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臥龍 來源:股市動態(tài)分析 上篇文章將中國PMI與上證指數對照,一眼看出PMI低谷與上證指數低谷基本一致,。然而,,作為投資者,應當明白,,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股市走勢通常領先經濟3至6個月,,因此,,不能以PMI等經濟指標來分析股市——如此做法只能成為后知后覺者。相反,,應當以股市走勢來判斷經濟走向,。 可以將上證指數一些重要低點作出與基欽周期長度相仿之底部周期:自1992年11月開始,至1996年1月,,相隔38個月,;1996年1月至1999年5月,相隔40個月,;1999年5月至2002年1月,,相隔32個月;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相隔41個月,;2005年6月至2008年10月,相隔40個月,;2008年10月至2012年1月,,相隔39個月;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相隔48個月,;2016年1月至2009年1月,相隔36個月,。8個周期平均時間為39個月,,大致與基欽周期長度對等。 2015年11月7日拙作《中國股市40個月周期或已見底》中,,筆者做出類似分析,。在文章中,筆者認為2015年9月低點(藍籌股低點出現在8月底)已結束2012年初以來之平均40個月底部周期,因長度已達44個月,,但最終是要跌至2016年1月,,長度為48個月。 然則,,自2019年1月展開之平均40個月周期走勢,,最短32個月,即2021年9月為新周期最快底部,,最長48個月,,2023年1月為新周期最晚見底時間。 一個經濟周期,,分成不同階段,。美林證券(現在美銀美林前身)則依據不同階段資產價格表現提出投資時鐘理論(美林證券于2004年提出The Investment Clock)。筆者在2013年1月19日撰文《投資時鐘響 炒股快進場》中,,介紹過該理論,。通常,經濟周期分為四個階段:復蘇,、繁榮,、滯漲及衰退。每個階段,,不同金融資產表現不一,,若能區(qū)分經濟運行于何階段,便可以投資于不同金融券資產,,以期獲取較高收益,。 美林證券投資時鐘研究了1973年4月至2004年7月不同金融資產走勢,得出結論是投資時鐘確實有效:衰退階段(投資時鐘6點鐘至9點鐘)債券表現較好,,股票次之,,商品最差;復蘇階段(投資時鐘9點鐘至12點鐘)股票表現較好,,債券次之,,商品表現最差;繁榮(過熱)階段(投資時鐘12點鐘至3點鐘)商品表現較好,,股票次之,,現金最差;滯漲階段(投資時鐘3點鐘至6點鐘)仍然是商品表現較好,,股票則大跌,。 美林證券投資時鐘內對比資產分別是美林債券指數、標普500指數,、高盛商品指數及13周美國國債,。筆者選取2015年9月至2019年1月此經濟周期內國債期貨指數,、滬深300指數及文華商品指數作對照(現金就不必選了,空倉即可),。 如圖,,2015年9月至2016年2、3月間,,國債期貨指數反復上升,,股票先沖高后暴跌,而文華商品指數則是持續(xù)下跌走勢,。表現:債券>股票>商品,,完全符合投資時鐘指示。2016年第二季開始,,至2017年第二季,,經濟復蘇階段,滬深300指數震蕩上行,,國債期貨指數則沖高后大跌,,文化商品指數則是大幅上升后回落。表現:商品>股票>債券,。此等情形與美林證券研究結果不一。 筆者認為,,主要是2016年開始中國搞供給側改革,,對商品價格走勢有利,特別是商品價格經過2011年至2015年底暴跌,,其后產生巨大之反彈要求,。2017年第二季至2018年第一季,可以看作繁榮階段,。國債期貨指數繼續(xù)下跌,,滬深300指數則持續(xù)上升,文華商品指數震蕩上升,。表現:股票>商品>債券,。情形與美林證券研究所得亦有區(qū)別,但大方向相同——市場風險偏好顯著上升,。2018年第一季至2019年初為滯漲期,,國債期貨指數上升,滬深300指數暴跌,,文華商品指數一度上升后持續(xù)下跌,。表現:債券>商品>股票。此階段本應是債券小幅下跌,、股票大跌及商品大升,,但商品價格經過幾年反彈,,去年終于力不從心出現顯著回落,包括黃金,、原油價格均是如此,。 上述分析表明,投資時鐘視為大致性策略更為實際,,不能作為圣經照單執(zhí)行,。2019年之后,股票急升,,債券回落,,商品價格疲弱,似乎與復蘇階段各類金融產品價格表現吻合,,但2019年應當是衰退期,,抑或以PMI作為經濟周期劃分不合適?值得再研究,。但作為股市投資者,,應當堅持以股市低點作為分析依據而非相反。 2019年即將落下帷幕,,2020年將開始新世紀二十年代,,回顧1920年代,被稱為Roaring Twenties,。未來10年,,是否會歷史重演?新年第一期文章為各位剖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