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翰:折疊轉換是指導推手的原則 “往復須有折疊,,進退須有轉換”,,這是武禹襄首先提出來的,是針對推手(打手)而言的,。武式太極拳最講究折疊轉換,。 “往復須有折疊”,是指上肢來說的,。在推手中,上肢的一來一往就需要折疊手法的銜接,。推手講究“隨曲就伸”,,這就需要折疊。上肢的折疊就是”隨曲就伸”的具體表現一一你要曲,,我就伸,;你要伸,我就曲,。這就是折疊,。為什么叫折疊呢?漢語里講:一曲為折,再曲為疊,。因此,,太極拳中把這種上肢的曲折變化,一來一往就稱為“折疊”,?!半S曲就伸”是曲的問題,推手中還有往復變化,,所以,,就有了折疊,。 折疊還有打過去,收回來的意思,;或者是收回來,,再打過去。這些都是折疊手法,。比如,,我先捋化對方的勁力,接著再向對方的重心發(fā)勁,,把對方發(fā)出去,,這就是折疊。這種一來一往的勁力,,就是折疊,。太極拳中有“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的要求,這就是折疊勁,。折疊勁也像人掄錘子砸東西,,要先向上,再向下,,這樣的運行路線是一個折疊的曲線,。這有利于發(fā)力。再有,,一蓄一發(fā),,也是一個折疊。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具體手法上的折疊,。比如,武式太極拳推手中,,在掤捋擠按四種手法中還有一個“折”的手法,。這個折,就是折疊,。比如對方雙手管住我的手肘向前推我,,我在掤捋當中要有一個折疊的手法,破壞你的進攻,,然后再發(fā)放,。這是從太極拳十三勢的手法運用上來說的折疊。 在身法上,,太極拳也是有折疊的,。武式太極拳講究“運勁如抽絲”,,就是勁力是旋轉著出去,旋轉著回來,,不是直線型運動,;在身法上講究“身正勢圓”,也就是身法要中正,,動作要圓活,,即手法、步法都是圓活的,,不是走直線的,。比如,步型是之字形的,,手法是圓弧形的,。這些都是身法上的折疊。身法上,,太極拳講究“立身中正安舒,,八面支撐”,但是,,又包含著曲中求直——立身中正,,是直的,但是拳勢動作是圓活的,。因此,,“身正勢圓”這一要求的本身就包含著折疊。在運用上,,對方推到你的身體時,,你的身體要走化,必須先用折疊勁,,然后才能走化對方的勁力。這就是身法上的折疊,。 “進退須有轉換”則是指下肢而言的,。武式太極拳的推手是活步推手,腿上的前進,、后退,,是需要轉換的。這里的轉換,,是指虛實變化,,要求在進退中要把握好虛實的轉換。這樣身法才能穩(wěn)定中正,。太極拳的步法講究虛實,,不能雙重,,所以,在推手中,,進退一定要有虛實的轉換和變化,。太極拳在前進和后退中,步法都有一定的尺度,。比如武式太極拳的推手,,進退是各三步半,進時先進前腿,,退時先退后腿,。另外,腿的站位也非常重要,,第一步要在對方腿的外側,,第二步仍然落在對方腿的外側,第三步則是插襠——這就是太極拳進步必是套腿和插襠的要求,。因此,,武式太極拳推手時,進步基本是直線,,步子不能過高,;退步則是之字形的,便于引進落空,。以上只是武式太極拳推手的基本原則,。實際運用時要看當時的具體情況??傮w來說,,不能讓對方絆住自己的腿,所以,,退步都是之字形的,,腳離地要高一些。這里的進退都需要虛實的轉換,。 總體來說,,折疊是對于上肢而言的,但是在手法上,、身法上,、步法上都有折疊。對折疊手法,,許多老前輩都有自己的具體解釋,。我認為折疊就是”隨曲就伸”,就是在手法上要能夠隨上對方,,化解對方,。轉換則是指下肢而言的,,就是虛實的變化。太極拳是運動的,,這就需要腿上時刻有陰陽虛實的變換,,就需要轉換。太極圖中的陰陽魚,,中間有S形的曲線,,就是折疊和轉換。 馬虹:不懂疊法枉徒勞 太極拳的本質是武術,。但它又不同于一般武術,。它的技擊法,強調化打結合,,而且以化為主,,順勢借力,造勢借力,。力求“以其人之力還治其人之身”,。這種“借力打力”的技法,拳論中稱其為“折疊勁”,。即拳論中所講的“正反相生,,陰陽折疊”之謂也。故陳氏太極拳發(fā)源地,,陳家溝對練拳的人有云:“不懂疊法枉徒勞”,。 何謂“折疊”?太極拳的技法中一般講“順勢借力”。其實還有一種發(fā)力的技法叫“造勢借力”,,即在交手中給對方一個力,,再借對方的反彈力,順其力稍微改變一下來力的角度,,而發(fā)放之,,使其失勢。也即老子所講的:“反者,,道之動,。”就是與對方一交手即從反面入手,,先給對方一種力,再借其反彈之力,,順其來力而發(fā)之,。故拳論有云“欲合先開,欲開先合,;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要先給,,欲給先要”,從而造勢借力而發(fā)力,。 例如,,陳氏太極拳一路拳的第一式金剛搗碓第一動:我雙手先右順左逆向左前方加大掤勁,然后借對方的反彈力,,向右后方走大捋,,使對方失勢;如對方欲回撤,,我即隨勢再走左手前撩,,右手前戳、右腳前踢,,三盤同時并取,,正好是一個左前掤、右后捋,、再左前發(fā)的一波三折的折疊勁,。 又如“前招后招”一式,我先接來力順勢向右前掤,,然后接對方反彈力,,向左前發(fā);左前發(fā)遇到對方頂勁時,,我再變個角度向正前方發(fā),。一波三折,使對方失勢,。 再如”雙震腳”拳勢,,則為下按、上托,、下拍,,下——上——下,又是一種“一波三折”的上下折疊勁,。 上述三個拳勢為例,,即表達出“欲前先后,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等等從反面入手的折疊勁。當然,上述種種折疊勁的轉換,,都不能直來直去,,而是走非順即逆的螺旋勁。 張全亮:折疊轉換是太極拳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 “折疊轉換”是太極拳運動的一個基本規(guī)律,,練習每一個式子都應該有折疊轉換,。 “往復須有折疊”一般指上肢而言。所謂往復,,就是一來一往,。左顧右盼、上下,、前后,,這些都是往復。在左右,、前后,、上下運動中,都要有一個折疊勁力,?!斑M退須有轉換”則是指下肢,進退就是前進后退,,要有虛實的轉換,。 這里的轉換和折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任何運動都有轉換,,而轉換的方式是折疊,。折疊轉換是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比如晝夜的變化,、四季的變化,,都是一種折疊轉換。折疊運動是圓運動的一種形式,。折疊轉換的運動方式也是符合事物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運動規(guī)律的。任何事物的運動都是螺旋式運動的,,生活中,,這種螺旋轉換的運動形式是非常多的。比如子彈是旋轉著向前運動的,,車輪是旋轉著向前的,,鉆頭是旋轉著向下的……。這種螺旋運動,,就是折疊轉換,。太極拳處處體現了折疊轉換的藝術,它是圓的運動。圓運動是折疊轉換的一種形式,。螺旋運動的力量大,效果好,。太極拳能夠以小力勝大力,,以弱勝強,原因就在于螺旋運動,。比如太極拳的先化后打,,引進落空,就是通過螺旋運動產生的效果,,這是折疊轉換的具體體現,。太極拳論說:欲要向前,必先寓有后意,;欲要向左,,先要向右;欲要向右,,先要向左一一這就是太極拳的折疊轉換,,這種折疊轉換呈現的是一個個圓弧。太極拳的動作,,沒有直來直去的,,都是先有一個相反方向的意念,然后再向所要去的方向運動,。這是符合陰陽哲理的,。太極拳的折疊轉換不僅表現在外形上,更體現在內意上,。內意上的折疊轉換往往比外形上的折疊轉換更重要,。折疊轉換在外形上,是肢體轉換的能力,,而在內意上的折疊轉換實質是練拳人明白了陰陽虛實的變化,。 折疊轉換實際就是一個蓄勁的過程,是化勁,、蓄勁,,能加大打擊力量。在推手中,,折疊轉換能給對方造成一個假象,,讓對方有落空的感覺。通過折疊轉換,,化解對方的力量,,讓對方落空,然后再發(fā)放對方。折疊轉換在健身上能夠激活身上的關節(jié)韌帶,,加大關節(jié)韌帶的運動幅度,。另外,折疊轉換還有很好的開智效果,,比如我們翻來覆去地琢磨拳術動作,,參悟拳論,這就是思維上的折疊轉換,;而前進后退,、左右轉換的肢體運動,能夠訓練頭腦,,開發(fā)智力,。折疊轉換還有藝術趣味。折疊轉換是一種圓運動,,是波浪式的,、螺旋式的運動。圓運動才有藝術趣味,,有美的感覺,。所以,,太極拳的美感是體現在折疊轉換上的。 如何做到折疊轉換呢?太極拳講究輕靈自如,、邁步如貓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你在運動中,,一定要把重心安排好,,也就是把虛實安排好,重心要落到實腿上,,然后移動虛腿前進后退,。在前進的時候,還要做到前進之中必有后撐,,有一種對稱勁,。這樣就能體現出步伐的輕松、自如,。太極拳不是直接向前邁步,,而是通過折疊轉換獲得一個向前的力量,然后再向前邁步,。這就像拉弓射箭一樣,,要把箭射向前方,,必然要向后拉弓弦。在手法上,、身法上,,也要有這種欲左先右、欲右先左的折疊轉換意識,??傊郫B轉換,,有手法上的,也有身法上的,,還有步法上的,。有了這些折疊轉換,步法才能穩(wěn)健輕靈,,身法才能旋轉自如,,手上的勁力才能飽滿圓潤。 在推手實用當中,,折疊就是引化,。比如,對方的勁力來了,,我要有一個化勁,,要先化后打。這里的化,,實際就是一個折疊,。但是,這種折疊并不是對方打我的左邊,,我就左邊向后撤,。吳式太極是以進求退——打我的左邊,我的右邊向前進攻對方,。這樣的轉換折疊,,能使自己不容易失中,不容易出圈,。太極拳論說“出圈容易進圈難”,,就是這個道理。這里的“折疊轉換”實際就是陰陽變化,。 在太極拳論中,,有關折疊轉換的論述很多。因此,,我們練拳時,,一定要注意折疊轉換的問題,。練習中注意折疊轉換時,我們要注意一個關鍵問題,,就是身體不能搖晃,。在運動中,身體要端莊,、平穩(wěn),,不能左搖右擺、前俯后仰,;還不能大起大落,,忽高忽低。身法必須穩(wěn)健,,如果不穩(wěn)健,,就容易被人所乘。 趙幼斌:折疊轉換,,因敵變化 “往復須有折疊,,進退須有轉換”,是太極拳論對太極拳在演練過程中運用技法要素的高度概括,,也是實練中必須掌握的基本方法,??偟膩碚f,往復與進退是運動形式,,如前進后退,、上下左右、快慢緩急等等,;而折疊與轉換是運動方法,是變化,,是靈活,。運用范圍包括手、眼,、身,、步,內外無處不在,,無論單操或對練均離不開這種方法,。 具體來講,折疊的概念,,就是通過肢體上兩個點方向相反的運動作用力,,產生好的技擊效果,。比如拿人肘腕,我兩手沿弧線做方向相反的運動,,能產生折疊勁從而擒控對方,。又比如左摟膝拗步,弓步時左手外摟右手前推,,作用在對方身上是兩個方向相反的力,。“摟”起引化,、使對方偏離中心從而失衡的作 用,,此時前推則輕而易舉,這就是折疊的概念,,有拳家說“下塌外碾”,,也是此意。僅此不夠,,還要配合身體各部位的折疊勁,比如在弓步時兩胯和腰身要同時左轉,,肩,、肘、手同時長力方可,。 這里要注意的是,,折疊勁的使用必須守中,。守中就是相反方向運動的兩點要圍繞著腰脊“走”,,才能有力靈活。比如左摟膝弓步兩胯左轉(此時左胯旋向后,,右胯旋向前),,左胯與右胯兩點要留意圍繞著腰脊和尾閭守中旋轉,,同時腰身,、兩肩也須如此。只有這樣做,,折疊運動產生的分解催動力才能達到好的效果,,否則只是扭胯扭身,毫無實質性作用,。需要再說明的是,,在弓步摟進時,,腰脊的變化是由曲卷狀態(tài)到伸展狀態(tài)的運動過程,,起氣貼于背,勁施于前的效果,,這是腰脊的折疊,。 所以,折疊是實用的技術方法,,是陰陽,、虛實、剛柔,、吞吐,、化打變換的方法,而且是周身使用,。 轉換的概念,,直解就是要變化?!斑M退須有轉換”,,進退什么?如何進退?轉換什么?如何轉換?如不深究,僅從字面上看,,是個一看都容易明白的問題,。但是,如果用它來指導具體動作行為,,也得說出幾點來,。這里我簡單歸納幾種看法,供參考,。 ?。ㄒ唬斑M退須有轉換”是說在前進與后退中,通過身體重心的移動,,腳步的變化,,虛實的變化,使我在動態(tài)中保持最大的靈活性,、適應性,、穩(wěn)定性。比如摟膝拗步進步時,,先要前腿外擺腳尖,、弓步沉坐、分清虛實,,才能做到后腳邁步似貓行,,輕靈穩(wěn)健。 ?。ǘ斑M退須有轉換”也可理解為不單是腿部的前進與后退,,也應包括身法與手法在進退中的轉換,,就如同折疊不單是手法上的折疊,也包括身法,、腿法,。再以摟膝拗步進步為例,它不僅指腿法上要有虛實的轉換,,同時腰,、胯、身也要隨之轉換平衡,,作用在手法上亦須轉換虛實,,才能上下完整一氣,置換得靈,。 所以,,“往復須有折疊,進退須有轉換”這兩句話貫串起來看,,我認為既有個性區(qū)別,,也有共性相融?!巴鶑晚氂姓郫B”側重手法,,“往復”表達了手法動作的可變性、循環(huán)性,、粘連性,、緊湊性,;“折疊”則強調了在這種動態(tài)中使用的基本技術方法,。比如兩人推手粘連黏隨地掤捋擠按,就是典型的往復須有折疊,?!斑M退須有轉換”側重于腿法,“進退”是前進后退,,“轉換”反映的是靈活穩(wěn)定的動作調整性,。比如兩人推手不能只是手法上的“往復須有折疊”,更須腿法,、身法上的“進退須有轉換”,。再如對方按進,我后坐捋化,,如不加上腰腿相適應的轉換,,整個身體就會上下分離,左右失靈,,易被人制,。其共性在于往復與進退,、折疊與轉換,也并非對手法或腿法有嚴格的界定和區(qū)分,,是共有共用的屬性,。往復與進退可以是上下整體的宏觀運動形態(tài),折疊與轉換更可以是周身每一細處的陰陽,、虛實,、開合、收放的折轉變化,。這兩者共同組成空間立體的有機配合,,并使變化寓有形于無形之中,是“往復與進退,、折疊與轉換”拳法的實質技術要求,。 總的來說,“往復須有折疊,,進退須有轉換”,,就是視敵變化因勢而為,往復須分陰陽,,進退須轉合,,機由己發(fā),力從人借,,做到“柔身百折若無骨”,,以達到我之守中用中于主動,破壞對方中定于之先這一目的為要義,。 曾乃梁:做好折疊轉換的三點要求 折疊轉換,,實際是太極拳動作之間的銜接問題。不僅陳式太極拳有折疊轉換,,其他所有流派的太極拳都要求折疊轉換,。陳式太極拳快慢相間,蓄發(fā)相變,,所以在折疊轉換的形式上表現得更明顯,、更突出。因此,,我們練習太極拳要注意銜接的合理性,,應該體現出銜接流暢、運轉靈活,、穩(wěn)健圓潤,,表現出太極拳動作的協(xié)調完整性。具體講,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虛實含展,,以腰為軸,圓潤靈活,。 在動作轉換銜接中,,要體現出三個字:穩(wěn)、靈,、圓,。穩(wěn),就是要沉穩(wěn),;靈,,就是要輕靈;圓,,就是要圓潤,,或者是圓活,不留死角,。因此,,我們練太極拳時,在銜接轉換中,,不能強扭硬轉,,這樣動作呆板。比如“右掤”接“左捋”時,,初學者容易直接就捋下來,,動作顯得呆板。應該是在掤完后,,腰部微微右轉,,引領上體右轉,右臂,、右腕也微微向右旋轉,,然后,,左右手一起向左下捋,。這就是一種折疊轉換。就像書法的運筆轉折一樣,,要圓潤飽滿,,靈活沉穩(wěn)。轉動時,,不能不動腰單純用手來轉動,,要注意以腰為軸,手引勁。所謂“手引勁”.就是梢節(jié)領勁,。太極拳的動作大都是通過手表現出來的,,有“形于手”的說法?!笆忠齽拧焙汀把鼮檩S”,,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有些人往往只是注意了腰為軸,,忽略了梢節(jié)的領勁作用,,這樣動作也不可能做得飽滿圓潤。手的引勁和腰的運轉要配合起來,,這樣動作的銜接轉換才能圓潤飽滿,。 “虛實含展”是說要有虛實開合的變化,比如右掤是實的,,左捋是實的,,但右掤轉左捋的銜接轉換是虛的。虛實變化,,要表現出“運柔成剛”,。含和展就是開合,也是一個虛實的轉換,,要有陰陽的變化,。太極拳陰陽變化是總綱,在陰陽變化中,,有不同勁力的體現,。有人練習太極拳時,不懂得轉換中的虛實變化,,做出來的動作就沒有韻味,,體現不出太極拳應有的勁道。比如做“左摟膝拗步”,,左手摟,,右手在運行的過程中是斜著向前的,到定點的時候,,有一個沉腕舒指的動作,;在身法上要松腰沉胯、沉肩墜肘,;在運行中要柔,,落點要有一點剛,出“柔行氣剛落點”,。在動作的運行中,,要表現出太極拳剛柔變化。這樣,才能體現出太極拳的折疊轉換,,體現出功力,。打太極拳每個動作要做到位,然后有一個折疊轉換接下一個動作,,銜接就比較合理,。如果沒有剛柔變化就體現不出折疊轉換。其次,,在虛實的轉換過程中,,要穩(wěn)中求靈,靈中體現出穩(wěn)健,、輕靈,、圓活。 (二)要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前先后,欲后先前,,欲上先下,,欲下先上,變化巧妙,。 這些都體現了太極拳的折疊轉換,。比如24式太極拳的“白鶴亮翅”接“左摟膝拗步”,如果右手直接下捋,,接摟膝拗步,,沒有折疊轉換,這樣的銜接就不合理,。應該是先微微含胸,,身體左轉再右轉一一欲右先左,最后左推,,這里的動作運行路線是左——右一一左,。這種欲右先左、欲左先右的動作方式,,就是折疊轉換,。這和書法也是一樣的,比如寫一個橫,,是“欲右先左”藏鋒入筆,,中鋒向右行筆,,收筆時要向左回鋒,。這就是變化之中見精神。這樣打太極拳,動作的銜接才能合理,,動作才能圓活,、靈動。 (三)左右變化,,銜接流暢,,中正安舒。 在左右動作的變化當中,,銜接要流暢,,做到左顧、右盼,、中定,。當然,要視具體動作而定,。有些動作是先左后右,,有些動作則是先右后左。在照顧到左和右之后,,再達到中定,。這樣,動作才能飽滿圓撐,,舒展大方,。有些太極拳練習者往往會出現“缺左”現象一一注意了右邊的手腳,忽略了左邊的手腳,,我把這種現象命名為“缺左”現象,。這樣,動作就不飽滿,。比如24式太極拳的“野馬分鬃”接“白鶴亮翅”,,有人直接就跟步、云手,、右轉,,然后轉身,這里缺一個左,。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跟步、云手時,,以腰為軸,,身體有一個微微的左轉,然后后坐,,右手領勁右轉,,活步轉身,,掤臂,形成白鶴亮翅定勢,。這里有三個分動,,一個是跟半步,腰帶著微微左轉,,右手往左上引領,;一個是后坐,右手領起來右轉:第三步是轉身,,兩臂對拉,,形成“白鶴亮翅”。這里就體現了左顧,、右盼,、中定。所以,,練習太極拳,,要注意左和右的對稱,不管是“左一一右——正”,,還是“右一一左一一正”,,都要注意到相反方向的對稱勁,然后再做到“中正”,。這樣才能做到動作的折疊轉換,,銜接飽滿圓撐。 總而言之,,折疊轉換要注重以腰為軸,,腰為主宰,銜接中體現出虛實變化,。要求流暢之中見變化,,沉穩(wěn)之中見靈活,圓潤協(xié)調,,完整一氣,。做到這些,太極拳的動作之間和動作組合,,或者練習一個段落,,以至于整個套路,就能很好地體現太極拳理,,提高演練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