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作者:馬家駒 前幾天閱讀《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方證》文章,,有同仁關注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與外臺茯苓飲的區(qū)別,,在此呢,也略做討論,。 胡希恕先生的一個學術觀點就是臨床當中,,先辨六經繼辨方證,。見到一個患者,先辨其六經歸屬,,再去細辨方證,。而不是上來就辨方證。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這兩個方證都歸屬于六經的太陰病。太陰病的病機是里虛寒,,所以它的主要治法是溫,、補。 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它是一個太陰病的虛性的脹滿,,病癥反應為腹脹滿,虛性的,,所以方中人參甘草生姜來溫中,,半夏厚樸辛溫苦溫行氣除滿,。厚樸生姜的劑量明顯偏大,半夏生姜是小半夏湯,,也是溫化痰飲的基本方,,所以也有水飲的因素存在,是一個虛性的,,有水飲,,以腹部脹滿為主,所以胡老說可能會有嘔的表現,。 外臺茯苓飲的方藥可以分為兩組,,一組是人參白術茯苓,參苓術,,再加甘草就是四君子湯,,再加陳皮就是異功散。另外一組是橘皮枳實生姜,,也就是橘枳姜湯,。同樣出自《金匱要略》。胸痹,,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姜湯亦主之。 橘枳姜有治療胸痹,,胸痹,胸中氣塞,,短氣的作用,。當然這里的胸痹是水飲內停所致,橘皮,、枳實行氣,、生姜溫化,是水氣互結所致的胸痹,、胸中氣塞,、短氣。 兩組藥物,,參苓術補,,橘枳姜行氣溫化水飲,,攻補兼施。外臺茯苓飲也是歸屬于太陰病水飲內停,,常見癥狀表現為心胸部位,。條文曰: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消痰氣,,令能食,。 心胸中有停痰宿水。已經說得很明白了,,直接影響的是心胸間的癥狀,,本方作用為“消痰氣,令能食”,。所以病機為心胸中有停痰宿水,,導致心胸間滿悶、不能食,。 馮老臨床當中認為虛性的水飲所致的胃脹,,是外臺茯苓飲的一個主癥。本方的“消痰氣,,令能食”,,這里的不能食,胃脹,,主要也是痰氣痞結所致,,但是虛性為主,并無寒熱錯雜的情況,。我們知道半夏瀉心湯也治療心下痞,,也有胃脹不能食的表現,但病機,、六經歸屬截然不同,,臨床不難區(qū)分。 小結一下,。上述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與外臺茯苓飲的共同點是太陰病,,有水飲。治法都是溫補兼以行氣祛飲,。但不同點為前者以腹部脹滿為主,,后者以心胸部位為主,胃脹也是常見主癥,。同時需要注意兩方中的生姜劑量,,前者為半斤,,后者為四兩,橘枳姜湯中為半斤,,可見在太陰病水飲證,,生姜不可忽視。 |
|
來自: 華華YHBH020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