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給大家講兩個體質,在講內容之前,,大家先伸出舌頭,,對照下面兩張圖看看,是否相似: 再看看放在一起的對比圖: 稍微有點中醫(yī)常識的人應該一看就懂了,,第一張圖舌苔白膩是寒濕體質,,第二張圖舌苔黃膩是濕熱體質。 都說濕氣是最傷身的,,但很多人分不清自己是寒濕還是濕熱,,那么,再來對照以下常見癥狀吧,。
畏寒怕冷,,秋冬季節(jié)手腳冰涼;肢體沉重,,易水腫,,易小肚子肥胖,;小便顏色淡,大便粘,,不成形,,女性白帶清稀。寒濕的人,,容易引起四肢關節(jié)疼痛,、頸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癥狀,。
千寒易去,一濕難除,。包括濕熱也一樣,,很多中醫(yī)見了濕熱癥狀,先想到的是清熱,,其實濕熱的重點在于祛濕。 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臟衣服如果是干燥的,,沒有泡在水里,,縱然放上三五天,也不會發(fā)熱,。但衣服泡在水里后,,碰到夏天天氣熱,,一旦不及時洗滌,就會出現(xiàn)發(fā)熱發(fā)酵的情況,。這其中的關鍵問題是水啊,,水濕導致了衣服不透氣,郁積而化熱,! 治療人體濕熱為患的疾病,,許多醫(yī)家認為是濕毒,要采用清熱解毒的辦法,,以寒涼之藥治療濕熱之病,。這樣用藥雖然可以暫時緩解濕邪所化之熱,但不久病情還會反復發(fā)作,,因為濕邪依然存在,,人體陽氣依然被阻滯。 當病情反復發(fā)作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當思考治療方案不對呢,? 有些魯莽的中醫(yī),反而認為是下藥太輕,,力道不夠,!于是加大用量,用上大劑量苦寒的藥物,,損傷人體的陽氣,。當人體僅有的這一縷陽氣被消耗殆盡,濕邪自然就不會化熱,,也無法化熱了,,于是濕從寒化,成為寒濕,。一病未除,,一病又起,患者就會感到下肢冰冷,。 其實治療濕熱為患的疾病,,就如同洗衣服一般,只需要洗干凈后,,及時將衣服晾起來,,衣服中的水分自然會蒸發(fā)掉,而不會發(fā)熱發(fā)酵,。 所以說,,治療濕熱證的最佳辦法,不是針對“熱邪”來用藥,,而是針對“濕邪”來用藥,,運用利濕的藥物,,把濕邪化去,人體陽氣自然會上升,,“濕阻氣機”的病機就會扭轉,。這個癥結解開了,問題就簡單化了,。
五行之中,土能克水,,濕邪的產生,,當然要從“土”來尋找。 “脾胃屬土,,胃喜濕惡燥,,脾喜燥惡濕?!彼疂裰暗漠a生,,與脾的功能失調有很大的關系。脾虛失運,,最容易導致水濕停留,,化為濕邪。 濕邪一生,,遇寒則成寒濕,,遇熱則成濕熱。因此,,無論寒濕還是濕熱,,健脾祛濕,才是王道,。
祛除寒濕和濕熱,咱們先來說生活上,,相同的是,,兩種體質的人,都要盡量別熬夜,,保證充足睡眠,;多運動,動則升陽,,陽氣足,,有助祛濕,就像太陽可以蒸發(fā)潮氣一樣,。 但飲食上,,兩種體質相反:寒濕者要少吃寒涼食物,冰凍飲料,、冰西瓜什么的更要少吃,,多吃生姜、大棗,、牛羊肉,、山藥、黑糖等,;濕熱者,,少吃熱性和甜膩的食物,多吃黃豆芽,、綠豆芽,、冬瓜、木瓜,、山藥,、冬瓜、赤小豆等清熱利濕的食物,。 最后要給大家推薦一個特效方:
這個方子是南懷瑾大師傳下來的,,現(xiàn)在很多人都已經知道了,我們也介紹了幾次,。 食方材料打碎放肚臍后,,用醫(yī)用透氣膠布貼上睡覺,第二天早上揭掉,。記住要揭掉,,長時間貼容易上火。 現(xiàn)在非常流行的溫灸器,,放在肚臍上,,暖暖的,可以調理腸胃,。其實這個方子有相似原理,,但效果更好,因為用的都是熱性食材,安全方便,,而肚臍是養(yǎng)生第一大穴:神闕穴,,可以吸收方子的熱性。 這個方子本來是調理脾胃的,,同時補陽虛,,去濕氣。聯(lián)系我們上面講的,,寒濕和濕熱的關鍵,,都是濕氣,而祛濕的關鍵,,在于調理脾胃,,所以無論是寒濕和濕熱,都可用此方,。 但由于方子是熱性的,,所以我們要加貼腳底的涌泉穴,尤其是濕熱癥狀,,或寒濕癥狀帖后有上火現(xiàn)象的,,一定要加貼涌泉穴,引火下行,,同時排濕氣,。第二天起床你會發(fā)現(xiàn),腳底濕濕的,,其實就是排濕氣的作用,。 這個道家的小方子,其實可以調理的癥狀非常多,,很多讀者看我們的推薦,,這次說可以補陽,下次說治脾胃虛寒,,又可以祛濕,,又可以調理宮寒痛經,就覺得肯定是假的,,其實我們稍微懂點中醫(yī)理論就知道,,人體是一個整體,很多癥狀都是相互影響的,,比如陽虛會導致寒濕,,寒濕又會導致宮寒,脾胃不好會產生濕邪,,濕邪又能導致濕熱……這些癥狀是互為因果的,,那么,,這個方子調理了脾胃,補陽祛濕,,自然就能祛寒濕,,調濕熱。 |
|
來自: 馬蓮花23ilcw2m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