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鈞 大清鹽商中張嘉譯飾演的汪朝宗 說起清朝的"福布斯"排行榜,有這么幾個封面人物大家應該很熟悉——和珅,、胡雪巖,、盛宣懷,這幾個人都是財富值數(shù)千萬兩白銀之巨的大富豪,,和珅是乾隆朝著名的權(quán)臣典型,、貪官代表,他的財富主要來源于貪腐,,然而和珅終其一生并未將其貪腐的巨資消費多少,,而是分門別類地碼好收藏起來,以至于和珅意外地成為嘉慶皇帝上臺掌權(quán)后為國民經(jīng)濟儲備做出“杰出貢獻”的第一人,;胡雪巖和盛宣懷都是典型的“紅頂商人”,,其財商思維要比和中堂高許多,他們在商品流通和商業(yè)運營方面有自己獨特的天賦和才能,,他們的財富值隨著他們的官方政治角色而滾雪球般的快速增長,。他們是整個大清朝杰出的商人典范!然而,,在大清朝,,有一個在商業(yè)領(lǐng)域更具傳奇色彩的名字卻鮮為人知,那就是王泰來,。 王泰來是誰,?王泰來是民間口頭流傳對清初時富甲一郡的澤州大箕里秋木山莊的王氏巨商的稱謂,因各種史料志書中均未有“王泰來”之名字記載出現(xiàn),,可見此并非其真實姓名,。那么王泰來究竟是誰呢?綜合多種史料記載,,再結(jié)合民間流傳的“王泰來義修太行道”,、“王泰來獨資修建河南邙山火神廟”等故事分析,可知:從狹義來講,王泰來即指王璇,。王璇,字在只,,生于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享年七十歲,。封承德郎,,晉封光祿大夫。晚年曾被康熙帝御賜“古稀人瑞”美譽.王璇早年曾入貢,后子承父業(yè),"以鹽埉經(jīng)營,歲往來于燕趙間",。他才能出眾,,經(jīng)營有方,治財有道,,將致富的本錢與本領(lǐng)付之實踐,,從而使家族生意漸大漸強,最終成為富甲一郡的巨商大戶,。 從廣義上講,,王泰來可以被認為是王氏家族幾代生意人的統(tǒng)稱。關(guān)于“泰來”之名的來歷,,一說是王璇乳名“泰來”,,后沿用而呼之另一說是王氏家族的生意字號統(tǒng)稱“泰來商號”,故以商號名稱其東家"王泰來"。這兩種說法均出自民間百姓口頭傳說,,至今未見有準確記載及出處,,因而在此僅作引用和參考,不便妄自揣測,,更不借題發(fā)揮,。另外,史志中關(guān)于王氏的別稱有“王光祿”,、“王司空”等,,兼以官稱,是古來之慣例,,也表明對主人的尊重,。 王氏家族是鹽業(yè)起家,其生意之創(chuàng)始,,當自第二代王自振,。王自振,字鴻宇,,生活在明末之季,,年輕時的他常年奔走鄴郡經(jīng)營鹽筴。鄴郡是今河北省臨漳縣一代,為冀魯豫三省交界,,自古為長蘆海鹽集散之所,。鹽筴是食鹽者的戶口籍冊。明萬歷至清初階段,,食鹽由政府和鹽商共同壟斷,。鹽商可自行赴鹽場向灶戶(產(chǎn)鹽者)購鹽運輸,并在一定的引岸(法定區(qū)域)出售,,鹽商將自己的這一法定銷售活動稱之為“經(jīng)營鹽筴”,。 鹽業(yè)的開采與經(jīng)營自古就由朝廷壟斷,明太祖朱元璋統(tǒng)一中國后,,為了加強邊防,,在北方邊境屯集大量軍隊,為了解決這些軍隊的吃糧問題,,除了讓軍隊自己屯田種地之外,,還采取了一種辦法,就是朝廷招募商人從內(nèi)陸購得糧食向邊境運輸,,條件是朝廷給與這些商人一定的食鹽專賣特權(quán),,這種辦法叫“開中制”。開中制既滿足了軍需,,解決了朝廷的困難,,又使商人從中獲利。這種辦法開始在山西實施,,很快就得到了推廣,,加以晉南地區(qū)又有食鹽的資源,所以使得晉商在鹽業(yè)買賣中占據(jù)了很大份額,,也使他們在經(jīng)營獲得了很大的利潤,。 由于有著非常好的政治條件,再加上巨大經(jīng)濟利益的驅(qū)使,,王自振便發(fā)揮超乎常人的經(jīng)商才能,,不辭辛勞,頻繁往來于晉,、豫及鄴郡,,做著鹽運買賣。 作為一個商人,,王自振的成功還得益于他有著審時度勢,、洞察機遇的敏銳眼光。據(jù)記載,,有一度,,河南懷慶府流寇作亂,,人民逃亡極多。這時澤州軍民食鹽奇缺,,地方官嚴責當?shù)厝罕娒績蓚€青壯年須上繳食鹽一引,。查閱澤州鹽法,自古郡內(nèi)皆食運城池鹽,。運城距翼城260里,,設站中轉(zhuǎn),再行330里山路到縣城,。這“兩丁一引”的苦差,當時無論是地方官府還是百姓均無力支應,。正在上下交困之時,,年富力強的王自振卻主動出面與官府交涉,請求免去人民的鹽徭,,轉(zhuǎn)由鹽商獨立措辦,。這樣地方人民從苛政中得到了解脫,而王自振這樣的鹽商也因此獲得了食鹽在當?shù)氐膶Yu權(quán),。他憑著自己在資金,、信息、人事和業(yè)務上的優(yōu)勢,,抓住這一商機迅速暴富起來,。有關(guān)史料重筆記述了王自振鹽業(yè)生涯中這一精彩時刻,稱贊此舉“民蘇而商亦裕矣”,。 王自振艱苦創(chuàng)業(yè),,掘得了“第一桶金”,為王氏家族的進一步繁榮昌盛奠定了殷實的基礎(chǔ),。而使王家財力真正達到鼎盛者,,還是王自振的兒子王璇。 王璇,,主要生活在清初順治,、康熙兩朝,這是滿清入主中原后穩(wěn)定政治,、發(fā)展經(jīng)濟文化并最終堅固其統(tǒng)治,,開啟“康乾盛世”的一個時期,這樣的特殊時期,,于商人而言恰是特殊的機遇,,在客觀上給了王璇大展身手的舞臺。加上父輩積累的銀根和經(jīng)驗,,他“歲往來于燕趙間”,,繼續(xù)將家族的鹽運生意做大做強,。據(jù)記載,清初鹽的販賣幾乎由山西商人一手包攬,,而當時清政府的鹽稅收入占全國稅收的一半,,可想而知,到王璇時,,經(jīng)營鹽筴的利潤之大,,絕不是其父當年于明末亂世做同樣生意所能比的,更非一般生意所能企及,。據(jù)《二十五史.清史稿》記載,,在鹽場,鹽400斤為一引,,合銀六錢四分,,加諸雜費后是一兩八錢八分,運至口岸每引成本已達十余兩,。后來清政府發(fā)現(xiàn)運抵口岸后鹽價太高,,改由鹽場向口岸運鹽時,減少許多關(guān)卡,,到岸鹽價降為每引五兩左右,。若以前者計算,口岸價是鹽場價的十五,、六倍,,這就是說,清代鹽商利潤最少是五,、六倍,,有時為七、八倍,,而有一段時間則高達十五,、六倍。 王璇時,,王家的生意已經(jīng)從王自振時的以鄴郡為主擴展到燕趙間甚至更廣的地方,。民間傳說王泰來在河南邙山獨資修建火神廟,說明當時王在該地及附近應有生意往來,。史料中亦有王璇一次在內(nèi)黃得了重病,,其弟王珣遠道急奔去看他的記載,內(nèi)黃縣在河南境內(nèi),,王家可能在那里開有商號,。 鹽運是王家居主導地位的生意。而從民間傳說中我們可以推測,,到王璇時,,王家除了鹽運,,還在經(jīng)營其他生意,比如“山西泰來號,,獨修茶神廟”,,王家可能在福建、浙江等省做著大宗的茶葉生意,,這又是當時的一個暴力行當,,絲毫不遜于鹽運。 關(guān)于王泰來有多少錢,,史料記載:山西富戶王泰來,,家有現(xiàn)銀1700萬兩有奇,根據(jù)購買力推算,,一兩白銀相當于現(xiàn)在得200元人民幣,,那王泰來的身價應該在34億+的層次上,作為名副其實的大富豪來說是毋庸置疑的,。只是,歷史跟王泰來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他太有錢了,,加上又“仁義賢孝”,所以招致了奸邪的誣告和當局的迫害,,最終,,一代富豪、晉商先驅(qū)就這樣隨著他的楸木山莊的衰落而敗落了下去,,王泰來的名字也漸漸被歷史所遺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