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西魏-249窟-西壁龕1【874x1200】 莫高窟西魏石窟鑒賞——第249窟與佛道相融 建于北魏晚-西魏初,。單室,平面方形,??唔斦性寰L垂蓮、火焰,、忍冬,、蓮花紋。四披“圖畫天地,,品類群生”,。上部為佛教與道教同處的神佛世界。西披中間為阿修羅王,,赤身,,四目四臂,頭頂青天,,足立大海,,手擎日月,雙龍衛(wèi)護,,身后為須彌山和“忉利天宮”,。須彌山兩側畫雷公、礔電,、風神,、雨師、朱雀,、羽人,、烏獲及迦樓羅、飛天等,,頗有雷電交作,、風雨并至之勢。東披上部中間畫二力士承托摩尼寶珠,,左右飛天護持,,朱雀和孔雀相對飛翔。北披上部正中的東王公已殘,,還可見其乘坐的四龍車,。南披的西王母頭梳高髻,大袖長袍,,乘坐三鳳車,,車上有華蓋,車后旌旗飄動,。西壁開一圓券形大龕,,窟頂覆斗形,,殿堂窟。彩塑現存一佛二菩薩,,頭均重修,。主尊為善跏坐佛像,內著斜領僧祗支,、交領大袖襦服,,外罩對襟紅色袈裟,胸前系小結,,左手后代重修,。兩菩薩侍立南北兩壁西端,頸飾項圈,,上身斜披絡腋,,下著長裙,足踏蓮花,。四壁壁畫分段布局,,上段繞窟一周畫天宮伎樂。西壁中段龕內外畫飛天,、供養(yǎng)菩薩,、婆藪仙、鹿頭梵志,;兩側壁中央相對繪說法圖和供養(yǎng)人行列,,周圍畫千佛;下段繪金剛力士,。此窟前壁全部坍塌,,窟頂東披和北披局部殘毀,其他基本完好,。 (此段文字引自: 敦煌研究院) 概述: 莫高窟第249窟建于西魏初,清代重修,,位于九層樓以北的石窟群中段,。窟呈平面方形,,覆斗形頂,,西壁開一大龕,為殿堂窟,。西壁圓券龕內塑一倚坐佛,,龕壁繪飛天,供養(yǎng)菩薩,,尼乾子和鹿頭梵志,,龕外塑二菩薩,。洞窟四壁上部畫天宮伎樂繞窟一周,中部西壁畫飛天和供養(yǎng)菩薩,,南北壁中央畫說法圖,、飛天化生、供養(yǎng)菩薩,,四周圍繞千佛,。南北壁下部上畫供養(yǎng)人,下畫藥叉,。東壁殘存天宮伎樂,。 窟頂蓮花藻井,西披畫赤身阿修羅,,身后須彌山忉利天宮,,側有雷公、電神,、風神,、雨師、烏獲,、朱雀,、羽人;與之相對的東披是二力士捧摩尼寶珠,,兩側是飛天,、朱雀、孔雀,,下有胡人與烏獲百戲,,及龜蛇相交的玄武和九首人面獸身的開明;南披畫乘鳳車的西王母(帝釋天妃),,在浩浩蕩蕩的巡天隊伍下方,,有狂奔的野牛、黃羊和虎,;北披畫東王公(帝釋天)乘四龍車,,下方繪山林、黃羊等,。四披壁畫內容豐富,,既有神話傳說、佛道兩教人物,、天宮,,又有古代建筑、人間生活和游牧狩獵的場景,。繪畫技法上運用中原傳統(tǒng)暈染法,,人物清秀,,面頰紅潤;線描更加熟練,、瀟灑,、遒勁有力。 1.1西魏-249窟-西壁龕3【804x1110】 西壁中央的大龕占據了約一半的壁面,,主尊身后龕壁繪火焰紋背光和頭光,。龕壁自上而下,繪飛天,、菩薩等,。龕楣繪忍冬、化生伎樂,。龕兩側浮塑束帛龕柱,,龕柱上的龍首浮塑及龕兩側的菩薩塑像已不存。龕外兩側上層繪天宮伎樂,,以下繪飛天,、菩薩等。 1.2西魏-249窟窟內景(左)【1260x1600】 1.2西魏-249窟窟內景(右)【1193x1600】 1.2西魏-249窟-西壁龕與窟頂藻井【690x805】 1.3西魏-285窟西壁-現代技術復原窟1 1.3西魏-285窟西壁-現代技術復原窟2 1.3西魏-285窟西壁-現代技術復原窟3 2.1西魏-249窟西壁龕-佛陀 2.1西魏-249窟西壁龕-佛陀與背光 2.2西魏-249窟西壁龕-佛陀背光五重火焰紋(圖示) 2.2西魏-249窟西壁龕-佛陀背光五重火焰紋 2.3西魏-249窟-龕楣【1600x1119】 【上圖說明:】 【下圖說明:】 2.3西魏-249窟龕楣局部:蓮花伎樂化生 2.3西魏-249窟龕楣【臨摹】【792x776】出自:《中國敦煌歷代裝飾圖案》p120 2.3西魏-249窟西壁龕內側-飛天(佛背光上方)1左邊一組【868x585】 2.3西魏-249窟西壁龕內側-飛天(佛背光上方)2右邊一組【868x585】 2.3西魏-249窟西壁龕內側-飛天1左【1600x1181】 2.3西魏-249窟西壁龕內側-飛天1左【臨摹白描】 2.3西魏-249窟西壁龕內側-飛天2右【1600x1247】 2.3西魏-249窟西壁龕內側-飛天(右)【上沿小花清晰】 2.4西魏-249窟西壁龕內側-聽法菩薩(右上)【850x1600】 2.4西魏-249窟西壁龕內側-聽法菩薩(右下)【647x1600】 2.4西魏-249窟西壁龕內側-聽法菩薩(左上)【752x1600】 2.4西魏-249窟西壁龕內側-聽法菩薩(左下)【816x1600】 2.5西魏-249窟西壁龕-鹿頭梵志(右下)【1002x1600】 2.5西魏-249窟西壁龕-婆藪仙(左下)【870x1600】 2.5西魏-249窟西壁龕外側-飛天與諸菩薩(右)【1243x1600】 2.5西魏-249窟西壁龕外側-飛天與諸菩薩(左)【1161x1600】 2.5西魏-249窟西壁龕外側-飛天,,組合:位于佛背光左右兩側【臨摹白描】【1600x620】 2.5西魏-249窟西壁龕外側-飛天1左【908x752】 2.5西魏-249窟西壁龕外側-飛天2右【895x752】 2.6西魏-249窟西壁龕外側-右下側菩薩【622x1600】 2.6西魏-249窟西壁龕外側-右下側菩薩局部【1130x1600】 2.7西魏-249窟西壁龕上沿-天宮伎樂(總覽)【1968x272】 2.7西魏-249窟西壁龕上沿-天宮伎樂【1600x810】 2.7西魏-249窟西壁龕上沿-天宮伎樂1-1特寫 (上圖里的這位天宮伎樂,,即下圖里左邊數第二位:吹海螺(或法螺)) 2.7西魏-249窟西壁龕上沿-天宮伎樂1-1【1600x419】 2.7西魏-249窟西壁龕上沿-天宮伎樂1-2【1600x419】 2.8西魏-249窟西壁龕上沿-天宮伎樂2-1【1600x402】 2.8西魏-249窟西壁龕上沿-天宮伎樂2-2【1600x402】 3.1西魏-249窟南壁(一覽)【1600x1234】 南壁分上中下三部分,上畫天宮伎樂十八身,、勞度跋提頭像一部,。中部正中央畫說法圖一鋪,佛兩側上方各繪兩身飛天,,下方各繪兩身菩薩,,說法圖上部和左右均繪千佛,說法圖下部繪數身供養(yǎng)人,,多已模糊,,下部通壁繪藥叉、力士,,多已模糊,,南壁西端有菩薩塑像一身。 3.1西魏-249窟南壁-說法圖【955x1112】 3.1西魏-249窟南壁-說法圖【1600x1504】 3.1西魏-249窟南壁-說法圖華蓋【1080x727】 3.1西魏-249窟南壁-說法圖華蓋【臨摹】出自:《中國敦煌歷代裝飾圖案》p133 【提醒:可對比后面一幅圖——4.1西魏-249窟北壁-說法圖華蓋【1080x727】,,那幅圖里的華蓋兩側飾物是鳳頭,而上圖里的華蓋兩側飾物是龍頭】 3.1西魏-249窟南壁-說法圖左上角飛天【1265x1554】 3.1西魏-249窟南壁-說法圖左上角與右上角飛天【1300x925】 3.2西魏-249窟南壁下部-藥叉1【1600x1247】 3.2西魏-249窟南壁下部-藥叉2【1600x1194】 3.2西魏-249窟南壁下部-藥叉2特寫 3.3西魏-249窟南壁 4.1西魏-249窟北壁 北壁分上中下三部分,,上畫天宮伎樂二十身,。中部正中央畫說法圖一鋪,佛兩側上方各繪兩身飛天,,下方各繪兩身菩薩,,說法圖上部和左右均繪千佛,,說法圖下部繪數身供養(yǎng)比丘與男供養(yǎng)人共二十身,優(yōu)婆塞十二身,。下部通壁繪藥叉一排,,存七身,北壁東部部分壁面已毀,。北壁西端有菩薩塑像一身,。 西魏-249窟北壁-說法圖 4.1西魏-249窟北壁-說法圖【1600x1562】 4.1西魏-249窟北壁-說法圖華蓋【1080x727】 【提醒:可對比前面一幅圖——3.1西魏-249窟南壁-說法圖華蓋【1080x727】,那幅圖里的華蓋兩側飾物是龍頭,,而上圖里的華蓋兩側飾物是鳳頭】 4.1西魏-249窟北壁-說法圖右上角飛天【1011x1600】 4.1西魏-249窟北壁-說法圖右上角飛天局部1【1565x1260】 4.1西魏-249窟北壁-說法圖右上角飛天局部2【1458x1600】 4.1西魏-249窟北壁-說法圖左上角飛天【正面俯沖,,飄帶打結成8字】 4.1西魏-249窟北壁-說法圖中央 4.1西魏-249窟北壁-說法圖左下角兩位菩薩【臨摹】紙本,62cm×40.5cm 這是畫在佛像右側的兩身菩薩,,一身裸上身,,著長裙,雙臂作舞,,一身斜披大巾,,手持白蓮。他們是供養(yǎng)佛陀的脅侍菩薩,。菩薩身肢原是粉紅膚色,,經過千年氧化變爲黑灰。菩薩半身裸體,,舞蹈手姿是印度藝術的遺風,;頭上的三珠冠,是中亞一帶王者貴族的冠式,;修長清秀的體形則是中國士大人物美的典型,。繪畫技法完全是西域的凹凸暈染之法。是印度,、中亞與中國文化藝術融合的代表佳作,。特別是那微扭動的腰姿,節(jié)奏鮮明舞蹈手臂,,以及瀟灑,、奔放的筆法,細勻挺拔的線描,,在藝術上都達到了一定高度,。 4.2西魏-249窟北壁-說法圖下部藥叉1【1600x828】 4.2西魏-249窟北壁-說法圖下部藥叉1右邊三位特寫【1600x1027】 4.2西魏-249窟北壁-說法圖下部藥叉1最右邊兩位特寫 4.2西魏-249窟北壁-說法圖下部藥叉2【1600x775】 4.2西魏-249窟北壁-說法圖下部藥叉2左邊兩位特寫【1600x1410】 4.3西魏-249窟-邊飾圖案【臨摹】出自:《中國敦煌歷代裝飾圖案》p170 此窟背景資料: 西魏是由北魏分裂出來的中國古代割據政權。公元534年,,孝武帝元修脫離權臣高歡,,從洛陽逃至長安,投靠北魏將領、鮮卑化的匈奴人宇文泰,。535年,,宇文泰殺孝武帝,立元寶炬為帝,,史稱西魏,。從此,北魏政權分裂為西魏,、東魏兩個政權,。 在東、西魏分治的時期,,元榮仍作為西魏的瓜州刺史,,其統(tǒng)治直到544年。元榮統(tǒng)治敦煌近二十年,,此時敦煌的經濟文化得到了恢復和發(fā)展,。元榮逝后,其子元康繼任刺史之位,,但元榮女婿鄧彥殺康自立,,西魏被迫承認鄧彥的地位。545年,,西魏河西大使申徽至敦煌,,在當地大族令狐整等人的協(xié)助下,捉拿鄧彥,,并將其送至京師治罪,。546年,申徽任瓜州刺史,,為政勤簡,,人民得以安居樂業(yè)。 西魏時期,,敦煌主要是在東陽王元榮家族的統(tǒng)治之下,,從535至556年間莫高窟開鑿10個洞窟,編號為246,、247,、249、285,、286,、288、431,、432,、435,、437。其中,,以第249、285窟為代表洞窟,。洞窟形制有四類,,中心塔柱窟、禪窟,、殿堂窟和龕形窟,。彩塑題材多為單體像和一佛二菩薩組合,主像有佛像和交腳菩薩像,。壁畫內容有天象圖,、千佛、天宮伎樂,、說法圖,、各種故事畫、供養(yǎng)人畫像,、裝飾圖案等,。壁畫人物造型有兩種繪制風格:(1)壁畫涂土紅底色,人物身材粗壯,,菩薩上身裸露,,下身系裙,敷色濃麗,、肌膚以凹凸畫法疊染,,線條遒勁挺拔;(2)以白粉為底色,,人物身材修長,,相貌清瘦,穿漢式方領深衣大袍,,色調清新明快,,線條秀勁灑脫??傮w特點是運用中國傳統(tǒng)神話題材說明佛教內容,,藝術風格為中原與西域兩種風格并存,北魏與南朝風格兼有,。 5.0西魏-249窟西壁與窟頂考古照片,。出自《伯希和敦煌石窟圖錄》第三卷,編號72-111窟【1280x10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