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藝術快訊》、藝術就在您身邊,! 劉知白(1915-2003),,名庭坦。號涓涓庵主,、白云,,晚年別署野竹翁、老藤,、如蓮老人等,。安徽鳳陽人,1933年入蘇州美專國畫科,,受教于國畫科主任顧彥平,。顧彥平是顧文彬的曾孫,顧鶴逸的從子,。顧文彬(1811-1889)為晚清著名的書畫收藏家,,家有過云樓,收藏之富,,甲于吳中,,著有《過云樓書畫記》《過云樓帖》等。顧鶴逸(1865-1930)為顧文彬之孫,,長于畫山水,,以臨古著稱,20年代末,,評論家陳小蝶說“吳中弟子,,莫不隨顧氏步趨而成其一派?!?《從美展作品感覺到現(xiàn)代國畫畫派》,,《美展畫刊》1929年,。顧家的怡園,,是近代蘇州畫家的主要雅集之所——1895年,,顧鶴逸、吳大澂,、陸廉夫,、吳昌碩、顧若波,、金心蘭,、吳秋農等著名畫家曾成立“怡園畫社”,一度吸引了許多海上畫家前來參加活動,。顧鶴逸逝世的第二年(1931),,顧彥平便承其遺志,再次發(fā)起“怡園畫社”,,入社畫家有朱梅邨,、顧季文等23人,每隔十日雅集,,相與切磋畫藝,。劉知白從顧彥平學畫三年,居住在怡園之內,,觀看了顧氏的豐富收藏,,臨摹了許多歷代名作,選定了走傳統(tǒng)道路的方向,。 過云樓 抗戰(zhàn)開始后,,劉知白攜家人避難到大西南,輾轉于廣西,、湖南,、四川、貴州等地,。1949年定居貴州,。解放后,長期在貴陽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工作——不是做工藝設計,,而是畫仿古畫,。50-60年代,新中國受到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各省市的工藝美術部門在可能的條件下組織畫家作仿古畫,,通過間接的渠道外銷,為國家換取一些外匯,。在貴州,,具有像劉知白這樣傳統(tǒng)功底的畫家不多,,他得以專事這一項特殊的“革命工作”,對本人的志趣而言,,是正中下懷,。這使他名正言順地臨摹古人、鉆研傳統(tǒng),,而不必承擔政治性的“新中國畫”創(chuàng)作任務,,也不必為“革新派”還是“保守派”這些要命的價值歸屬而苦惱。但另一方面,,也使他疏離了由美協(xié)主導的美術界和相應的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進行著“與古為徒”的寂寞耕耘。他有十多個子女,,要靠工資養(yǎng)家糊口,。清貧的生活,平淡的心境,,仿古的熱情,,鑄就了他在藝術上的特質:素樸荒寒,古意盎然,。 劉知白 1938年作 劉知白的早年作品極少留存,。筆者僅見有確切年款者,是1948年(33歲)的6開冊頁和1960年(45歲)的2開冊頁,。1948年的6開中有2開可明顯看出仿石濤的風格,,另有2開則寫明“學高克恭仿米家畫意”和“法云林”。1960年的2開,,用筆簡逸奔放,,有“白云仿石濤,用我法涂之,?!鳖}句。由此推測,,劉知自在45歲前以學古人為主,,并力求以己意加以綜合變化。其所學,,主要是宋元以來強調筆墨和自由抒寫的“南宗”山水畫,,而非綜合了南北畫風的吳門畫派。這與顧鶴逸的畫路頗有些相近,。 八年抗戰(zhàn),,劉知白流徙湘、桂、川,、黔,,飽看了大西南的奇麗景色。他久居的貴陽,,也是一座群山環(huán)繞的城市,。七十年代初期,他一家被“疏散”至龍里縣山村,。在困頓的日子里,,他能以安貧樂道,、游于造物之心體察山光水色,,作了不少寫生,還效仿陶淵明唱出了“山居無限好,,日日聽流泉”的詩句,。這些作于“文革”期間的作品,依然保持著“與古為徒”的特色,,沒有絲毫的“紅衛(wèi)兵精神”,。這讓我們知道,劉知白作品中的古意,,是始終沒有失去的東西,。這是與同樣經歷新中國十七年和“文革”的許多老畫家不同的地方。 被下放農村期間攜十子十一子在山中寫生時小憩于樹蔭 知白藝術歷程的最后十年,,主要畫潑墨,。它們是畫家與造化自然對話的結晶,集中體現(xiàn)了他對中國畫傳統(tǒng)的理解,,代表了他晚年的藝術成就,。這些潑墨,與張大千將碗中顏色真的潑到畫面上,、讓其流動成形的畫法不同,。他的“潑”仍是用筆畫,只不過用水多,,用濕筆多,,并追求墨色渾然、如潑如流的效果而已,。古代畫史雖然有類似真潑真灑的記載,,并幾乎沒有留下相應的作品,我們所能看到的“潑墨”畫,,也都是各式如“潑”的筆墨畫出來的,。張大千晚年的潑墨潑彩,與他長期生活在海外、巧妙借鑒了西方現(xiàn)代抽象藝術的“自動”畫法有關,,是對傳統(tǒng)潑墨畫法的突變性革新,,劉知白沒有借鑒現(xiàn)代抽象藝術,他的畫雖增加了近于抽象的模糊因素,,但始終沒有脫離用筆,,是對傳統(tǒng)潑墨畫法的一種漸進式革新。清楚了這一點,,才能夠恰當?shù)卣務搫⒅椎臐娔剿?/strong> 米氏云山 1949年作 41x49cm 前面說過,,劉知白40-60年代就有仿畫米氏云山與石濤的潑墨之作,直到80年代沒有間斷,。1981年(辛酉)所畫《擬米氏云山》有題:“米氏云山最不易學,,今法其意,深愧弗能得其萬一也,?!辈贿^愈往后,劉知白已由強調“師古人”轉向強調“法自然”,,即轉向在師古人基礎上的師造化和創(chuàng)新,。這一線索可從如下作品看出來:1985年(乙丑)的《云橫黔山圖》,先以濃淡不同的墨色潑畫云山,,繼而以細碎的枯筆勾點叢生的雜樹,,題:“畫學前賢法不易,法乎自然則更難,。茲以潑墨加枯筆法成此圖,,識者一笑?!?988年(戊辰)的《潑墨圖軸》,,以奔逸的勾點法畫近外屋樹,以潑墨畫中景之云山,,題曰:“用石濤潑墨法寫黔中山”,。1993年的一套團扇式冊頁,全以宿墨潑畫,,煙云滿紙,,濕氣襲人,其中的重墨潑寫,,融勾,、擦、點,、皴為一體,,山水形象更趨模糊,,已看不出米氏云山和石濤畫法的痕跡,接近于脫胎于造化,、獨創(chuàng)一格了,。 1948年作 23x18cm 這些潑墨作品,尺幅有大有小,,用紙多種多樣——貴州皮,、昆明宣、高麗紙,,甚至用素描紙,,效果各不相同。貴州人民出版社印制的《劉知白畫集》(1999)收入10l幅山水,,半數(shù)以上是晚年的潑墨,,但這只是其實際所畫的很小一部分。即便讀者手中這本潑墨畫集,,也遠不能竊其全豹,。 是什么原因使畫家晚年如此鐘情于潑墨畫?我想,,畫家一生臨古,,晚年欲自出機杼,就必須要畫“胸中丘壑”,。一個在多山,、多雨、多云霧的西南生活了六十多年的人,,其“胸中”多雨景,、霧景、云山之景,,是順理成章的事,。他的《潑墨山水》題:“山行遇雨有此景,偶憶此圖而寫之,?!痹谫F州“山行遇雨”的情況比別處更多,印象更深,,也是十分自然的,。在《云山展笑顏》中又題:“趁興潑墨寫云山,云山黑白繞其間,。人言漫點不相畫,,吾道云山展笑顏?!币苍S應該說,,不是“云山展笑顏”,而是畫家潑寫云山有所得獲,有所寄興,,展了“笑顏”,。其次,老年人往往弱化對客體的審視,,強化對主體的表達,,他們的作品,總是更單純簡略,,更多的內省性,。劉知白亦如此,只是他胸中的風雨,,心底的煙云,,內省的思緒,都一盡于淋漓混沌的潑墨罷了,。 晴巒濕嶂 2002年作 70x138cm 知白晚年的潑墨,,大多近于混沌抽象,乍看無石,、無水,、無樹,只有潑灑的墨韻和亂點的筆痕,。但細觀仍可辨認云,、山、坡岸,、林木的大致結構,。老人在潑畫之前,先作必要的形象勾畫,,然后再潑墨,,把具體形象破掉。這就是說,,他的潑寫仍以筆寫為基礎,,其無形仍以有形為前提。即他的縱放是有控制,、他的自由是有限度,,他的隨意是有理性背景的?;蛘哒f,,他的縱情潑寫,并沒脫離以中和為特色的傳統(tǒng)畫學的邊界,。 春意磅礴 2003年作 70x140cm 劉知白推崇黃賓虹,,但他的畫與黃賓虹的畫卻大異其趣,。他喜歡用宿墨潑畫,或許與黃賓虹的影響有關系,。但他的宿墨潑繪與黃賓虹的宿墨勾畫全然不同,。黃賓虹的宿墨積畫,無論多么黑重,、多么渾融,,都由一波三折的點線構成,即便有淡墨潑染,,也絕不影響筆線骨力的存在,。劉知白弱化甚至消融了筆線,以不同形態(tài)的深淺墨色構筑畫面,,突出的是“氣”而非“骨”,。黃賓虹追求筆墨的剛柔得中、渾厚華滋,,劉知白追求筆墨的化剛于柔,、空清荒寒。黃賓虹古今匯通,、儒道兼融,,劉知白守素安貧、簡逸淡遠,,更多道家氣息,。這表明,劉知白沒有表象的學習前輩大師,,沒有因這種學習影響自己內在氣質的表現(xiàn)。這是創(chuàng)造性的傳承,,是體現(xiàn)了畫家獨特價值和意義的傳承,。 “山行遇雨有此景”。這是畫,,也是詩,。 郎紹君 2004年10月2日于紅松書屋 1960年作 尺寸 22x35cm▼ 訂閱《藝術快訊》、藝術就在您身邊,! 合作微信:haikuo19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藝術收藏:haikuo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