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即將收官之際,,兩大“乳業(yè)巨頭”伊利和蒙牛分別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業(yè)績報告,。數據顯示,伊利上半年實現營收333億元,同比增長11.28%,,凈利潤33.64億元,,同比增長4.75%。但是相比之下,,蒙牛不僅營收(295億元)被伊利超越,,凈利潤(11.3億元)僅為伊利的約三分之一,市值(約645億元)也只相當于伊利的四成左右,。 蒙牛和伊利:以前不分伯仲,,如今利潤相差3倍?作為中國乳業(yè)雙雄,,蒙牛和伊利曾一度不分伯仲,,但是自2009年起,伊利的毛利率一直高于蒙牛,,凈利率在2013年后也遠高于蒙牛。這正是源于伊利的新品推出帶來的產品結構升級,,高端產品的占比提升,,比如由《奔跑吧兄弟》走紅的安慕希,其2014年上市就近10億,,2016年已是成為常溫酸奶的第一,,銷售額近80億。與此類似的還有《爸爸去哪兒》和QQ星,,《我是歌手4》和伊利經典,,這些電視節(jié)目的走紅讓伊利收獲頗豐。 反觀蒙牛,,在產品和營銷上則止步不前,,不少市場分析人士還認為,蒙牛與伊利的此消彼長,,與雙方的股權架構有很大關系,。目前,伊利的最大股東持股不過10%,,伊利高管持股比例則接近8%,,高管團隊與公司利益高度綁定;但是蒙牛在央企中糧集團入住后,,前五大股東均為機構持股,,且持股比例超過50%,高管團隊合計持股卻僅為0.5%左右,。巧合的是,,正是在蒙牛國有化、職業(yè)經理人孫伊萍取代牛根生后,,蒙牛的業(yè)績開始萎靡的...... 想提振蒙牛,,只有找回牛根生,!牛根生這個人我們一定不會陌生,1999年,,就是他白手起家創(chuàng)立蒙牛,,僅用了8年時間就超越了老東家伊利,成為全國的乳業(yè)冠軍并四度蟬聯,,演繹了一個新生企業(yè)火箭般增長的商業(yè)神話,。但是,后來的“三聚氰胺”事件讓蒙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又是他淚灑“萬言書”,,集聚了巨額救助資金,把蒙牛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而牛根生自己,,在中糧集團全面接管蒙牛之后,只能和其他管理層一起黯然出局,。 那么,,“老牛”還會回來嗎,?其實,,卸任之后他就捐出了全部蒙牛股份(10億元),一心撲在了慈善事業(yè)中:為北師大捐贈300萬元,、雅安廬山地震捐贈1000萬元,,通遼地震捐贈100萬元......盡管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是還事有很多人期盼他能像喬布斯,、柳傳志那樣回歸,,帶領困境中蒙牛再創(chuàng)輝煌。一些老蒙牛人這樣說道:“如果想讓大家重拾對蒙牛的信心,,只有找回牛根生,,也只有他才有這個能力!” |
|
來自: 水木時代 > 《食品加工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