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出處】《詩經(jīng)·周南·關雎》 【釋義】關關鳴叫的對對雎鳩,,相戀在河上的小洲;美麗善良的好姑娘啊,,是那英俊少年孜孜以求的好配偶,。 【賞析】這是《關雎》詩中的名句。作者從河中對對雎鳩相戀時的鳴叫聲托物起興,,寫一個男子對一美麗善良姑娘的愛慕之情,。詩中寫“淑女”與“君子”相匹配,這正是理想中的愛情,。 02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出處】《詩經(jīng)·周南·桃夭》 【釋義】三月桃樹美如畫,枝頭綻開粉紅花,。這個姑娘要出嫁,,祝你和美又發(fā)家。 【賞析】這是一首祝賀年輕姑娘出嫁的詩,。這里以鮮艷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輕嬌美,。詩中既寫景又寫人,情景交融,,烘托出一派歡樂熱烈的氣氛,。在寫新娘與桃花時,既有實寫又有虛寫,,有實象也有虛象,,我們可以理解成詩人看見桃花從而想起了結婚的場面和新娘,,也可以想象成詩人看見了新娘而想起了桃花的盛開,,或者就是桃花在盛開時姑娘正出嫁。真是虛虛實實,、實實虛虛,,營造了一種虛幻迷離的意境。 03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出處】《詩經(jīng)·召南·摽有梅》 【釋義】梅子落地紛紛,,樹上還留七成,。有心追我的小伙,不要再耽誤良辰,。 【賞析】這是一首委婉而大膽的求愛詩,。暮春時節(jié),梅子黃熟,,紛紛墜落,。一位姑娘見此情景,敏銳地感到自己青春流逝,,卻嫁期遙遙,,不禁以梅子起興作比,情意急迫地唱出了這首憐惜青春,、渴求愛情的詩歌,。《摽有梅》作為春思求愛詩之祖,,其原型意義正在于建構了這樣一種抒情模式,,《摽有梅》作為先民的首唱之作,則顯得更為質樸而清新,,明朗而深情,。 04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出處】《詩經(jīng)·邶風·擊鼓》 【釋義】“無論聚散與死活”,,我曾發(fā)誓對你說,。緊緊握住你的手,“與你活到白頭”,。 【賞析】《擊鼓》這首戰(zhàn)爭詩共五章,,前面三章征人自敘出征情景,如泣如訴,。此章寫征夫想起與妻子的告別,,正常次序應該是:執(zhí)子之手,與子成說,;死生契闊,,與子偕老。但詩人重新構建了詩的敘事模式,,娓娓寫來,,款款道出夫妻的深情,更襯托出戰(zhàn)爭的無情,。士卒長期征戰(zhàn)之苦更是不著一字,,卻意蘊明顯,。戰(zhàn)士長期出征在外,戰(zhàn)事迷離,,思念家人已變得“憂心忡忡”,。結婚多年,卻不能為家中盡點責任,,妻子的現(xiàn)狀如何,,很受詩人的關注,但他卻不能見到她,,只好以回憶來打發(fā)無聊的日子,。這樣透露出的厭戰(zhàn)情緒,比直接詛咒戰(zhàn)爭來得深沉,;對家人的思念,,也更顯得無奈而沉重。 05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出處】《詩經(jīng)·邶風·靜女》 【釋義】嫻靜姑娘真漂亮,,約我等在城角旁。躲藏起來不出現(xiàn),,搔首徘徊心緊張,。 【賞析】這是一首寫男女約會的愛情詩:有一位嫻雅而又美麗的姑娘,與一位小伙子約好在城墻角落會面,。等小伙子趕到約會地點時,,她卻藏了起來。小伙子急不可耐地四處張望,,可也只能抓耳撓腮,,一籌莫展,原地徘徊,。詩歌把姑娘的調(diào)皮活潑和小伙子的戀慕至深,、著急心慌都很好地表現(xiàn)了出來。生活氣息濃郁,,真實地再現(xiàn)了姑娘的活潑和小伙兒的癡情,,深刻地刻畫出了他們的神態(tài)和感情,,語言質樸純真,,清新自然,,令人回味無窮。 06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出處】《詩經(jīng)·衛(wèi)風·淇奧》 【釋義】那位君子文采煥然,、風度高雅,,如切如磋,使得他的品行端莊,,如琢如磨,,使得他的道德純良。 【賞析】據(jù)本詩《序》說:“美武公之德也,?!笔钦f衛(wèi)武公做周平王卿士的時候,已年過90,,還歡迎人們批評,。此詩便是頌揚其德的。這三句是贊揚其文采才華和品德修養(yǎng),。而這又是由積學進修,,不斷自我磨礪而得?!叭缜腥绱?,如琢如磨”,后世便凝縮為“切磋琢磨”這一成語,,比喻人們互相商量,、研究,學習長處,,糾正缺點,。 07考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弗諼。 【出處】《詩經(jīng)·衛(wèi)風·考》 【釋義】遠離塵囂隱居山澗之畔,,偉岸的形象啊胸懷寬廣,。即使獨自孤零零地度日,也誓不違背隱居的高潔理想,。 【賞析】《考》是一首隱士的贊歌,,全詩分三章,變化不大,,意思連貫,,感情基調(diào)愉悅歡快。意思是這位隱士生活在水湄山間的言辭行動,都顯示出暢快自由,。詩歌反復吟詠這些言行形象,,歌行復沓,加深了讀者的印象,。詩歌強烈地表達出碩人的隱居,,是一種高尚而快樂的行為,應該受到社會的尊重和贊美,。 08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出處】《詩經(jīng)·衛(wèi)風·氓》 【釋義】本姑娘并沒有過錯呀,你的行為卻已變了樣,。你的心思真猜不透呀,,真是三心二意鬼心腸。 【賞析】《氓》是一個被休棄婦女訴說她的不幸遭遇的詩,,是在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被遺棄婦女的典型控訴。全詩較長,,敘述了男子求婚時的裝模作樣,,婚后該女子勤勞操持家務,而丈夫卻變了心,,對其虐待,,弟兄們也譏笑她,三年后便被男子遺棄,。其中細致地展現(xiàn)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寫得委婉動人。 09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出處】《詩經(jīng)·衛(wèi)風·伯兮》 【釋義】自從夫君東行后,,頭發(fā)散亂像飛蓬。難道說沒有膏脂嗎,?我修飾顏容又能給誰看呢,! 【賞析】戰(zhàn)爭會破壞很多美好的東西,尤其是軍人的家庭,。軍人走上戰(zhàn)場,,他們的妻子被拋置在孤獨和恐懼之中,。她們的思念永遠充滿不安和憂慮。等待丈夫的回來,,幾乎成了她們生活中唯一有意義的事情。本詩的女主人公也如此思念著自己的丈夫,。丈夫不在家,,連容顏也懶得修整,任由頭發(fā)亂成蓬草,,確實是“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啊,! 10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出處】《詩經(jīng)·衛(wèi)風·木瓜》 【釋義】你將木瓜投贈我,我拿瓊琚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賞析】《詩經(jīng)·大雅·抑》中有“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一句,,它衍化為后世的成語“投桃報李”,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木瓜》也是一首通過贈答表達深情厚意的詩作,。你贈給我果子,,我回贈你美玉,回報的東西價值要比受贈的東西大得多,,這體現(xiàn)了一種人類的高尚情感,。這種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贈的東西及其價值的高低在實際上也就具有象征的意義,,表現(xiàn)的是對他人對自己情意的珍視,所以說“匪報也”,。 11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出處】《詩經(jīng)·王風·采葛》 【釋義】那個采蒿的姑娘啊,,要是我一天沒有見到她,就像隔了三個秋季一樣長啊,! 【賞析】熱戀中的情人無不希望朝夕廝守,,耳鬢相磨,分離對他們是極大的痛苦,。所謂“樂哉新相知,,憂哉生別離”,即使是短暫的分別,,在他或她的感覺中也似乎很漫長,,以至于難以忍耐?!恫筛稹愤@首詩共三章,,卻把懷念情人的越來越強烈的情感生動地展現(xiàn)了出來。從三個月過渡到九個月再到三年,,他那急切的相思之情,,他那激烈跳動的脈搏,他那發(fā)自心底的呼喚,,仿佛都能觸得著摸得住聽得到,。全詩既無卿卿我我的愛之囈語,更無具體的愛之鋪排,,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緒,,然而讀者卻仍能被這濃縮的成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所撥動,,可見其藝術感召力多么深遠,。 1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出處】《詩經(jīng)·鄭風·子衿》 【釋義】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心境??v然我不曾去會過你,,難道你就此斷了音信? 【賞析】《子衿》這首詩寫一個女子在城樓上等候她的戀人,,寫了她在等待時的心理和久等不至的哀怨,。全詩共三章,采用倒敘的手法,。前兩章自述懷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戀人的衣飾,在這里用以指代他,。戀人的服裝打扮給她留下深刻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以想見她的相思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約,,只好等待戀人過來相會,可是望穿秋水,,卻不見人影,,濃情愛意不由轉化為惆悵與幽怨: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就不可以捎個音信來,?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就不可以主動來,?第三章點明地點,,寫她在城樓上因久候戀人不至而心煩意亂,來來回回走個不停,,并且覺得雖然一天不見面卻好像分別了三個月那么長,。 13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出處】《詩經(jīng)·秦風·蒹葭》 【釋義】蘆葦長又長,,白露已成霜,,意中的人兒,卻在水一方,。 【賞析】這是表現(xiàn)相思惆悵的著名詩句,。在一個白霜遍地的蘆葦岸邊,我們的詩人正凝視著河的另一方,,思潮起伏,,想念著意中的情人,但由于“道阻且長”,,可望而不可即,,透露出一種彷徨失望的無奈心情。情景交融,,非常動人,。 14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出處】《詩經(jīng)·豳風·七月》 【釋義】七月里大火星兒往西流,,九月里婦女準備把冬衣裁,。三春太陽暖洋洋,黃鶯兒歡唱在枝頭,。姑娘們手執(zhí)深竹筐,,沿著小路往前走,采下了片片桑葉嫩又柔,。春天太陽升起慢悠悠,,采蒿人多得似水流。姑娘不禁暗悲愁,,怕公子哥兒把人搶了走,。 【賞析】《七月》是《詩經(jīng)·國風》中最長的一首詩。從詩歌的內(nèi)容看,,本篇反映的是周部落一年四季的勞動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個方面,從各個側面展示了當時的社會,。詩共八章,,此為第二章。這第二章情調(diào)比第一章昂揚,,色調(diào)逐漸鮮明,。它主要寫了春天的生活:明媚的春光照耀田野,黃鶯兒歡聲陣陣,。姑娘們執(zhí)著深筐,,結伴兒沿著田間小路去采桑。她們?nèi)齼蓛?、成群結隊地去采白蒿,。然而,因為自己的地位低下,,沒有自由,,她們也怕被當時的統(tǒng)治者或他們的公子哥兒搶劫。中國古代的詩歌一向以抒情為主,,敘事較少,。但是這首詩卻以敘事為主,,在敘事中寫景抒情,形象鮮明,,詩意濃郁,。詩歌真實再現(xiàn)了當時的勞動場面、生活圖景和各種人物的面貌及農(nóng)夫與公家的關系,,構建了一幅西周早期男耕女織的風俗畫,。詩歌的語言清麗樸實,敘事明快,。 15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出處】《詩經(jīng)·小雅·鹿鳴》 【釋義】一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我有一批好賓客,,彈琴吹笙奏樂調(diào),。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獻禮禮周到,。人們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樂遵照。 【賞析】《鹿鳴》共三章,,每章八句,,開頭都以鹿鳴起興。在空曠遼闊的原野上,,一群麋鹿悠閑地吃著野草,,不時發(fā)出“呦呦”的鳴聲,此起彼應,,十分和諧悅耳,。在這樣一個熱鬧的氛圍里宴會朋友,可以看出賓主之間的關系多么諧調(diào),,詩歌洋溢著的歡快愉悅不能不說是得益于此,。從這一節(jié)詩歌的內(nèi)容來看,賓主之間不僅作樂,,還舉行一些禮節(jié),,從禮節(jié)中約略可以看出周部族先民的待客之道,,顯示出先民善待友朋、渴望廣交天下嘉賓的愿望,。 1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處】《詩經(jīng)·小雅·鶴鳴》 【釋義】攻:磨制,、制作,。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來琢玉器,。 【賞析】《鶴鳴》主要教育君王應招納賢士,、招攬人才為國所用。詩共二章,,每章九句,。從詩歌的表面意義看,這里的兩句詩是說別的山上的石頭,,可以拿來磨制玉器,。這和詩歌第一章的“他山之石,可以為錯”是一個意思,。 17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出處】《詩經(jīng)·小雅·小旻》 【釋義】戰(zhàn)戰(zhàn)兢兢啊,,好像走近深淵旁(唯恐墜下);又好像踏在河面的薄冰上(唯恐陷入河中),。 【賞析】凡做事,,如看準了可行的目標,當然要勇往直前,,放膽而行,,但事物是復雜多變的,因此在前進過程中,,也需兢兢業(yè)業(yè),,小心謹慎,以防不測,。唯如此,,方能立于不敗之地。這幾句詩,,后世便凝成“臨深履薄”的成語,。 18營營青蠅,止于樊,。豈弟君子,,無信讒言,。 【出處】《詩經(jīng)·小雅·青蠅》 【釋義】討厭的蒼蠅,飛來飛去,,嗡嗡作響,,歇在屋外的籬笆上,平易近人的君子啊,,不要聽信它的讒言,。 【賞析】這是以蒼蠅嗡嗡之聲興起,寫的一首諷刺詩,。勸人不要聽信奸佞小人的讒言,,以免攪亂國政。這種奸佞小人,,沒有是非標準,,信口雌黃,顛倒黑白,,造謠生事,,挑撥離間,陷害正直的人士,,給國家的政治生活造成極大的混亂,。 19鳶飛戾天,魚躍于淵,。 【出處】《詩經(jīng)·大雅·旱麓》 【釋義】蒼鷹在藍天飛翔,,魚兒在水中跳躍,。 【賞析】這兩句詩是比喻在一個理想的環(huán)境中,,萬物各得其所,自由角逐之意,?!吨杏埂さ谑隆芬苍眠@兩句詩“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对姟吩疲骸S飛戾天,,魚躍于淵?!云渖舷虏煲病?,來闡明君子的中庸之道不論在高空或深淵、上下天地之間都能明顯地體現(xiàn)出來,,即“言其上下察也”,?!傍S飛戾天,魚躍于淵”,,后世便凝為成語“鳶飛魚躍”,。 20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出處】《詩經(jīng)·大雅·蕩》 【釋義】事情都有個開頭,,但很少能到終了。 【賞析】人們常說:“萬事開頭難,?!钡牵_好了頭要堅持更難,。沒有持之以恒的決心,,沒有面對一切困難的毅力,沒有正確而得當?shù)姆椒ú呗?,即使開好了頭成功的幾率也將小得可憐,。“創(chuàng)業(yè)難,,守業(yè)更難”,,古來圣賢君王皆有此深刻感受?!妒帯芬辉?,《毛詩序》說是:“召穆公傷周室大壞也。厲王無道,,天下蕩蕩無綱紀文章,,故作是詩也?!笨磥磉@首詩也是諷刺最高統(tǒng)治者的政策失當,,召穆公鑒于周厲王昏聵無道、弄得天下大亂,,眼看周朝的基業(yè)就要被毀,,故作這首詩諷刺勸諫。要厲王向周初的圣賢先祖?zhèn)儗W習,,把周朝的統(tǒng)治發(fā)揚延續(xù)下去,。 21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出處】《詩經(jīng)·大雅·抑》 【釋義】白玉上面的斑點,還可以把它磨去,。話一旦出了毛病,,那就不好辦了。 【賞析】據(jù)解,,這是諷刺周厲王之詩,。詩中談到君主應做到表里如一,儀表可法,,執(zhí)法謹慎,,說話小心?!吧鳡柍鲈?,敬爾威儀”。若出言不慎,,造成壞影響,,就很不好辦。 22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出處】《詩經(jīng)·大雅·烝民》 【釋義】既明辨是非,又聰慧過人,,就能保住自己身家性命,。 【賞析】這是贊美仲山甫的從政德才。當時周宣王能任賢使能,,仲山甫執(zhí)政,,使周室中興。詩中贊揚仲山甫能內(nèi)奉王命,,外治諸侯,,既能明曉善惡,且又是非明辨,,以此明哲,,擇安去危,而保全其身,,不有禍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