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航海業(yè)發(fā)達,史書記載,,明朝造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但外國學者對此表示不服,認為單憑史書記載,沒有佐證,,不可信,。直到我國在南京一太監(jiān)墓中,意外發(fā)現(xiàn)一行碑文,,徹底讓外國專家閉嘴,。究竟怎么回事呢?一起來看看,。 明朝是一個大氣磅礴的朝代,,也是繼漢唐之后的又一個黃金時代,明成祖時開創(chuàng)了萬國來朝的局面,。在這種禮尚往來的朝貢制度下,,中國的航海事業(yè)也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為了宣揚國威,,加強大明與各藩屬國之間的聯(lián)系,,明成祖派鄭和出使西洋。28年間,,七次下西洋,,出訪過30多個國家,遠至紅海和非洲東海岸,,史無前例,。 明朝的航海技術(shù)在當時是世界領先的,,鄭和的寶船船隊堪稱世界之最。為什么叫寶船呢?這要先了解下鄭和下西洋的初衷,,首先這是一種海外貿(mào)易行為,,與各國相互交換商品,,但這不是重點,它更是一種官方行為,是出去宣揚國威的,,將各國的進貢的珍品帶回,,將大明皇帝賞賜的寶貝交給各藩屬國。所以這些船上運送的大多是各種奇珍異寶,,因此被稱為寶船,。 既然是國家級水平,又是宣揚國威的,,船上的隨行人員必不能少,,據(jù)記載鄭和每次出使,人數(shù)都在2.7萬以上,。當時西方航海中人數(shù)最多的要數(shù)麥哲倫航海,,也才僅有265人,。 人多,,船也必定大。據(jù)《明史》《鄭和傳》記載,,當時鄭和寶船最大的船長44丈4尺,,寬18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換算成今天的尺寸,,也就是長151.18米,寬61.6米,,并且高4層,,堪比一個海上足球場。 對此外國學者提出質(zhì)疑,,首先明朝所造之船都是木質(zhì)結(jié)構(gòu),,以當時的水平不可能造出那種長度的船。另外,,即使造出那么龐大的船,,終日在海上航行,以人力也駕馭不了,。因此,,這些外國專家們認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應該是英國的卡拉克船,,此船于1416年建造,,排水量1400多噸。 這些外國學者認為,單憑史書描述,,沒有佐證,,不可信。令人遺憾的是當時的造船資料以及圖紙都被人為毀掉,,無從考證,。但是之后在南京一太監(jiān)墓的發(fā)掘中,有一意外發(fā)現(xiàn),,終于解開上述謎團,。 此墓是明朝太監(jiān)洪寶之墓,,也是鄭和下西洋的副使,,在墓中一塊碑文中有一行字,讓中國專家們大為激動:充副使,,統(tǒng)領軍士,,乘大福等號五千料巨舶。 料是古代船舶的計量單位,,五千料相當于至少2500噸的排水量,,這比1416年卡拉克船的1400噸排水量要大得多,有力地印證了史書的記載,,讓外國的專家們徹底閉嘴,。之后洪寶墓也被列為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項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