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調是女性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發(fā)病率非常高,困擾著很多的女性,。 蒲輔周老先生認為,,月經不調,其治有四,。 寒則溫之,,熱則清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瘀者行之,,滯者通之)。 臨證診治不局限于婦科思維,,而是以婦科及內科思維相結合,,治病求本,療效顯著,。 今天,,小師妹整理了蒲輔周診治月經不調醫(yī)案3則,供臨床優(yōu)秀中醫(yī)師參考學習,。 月經不調醫(yī)案二則 醫(yī)/案/一 譚某,,女,20歲 1960年12月12日初診: 患者月經從初潮起,,周期不規(guī)律已六年之久,,每月來潮兩三次,,量少,色淡,,勞動或稍累后,即淋漓不斷,,近四個月來加重,,前不久曾服過益母草膏,此后夜間經量較多,,經期有小腹及腰背痛,,腹部喜按喜暖。 一年多來常有大便溏稀,,日三四次,,小便正常。 食納欠佳,,胃酸多,,睡眠不佳,夢多,。 面黃,,脈弦虛兩尺弱,舌淡無苔,。 根據脈證,,乃脾腎兩虛之象,治宜溫脾益腎,。 處方: 香砂六君丸九兩,,每次飯后服一錢。 金匱腎氣丸三十丸,,每晚服一丸,。 1960年12月17日二診: 服藥后癥無變化,昨天月經來潮,,量多,,色紅,有血塊,,余無不適,,脈弦滑,舌質正常無苔,。 值經行,,改用調和氣血之劑。 處方: 當歸一錢半,,川芎一錢半,白芍二錢 干生地二錢,,制香附二錢,,艾葉二錢 茜草二錢,,川續(xù)斷一錢半,,益母草二錢 藁本一錢半 紅糖引,服二劑,,以后繼服初診之丸劑,。 至1961年8月8日,,因考試后失眠,,復來門診時,談其月經,,自長期服丸藥后,,已按月來潮,,量及色均已正常,經行一般五日,,證明月經已恢復正常,。 按語 患者自14歲初來月經起,,一直周期不準,,勞累后淋漓不斷,,量少色淡,,腹痛而喜按喜暖,,加之平時便溏,,面黃,,脈弦虛尺弱,,舌淡無苔,證屬脾腎兩虛,,用健脾益腎之法,,月經即轉正常,。 由此可見,,脾主統(tǒng)血,,腎為天癸之源,,脾腎虛弱與月經關系至切,,而脾腎又關乎沖任,。 因沖脈隸屬陽明,,陽明與太陰為表里,,沖任不固,,則月經失調,,且易引起勞則淋漓,,治其脾腎,,即所以調沖任,,沖任調,,則經期未有不準者,。 若不辨虛實,,單純以四物湯作為調經通治方,,則難以收到應有效果。 醫(yī)/案/二 葛某,女,,41歲 1960年5月10日初診: 患者月經失調已久,,月經后期,,量少,,色黑有塊,,來時少腹脹痛,,并有頭痛頭暈,午后五心煩熱,汗出,,口干喜涼飲,,失眠,,兩下肢膝關節(jié)時痛,偶爾面和四肢浮腫,,大便不爽,肛門灼熱,,小便黃而有熱感,。 脈沉澀有力,,舌質淡紅,,中心有黃膩苔,。 根據脈證,由濕熱郁閉三焦,,絡脈阻塞,,肝失疏泄,膽火上蒸,,以致月經不利,,形成上述癥狀,,治宜清熱利濕,、解郁活絡、消瘀行滯,。 擬龍膽瀉肝湯加減兼當歸龍薈丸并進,。 處方: 龍膽草一錢半,細生地三錢,,車前子三錢 麥冬二錢,,當歸尾一錢,梔子(炒)一錢半 枯黃芩一錢半,,柴胡一錢半,,甘草梢一錢 雞血藤二錢,白通草一錢半,,澤瀉一錢半 水煎取汁,,送當歸龍薈丸一錢,,連服三劑。 復診: 服藥后煩熱,、汗出,、口干俱減,月經來潮色轉淡紅,,偶爾尚見黑色,,血塊已減,量仍不多,,仍感頭痛,,少腹脹,胃脘不舒,,消化欠佳,。 脈右三部細數,左寸尺沉數,、關細數,,舌紅少津,苔黃中心有裂紋,。 壯火雖挫,,病勢略減,但消化力弱,,未可急攻,。 主繼續(xù)宣通郁熱、和絡消瘀為治,,以越鞠加味,,制成小劑緩圖,以顧胃氣,。 處方: 梔子(炒)一兩,,制香附一兩,川芎一兩 蒼術(炒)一兩,,建曲一兩,,刺蒺藜二兩 郁金一兩,桃仁一兩,,桑枝二兩 川萆薜一兩,,當歸尾一兩,,血竭花五錢 懷牛膝一兩,沒藥五錢 共研為粗末,,和勻,分二十包,,每日煎一包,,分兩次熱服,。 服后諸癥消失,,食欲增進,,月事亦暢通,腹脹及血塊均消失,。 按語 月經不調,,其治有四,。 寒則溫之,熱則清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瘀者行之,滯者通之),。 本例經血不利,,乃由濕熱郁閉、絡脈阻滯而成,。 濕郁則化熱,,熱郁則血結,故以清瀉濕熱為主,。若單調經,,不清除濕熱,則熱愈郁而血愈結,,月經亦終不調,。 兩例月經,一虛一實,,其證不同,,其治亦異,說明“虛當補,,實當瀉”的道理,。 同時,,還必須辨明虛實之由,如后者因濕熱郁阻,,故又取龍膽瀉肝合當歸龍薈,,直接清熱利濕。 此不單是從婦科求治法,,亦為從內科求治法,,以此類推。 月經量多夾塊 蔡某,,女,,25歲 1956年6月28日初診: 患者月經過多約一年,經某醫(yī)院用黃體酮等治療無效,。 最近七八個月來經期尚準,,惟經量逐漸增多,每次經行七至八日,,夾有血塊,,經期有腰痛及腹痛。 舊有胃病未愈,,平時食納欠佳,,睡眠不好,夢多,,大便時干時溏,,小便黃熱。 并有頭暈,,面不華,,久站或頭向下垂之過久,則有惡心或嘔吐現象,。 右下腹部有壓痛,。 婦科內診:外陰正常,子宮體后傾,,質軟,,圓滑,能動,,約有小廣柑大小,,無壓痛,穹隆陰性,,宮頸下唇有少許糜爛,。 脈象弱軟,舌淡無苔,。 此屬沖任不固,,氣血失調,流血過多,,五臟失營,,治宜固沖任、調氣血,,并應增加營養(yǎng)及適當休息,,節(jié)欲戒怒。 處方: 紅人參二錢,,茯神三錢,,白術三錢 炙甘草二錢,龍眼肉五錢 酸棗仁(炒)五錢,,遠志(炒)二錢 綿黃芪一兩,,巴戟天五錢 杜仲五錢,補骨脂三錢,,牛膝二錢 龜板二兩,,鹿角霜一兩 服五劑。 1956年7月3日二診: 于6月30日月經來潮,,與上次無異,,量多,色紫,,有血塊,,并夾白色黏膜樣物,精神欠佳,,身乏無力,,脈數虛,仍宜原法加減,。 處方: 黃芪一兩,,當歸二錢,川芎一錢半 生地三錢,,白芍三錢,,潞黨參三錢 生杜仲五錢,續(xù)斷二錢,,側柏炭二錢 蒲黃炭二錢,,炮姜炭一錢 地榆炭二錢,艾葉炭一錢 阿膠(烊化)三錢,,龍眼肉五錢 三劑,。 1956年7月7日三診: 藥后血量減少,內夾黏膜及血塊均消失,睡眠轉佳,,惟腿軟無力,,經期六日即凈。 脈弦虛,,宜氣血兩補,。 十全大補丸八兩,每日早晚各服三錢,,并以龍眼肉八兩,,每日用五錢煎湯送丸藥。 依上法經過四個月的治療,,經量及血塊逐漸減少,,而至恢復正常,并獲得妊娠,,足月順產,。 按語 月經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因潮之有汛,,故亦稱月汛,。 若經行過多,則已失其常候,,其因不外兩種情形,。 一屬血熱妄行,治宜清熱涼血,,以遏其流,; 一屬沖任受傷,血失統(tǒng)制,,治宜調補沖任,,以固其源。 本例則屬后者,,故取甘溫調養(yǎng),,以奇經為主,經四個月的治療,,不僅月經漸復正常,,而且受孕。 |
|
來自: 中醫(yī)藥方便 > 《小兒.副科.蟲疾.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