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山東泰安,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泰山了,,其實除了被稱為“五岳獨尊”的泰山,,泰安還有一座被稱為“第二個紫禁城”的岱廟。位于泰山南麓的岱廟,,始建于漢代,,又稱東岳廟,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重要場所,,素有“華夏名山第一廟”之稱,。 岱廟的建筑采用皇宮制式,,總面積達到9.6萬平方米,,與北京故宮、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莊并稱為中國四大古建筑群,。古代帝王來泰山舉行祭典時,必須先到正陽門前的遙參亭舉行參拜儀式,,再入廟祭祀,,以示對泰山神的虔誠。從人文角度來說,,岱廟甚至比泰山更具視覺沖擊力,。 岱廟內(nèi)現(xiàn)有古建筑和仿古建筑160余間,。穿過遙參亭,,迎面而立的“岱廟坊”是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由山東布政使施天裔創(chuàng)建,它也是泰山現(xiàn)存牌坊中最大,、最精美的一座,。牌坊后面的“正陽門”,是岱廟的正門,,在古代只有帝王才能從這里進入,被譽為“帝王之門”。 天貺殿,,是岱廟的主體建筑,“天貺”(音況,,意為賞賜),。相傳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初六,有“天書”降于泰山 ,,宋真宗第二年就以最高規(guī)格在岱廟興建了這座峻極雄偉的殿宇以謝上天,。如今這座古貌猶存的大殿,與北京故宮太和殿,、曲阜孔廟大成殿并稱為中國三大宮殿式建筑之一,。 天貺殿墻壁上繪有精美的宋代大型壁畫《泰山神啟蹕回鑾圖》,,殿內(nèi)正中供奉的泰山神,,即東岳大帝,是一位深受我國民眾普遍信奉的神明,,歷代帝王也對其尊崇有加,,唐代被封為“天齊王”,元代加封“天齊大生仁圣帝”,,明太祖朱元璋認(rèn)為給泰山神加封號“瀆禮不經(jīng)”,,故去掉封號,改稱“東岳泰山之神”,。 岱廟不僅建筑宏偉壯麗,還是僅次于西安和曲阜的全國第三大碑林,,廟內(nèi)現(xiàn)存自秦漢以來的歷代碑碣176塊,、漢畫石像石48塊,有著“天然的中國歷代書法博物館”之稱,。上圖中的“飛龍巖”和“翔鳳嶺”,,為大明隆慶年間所立,這些珍貴的碑刻如果立在其它景區(qū),,都可以稱得上是鎮(zhèn)廟之寶,。 岱廟最珍貴的古跡,,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石刻——秦代李斯小篆碑,。相傳這塊《泰山秦刻石》為秦二世胡亥于公元前209年下詔書,由丞相李斯以小篆字體刻成,,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其中尚存完整的七字“臣去疾臣請矣臣”,,以及半殘的三字“斯昧死”,字體筆畫整齊秀美,,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在岱廟栽種了八株柏樹,,如今尚存六株,其中位于漢柏院西北角的一株古柏“漢柏凌寒”,,雙干連理,、同根同生,兩千多年來一直被視為吉祥之兆,。清朝時期,,這株連理柏深受乾隆皇帝的喜愛,他還親手繪制一幅“御制漢柏圖”,,并賦《題漢柏作》刊碑立在樹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