),。而是什么,?你而是交給他這個心態(tài),交給他做事情的態(tài)度,。其實我們今天應(yīng)該是朝這個方向?qū)W的,。 這兒又講了“《春秋》以后,繁文益盛,,天下益亂,。”說《春秋》以后,各種大師又出來發(fā)表作品了,,“繁文益盛,,天下益亂。”結(jié)果這時候講“始皇焚書得罪,,是出于私意,。”看明白了嗎?秦始皇也焚書坑儒,,或者我們講他也刪經(jīng)呢,,孔子也是刪經(jīng)呢,但是為什么孔子刪完經(jīng)成了圣人了,,秦始皇刪完經(jīng)成了罪人了,?為什么呢?因為大家動機(jī)不一樣,,秦始皇焚書坑儒只是出于“私意”,,他純是小我。他想的:我怎么統(tǒng)治天下,,我怎么能統(tǒng)一思想,,我怎么能讓老百姓聽了我的話……結(jié)果你看他花了這么大的工夫,又是修長城,,又是焚書坑儒,,又是統(tǒng)一度量衡,結(jié)果他的王朝十五年,。秦王朝,,歷史上最短的。“又不合焚六經(jīng)”,,說又不應(yīng)該把經(jīng)典給燒了,。“若當(dāng)時志在明道,其諸反經(jīng)叛理之說,,悉取而焚之,,亦正暗合刪述之意,。”如果當(dāng)時秦始皇他不是想著改造外在,而是想著改造內(nèi)在——“明道”啊,,“明道”說自己提升呢,。如果是從里邊來解決這個問題,那問題就簡單多了,,你把不合乎經(jīng)典的那些東西“咔”一燒掉,,你正好就“暗合刪述經(jīng)典”的這個意思了。“自秦漢以降,,文又日盛,。”秦漢以后,又一輪歷史潮流又來了,,文又來了,,文又開始盛了,大家又開始嘰嘰歪歪,。“若欲盡去之,,斷不能去。”如果說你想把那些繁文,,這會兒再都刪掉,,不可能了。你比如像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時代了,,你不允許人家說話——你比如說這個人他不了解經(jīng)典,,以后必須閉嘴,你不能談經(jīng)典了,。你做不到,,網(wǎng)絡(luò)時代了。做不到怎么辦,?做不到樹典型唄,。就是不斷地樹立典型唄。這兒講“只宜取法孔子”,,只是應(yīng)該向孔子學(xué)習(xí),。“取法”是向他學(xué)習(xí)。“錄其近是者而表章之,,則其諸怪悖之說,,亦宜慚漸自廢。”你把他說得好的地方全世界說,。你就像(*總)出來說:王陽明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赡芪覀冊瓉矶紱]有關(guān)注過王陽明,,只聽過“王陽明”三個字,,這個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大家讀王陽明的人越來越多了,,各種專家教授也出來講,,各種人都來講。這是干嘛,?樹一個形象,,給大家一個抓手。這么一來呢,,其他的東西就漸漸自廢,。“不知文中子當(dāng)時擬經(jīng)之意如何,某切深有取于其事,。”他說我雖然不知道文中子當(dāng)時他寫經(jīng)是出于什么動機(jī),,但是我認(rèn)為文中子寫經(jīng)這個事情,我特別想向他學(xué)習(xí),,我特別認(rèn)同他這個事情,。為什么呢?“以為圣人復(fù)起,,不能易也,。”說這個時代,你把圣人再拎出來,,再拎出個圣人來,,這時代不行了,你改變不了啥了,。“天下所以不治,,只因文盛實衰。”“實衰”就是你不觀照內(nèi)在了,,不是不行動啊,。 “只因文盛實衰。人出己見,,新奇相高,,以眩俗取譽(yù)。”和現(xiàn)在這個時代一樣,,人們各自都是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總是覺得我有個創(chuàng)意和別人不一樣,覺得美得不行,。一定要出一個《何老師解讀王陽明》,,這是何老師解讀的呀。他覺得這是我的,。解讀完了還要干嘛,?還要申請專利,,還要申請知識版權(quán)。我告訴你,,你要是寫書的,、講課的,你要是搞這個什么知識版權(quán),,搞專利什么的,,就這個心量就明白不了道,就這個量,,他就不在道里,。紙和道就沾不了邊,明白吧,。你一想當(dāng)年佛陀悟道的時候:這是我的,,別人學(xué)?交錢才能學(xué)呢,!孔子悟道了:哎呀,,交錢才能學(xué)呢!成什么了,!對不對,?今天我們哪可能這么多人走上幸福的機(jī)會,機(jī)會都沒了,。所以說現(xiàn)在的人“新奇相高”,,比誰的觀點(diǎn)更新奇呀,誰更有創(chuàng)意啊,,比這個玩意,。“以眩俗取譽(yù)”,就是嘩眾取寵啊,,靠這個東西來博取名聲,。“徒以亂天下之聰明,涂天下之耳目,。”你聰明勁全干了啥,?全亂了天下去了。你用你亂天下的那個聰明勁兒,,把天下人的耳朵全堵了,,眼睛全堵了,就是他得不上正法了,。那我告訴你,,你別跟這種人生氣,你別說:哎呀,就是你們把我們帶壞了,。我告訴你,,你能趕上讓這個人來壞你,那是你們倆的緣分,。真的。我給你舉個例子,,小偷偷了你的錢包了,,那我告訴你,你倆有這個緣分,,沒有這個緣分,,你把錢包給他,他都拿不住,。聽明白了吧,?所以你有這個緣分。換句話說這叫啥,?這叫“對面來的,,全是命里有的。”就是這個事情該著發(fā)生,,它一定是所有的因緣——所有的內(nèi)因,、外因,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說法“因緣”,。它是所有的因緣湊齊了,,這個事情才能發(fā)生,少一條都發(fā)生不了,。所以既然這個事情發(fā)生,,你唯一能做的事情是什么?全然地接受,,唯一能做的事情是全然地接受,。“哎呀,,不對,,他做得不對?!辈缓靡馑?,做的不對也發(fā)生了。你肯定有這個緣吶,,這個“不對”怎么降臨到你的頭上去了,?怎么沒降臨到我們這兒來啊?對不對,?所以全然地接受,,完事。恨誰也沒用,。“使天下靡然爭務(wù)修飾文詞,,以求知于世,而不復(fù)知有敦本尚實,、反樸還淳之行,,是皆著述有以啟之。”說你看大家跟上那種不機(jī)迷(方言)都學(xué)傻了,,讓天底下的人干嘛,?都是去把文字等一系列花里胡哨的,“以求知識”在知識上求,,在事上求知識,。不知道知識以外,還有什么呢,?還有“敦本尚實”,,就是還有你回歸本體。不知道還有這么個東西呢,!“反樸還淳”回歸本體,。所以不懂這個,“是皆著述有以啟之,。”這個時候需要孔子他們這樣的人寫一些文章,,寫一些東西啟發(fā)他一下,“有以啟之”,。愛曰:“著述亦有不可缺者,,如《春秋》一經(jīng),若無《左傳》,,恐亦難曉,。” 先生曰:“《春秋》必待《傳》而后明,,是歇后謎語矣,。圣人何苦為此艱深隱晦之詞?《左傳》多是《魯史》舊文,,若《春秋》須此而后明,,孔子何必削之?” 那么徐愛就問了,,愛曰:“著述亦有不可缺者,,如《春秋》一經(jīng),,若無《左傳》,恐亦難曉,?!?/span>這段講什么呢?他說我認(rèn)為這個寫文章——“著述”叫發(fā)展作品,。有的東西不能不讀啊,,必須得讀。比如《春秋》里邊它有《左傳》,,那么《春秋》和《左傳》是個啥區(qū)別呢,?我給你打個比方,你就好懂了,。《春秋》是這么寫的,,說是何老師把張三打了一耳光,。這是《春秋》。《左傳》是這么寫的,,說是張三罵了何老師一句,,何老師就火了,何老師說:你再罵我,,我就收拾你?。埲终f了什么,,何老師又說了什么……最后何老師“啪”打了一耳光,,在座的人都很驚訝,嚇了一跳,。這是《左傳》的寫法,。我這么講,意思能明白了嗎,?一個直接講結(jié)論,,另外一個講經(jīng)過。他講什么,?說“《春秋》一經(jīng),,若無《左傳》,恐亦難曉,。”說你光看《春秋》——你光看結(jié)論,,你哪知道它講啥呢?你要看來故事的經(jīng)過,,故事經(jīng)過你看了,,“哦~”你就能明白了!就這么個意思。完了先生怎么說,?先生說:“《春秋》必待《傳》而后明,,是歇后謎語矣。”就是如果《春秋》你非得拿《左傳》來注解一下,,非得你看了那個經(jīng)過,,你才能明白這個東西,那他就不是寫史書,,那他是出歇后語的,。歇后語是啥?就是黃鼠狼給雞拜年,。你說:?。奎S鼠狼給雞拜什么年呢,?沒安好心,。你說:哦,原來這個意思,。他前面給你講一段,,后面“嘣”給你拋一個結(jié)論,叫“歇后語”,。他說《春秋》里面,,如果說你非得把后半句說上來,你才知道咋回事,,那它就不是《春秋》,,它是歇后語。“圣人何苦為此艱深隱晦之詞,?”說圣人吃多了撐的,?他們用的著嗎?把那個文字不好好說,,話不好好說,,非要東繞繞西繞繞,后面還藏上半句,,他干嘛呢,?用不著。“《左傳》多是《魯史》舊文,,若《春秋》須此而后明,,孔子何必削之?”說《左傳》本來就是魯國歷史上記載的那些舊文章,,如果《春秋》你必須要通過《左傳》才能讀明白,,那孔子還刪它干嘛,?原來不刪就明白的,為啥要刪它呢,?根據(jù)2019年10月12日在太原市河汾書院的講座整理
本系列音頻及文字由啟明燈整理發(fā)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