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6武當(dāng)祝玄沖:道解十二經(jīng)穴然谷穴第二
今天講然谷,。
然谷,,古代又名龍淵,然骨,。為腎經(jīng)足部的滎穴,,五行屬火,腎經(jīng)為水,,然谷為火,,故為水中火。
什么叫水中火呢,?從周易角度講,,腎為坎卦,坎為水,,水中藏火,;從中醫(yī)角度來說,腎雖然為北方水,,但是腎水中藏有先天命門之火,,所以這個穴位主封藏腎中相火。然谷又名龍淵,,在周易里,,乾卦六爻有五爻分別以龍來釋義,比如乾卦第一爻初九為潛龍勿用,,第二爻九二見龍?jiān)谔?,第四?/span>九四(龍)或越在淵,第五爻九五飛龍?jiān)谔?,第六爻上九為亢龍有悔?/span>所以古人言龍多指陽氣而言,,以乾卦六爻皆陽,為純陽之卦,,為天,,所以龍淵為龍潛于深淵,,正合坎卦腎臟水中藏火。然谷合意呢,?然古同燃,。然字本身下面四點(diǎn)就是一火字?!墩f文》然者,,燒也,古同燃,。總體來說為火焰燃燒之意,。
谷,,一為虛空之山谷,一為五谷之意,。古有醫(yī)家釋然谷為火生土,,其穴中腎陽之火能溫煦脾土,幫助脾土運(yùn)化水谷之意,。然骨,,此穴位于足部然骨之下,故名,。
如果把整個足部當(dāng)作一個人來看,,足趾為頭部,足跟為足部,,則然谷正好位于下腹部,。而下腹部也正好是腎藏陽氣的地方。
然谷臨床作用為:交通心腎療失眠,,引火歸原藏坎陽,,因?yàn)槲逍袨樗谢穑鹋c南方心相關(guān),。
此穴善引心火下交于腎水,,從而交通心腎而治療虛煩不得眠,前天講了涌泉穴,,涌泉也能滋陰降火,,但是涌泉降的多為頭部的五臟虛火,比如面紅巔頂熱痛,、口舌生瘡等,;而然谷降的主要是心中的虛火,比如煩躁,、心神不安,、前心,、手心發(fā)熱等。
然谷為腎經(jīng)滎穴,,滎主身熱,,這個身熱在臨床上有虛實(shí)兩個狀態(tài),一個是腎中火衰而身體缺乏溫?zé)?,也就是這個穴位里面缺乏封藏的陽氣,。再者為陰虛生內(nèi)熱或者下焦陰寒太盛格陽于上,陽氣不能下藏此穴,,另外臨床上的腎臟濕熱,、小便混濁色黃或色赤、灼熱或澀痛不暢也可以治療,,此穴能清熱利濕,。
前言然谷在足部的位置對應(yīng)的是下腹部,如果下腹部寒涼不溫而痛經(jīng),、宮寒之不孕,、脾腎陽虛之泄瀉與寒濕白帶,可以配合關(guān)元艾灸,,以溫腎暖宮散寒,。
又此穴藏有腎中陽火,可配伍腎俞穴同灸可治療腎陽不足之陽痿早泄,;也可治療腰部腎俞部位寒涼冷痛,。臨床上虛火上炎之慢性咽炎、小便五淋之證可以單取此穴治療,。
因此穴封藏龍雷之陽火,,應(yīng)當(dāng)避免經(jīng)常應(yīng)用此穴,腎本主藏,,腎陽宜藏不宜過多激發(fā)釋放,,不然耗散過多元陽,得不償失,。
(問:老師,,四肢逆冷能治嗎?為啥少陰病那個要灸太溪而不是然谷呢,?)
答:可以灸然谷?。惶部?,太溪為土穴,,土位中而主四肢。
古人對于然谷穴的主治病癥總結(jié)的比較多,,但是然谷穴為什么能主治這些各不相同的病癥卻也要明白它的道理,,這樣才能很好根據(jù)病因來應(yīng)用穴位的主治功效,。
《銅人》:灸三壯,針三分,,留五呼,,不宜見血,令人立饑欲食,。這個治療作用為腎中命門之火能溫煦脾土,,幫助脾土運(yùn)化水谷。
(問:為什么然谷能助消化,?)
答:火生土,,明白了嗎?然谷為北方腎中火,,北方亦為脾土所在,,天南地北,水土合德,,腎中之火位于坤腹脾土之中,故腎陽亦脾土之陽也,,一般我們說腎陽溫煦脾土,。水土合德,地中有水,,水中藏火,。
《針灸大成》里記載然谷能治療消渴,那么然谷就是個饑渴穴了,。消渴臨床病因較多,,比較常見的為陰虛有熱,尤其是腎水不足而陰虛有火,,容易導(dǎo)致下消,,然谷與太溪是常用之穴。
陰虛內(nèi)熱容易盜汗,,表陽不足容易自汗惡寒,,然谷也能治療。汗為心之液,,此穴五行為火,,與心相關(guān),能滋陰降火,,故能治療心腎陰虛內(nèi)熱之盜汗,。何以又能治療表陽不足之自汗?膀胱經(jīng)主三陽之表,,表陽不足實(shí)為膀胱經(jīng)陽氣不足,,但然谷為腎中命門之火,,膀胱經(jīng)之表陽實(shí)際上來源于腎中命門火。所以可以調(diào)動此穴陽氣外出走表而補(bǔ)益表陽之不足,,臨床可以配伍膀胱經(jīng)穴位同用,。腎與膀胱互為陰陽表里,其表里之陰陽互生互用,。
古人又以此穴主治心恐懼如人將捕之,。恐屬腎,,恐則氣下,,氣下則心陽不足,心陽不振則惶惶不可終日,。然谷為腎經(jīng)火穴,,火為心,此穴陽火上升則化為心陽,,可艾灸然谷,,配伍神門以安神定志。
此穴主治寒疝,,疝氣者男子下陰睪丸之疾也,,睪丸為外腎,亦腎所屬,,寒邪為北方之邪,,治寒以熱,然谷腎中火穴,,故可溫煦下陰外腎而治療寒疝,。
又善療痿厥,內(nèi)經(jīng)言:冬不藏精,,春必痿厥,。然谷為腎經(jīng)下端水火之穴,為水中之火,,是為腎精,;此穴善藏,故能治療腎精不藏之痿厥,。厥者,,逆也,此穴能引上逆之氣下藏,;痿者,,內(nèi)經(jīng)多言五臟陰虛而有熱,導(dǎo)致皮肉筋骨脈五痿之證,此穴滋腎水之元陰而清降五臟虛火,,故能治療痿厥,。
亦治咳唾血,咳嗽唾血,,多腎陰虛導(dǎo)致心火盛,,心火盛而克肺金,故咳唾血,,此穴滋腎水而清降心火,,以使心腎相交,水火既濟(jì),,心火自不會刑金而咳血,。脈口細(xì)數(shù)或者寸盛有力之咳唾血用之。
善治“心痛如錐刺”,,出自《靈樞厥病篇》,。厥心痛,痛如針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取之然谷,、太溪,。為什么脾心痛不是取心與脾經(jīng)的穴位,而取然谷與太溪,,留個懸念,你們自己思考下,。
厥心痛,,與背相控,善瘛,,如從后觸其心,,傴僂者,腎心痛也,,先取京骨,、昆侖,發(fā)狂不已,,取然谷,。
取然谷者,乃是取然谷穴上下之細(xì)小絡(luò)脈刺血,。然谷為火,,火為心,心主血脈,,故取然谷刺絡(luò)出血,。
此穴總體來說滋腎水潛藏腎陽而引火歸原,、交通心腎安神定志、清利下焦小便濕熱,、艾灸溫補(bǔ)脾腎陽氣,、暖宮散寒療心疾。
明天講腎經(jīng)原穴太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