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一對深圳的老夫妻,,年過六旬的張勇和朱靜,10年前,,女兒和心儀的名牌大學(xué)失之交臂,,喜歡讀書的女兒萌生了出國留學(xué)的想法。 每年30萬元的花費,,對於這個普通的工薪家庭是筆不小的開支,。 「一切為了孩子」的老夫妻倆不惜將110多坪的大房子,換成70多坪的小房子,,縱使萬般不捨得和不放心,,老夫妻倆還是依依不送走了女兒。 臨行前,,老夫妻倆和女兒約法三章:不能找外國人做男朋友,,更不能嫁給外國人,畢業(yè)後要回國工作,。 如今已過去10年,,女兒不僅留在了美國工作,還找了美國老公,。 老夫妻倆一下懵了,,說好的回國工作呢,,說好的不嫁給外國人呢,? 為了阻斷女兒,,父親張勇甚至以斷絕父女關(guān)係為由,威脅女兒回國,,但並不見效,。 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父親張勇說:「這輩子最錯誤的決定,,就是讓女兒出國,,含辛茹苦培養(yǎng)幾十年,感覺為別人培養(yǎng)了…」 最讓他擔(dān)心的莫過於,,「如果和唯一的女兒失去了來往,,這剩下的幾十年要怎麼過啊,?將來我們老了誰來照顧?。俊?/strong>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養(yǎng)兒防老」,,贍養(yǎng)父母的確是子女的義務(wù),但更贊同王志文在《天道》裡說過一句話:「如果您養(yǎng)兒是為了防老,,那就不要再說母愛有多麼偉大,。」 其實和上面那對老夫妻想法一樣的,,在華人地區(qū)有很多父母親都是這樣的,。 有一項調(diào)查顯示,對2000人進行了一項數(shù)據(jù)分析,,結(jié)果顯示有47%的受訪者贊同「養(yǎng)兒防老」的觀念,,甚至面對孩子時還會常常說起「以後你要養(yǎng)爸爸媽媽喔」之類的話,而有38.5%的受訪者則是在生孩子之前會考慮「養(yǎng)兒防老」,,他們?nèi)枷M约耗昀蠒r,,子女們能夠陪伴在身邊、照料自己,。 看完這個數(shù)據(jù),,令人忍不住想思考另一個問題,那些真的能夠待在孩子身邊的父母們,,他們的老年生活真的過得很好嗎,? 報紙上看到的一則真實故事: 75歲的張老漢,共有5個兒女,,為了孩子,,他和老伴投入了一生的心血,。 為3個兒子買了房,娶了媳婦,,安排了工作,;為每個嫁出去的女兒都準備了豐厚的嫁妝。 如今風(fēng)燭殘年需要照顧的他們,,想著以後和子女住一起已不再需要房子,,於是他們賣了房子,把錢分給了兒女,。 但沒想到是,,張老漢和老伴再也找不到家的感覺,無論到哪個孩子家,,都像是多餘的人,,他們心中那個家的感覺再也找不到了,總有種寄人籬下的感覺,。 老漢老淚縱橫地說,,他們做什麼兒女都不滿意,不是這個不對,,就是那個不行,,老伴氣管不好痰多,他們嫌髒,;年紀大了忘事,,忘鎖門、上衛(wèi)生間忘記沖水,,他們不滿,。 趙樸初說過:「父母的家永遠是孩子的家;子女的家從來不是父母的家,。生孩子是任務(wù),,養(yǎng)孩子是義務(wù),靠孩子是錯誤,?!?/strong> 心理權(quán)威蒙特利梭說過,「要把孩子看成獨立的個體,?!?但是現(xiàn)實中有太多父母都想把孩子占為已有、視為所有物,,完全忘了孩子其實早有獨立的思想,,從離開母體的那一刻開始,他就是獨立的人,,並不屬於任何人的所有物,。 父母養(yǎng)育孩子,,並不是一份耕耘,就一定求得一份收穫,。 生孩子是為了什麼,?看過最感動的回答是: 「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不用替我爭門面,,不用為我傳宗接代,,更不用幫我養(yǎng)老。我只要這個生命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一遭,讓我有機會和他同行一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