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瀉心湯已,復(fù)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y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糧湯主之,。復(fù)不止者,當利其小便,。(159) 前面講的是痞證的本證,,現(xiàn)在講的是痞證的類似證。本條所講的是下焦滑脫痞,,其病位并不是中焦為主,,表現(xiàn)也不是以痞為主訴。從原文來看,,是講一個病人下利,因為有心下痞硬,,醫(yī)生用了瀉心湯,,但病沒好,醫(yī)生認為可能是有形實邪,,又用下法,,還沒好,醫(yī)生又考慮是虛,,又用理中湯,,還不行。這種情況判斷產(chǎn)生下利的病機在下焦,,應(yīng)該用赤石脂禹余糧湯,,再不好的話可能就要用利小便的方法。赤石脂禹余糧湯證,,也有的教材放在下利后的辨證部分,,是專門從下利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中也確實講到了痞的問題,,那么下焦滑脫,,長期腹瀉不止的病人,會出現(xiàn)心下痞嗎?我認為是會的,,最典型的比如脾虛的患者,,長期下利,不僅脾氣虛,,而且往往并發(fā)出現(xiàn)脾氣下陷,,出現(xiàn)一些內(nèi)臟的下垂,如胃下垂,、子宮脫垂等,,甚至胃有可能掉到下腹,走一個大彎再折上去,,吃下東西以后要爬上來走下去,,在胃里停留很長時間,所以經(jīng)常發(fā)生胃脹,,也就會出現(xiàn)心下痞的癥狀,。這種心下痞因為同時有下利,關(guān)門不固,,下利的癥狀比較急,,所以要急則治標,用赤石脂禹余糧湯收斂止瀉,,當然這個方法只能用于純虛無實的人,,而且這種腹瀉也應(yīng)該是沒有炎癥反應(yīng)的,如果腸中有邪氣,,那就會關(guān)門留寇,,帶來很多不良影響。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講,,這種由于下利而導(dǎo)致的痞,,單純止痢只能是治標,利止后還是要健脾,,還是要補中益氣,,從扶正的角度來考慮,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心下痞,。
(2)五苓散證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156) 五苓散證也會出現(xiàn)痞,,原文中的71、74,、124等五條原文都講了五苓散證,,其病位在下焦膀胱,病機是膀胱氣化失司,,氣不化津,,津不上承。從癥狀上最主要的就是由于不能氣化而引起小便不利,,按西醫(yī)學(xué),,很多情況可能是膀胱充盈,尿潴留,,所以局部的膀胱叩診是濁音,,而且病人也會覺得腹部的脹滿拘急。同時在上又有口渴,,原文說消渴,、煩渴,“渴欲飲水,,飲水即吐”,,甚至可能影響到胃氣上逆,也就是說會干擾到胃氣,,嚴重的可以嘔,,當然也可能會出現(xiàn)心下痞。但這里的心下痞是五苓散證的一個伴隨癥狀,,不是它最主要的癥狀,,所以我們把它作為痞證的一個類證稱為水痞證。病位當然是在下焦,,病機是膀胱氣化失司,所以用五苓散溫陽化氣利水,,水邪消除,,則氣機通暢,痞也就消除了,。這里體現(xiàn)了一種同病異治的思想,,同樣都是痞,但治療方法不一樣,,因為他們的病機不一樣,。所以我們說仲景的《傷寒論》奠定了辨證論治的基礎(chǔ),或者說為辨證論治提供了很好的治法和思路,,這是能夠通過他的原文,,能夠通過原文中的案例支持的,。
(3)旋覆代赭湯證 傷寒發(fā)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湯主之,。(161) 這種痞我們稱之為痰氣痞,,由于脾虛痰氣內(nèi)阻,病人噯氣不除,,心下痞硬,。因為痰是有形之邪,所以會有心下痞硬,,按起來有抵抗感,。“噯氣不除”,,就是說打嗝沒有休止,,因為這個癥候不是瀉心湯證,不是寒熱錯雜的問題,,所以用瀉心湯也不會有效,,也可以理解為噯氣以后,胃脘部的脹滿癥狀不因此而消除,,所以叫噯氣不除,。因為是脾虛痰濕內(nèi)阻,所以舌質(zhì)是淡胖有齒印的,,舌苔比較厚膩,。旋覆代赭湯也是七味藥,以健脾為主,。用人參來補氣,,有半夏、生姜降逆,,但其中最關(guān)鍵的是還用了旋覆花和代赭石,,諸花皆升,旋覆獨降代赭石有平肝的作用,,也能夠降逆,,既降肺氣也降胃逆,同時還可以鎮(zhèn)肝逆,。 此方特殊的地方也有去滓再煎,,但除此之外,還有個特別的配伍值得大家注意。代赭石是礦物藥,,所以大家一般都會認為礦物類藥應(yīng)重用,,但恰恰相反,在《傷寒論》所記載的劑量中,,本方代赭石的用量很輕,,只用到一兩,而且還是分溫三服,,也就是每服的代赭石只有差不多5克,,相比之下,旋覆花卻用到三兩,。這是因為,,如果代赭石用量太重的話,則易藥過病所而直入下焦,,達不到所要的效果,,我們現(xiàn)在希望使這個藥停留在中焦,作用于胃,,所以不能用很大的量,。我在臨床就遇到過這種情況,查房的時候看到主治醫(yī)生方子選得很好,,病人胃脹,,打嗝,用旋覆代赭湯,,但就是沒有效果,,再仔細一看,代赭石30克,,旋覆花10克,,劑量正好反了。我有個病人,,女性,,福建來廣州做生意的。也是整天打嗝,,甚至嚴重到不敢和別人說話,,而且她們是三姐妹一樣的病,最后都是用旋覆代赭湯治好的,。所以我的感覺就是,只要辨證屬于脾虛痰濕內(nèi)阻的,,這個方應(yīng)該是百分百有效,,效果非常好。除此以外,我在臨床也把這個方用于治療咳嗽,,尤其是咳嗽同時伴有打嗝,,而且咳嗽的發(fā)作跟情緒有明顯的關(guān)系,一緊張或激動,,或者一生悶氣,,就馬上發(fā)作,用這個方也十分有效,。因為此方中有旋覆花,、代赭石,尤其是代赭石能夠鎮(zhèn)肝逆,,所以對病人的情緒有鎮(zhèn)定作用,,對與情緒相關(guān)的咳嗽就有很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