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成人av_抖音国产毛片_a片网站免费观看_A片无码播放手机在线观看,色五月在线观看,亚洲精品m在线观看,女人自慰的免费网址,悠悠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级日本片免费的,亚洲精品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分享

高一物理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測試題

 zd山笑 2019-06-15

 

一,、選擇題
1.有關慣性大小的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物體跟接觸面間的摩擦力越小,,其慣性就越大
B.物體所受的合力越大,其慣性就越大
C.物體的質量越大,,其慣性就越大
D.物體的速度越大,,其慣性就越大
解析: 物體的慣性只由物體的質量決定,和物體受力情況,、速度大小無關,,故A、B,、D錯誤,,C正確.
答案: C
2.

(2011·撫順六校聯(lián)考)如右圖所示,A,、B兩物體疊放在一起,,用手托住,讓它們靜止靠在墻邊,,然后釋放,,使它們同時沿豎直墻面下滑,已知mA>mB,,則物體B(  )
A.只受一個重力
B.受到重力,、摩擦力各一個
C.受到重力、彈力,、摩擦力各一個
D.受到重力,、摩擦力各一個,彈力兩個
解析: 物體A,、B將一起做自由落體運動,,所以A、B之間無相互作用力,,物體B與墻面有接觸而無擠壓,,所以與墻面無彈力,當然也沒有摩擦力,,所以物體B只受重力,,選A.
答案: A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游泳運動員仰臥在水面靜止不動時處于失重狀態(tài)
B.蹦床運動員在空中上升和下落過程中 都處于失重狀態(tài)
C.舉重運動員在舉起杠鈴后不 動的那段時間內處于超重狀態(tài)
D.體操運動員雙手握住單杠吊在空中不動時處于失重狀態(tài)
解析: 由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概念可知,,在加速度向下時處于失重狀態(tài).在加速度向上時處于超重狀態(tài),,故正確答案為B.
答案: B
4.

(2011·廣州聯(lián)考)用一根輕質彈簧豎直懸掛一小球,小球和彈簧的 受力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F1的施力物體是彈簧
B.F2的反作用力是F3
C.F 3的施力物體是小球
D.F4的反作用力是F1
解析: F1的施力物體是地球,,所以A錯誤;F3的施力物體是小球,,C正確,;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可知F2的反作用力是F3,B正確,;F4的反作用力是彈簧對天花板的拉力,,D錯誤.
答案: BC
5.如右

圖所示,,重10 N的物體以速度v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向左運動,物體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1,,現(xiàn)給物體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其大小為20 N,則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和加速度大小分別為(取g=10 m/s2)(  )
A.1 N,20 m/s2       B.0,21 m/s2
C.1 N,21 m/s2   D.條件不足,,無法計算
解析: 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Ff=μFN=μmg=0.1×10 N=1 N,,水平方向上的合外力為F+Ff=ma,則a=F+Ffm=20+11 m/s2=21 m/s2.
答案: C
6.

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物體在粗糙斜面上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現(xiàn)加一個豎直向下的力F作用在物體上,則施加恒力F后物體的加速度將(  )
A.增大   B.減小
C.不變   D.無法判斷
解析: 施加力F前,,mgsin θ-μmgcos θ=ma①
施加力F后,,(mg+F)sin θ-μ(mg+F)cos θ=ma′②
①②得aa′=mgmg+F<1,故a′>a.
答案: A
7.如下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質量分別為m1和m2的木塊A和B之間用輕彈簧相連,在拉力F作用下,,以加速度a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某時刻突然撤去拉力F,此瞬時A和B的加速度為a1和a2,,則(  )

A.a(chǎn)1=a2=0
B.a(chǎn)1=a,,a2=0
C.a(chǎn)1=m1m1+m2a,a2=m2m1+m2a
D.a(chǎn)1=a,,a2=-m1m2a
解析: 兩物體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起以加速度a向右勻加速運動時,,彈簧的彈力F彈=m1a.在力F撤去的瞬間,彈簧的彈力來不及改變,,大小仍為m1a,,因此對A來講,加速度此時仍為a,;對B物體取向右為正方向,,-m1a=m2a2,,a2=-m1m2a,,所以只有D項正確.
答案: D
8.

汶川大地震后,為解決災區(qū)群眾的生活問題,,黨和國家派出大量直升機空投救災物資.有一直升機懸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裝有物資的箱子,,如右圖所示.設投放初速度為零,箱子所受的空氣阻力與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運動過程中箱子始終保持圖示姿態(tài).在箱子下落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箱內物體對箱子底部始終沒有壓力
B.箱子剛投下時,,箱內物體受到的支持力最大
C.箱子接近地面時,箱內物體受到的支持力比剛投下時大
D.若下落距離足夠長,,箱內物體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飄起來”
解析: 因為下落速度不斷增大,,而阻力Ff∝v2,所以阻力逐漸增大,,當Ff=mg時,,物體開始勻速下落.以箱和物體為整體:(M+m)g-Ff=(M+m)a,F(xiàn)f增大則加速度a減?。畬ξ矬w:Mg-FN=ma,,加速度減小,則支持力FN增大.所以物體后來受到的支持力比開始時要增大,,但不可能“飄起來”.
答案: C
9.質量為1 kg,,初速度v0=10 m/s的物體,受到一個與初速度v0方向相反,,大小為3 N的外力F的作用,,沿粗糙的水平面滑動,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2,,經(jīng)3 s后撤去外力直到物體停下來,,物體滑行的總位移為(取g=10 m/s2)(  )
A.7.5 m    B.9.25 m
C.9.5 m   D.10 m
解析: 剛開始物體受合外力F+μmg=ma,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a=5 m/s2,,由于a與v0方向相反,所以由v0=at得到t=2 s后物體速度為零,,位移x=v02t=10 m,;接下來反向勻加速運動1 s,加速度a1=F-μmgm,,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a1=1 m/s2,,位移x1=12a1t2=0.5 m,方向與x相反.v1=a1t1=1×1 m/s=1 m/s,,接下來做加速度a2=μg=2 m/s2的勻減速運動,,所以x2=v212a2=0.25 m,所以總位移為x-x1-x2=9.25 m.
答案: B
10.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中,,采用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車及車中砝碼的質量用M表示,,盤及盤中砝碼的質量用m表示,,小車的加速度可由小車后拖動的紙帶打上的點計算出.

(1)當M與m的大小關系滿足________時,才可以認為繩對小車的拉力大小等于盤及盤中砝碼的 重力.
(2)一組同學在做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實驗時,保持盤及盤中砝碼的質量一定,,改變小車及車中砝碼的質量,,測出相應的加速度,采用圖象法處理數(shù)據(jù).為了比較容易地觀測加速度a與質量M的關系,,應該做a與________的圖象.

(3)乙,、丙同學用同一裝置做實驗,畫出了各自得到的a-1M圖線如右圖所示,,兩個同學做實驗時的哪一個物理量取值不同,?
解析: (1)只有M與m滿足M?m才能使繩對小車的拉力近似等于盤及盤中砝碼的重力.
(2)由于a∝1M,所以a-1M圖象應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所以數(shù)據(jù)處理時,,常作出a與1M的圖象.
(3)兩小車及車上的砝碼的總質量相等時,由圖象知乙的加速度大,,故乙的拉力F大(或乙中盤及盤中砝碼的質量大).
答案: (1)M?m (2)1M (3)拉力不同
11.

如右圖所示,,一兒童玩具靜止在水平地面上,一個幼兒用與水平面成53°角的恒力拉著它沿水平面做直線運動,,已知拉力F=3.0 N,,玩具的質量m=0.5 kg,經(jīng)時間t=2.0 s,,玩具移動 了x=4 m,,這時幼兒松開手,問玩具還能運動多遠,?(取g=10 m/s2,,sin 53°=0.8,cos 53°=0.6)
解析: 一階段 x=12at2
所以a=2 m/s2
Fcos 53°-μ(m g-Fsin 53°)=ma
所以μ=413 v=at=4 m/s
二階段 Ff=μmg
μmg=ma′ v2=2a′x′
解以上兩式并代入數(shù)據(jù)得:x′=2.6 m.
答案: 2.6 m
12.

(2010·安徽理綜)質量為2 kg的物體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線運動,,一段時間后撤去F,,其運動的v-t圖象如右圖所示.g取10 m/s2,求:
(1)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2)水平推力F的大?。?br data-filtered="filtered"> (3)0~10 s內物體運動位移的大?。?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解析: (1)設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的時間為Δt2,、初速度為v20、末速度為v2t,、加速度為a2,,則[來w   w w .x k b 1.c o m
a2=v2t-v20Δt2=-2 m/s2①
設物體所受的摩擦力為Ff,根據(jù)牛頓 第二定律,,有
Ff=ma2②
Ff=-μmg③
聯(lián)立②③得
μ=-a2g=0.2.④
(2)設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時間為Δt1,、初速度為v10、末速度為v1t,、加速度為a1,,則
a1=v1t-v10Δt1=1 m/s2⑤
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
F+Ff=ma1⑥
聯(lián)立③⑥得F= μmg+ma1=6 N.
(3)解法一 由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公式,,得
x=x1+x2=v10Δt1+12a1Δt21+v20Δt2+12a2Δt22=4 6 m
解法二 根據(jù)v-t圖象圍成的面積,,得
x=v10+v1t2×Δt1+12×v20×Δt2=46 m
答案: (1)0.2 (2)6 N (3)46 m
(B卷)
(本欄目內容,在學生用書中以活頁形式分冊裝訂,!)
一,、選擇題
1.關于超重、失重,,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超重就是物體的重力增加了
B.失重就是物體的重力減小了
C.完全失重就是物體的重力消失了
D.不論超重,、失重,物體的重力不變
答案: D
2.

(2011·西安高一檢測)如右圖球A在斜面上,,被豎直擋板擋住而處于靜止狀態(tài),,關于球A所受的彈力,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A物體僅受一個彈力作用,,彈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B.A物體受兩個彈力作用,,一個水平向左,一個垂直斜面向下
C.A物體受兩個彈力作用,,一個水平向右,,一個垂直斜面向上
D.A物體受三個彈力作用,一個水平向右,,一個垂直斜面向上,,一個豎直向下
解析: 球A受重力豎直向下,與豎直擋板和斜面都有擠壓.斜面給它一個支持力,,垂直斜面向上,;擋板給它一個支持力,水平向右,,故選項C正確.
答案: C
3.一根細繩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G,,現(xiàn)把一重為 G的物體系在繩的中點,分別握住繩的兩端,,先并攏,,然后緩慢地左右對稱地分開,若要求繩不斷,,則兩繩間的夾角不能超過(  )
A.45°         B.60°
C.120°   D.135°
解析: 由于細繩是對稱分開的,,因而兩繩的拉力相等,為保證物體靜止不動,,兩繩拉力的合力大小等于G,,隨著兩繩夾角的增大,,兩繩中的拉力增大,當兩繩的夾角為120°時,,繩中拉力剛好等于G.故C正確,,A、B,、D錯誤.
答案: C
4.某實驗小組,,利用DIS系統(tǒng)觀察超重和失重現(xiàn)象,他們在電梯內做實驗,,在電梯的地板上放置一個壓力傳感器,,在傳感器上放一個重為20 N的物塊,如圖甲所示,,實驗中計算機顯示出傳感器所受物塊的壓力大小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乙所示.以下根據(jù)圖象分析得出的結論中正確的是(  )

A.從時刻t1到t2,物塊處于失重狀態(tài)
B.從時刻t3到t4,,物塊處于失重狀態(tài)
C.電梯可能開始停在低樓層,,先加速向上,接著勻速向上,,再減速向上,,最后停在高樓層
D.電梯可能開始停在高樓層,先加速向下,,接著勻速向下,,再減速向下,最后停在低樓層
解析: 由圖可知在0~t1,、t2~t3及t4之后,,傳感器所受壓力大小等于物塊的重力大小,;t1~t2時間段內,,傳感器所受壓力大小大于物塊重力,處于超重狀態(tài),,加速度向上,;t3~t4時間段內,壓力小于物塊重力,,處于失重狀態(tài),,加速度向下.綜上所述選項B、C正確.
答案: BC
5.一輛汽車正在做勻加速直線運動,,計時之初,,速度為6 m/s,運動28 m后速度增加到8 m/s,,則(  )
A.這段運動所用時間是4 s
B.這段運動的加速度是3.5 m/s2
C.自開始計時起,,兩秒末的速度是7 m/s
D.從開始計時起,,經(jīng)過14 m處的速度是52 m/s
解析: 由v2-v20=2ax得a=v2-v202x=82-622×28 m/s2=0.5 m/s2.再由v=v0+at得運動時間t=v-v0a=8-60.5 s=4 s ,故A對,,B錯.兩秒末速度v2=v0+at2=6 m/s+0.5×2 m/s=7 m/s,,C對.經(jīng)14 m處速度為v′,則v′2-v20=2ax′,,得v′=62+2×0.5×14 m/s=52 m/s,,即D亦對.
答案: ACD
6.

如右圖所示,,5個質量相同的木塊并排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們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相 同,當用力F推第一塊使它們共同加速運動時,,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由右向左,,兩塊木塊之間的相互作用力依次變小
B.由右向左,兩塊木塊之間的相互作用力依次變大
C.第2塊與第3塊木塊之間彈力大小為0.6F
D.第3塊與第4塊木塊之間彈力大小為0.6F
解析: 取整體為研究對象,,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5μmg=5ma.再選取1,、2兩塊為研究對象,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2μmg-FN=2ma.兩式聯(lián)立得FN=0.6F.進一步分析可得從左向右,,木塊間的相互作用力是依次變小的.
答案: AD
7.物塊靜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別按圖示的方向對物塊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A中F垂直于斜面向上,,B中F垂直于斜面向下,,C中F豎直向上,D中F豎直向下,,施力后物塊仍然靜止,,則物塊所受的靜摩擦力增大的是 (  )

解析: 由于物塊始終靜止在斜面上,物塊所受靜摩擦力與正壓力無直接關系,,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沿斜面方向列平衡方程可判斷出選項D正確.
答案: D
8.

如右圖所示,小車M在恒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直線運動,,由此可判斷(  )
①若地面光滑,則小車可能受三個力作用
②若地面粗糙,,則小車可能受三個力作用
③若小車做勻速運動,,則小車一定受四個力作用
④若小車做加速運動,則小車可能受三個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若小車勻速運動,,則小車受合力為零,;若小車做變速運動,則小車受合力不為零.作出如圖所示的受力分析圖.
①若地面光滑,,則圖中Ff不存在,;
②若地面粗糙,,存在FN必存在Ff,反之存在Ff必存在FN,;
③做勻速運動時受力分析即為右圖所示:
④若地面光滑,,受三個力;若地面粗糙,,受四個力.
綜上所述,,選項C正確.
答案: C
9.

如右圖所示是某物體運動全過程的速度—時間圖象.以a1和a2表示物體在加速過程和減速過程中的加速度,以x表示物體運動的總位移,,則x,、a1和a2的值為(  )
A.30 m,1.5 m/s2,-1 m/s2
B.60 m,3 m/s2,,-2 m/s2
C.15 m,0.75 m/s2,,-0.5 m/s2
D.100 m,5 m/s2,-3 m/s2
解析: 總位移x=10×62 m=30 m.加速時
a1=ΔvΔt=6-04-0 m/s2=1.5 m/s2,,減速時a2=Δv′Δt′=0-610-4 m/s2=-1 m/s2.
答案: A
10.BRT是“快速公交”的英文簡稱,,現(xiàn)在我國一些城市已經(jīng)陸續(xù)開通,其中BRT專車車身長將采用12米和18米相結合的方式,,是現(xiàn)有公交車長度的2~3倍.現(xiàn)有一輛BRT公交車車長18米,,可以看做是由兩節(jié)完全相同的車廂組成.現(xiàn)假設BRT公交車其首段從站臺的A點出發(fā)到尾端完全出站都在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站在站臺上A點一側的觀察者,,測得第一節(jié)車廂全部通過A點所需要的時間為t1,,那么第二節(jié)車廂全部通過A點需要的時間是(  )
A.22t1  B.(2-1)t1
C.(3-1)t1  D.(3-2)t1
解析: 以公交車為參考系,等效為觀察者從A點反方向做勻加速直線運動,,設每節(jié)車廂長為L,,觀察者通過第一節(jié)車廂的過程有L=12at21,通過前兩節(jié)車廂的過程有2L=12at2,,那么通過第二節(jié)車廂所需時間為t2=t-t1,,以上各式聯(lián)立可得t2=(2-1)t1,B正確.
答案: B
二,、非選擇題
11.

如右圖所示,,一長木板斜擱在高度一定的平臺和水平地面上,其頂端與平臺相平,,末端置于地面的P處,,并與地面平滑連接.將一可看成質點的滑塊自木板頂端無初速釋放,沿木板下滑,,接著在地面上滑動,,最終停在Q處.滑塊和木板及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現(xiàn)將木板截 短一半,仍按上述方式擱在該平臺和水平地面上,,再次將滑塊自木板頂端無初速釋放,,設滑塊在木板和地面接觸處下滑過渡,,則滑塊最終將停在何處?
解析: 設平臺離地面的高度為h,,木板與地面的夾角為α,,AP=x,PQ=x′,,利用牛頓第二定律及運動學公式得:v2=2?gsin α-μgcos α?hsin α=2(hg-μgx),,在水平地面上,v2=2μgx′,,即2(hg-μgx)=2μgx′,,得x+x′=hμ,即x+x′是確定值,,與木板的長度無關,,滑塊最 終將停在Q處.
答案: 滑塊最終將停在Q處.
12.如圖(a)所示,,質量為M=10 kg的滑塊放在水平地面上,,滑塊上固定一個輕細桿ABC,∠ABC=45°.在A端固定一個質量為m=2 kg的小球,,滑塊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5.現(xiàn)對滑塊施加一個水平向右的推力F1=84 N,,使滑塊做勻加速運動.求此時輕桿對小球作用力F2的大小和方向.(取g=10 m/s2)
有位同學是這樣解的——
小球受到重力及桿的作用F2,因為是輕桿,,所以F2方向沿桿向上,,受力情況如圖(b)所示.根據(jù)所畫的平行四邊形,可以求得:
F2=2mg=2×2×10 N=202 N.
你認為上述解答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請說明理由,并給出正確的解答.

解析: 解答不正確.
桿AB對球的作用力方向不一定沿著桿的方向,,其具體的大小和方向由實際的加速度a來決定.并隨著加速度a的變化而變化.
由牛頓第二定律,,對整體有
F1-μ(M+m)g=(M+m)a
解得a=F1-μ?M+m?gM+m
=84-0.5×?10+2?×1010+2 m/s
=2 m/s2
對小球有
F2=?mg?2+?ma?2
=?2×10?2+?2×2?2 N
=426 N=20.4 N
輕桿對小球的作用力F2與水平方向的夾角α=arctan mgma=arctan 5,斜向右上方.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