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月圓·吳澤浩繪 《弟子行》的時代性質(zhì) 通過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孔子家語·弟子行》應(yīng)當(dāng)比《大戴禮記》的《衛(wèi)將軍文子》更為接近真實,后者改編,、改動的痕跡十分明顯,。但是,如前所說,,正因為二者內(nèi)容一致,,而又受《家語》“偽書”說的巨大影響,二者材料孰優(yōu)孰劣,、孰先孰后,,似乎還一直是沒有搞清楚的問題。 早在宋朝時期,,已有學(xué)者認為《孔子家語》的材料襲自《大戴禮記》,。如針對《弟子行》中“子貢言所對衛(wèi)將軍文子問二三子之行于孔子,子曰:‘是女所親也,,吾語女耳之所未聞,,目之所未見,思之所未至,,智之所未及者乎,。”宋儒楊簡認為:“《家語》所載,,辭旨大差,,屢見《家語》遇疑阻則輒以己意加損,,大失孔子之旨?!洞蟠鳌匪涬m多有不善,,屬辭不能明白,而靜思之,,則孔子之旨亦著,;《家語》加損之文雖明白,而淺陋多失本真,?!盵1]他雖看出“《大戴》所記雖多有不善,屬辭不能明白”,,卻依然抑《家語》而揚《大戴》,。 相對來說,在歷代關(guān)于《孔子家語》的研究中,,看到該書價值的學(xué)者很少,,但也有人并不簡單地該書出于王肅的偽造,在某種程度上看到了該書的價值,,有不少學(xué)者也將《孔子家語》與《大戴禮記》相同的材料進行比較,。[2]《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子部一·儒家類·〈家語〉提要》也敘說了有關(guān)爭論,其曰: 宋王柏《家語考》曰:四十四篇之《家語》,,乃王肅自取《左傳》,、《國語》、《荀》,、《孟》,、二《戴記》割裂織成之??籽苤缎颉?,亦王肅自為也。獨史繩祖《學(xué)齋占畢》曰:“《大戴》一書雖列之十四經(jīng),,然其書大抵雜取《家語》之書,,分析而為篇目,其《公冠》篇載成王冠祝辭內(nèi)有‘先帝’及‘陛下’字,,周初豈曾有此,?《家語》止稱‘王’字,當(dāng)以《家語》為正”云云,。今考“陛下離顯先帝之光曜”已下,篇內(nèi)已明云“孝昭冠辭”,,繩祖誤連為祝雍之言,,殊未之考,。蓋王肅襲取《公冠》篇為《冠頌》,已誤合“孝昭冠辭”于“成王冠辭”,,故刪去“先帝”,、“陛下”字?!都艺Z》襲《大戴》,,非《大戴》襲《家語》,就此一條,,亦其明證,。其割裂他書,亦往往類此,。反復(fù)考證,,其出于肅手無疑。特其流傳既久,,且遺文軼事,,往往多見于其中,故自唐以來知其偽而不能廢也,。 史繩祖所言確有偏頗,,《大戴禮記》雖然雜取《家語》之書,但《公冠》篇中的所謂“先帝”,、“陛下”等等卻不是《家語》本來所有,,它屬于《大戴禮記》編者加入的“孝昭冠辭”。而《四庫總目提要》以《家語》襲《大戴》,,謂王肅襲取《公冠》篇為《冠頌》,,已誤合“孝昭冠辭”于“成王冠辭”,認為是王肅刪去“先帝”,、“陛下”等字,,其實,《孔子家語》根本沒有所謂見于《大戴禮記》的“孝昭冠辭”,,四庫館臣連最起碼的材料比對工作都沒有做,,還竟然批評史繩祖《學(xué)齋占畢》的說法“殊未之考”!很顯然,,他們是帶著《孔子家語》“出于肅手無疑”的先入之見進行評判和議論問題的,。 漢代學(xué)者編輯《大戴禮記》時,將《孔子家語》等書與其它材料匯集起來,,然后進行了一些編輯加工,,在《大戴禮記》中,反而看不出《家語》等書原來的面貌?!抖Y記》的情況與之相同,,所以,漢代學(xué)者,、孔子后裔孔衍對此十分不滿,,他說:“今見其已在《禮記》者,則便除《家語》之本篇,,是為滅其原而存其末也,。”[3]再加之《孔子家語》偽書說的極大影響,,便造成了《孔子家語》和《大戴禮記》材料孰為本末理解上的嚴重混亂,。例如,有的學(xué)者研究《大戴禮記》而排斥《孔子家語》,,而《大戴禮記》改編《家語》時“多有不善,,屬辭不能明白”,致使在解說《大戴禮記》時不得不穿鑿附會,,曲為之說,,清代學(xué)者王聘珍就是如此,例如,,有的篇章中,,《家語》的話意義明確,但《大戴禮記》卻頗令人費解,。所以,,王聘珍只能曲為解釋,其解說雖然有時也可以講通,,但與孔子本意已經(jīng)大相徑庭,。[4] 歷代學(xué)者,包括宋人王柏,、四庫館臣,、王聘珍等在內(nèi),人們受《孔子家語》偽書說的影響實在太大了,,因此,,盡管有學(xué)者看到《孔子家語》的價值,但這樣的聲音顯得那么微弱,??墒牵粋€奇怪的現(xiàn)象是,,人們雖然長期以來認為《孔子家語》為“偽書”,,即四庫館臣所謂“知其偽”,,但研究中有往往離不開《孔子家語》,此即所謂“不能廢”,。這樣的現(xiàn)象可謂司空見慣,,即,盡管不少學(xué)者還沒有真正看到《孔子家語》成書的真相,,但在相關(guān)的研究中仍然不能對其視而不見,往往不得不引用該書的材料作為旁證,。[5] 對于上述“知其偽而不能廢”的現(xiàn)象,,前人的解釋往往是所謂“書偽而材料不偽”。但是,,《孔子家語》“不偽”的材料實在太多了,,如果該書為漢代以后學(xué)人的偽品,那么,,這些材料來源于哪里呢,?實際上,僅僅以所謂“書偽而材料不偽”來理解《家語》是難以講通的,。真實的情況是,,《家語》確如孔安國在《孔子家語后序》所言,皆出于孔子“諸弟子各自記其所問”,,乃是“當(dāng)時公卿士大夫及七十二弟子之所諮訪交相對問言語”,。將《孔子家語》與《大戴禮記》、《禮記》等相同的篇章進行比勘,,不難發(fā)現(xiàn)的普遍情況是:《家語》材料更加準確可靠,,而《大戴禮記》或《禮記》卻往往存在明顯的改編痕跡,而且在改編中還出現(xiàn)了語義不清乃至表述上的錯誤,。[6] 也是由于《孔子家語》“偽書”說的影響,,自清代以來,人們多將《孔子家語·弟子行》,、《大戴禮記·衛(wèi)將軍文子》,、《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之間的關(guān)系搞錯。例如,,王樹楠《校正孔氏大戴禮記補注》說:“《家語·弟子行》與此篇(《衛(wèi)將軍文子》)大同小異,。馬骕曰:‘《家語》實本于此(《衛(wèi)將軍文子》),雖敷衍成文,,而古意浸失,。”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多取此篇(《衛(wèi)將軍文子》)語,?!贝鞫Y《大戴禮記集注》說:“《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家語·弟子行》并取此(《衛(wèi)將軍文子》)?!逼鋵?,實際情況很可能是《大戴禮記·衛(wèi)將軍文子》取自《家語·弟子行》,或者二者所依據(jù)的材料相同,,但《大戴禮記》進行了明顯的更動,,而《孔子家語》卻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最初編輯時的面貌。與《大戴禮記》相比,,《孔子家語》的材料沒有多少政治因素的影響,,其編撰動機也在于保存孔子遺說,因而更為可靠,。至于各家稱《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多取自《衛(wèi)將軍文子》,,也是沒有進行認真比較研究,二者之間的語句相同處極少,。當(dāng)然,,這更突顯出《弟子行》的重要價值。 對于《弟子行》的材料來源及時代性質(zhì),,我們認為黃懷信先生在《大戴禮記匯校集注》中所言是對的,,他認為《衛(wèi)將軍文子》主要記子貢對孔門諸子和孔子對伯夷、叔齊以下諸賢人的評價,,“此篇無杜撰必要,,所記有可信性,當(dāng)為孔門弟子所記,,屬古《記》”[7],。《衛(wèi)將軍文子》與《弟子行》相同,,這里的認識自然適用于《弟子行》,。在《衛(wèi)將軍文子》中,刪除了最后一句:“子貢跪曰:‘請退而記之,?!比绻紤]到這一因素,則黃懷信先生所言記錄整理該篇的“孔門弟子”,,自然應(yīng)該就是子貢無疑,。 孔安國在《孔子家語后序》中說,該書“皆當(dāng)時公卿士大夫及七十二弟子之所諮訪交相對問言語”,,其內(nèi)容皆“孔子之語及諸國事,、七十二弟子之言”[8],按照孔安國的說法,,《孔子家語》關(guān)于孔子,、孔門弟子的記載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但由于種種原因,人們認為《家語》為王肅偽作,,自然不會再有人重視其中的材料,。而今,大批地下文獻的問世,,已經(jīng)足以使《孔子家語》王肅偽造說不攻自破,,該書非同尋常的價值被越來越多的學(xué)者所認識。 從內(nèi)容上看,,《家語》與《論語》都是關(guān)于孔子,、孔子弟子、時人(或諸國)的材料,,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唐朝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序錄》所言正是如此,,他認為《論語》乃是孔子應(yīng)答弟子及時人所言,,或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當(dāng)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終,,微言已絶,弟子恐離居已后各生異見,,而圣言永滅,,故相與論撰,因輯時賢及古明王之語,,合成一法,,謂之《論語》。陸德明對《論語》的說法與孔安國關(guān)于《家語》的看法幾無二致,。 在《孔子家語后序》中,,孔安國還談到《論語》與《孔子家語》之間的關(guān)系,他說:“諸弟子各自記其所問焉,,與《論語》,、《孝經(jīng)》并時。弟子取其正實而切事者,,別出為《論語》,,其余則都集錄,名之曰《孔子家語》,?!本筒牧系男再|(zhì)而言,無論《論語》還是《孔子家語》,,都是“諸弟子各自記其所問”,。所不同的是,,《論語》是從更多材料中選錄出來,具有“語錄”性質(zhì),;而《孔子家語》的記載則相對集中和完整,,帶有筆記或論文“匯編”特征。 我們認為,,《弟子行》一篇乃是出于子貢的記錄,。實際上,《弟子行》最后已經(jīng)明確交代了該篇為子貢整理而成,。據(jù)該篇,,衛(wèi)國將軍文子詢問子貢同門師友的情況,子貢開始以不知相推辭,,后在文子的一再請求下,,談了自己耳聞目睹的一些情況。后來,,子貢以其對衛(wèi)將軍文子所言俱告孔子,,由此引發(fā)了孔子對于如何知人識人問題的談?wù)摗,?鬃诱J為“智莫難于知人”,,認為了解一個人的質(zhì)量,不僅需要“目之所睹,,耳之所聞”,,還必須用思維和智慧去考慮和想象。通過列舉諸多古人包括伯夷,、叔齊,、趙文子、隨武子,、銅鍉伯華,、蘧伯玉、柳下惠,、晏平仲,、老子、介子山等的品行,,孔子進一步論證了知人識人不能僅僅通過表面現(xiàn)象,。孔子的回答雖只是“略舉耳目之所及”,,這已經(jīng)令子貢十分感佩,,于是該篇最后說:“子貢跪曰:‘請退而記之?!?/p> 在孔門教學(xué)中,,孔子弟子有作筆記的習(xí)慣,,他們常常將孔子的“善言嘉語”隨時進行記錄,這正是后來大量孔子遺說流傳下來的基本原因,。關(guān)于這一點,,《論語》中記有這樣的一條材料:“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于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張書諸紳,。”孔子弟子張請教孔子,,他擔(dān)心忘記孔子的回答,,遂將孔子言語“書諸紳”,記錄在自己衣服的大帶子上,。這里透露了孔子弟子重視孔子言論的一般情況,。其實,在《孔子家語》中,,像子貢“退而記之”的類似記載很多,,我們可以看到孔門教學(xué)的一些生動場景。[9] 孔子自稱“述而不作”,,但他收授門徒,,長期從事教學(xué)活動,他的許多言行就是靠其弟子們的記錄才得以保留下來,,成為我們今天研究孔子和早期儒學(xué)的重要材料,。然而,長期以來,,許許多多被后人輾轉(zhuǎn)引述而以“子曰”形式流傳下來的材料,,卻遭受了太多的懷疑,其實,,這些被棄而不用的孔子遺說,,很多應(yīng)當(dāng)就出于孔子弟子的記述或整理,。《弟子行》的材料出于子貢的記錄,,其內(nèi)容應(yīng)當(dāng)是真實可靠的,。其中所謂“子貢跪曰:‘請退而記之’”,應(yīng)當(dāng)是子貢自述該篇成篇經(jīng)過,,這與《詩經(jīng)》中的一些詩篇作者自記姓名的情況相同,。 [1] 楊簡:《先圣大訓(xùn)》卷五《小辨第三六》。 [2] 化濤:《歷代〈孔子家語〉的流傳與研究》,,韓國東洋古典學(xué)會編:《東洋古典研究》第二十一輯,,2004年12月出版;又見于楊朝明主編:《孔子家語通解·附錄》,,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版。 [3] 元朝·馬端臨:《文獻通考·經(jīng)籍考·經(jīng)部》,。 [4] 楊朝明:《讀〈孔子家語〉札記》,,載《文史哲》2006年第4期。 [5] 例如,,李啟謙先生在談?wù)摽组T弟子研究的材料運用問題時曾說:“有時可信的書中也有錯誤的地方,,……相反,被稱為‘偽書’的《孔子家語》,,其所記的很多內(nèi)容……則都是可信的”,。見其《孔門弟子研究·前言》,濟南:齊魯書社,,1987年,。 [6] 楊朝明:《讀〈孔子家語〉札記》,載《文史哲》2006年第4期,。 [7] 黃懷信:《大戴禮記匯校集注》第25頁,,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年,。 [8]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經(jīng)籍考·經(jīng)部》,。 [9] 楊朝明:《〈孔子家語·執(zhí)轡〉篇與孔子的治國思想》,《中國文獻學(xué)叢刊》(第一輯),,北京: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2003年;收入楊朝明:《儒家文獻與早期儒學(xué)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2年。 編輯:歐盟創(chuàng)作室編輯部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