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力—— 指筆力,書畫家以“有力”的筆法,,寫出“有力”的線條,。 稱“力之美”的,有勁,、健,、遒等,如說遒勁,、勁健,、剛健、勁拔,、勁利,、遒舉、遒拔,、健拔等等,。 力的充盈,,有氣勢,有筋骨,,于是書有“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tài),,絕岸頹峰之勢”,,又有“筆端金剛杵”、“舉重若輕”的說法,。 歐陽詢小楷《般若波羅密多心經(jīng)》 前人說運筆忌“描”,、忌“涂”、“抹”,。描者無力,;涂與抹,是用力不得法,,或者使氣矜力,,用力沒有矩度。稱贊好的“筆”,,常常用“遒勁’二字,。“遒勁”一詞,,包含了兩重意思,。 《正韻》曰:遒, ‘‘健也,,勁也”,; 《說文》釋“迫也”。用筆之“迫”,,可用劉熙載的話作解析:“筆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與之爭,?!保怂越淦街?。講“留”,,講“澀”,講“韌”,,也是同一個道理,。 《仲尼夢奠帖》 二、重——“力”是力感, “重”是重感,。所謂“重”,,用過去的話,就是能“人紙”,,能“出紙”,,筆畫若刻人縑素,人木三分,,又直覺其溢出紙外,,精光爛然。 粗實未見其重,,肥胖反覺其輕,。沒有筆力,點畫如枯草敗葉,,隨風飄落,,滿紙草率,一派輕浮,。 顏真卿《李玄靖碑》(局部) 三,、厚—— “厚”與“重”是一事物的兩種顯現(xiàn):重則厚。厚是指跡厚,,味厚,。 至通幅,有如一首樂曲,,或高或低,,或急或緩,或斷或連,,或有或無,,紛至沓來,悠揚成韻,,有板眼有節(jié)奏,,極盡抑揚之妙,味亦厚矣,,是為“妙聽”。 米芾《道林詩帖》 紙本 行書 縱30.l厘米 橫42.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點畫有力感,、厚重感、節(jié)奏感等,,卻不能要求有“立體感”,。“立體感”屬于表現(xiàn)的范疇,并非審美要求,,即不是線條美的必要條件,。 這種力量指線條堅硬而有韌性。篆書中稱‘玉箸篆’,、‘鐵線篆’,,都是指其質(zhì)感似鐵似玉地堅硬?!?/p> 文徵明 《行書五言律詩》 紙本立軸 191x72.2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四,、質(zhì)——用“質(zhì)感”的概念討論書畫點畫,無異又為自己加了一個桎梏理論上的似是而非且無益于實踐,,一如“立體感”,。 現(xiàn)列舉有的學者論述質(zhì)感”的兩段話: “筆力就是力量感。 這是說,,線條要求有某種“質(zhì)感”,,或者線條會產(chǎn)生某種“質(zhì)感”。事實上,,存“質(zhì)”,,是中國書畫線條的重要標準之一,而“質(zhì)”與“質(zhì)感”卻有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 唐寅《雨花臺感昔詩札》 紙本 行書 27.5×31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