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明史·廖永安傳》,,會有一個疑問,,讓人揮之不去。 什么疑問呢,? 先看該傳所寫: 明太祖崛起之初,,巢湖人廖永安、廖永忠兄弟偕同俞通海等率舟師前來歸附,。 明太祖親往收其軍,,以其舟師攻打駐守于馬場河的元中丞蠻子海牙軍。 元軍駕駛樓船,,不利進(jìn)退,。 廖永安等人操舟若飛,屢戰(zhàn)屢勝,。 由此,,明太祖始定渡江之策。 渡江之日,,萬帆發(fā)于江口,。 廖永安舉帆,向明太祖請示進(jìn)攻方向,。 太祖遙指牛渚,。 時西北風(fēng)方驟,舟師鼓帆而行,,頃刻達(dá)岸,。 太祖揮甲士奮勇以登,采石鎮(zhèn)兵皆潰,遂乘勝取太平,。 戰(zhàn)后論功,,授廖永安管軍總管。 不日,,廖永安率舟師攻破海牙水寨子,,生擒元民兵元帥陳兆先,進(jìn)入南京,。 明太祖因此擢廖永安為建康翼統(tǒng)軍元帥,。 隨后,,廖永安先以舟師從取鎮(zhèn)江,,克常州;又以舟師同常遇春攻克池州,,擒徐壽輝守將,;又偕俞通海拔江陰之石牌戍,迫降張士誠守將欒瑞,;再以舟師于常熟之福山港破張士誠兵,,繳獲戰(zhàn)艦無數(shù)以歸。 可惜的是,,廖永安跟從徐達(dá)收復(fù)宜興,,貪功深入太湖,與張士誠大將呂珍惡戰(zhàn),,后軍不繼,,戰(zhàn)船擱淺,不幸被俘,。 廖永安長于水戰(zhàn),,所至皆建奇功。張士誠愛其才勇,,多番招降,,遭拒后,將之投入囚牢,。 明太祖激賞廖永安之忠勇不屈,,遙授行省平章政事,封楚國公,。 永安被囚凡八年,,竟死于吳。 吳平,,喪還,,太祖迎祭于郊。 洪武六年,明太祖定廖永安謚號為“武閔”,。 洪武九年加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光祿大夫、柱國,。 不久,,又改封為鄖國公。 通篇字?jǐn)?shù)并不多,,但傳遞出的訊息很多: 一,、 巢湖人廖永安、廖永忠兄弟,,以及俞通海等人是帶有大批水軍投奔朱元璋的,; 二、 朱元璋得廖氏兄弟的水軍后,,水戰(zhàn)所向皆捷,,因此有了渡江攻取南京的想法。這,,也透露出朱元璋之前是沒有水軍的,,即沒有渡江攻取南京的打算(至少近期沒有)。 三,、 廖永安的水軍的確牛逼,,攻采石、克太平,,順利幫助朱元璋拿下了南京,。朱元璋也因此擢廖永安為建康翼統(tǒng)軍元帥,器重有加,。 四,、 廖永安帶領(lǐng)水軍四下攻城掠地,連取鎮(zhèn)江,、常州,、池州、石牌戍等地,,無不得志,。 五、 因為廖永安太能打,,被俘后,,得到了張士誠的敬重,,多番招降。 六,、 朱元璋對廖永安被擒非常惋惜,,遙授其為行省平章政事,封楚國公,。 七,、 廖永安對朱元璋非常忠心,被俘八年,,堅貞不屈,,最終死于獄中。 八,、 朱元璋對廖永安的死非常傷心,,平滅了張士誠后,迎祭于郊,;洪武六年上謚號為“武閔”,, 洪武九年改楚國公為鄖國公,。 以上訊息粗粗一看沒問題,,但仔細(xì)一看會覺得不對勁。 哪兒不對勁呢,? 第七,、第八點不對勁。 按照以上第七點,,朱元璋對廖永安被擒是如此的痛心和惋惜,;但根據(jù)第八點,廖永安被俘八年,,最終死于獄中——難道,,這漫長的八年中朱元璋都沒有半點辦法進(jìn)行拯救?軍事手段不行,,政治外交手段,,抑或經(jīng)濟(jì)手段也行啊。 查《國朝獻(xiàn)征錄》,,里面有一段話,,可以看作是對《明史·廖永安傳》記載的補(bǔ)充:士誠欲降之,永安不屈,,遂拘囚,。之后徐達(dá)援常州,士誠弟來戰(zhàn),。達(dá)遣王玉擊敗,,擒士德,。上喜曰:“士德,士誠謀主,,其人智勇,。今擒之,張氏之成敗可知矣,?!鼻踩送蠛秃茫康履竿粗?,議歸永安以易,。上不從,士德死,,(永安)竟不獲歸,。 原來,朱元璋并不是沒有辦法拯救廖永安,,而是不愿,。 因為,《國朝獻(xiàn)征錄》上交代得清清楚楚:廖永安被擒后不久,,徐達(dá)在常州抓到了張士誠的弟弟張士德,。張士誠一看弟弟被抓了,趕緊派人向朱元璋求和,。張士誠的母親心疼兒子,,提出用廖永安換回兒子。朱元璋拒絕,,殺了張士德,。廖永安因此沒能獲得釋放。 由此,,問題來了:朱元璋果真愛惜廖永安,,為什么不肯達(dá)成交換戰(zhàn)俘協(xié)議?不肯就算了,,還要殺掉掌握在手的籌碼張士德,,豈不是要把廖永安向死路上推? 以往史家分析,,主要著重于《國朝獻(xiàn)征錄》文字中朱元璋說的這一句——“士德,,士誠謀主,其人智勇,。今擒之,,張氏之成敗可知矣”,。 即朱元璋不肯釋放張士德,是張士德對整個戰(zhàn)局影響太大了——張士德是張士誠的主心骨,,只要殺了張士德,,張士誠就蹦不了幾天了。 大家都稱贊,,朱元璋不用張士德?lián)Q回廖永安,,是舍一人而全大局,是壯士斷腕,,悲壯而明智,。 但這種說法根本經(jīng)不起推敲。 細(xì)查史書,,并沒發(fā)現(xiàn)張士德是什么了不起的人,,而從他被朱元璋擒殺后,張士誠集團(tuán)并沒起什么大的變化,,且與朱元璋相抗衡了八九年之久(張士誠亡于至于二十七年),。 而退一萬步說,就算張士德真的是張士誠集團(tuán)里舉足輕重樞紐人物,,您朱元璋關(guān)押住他就行,,實在沒有必要將之殺死,以此來激怒張士誠,。 因此,,問題的關(guān)鍵來了——朱元璋通過殺張士德來激怒張士誠,,意欲何為,? 難道,不是想催使張士誠殺死廖永安嗎,? 這就讓人更加奇怪了,,《明史·廖永安傳》上的記載,朱元璋明明是如此愛惜廖永安,,為什么想要張士誠殺死廖永安呢,? 莫不成,《明史·廖永安傳》記載了一段假歷史,? 事實上,,《明史·廖永安傳》還真是記載了一段假歷史,準(zhǔn)確點說,,也許不算是記載了一段假歷史,,而是隱瞞了一段真歷史。 查《明實錄》,,廖永安,、廖永忠兄弟偕同俞通海等率舟師前來歸附的時間,,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五月。 這個時候,,朱元璋并非濠州紅巾軍的老大,。 當(dāng)時的老大的是郭子興長子郭天敘,稱濠州都元帥,。郭子興的妻弟張?zhí)斓v稱左副元帥,,朱元璋稱右副元帥。 即朱元璋只是軍隊里的老三,。 軍隊里職位最高的將領(lǐng)也不是徐達(dá),、常遇春、馮國用這些人——這些人,,只是在朱元璋手下打工,。 當(dāng)時職位最高的將領(lǐng)是邵肆、邵榮等,。 由于廖永安是帶著軍隊來投的,,并在投入之后迅速建功,職位被安排在了邵肆,、邵榮之后,,徐達(dá)、常遇春,、馮國用等人之前,。 了解這個情況,再看看郭天敘,、張?zhí)斓v,、邵肆、邵榮等人的下場,,就明白朱元璋為什么要廖永安死了,。 至正十五年(1355年)秋,朱元璋在明知元民兵元帥陳埜先是詐降的情況下,,對之予以接納,。 至正十六年(1356年)初,陳埜先謀殺了郭天敘和張?zhí)斓v,。朱元璋迅速出手,,除掉了陳埜先,自己成為了老大,。 俞本《紀(jì)事錄》中,,在攻克集慶路前的至正十五年八月,,有“從邵四元帥克溧陽”之語,“四”應(yīng)該是“肆”之誤寫,,即邵肆在至正十五年八月已擁元帥之號,,地位是很高的,但卻在一次小型的作戰(zhàn)中莫名其妙地陣亡了,。 邵榮是廖永安被擒后職位僅次于朱元璋之人,,為中書省平章政事,于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被朱元璋以“謀反罪”論處,。 在朱元璋的眼里,,廖永安是和郭天敘、張?zhí)斓v,、邵肆,、邵榮等其實是同一類人,能利用時就利用,,不能利用時,,就果斷切除。 所以,,《明史·廖永安傳》里,,朱元璋對廖永安又是遙授職位,又是迎祭于郊,,又是上謚號,,全都是做給世人看的。 難為廖永安對朱元璋如此忠心耿耿,。 但回過頭來想想,,廖永安的弟弟廖永忠,以及家人都在朱元璋手里,,他不這樣做,又豈能保全家族上下性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