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4.眼看你們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東西,,說不定就會起不來。 例1非常簡單,,講太陽給人們的感覺,,是一個完整的句子,用句號,。例2是一個較長的句子,,它用四個“有的”把幾種池底石筍的形象連在一塊,句末用句號標(biāo)示,。例3是個長句子,,實際是并列的三句話,講了漓江水的三個特點:靜,、清,、綠。因為三個句子作用相同,、形式一樣,,聯(lián)系緊密,放在一個大的句子中,,中間用分號隔開,。例4是一個帶有關(guān)聯(lián)詞語的句子,“只要……就……”是連接構(gòu)句的紐帶,,所以仍算為一個句子,。 在閱讀過程中,句號標(biāo)志著停頓較大,,即停頓的時間較長,,例2例4中的逗號和例3中的分號,它們所標(biāo)志的停頓時間都不能超過句號,。 我們再看: 5.今天星期三,。 6.昨天晴天。 7.隨手關(guān)門,。 這三個例句乍看上去都不像是個完整的句子,,不符合我們平常認(rèn)識的“誰(或什么)干什么(或怎么樣)”的構(gòu)句模式,但仔細(xì)一想,,它們都表達了一個完整的意思,,它們是句子的特殊形式,所以都使用句號,。 從以上例句可以看出:用不用句號,,關(guān)鍵不是看語言的長短,而是要看語言有沒有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能不能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句子,。有的雖然只是一個詞,但卻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這個詞就構(gòu)成了一個句子,。例如: 8.走。 9.沒有,。 有的雖然由多個詞構(gòu)成,,但并沒有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按句子結(jié)構(gòu)的要求,,它只是句子的一個部件(又叫成分),,那就不能算一個句子。例如: 10.大的小的,、方的圓的,、在陽光下閃著燦爛光輝的五彩池 不是句子,就絕不能用句號,。 完整的句子是不是就可以用句號呢?不一定,,還要看這個句子的語氣。句號適應(yīng)于陳述語氣,、語調(diào)平緩的句子,,語氣很重的疑問句等就不能使用句號。如 11.這是你的面包? 12.李黑,,把槍放下! 這兩個句子如果都換用句號,,那么例11就不是問話了,而是告訴你“這面包是你的”,,例12就不是命令的語氣,,而是向人陳述“李黑把槍放到地上”這個動作了。 平時我們寫作文,,對句號的使用存在三種不正確的現(xiàn)象,。 (一)用得太少,。 該用句號的地方不用句號,使語段層次不清,,影響表達效果,。如: 13.陸峰的凳子壞了,坐上去不小心會跌倒,,李志看見了,,記在心上,他從家中帶來了工具,,放學(xué)后,,大家都走了,他獨自一人蹲在教室里,,叮叮地修起來,。(習(xí)作) 例13是由四句話組成的語段:第一句介紹陸峰的凳子壞了,會跌倒,,到“跌倒”結(jié)束;第二句講李志記在心上,,到“心上”結(jié)束;第三句講李志帶了工具;第四句講李志修凳子。但作者只在段尾用了一個句號,,使四個句子各自失去了獨立性,,整段話層次不清。 (二)用得太多,。 還沒有完成一個完整意思的表達就用了句號,,破壞了句子的整體性。如: 14.春天,,沙棗樹伸展著粗糙的樹枝,。上面覆蓋著一片片短小的葉子。葉子上一層細(xì)沙一樣的東西晶瑩發(fā)亮,。 例14其實是一句話,,結(jié)尾用一個句號就可以了,但作者用了三個句號,,前兩個句號中斷了句子內(nèi)部的聯(lián)系,。 (三)混用。 屬于其它語氣的句子卻用了句號,,與其它標(biāo)點符號相混,。例如: 15.是阿米,還是翠芹,。不,,都不像。 16.李勇朝我喊:“閃開?!鞭Z隆一聲,,架子倒塌了。 標(biāo)點符號使用方法(三) 例15“是阿米,,還是翠芹”是疑問語氣,,應(yīng)該用問號,。 例16中“閃開”是命令語氣,,應(yīng)該用嘆號。 句號在應(yīng)用中占一個字的位置,,緊跟前文書寫,,不能獨立書寫在一行的開頭。 句號在科技文章中,,為了不與零相混而換用一個小圓點(·),,位置仍在句尾一個字的右下方。 附句號歌: 一句末尾用句號,, 語氣平緩調(diào)不高,。 讀書見它要停頓, 作文斷句莫忘掉,。 二,、問號 問號和句號一樣,表示一句話完了之后的停頓,,但用問號的句子必須有疑問的語氣,。例如: 1.真氣人,魚兒怎么不上我的鉤呢? 2.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兒來的? 3.小魚姐姐,,你把尾巴借給我行嗎? 4.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 例1例2都是疑問句,,表示發(fā)話人對事情不了解而向?qū)Ψ教釂枺蠡卮?。這是問號的最基本用法,。例3是詢問別人是否答應(yīng)自己的請求的問話。例4是見到山那么高,,自己能不能爬上去心里沒底,,這才發(fā)出自問。 5.還有什么別的話比這句最簡單的話更足以表達我這時的全部感情呢? 6.不勞動,,連棵花也養(yǎng)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 7.這不是偉大的奇觀么? 8.你們看見過這樣的總理嗎? 這四個例句,都不是有疑而問。沒有疑問還要提問是為了加強語氣,,強調(diào)所講的內(nèi)容,。例5強調(diào)“這句簡單的話”的作用──沒有別的話比得上它了。例6強調(diào)“不勞動,,連棵花也養(yǎng)不活”是真理,。例7強調(diào)日出“是偉大奇觀”。例8強調(diào)“沒有看見過這樣的總理”,。這種“沒有疑問而問”的句子叫反問句,。 反問句的答案就在句中。用肯定的意思問的,,答案是否定的,,例5、例8就是這樣的;用否定的意思問的,,答案是肯定的,,例6、例7就是這樣的,。 9.為什么瓜秧開了花不結(jié)瓜?……瓜秧開了花要授粉,。小島遠(yuǎn)離大陸,沒有蜜蜂,,也沒有別的昆蟲,。西瓜花沒授粉,當(dāng)然結(jié)不了瓜,。 10.有人會說,,宇宙空間不是大得很嗎,那里有數(shù)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資源枯竭的時候,,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嗎? 科學(xué)家已經(jīng)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四十萬億公里的范圍內(nèi),,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 例9和例10這兩個句子是設(shè)問句,,是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回答,。問是為了引起讀者或聽話人的注意和思考,增加表達效果,。例9是為了引出不結(jié)瓜的原因,。例10是為了說明破壞了地球,人類則沒有生存的地方,。雖然開頭是“有人會說”,,其實是作者借“有人會說”來提問,,引出要人們注意的內(nèi)容。 11.你想過沒有?我們?nèi)绻麤]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這個局面嗎?我們吃的穿的,,哪一樣能離開群眾的支持? 例11共有三個問句:第一句是設(shè)問句,雖然是問人,,實際是為了強調(diào)自己的說話內(nèi)容而采取的設(shè)問形式;第二句和第三句以反問句的形式回答:肯定軍隊離不開老百姓的支持,。 有疑而問的問句和無疑而問的反問句、設(shè)問句,,都是疑問的語氣,。所以都用問號。 問句往往帶有疑問詞,,像“什么”“甚”“啥”“怎樣”“誰”等,。 也有不含疑問詞的問句,。如: 12.他已經(jīng)走了? 13.潘光偉在給老師打水? 14.李明? 這三個例子,,如果沒有問號便是肯定的句子。這類句子在口語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但在書面語中,,只能靠問號來體現(xiàn)疑問語氣。 不過,,有疑問詞,,卻不一定是疑問句??谡Z中,,可以靠語氣來判斷,書面上就必須用標(biāo)點符號把它表達準(zhǔn)確,。例如: 15.那只帶頭的鳥說:“咱們趕快飛到別處去吧!今天晚上,,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沒,,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16.一年到頭住在一個地方,,并不是什么有味兒的事情。 例15中的“多少”和例16中的“什么”都是疑問詞,,但這兩個句子卻不是疑問句,,所以不用問號。 從以上舉例分析可以看出,,問號是表示問句之后的停頓的,。是不是問句,用不用問號,,這要看是否有疑問,,要不要回答或解決,,是不是疑問的語氣。問句是有疑而問的,,要求回答或解決的,,語氣是疑問的。反問句雖然不一定要求回答,,但它有疑問的語氣,,是借發(fā)問的形式來加強語意的。設(shè)問句雖然不要求別人回答,,但它是用疑問的形式提出來,,自己作回答的。 問號,,是句子標(biāo)志符號,,一般放在全句的結(jié)尾,不然就會割斷句子的聯(lián)系,。例如: 17.詩中哪些語句具體寫瀑布,,是抓住什么來寫的? 18.你怎么啦,桑娜? 19.你是今天就去游泳,,還是星期天再去? 例17提出兩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是承接前一個問題而來,問號用在句末,。如果在第一句句尾加上問號,,就會隔斷句子前后的聯(lián)系。例18是一個呼語(喊人的話)后置的問句,,它可以變成“桑娜,,你怎么啦?”在例18這個句子形式下,卻不能將問號加在“啦”字后面,,如果那樣,,也會割斷前后聯(lián)系。例19也提出了兩個問題供“你”選擇,,只有合在一處才能構(gòu)成這種選擇,,如果將問號加在“游泳”之后,就割斷了“是……還是……”的聯(lián)系,,構(gòu)不成選擇了,。 下面是兩個問號使用不當(dāng)?shù)木渥樱?br>20.這本書是留給王輝的?馬威? 21.不是王晴是誰?你說。 例20的本意是“馬威,,這本書是留給王輝的?”由于在“王輝的”后面用了問號,,使我們讀后產(chǎn)生了不知道這本書是留給王輝的,還是留給馬威的感覺,。例21的本意是“你說,,不是王晴是誰?”由于問號用在“誰”后,,把一個句子變成了兩個句子,意思隨第二句語調(diào)的變化也發(fā)生了變化,。這兩例都是錯用問號,,隔斷了句內(nèi)意義的聯(lián)系,才造成詞不達意的,。 綜上所述,,問號是句子的標(biāo)志,是句末停頓符號,,表示句子的疑問語氣,。 當(dāng)然,我們的老師為同學(xué)批改作文,,有時在一大段文字上面劃了個大問號,,有時在某個空白處劃一個問號,表示那里有問題,。這是問號在使用中的特例 小學(xué)同學(xué)在使用標(biāo)點符號過程中,,見到問句就加問號,也許不會有多大差錯的,,但也有三種常見的錯用現(xiàn)象,,要引起注意。 (一)是問句卻忘了加問號,。 這一“忘”或使句子變得不倫不類,或改變了語氣,。例如: 22.我實在想不通,,明明是老奶奶不小心撞著了大劉叔,為什么大劉叔還要向她陪禮,,還要忙著送她到醫(yī)院檢查,。 23.從媽媽手中接過鋼筆,問“這是給弟弟買的,?!眿寢寭u了搖頭。 例22“想不通”是有疑問,,“為什么”又是疑問詞,,整個句子是疑問的語氣,但句尾卻用了句號,,使句子變得不倫不類,,無法上口讀。正確的方法是在文尾加問號,。例23的本意是問媽媽這支鋼筆是不是給弟弟買的,,因為它沒有帶疑問詞,,書面上又沒有加問號,這個疑問句就變成了陳述句“這是給弟弟買的”,,改變了句意,。正確的方法是把第一個句號換成問號。 (二)位置不當(dāng),。例如: 24.這頭毛驢想,,是先吃掉東邊的那堆草呢?還是先吃掉西邊的那堆菜呢? 25.已經(jīng)放學(xué)了嗎?這位小同學(xué)。 例24用了兩個問號,,這樣一來就是兩個問句了,。其中詞語“是……還是……”是表示選擇的連詞,說明兩個句子是表示選擇的問句,,連詞不應(yīng)拆放在兩個句子中,。因此,第一個問號應(yīng)換成逗號,。例25,,作者的本意是“這位小同學(xué),已經(jīng)放學(xué)了嗎?”句子倒裝后,,問號應(yīng)移放全句結(jié)尾,。作者沒有這么做,而是問號不移,,句尾加句號,,使全句一變?yōu)槎ゲ幌嗦?lián),。 (三)雖有疑問詞,,卻沒有疑問語氣,不屬于疑問句,,但有的同學(xué)也加了問號,。例如: 26.王小為什么能取得這樣好的成績?是值得想一想的。 27.大家都在想明天春游該怎么走?這時,,許收割進來說:“別想啦,,春游不進行了?!?br>例25的錯誤就是見到帶有疑問詞,,就加了問號。其實,,全例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到“成績”這里有一個小的停頓,這個停頓之前全是“想一想”的對象,,不能成為獨立的問句,。在這個停頓處加問號就隔斷了句子內(nèi)部聯(lián)系,。應(yīng)該將問號換成逗號或不加任何符號。例27雖有疑問詞“怎么”,,但“大家都在想明天春游該怎么走”根本沒有疑問,,不該加問號,應(yīng)改成逗號,。 以上三種錯誤,,希望同學(xué)們在使用問號時注意避免。 問號在書寫中占一個字的位置,,緊跟前文書寫,,不可獨立書寫在一行的開頭。 附問號歌: 有疑有問用問號,, 設(shè)問,、反問也需要。 遇它讀出語調(diào)來,, 看書見它要思考,。 三、嘆號嘆號,,又叫感嘆號,、感情號,還叫驚嘆號,。 它表示一句話完了之后的停頓,。會使用嘆號是小學(xué)二年級的學(xué)習(xí)任務(wù)之一,平時應(yīng)用較多,。凡是表示贊頌,、歡喜、憤激,、驚訝之情的句子和表示要求別人做或不做某件事情的句子,都可以用嘆號,。 (一)表示贊嘆驚喜等感情強烈的句子,,用嘆號。例如: 1.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的世界!(小學(xué)《語文》第六冊《海底世界》) 2.我高興得一邊拍手一邊嚷:“蜻蜓賽過飛機啦!蜻蜓賽過飛機啦!”(小學(xué)《語文》第六冊《放風(fēng)箏》) 例1和例2都是感情強烈的句子,。例1在文章敘述了海底的景象和物產(chǎn)以后進行總結(jié),贊嘆海底“物產(chǎn)豐富”,、“景色奇異”,,所以句尾用了嘆號。例2表達了風(fēng)箏放起來了而且放得很高的喜悅心情和自豪感,,所以在每個高喊的句后都用了嘆號,。 3.看! 4.啊! 5.哦! 這三個例子都是由一個簡單的感嘆詞構(gòu)成的句子,,都表達了強烈的感情,所以用嘆號,。 6.火! 7.決口子啦! 8.多好的少年啊! 9.既然你錯了,,就應(yīng)該第一個伸過手去請他原諒,更不應(yīng)該向一個比你高尚的朋友舉起尺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