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西湖西泠印社旁有一座近代革命先驅(qū)秋瑾女士墓,她是第一批為推翻滿清政權(quán)和封建統(tǒng)治而犧牲的革命先驅(qū),,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她是1907年因起義失敗被滿清政府殺害的,被孫中山譽為“鑒湖女俠”,。 在推翻帝制,反清,、反封建早期革命仁人志士中,,小編最佩服的兩個人:一個是秋瑾;另一個是林覺民,。其中林覺民留下了讓人蕩氣回腸的《與妻書》一文,,而秋瑾除了留下“秋風(fēng)秋雨愁煞人”傳世絕命詩,還有一句“夜夜龍泉壁上鳴”振聾發(fā)聵之聲,。 秋瑾是浙江紹興人,也是富家女,,自幼喜歡讀書,,隨兄一起讀私塾,特別喜歡杜甫,、辛棄疾詩詞,。另外她還喜歡穿男人裝,學(xué)騎馬,、學(xué)舞劍,,有一身的豪俠之氣。 后來父親把她嫁給湖南湘潭富豪子弟王廷鈞并生兒育女,。1902年丈夫花錢捐得戶部主事,,秋瑾隨其前往北京就職。當(dāng)時正值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不久,,所見殘墻斷壁,,滿是破敗京城景象觸動秋瑾,“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她有一種深深的刺痛,,報國之心油然而生。 但丈夫并不能理解她的一腔熱血,,兩人出現(xiàn)婚姻裂痕,秋瑾憤然離家出走,。1904年6月秋瑾只身前往日本留學(xué),,臨行前作《鷓鴣天》一首以言明志: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在日本期間秋瑾結(jié)識了革命黨人,參加了光復(fù)會,,從此走上了革命救國的道路,。她寫下“拚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著名詩句,,為眾多革命志士所傳誦,,成為最勵志的革命口號。 1906年秋瑾回國為起義做準(zhǔn)備,,第二年5月秋瑾召集浙江各地會黨首領(lǐng)成立光復(fù)軍,推舉徐錫麟為首領(lǐng),,她任協(xié)領(lǐng),,商定農(nóng)歷六月初十在浙皖兩地同時起事。然而計劃被泄露遭到清政府鎮(zhèn)壓,,徐錫麟被殘忍殺害,。7月13日下午清軍包圍了大通學(xué)堂,秋瑾和未及時撤走的學(xué)員不幸被捕,。 負責(zé)抓捕秋瑾的是山陰縣令李鐘岳,他對革命黨人同情,,對秋瑾非常佩服,。他采取比較仁慈的手法對革命黨只抓捕不傷害,。但指令他去抓捕秋瑾的紹興知府貴福要他立即嚴刑拷問革命黨人,但是直到第二天李鐘岳仍不肯刑訊逼供,,他不僅同秋瑾面對面交談,,給秋瑾備座椅,還讓秋瑾自己寫出供詞,,于是留下了秋瑾那句“秋風(fēng)秋雨愁煞人”的七字傳世絕命詩,。 紹興知府貴福懷疑李鐘岳有意偏袒秋瑾,,決定處死秋瑾,,他召見李鐘岳,要求馬上執(zhí)行死刑,。李鐘岳先是以“供證兩無,,安能殺人”為理由拒絕,但最終又不得不執(zhí)行上面的命令,。 無奈的李鐘岳連夜提審秋瑾,告訴她斬令已下,,“事已至此,,余位卑言輕,愧無力成全,,然汝死非我意,,幸亮之也”。李鐘岳心如刀割,,“淚隨聲墮”,。秋瑾提出了三件要求:“一是準(zhǔn)許寫家書訣別;二是不要梟首,;三是不要剝?nèi)ヒ路?。李鐘岳成全了她最后的兩個愿望,秋瑾從容走向紹興軒亭口,,慷慨就義,。 但紹興知府貴福對李鐘岳袒護秋瑾的行為極為不滿,,向上面反映要求查辦李鐘岳,,沒過三天李鐘岳即被革職。李鐘岳離職后寄住杭州終日悶悶不樂,,反復(fù)念叨“我雖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對秋瑾之死深感內(nèi)疚,,對著密藏的秋瑾遺墨 “秋雨秋風(fēng)愁煞人”七個字聲淚俱下,。在良心的責(zé)備下他幾次自殺未遂,,家人不得不時時防范,但最終他還是在家中自縊身亡,,此時離秋瑾被害還不到一百天,。 辛亥革命勝利后的1912年,,秋瑾墓和鑒湖女俠祠在杭州西湖旁興建,,并將李鐘岳“神位”祀于祠中,以紀(jì)念他為秋瑾殉道的悲壯義舉,。 “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這是秋瑾的詩句,,也是她一生的寫照,。她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
|
來自: 雲(yún)泉 > 《近現(xiàn)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