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多樣化吧,?!璧?/span> 標題中所謂一多,既是對聞一多先生的追思,,又是對一體化,、一元化與多元化、多樣性問題的思考,。根據(jù)歷史教科書,,聞一多先生是我國近代史上一位為爭自由民主而犧牲的詩人、學者,。他的名字引人深思,,告誡人們對一體化和多樣性不可偏廢。以前俺也寫過關于全球化的小文,,后來感覺不甚了了,,對多樣性的好處著墨不足,該修理,。 近日讀了一本書,,是一位韓國人寫的,比較直白,,沒有什么禁忌,,其中談到歐洲歷史,說由希臘羅馬的燦爛文明向整個歐洲蔓延擴散的時期,,進入漫長幽暗的中世紀,,“恰好”是與以下這件事同時:歐洲的(南部)希臘羅馬富于人情味的多神教,,輸給唯一一位至高無上的神掌握一切的基督教?!岸唷弊屛唤o“一”,,文明近乎凝固。 只是到了啟蒙運動,、地理大發(fā)現(xiàn),、文藝復興時期,歐洲人終于重新發(fā)現(xiàn)了基督教主導歐洲以前的文明,、歐洲以外文明可能具有的豐富多樣性,,終于知道,教會,、教皇不等于上帝,,于是沖破了中世紀的禁錮,大步邁向現(xiàn)代文明,?!耙弧被貧w到“多”,潮流重新激蕩,。千年回歸,多么艱難吶,。找不出什么理由反駁這位韓國人,。 近日也有網(wǎng)友認為當前我國社會的誠信不足,藥方是宗教,。竊以為,,宗教當然未必僅僅具有“麻醉人民的鴉片”的作用,而是也可以辯證地看,,但俺還是不希望那種一種宗教,、單一一個神主宰歷史的局面再現(xiàn)。您是否也覺得,,基督教主導歐洲中世紀歷史,,跟中國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長相雷同呢? 那么標題中的始終又是指什么呢,? 1950年代,,胡風先生曾經(jīng)豪情滿懷地歌頌“偉大的時代”,詩曰:“時間開始了”,。實際生活遭遇不幸,,重創(chuàng)了胡風先生的樂觀。 冷戰(zhàn)結(jié)束后,,世界頗有幾分美國一家獨大的局面,,西方則有學者歡呼“歷史的終結(jié)”,。可是,,單單2011年,,在阿拉伯世界復雜變局、日本核污染等舞臺下,,人們還遠不能預測下一步的劇情發(fā)展脈絡,。 到底是“始”,還是“終”,?好像都不是,。只能推測一點:已經(jīng)和還沒有開始的事物的總和等于已經(jīng)和將要終結(jié)的事物的總和。當整個世界都成為“一”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終結(jié),。世界所以還存在,可能正是由于世界上有不止一件事物,。 歐洲中世紀蹣跚千年,,中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限制思想文化的發(fā)展長達兩千年,這段歷史終結(jié)而“偉大的新時代”開始了嗎,?回答不是簡單的是或否,,思想解放、社會進步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更多地讀歷史,感到,,把自己所處的時代定義為“偉大的時代”是自信,,但不一定可靠,先民們也許曾經(jīng)有過比我們自己更可歌可泣的探索,,后世的創(chuàng)造力更不能低估,。“偉大”不會終結(jié)于今天,,只有更偉大,,沒有最偉大。每個時代,,人們觀看歷史之劇時買的都不是全程的票,,都不能見證整個歷史,而只能管中窺豹,,這個魔咒始終無法打破,。 把自己身處其中的文明形態(tài)、價值體系奉若神明,,像傳教士一樣虔誠地想讓它向其他地方傳揚,,也有風險,,那就是企圖以一己之“一”,取代世界之多:客觀事物之多,、可能性之多,、選項之多……。 從這個意義上說,,不論是基督教社會,,還是伊斯蘭-阿拉伯世界,還是儒家文化地區(qū),,還是其他文明形態(tài),,都需要摒棄“原教旨主義”,需要少一點宗教狂熱,,少一點極端主義,,更開放、寬容,、和諧,、兼收并蓄,承認別人有生存的權利和空間,,并且從人類創(chuàng)造的各種不同文明中汲取合理的東西,,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自己才能變得更豐富,、強大。 對于許多人的許多時刻來說,,這已經(jīng)是老生常談,甚至味同嚼蠟,,但還有許多人在許多時刻被思想文化上的過度自信所激勵,,充滿征服欲。咱們騎驢看唱本,,走著瞧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