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大德在眾多論典中都宣說上師跟佛陀無二無別,,可以為什么大恩上師在這里卻說初學(xué)者不應(yīng)視師如佛呢,?這是上師的慈悲,,因為我們現(xiàn)代人根器不夠,福報不足,,很難遇到智慧如佛陀般的上師,。 上師開篇先指出如法止上師的功德和不如法依止的過患: 上師講到:有正知正念的人如果遇到真正的善知識一定的虔誠依止,因為一位真正的善知識,,他的密意如大海般難以測度,,他的智慧如虛空般廣闊無邊;他的悲心猶如江河源源不斷,。只要虔誠依止,,不生邪見,最后上師的智慧會完全融入弟子心田,,獲得殊勝成就,。另一方面也教誡:依止了上師之后要如理如法依教奉行,如果違背了上師的教言,,就會直墮金鋼地獄,。正是有以上殊勝的功德和嚴(yán)重過患,所以上師在這里耐心開示,,初學(xué)者應(yīng)如何選擇上師,?如何依上師? 首先應(yīng)認(rèn)識上師在佛教中是一個什么樣的角色,?釋迦牟尼佛曾對阿難說:“阿難莫哀傷,,阿難莫哭泣,我于未來時,,化為善知識,,利益汝等眾?!笨梢?,上師是佛的化現(xiàn),是佛的代言人,。那在尋找這位代言人時,,就一定要多方觀察祥細(xì)了解,而不能憑一時沖動,,像世間所謂的“一見鐘情”,這樣很不慎重也不可靠,。因為我們大多數(shù)都是普通人,,智慧不夠,分別念熾勝,,沒有印度八十位大成就者,,以及米拉日巴、常啼菩薩那樣的根基、精進和信心,,所以在最初依止上師時,,就不要急著視師如“佛”,最好先把上師看作是一個“人”,。在視師如“人”的過程中,,對上師進行如理如法地觀察對人對己都是負(fù)責(zé)的舉動。因為如果弟子過余盲目和迷信,,很可能寵壞上師,。本來這位上師開始也有正知正見,但弟子們太愚癡了,,天天恭維奉承,,上師漸漸生起了增上慢,行為也不刻意約束,,這樣的上師和弟子,,很可能會做出對佛教、對自己都不負(fù)責(zé)任的事情,,以致最終傷害了自己,、殃及了他人,對今世不利,,對來世也不利,。上師還以世間拜師求學(xué)、生意合作等為例,,說明世間短暫的事情都如此慎重,,何況關(guān)系到我們生生世世解脫的學(xué)佛大事呢。所以我們必須要認(rèn)識到:上師是我們學(xué)佛的引路人航標(biāo)燈,,他卻是以“人”的形像出現(xiàn)的,,要慎重尋找,不能盲目依止,。 其次,,要認(rèn)識到“視師如佛”是一個漸漸形成的境界。大恩上師講到:“視師如佛”的觀點的確是有,,而且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見解,。尤其藏地歷代祖師,都將上師贊嘆為佛,,但是,,這種贊嘆對真正的上師來講,過去的也好,、現(xiàn)在的也好,,都不會生傲慢心,,對師徒之間也不會構(gòu)成任何危害??涩F(xiàn)在的問題是在大城市里有許許多多的對佛教不利的所謂的“上師”,,不是以弘揚佛法、利益眾生為目的,,而是把佛法當(dāng)作發(fā)財?shù)墓ぞ?。而且弟子們大多福報不大,又沒有清凈心,,在不了解上師,、信心未到量之前,盲目依止上師,,耗費精力,、財力,不僅在佛法上無所得,,還生起很多邪見,。所以我們先要在世間層面上,分清上師的功德和弟子的功德,。作為上師的,,按照佛經(jīng)的意趣,上師的功德一定要超過弟子,,比如,,弟子是資糧道的,上師至少應(yīng)該是加行道的,;弟子是加行道的,,上師至少應(yīng)該是見道的。上師是為弟子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如果上師的水平不夠,,只能是以盲導(dǎo)盲。所以上師必須對佛法要有一定的證量,,要真正的用佛法來引導(dǎo)弟子,。作為弟子,如果有清凈心,,“狗牙”也能當(dāng)“佛牙”,,但觀清凈心,還是需要有一定的根基,。所以初學(xué)者,,最好先把上師當(dāng)作一個非常善良的人來看待,這樣慢慢地,,依止上師十年八年,,精進修行,上師的言行舉止扎根內(nèi)心,,從而越依止越有信心,,乃至最終得受密宗灌頂,并對上師的所有教授深信不移,,那時候,,對上師會產(chǎn)生真正的信心,也就是真正相應(yīng)了,,而師徒的密意從此成了一味,。也就達到了“視師如佛”層面了。這時修上師瑜珈也好,,觀修清凈發(fā)心也好,,就要把上師觀作佛了。 第三,,大恩上師進一步開示:末法時代應(yīng)該怎樣找具有功德的上師,。 在佛教中的上師,傳授的法非常珍貴,,一方面源自佛陀,,另一方面的確是世出世間的真理,正因為如此,,可以說上師跟佛是一樣的,。進一步說,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上師是佛,,弟子也是佛,那說視師如佛也是合理的,,但這是從究竟的角度來講的,。而我們普通人是達不到這種境界的。這種“視師如佛”是在觀察,、觀察后依止,,依止后,漸漸培養(yǎng)起來的一種高級,、超越的信心,。所以佛在經(jīng)中說:“比丘,你們對我的話也要再三觀察,,就像錘煉純金一樣,,再三觀察之后,當(dāng)你覺得有道理時才可以接受,,千萬不要因為恭敬我而接受,?!狈鸲伎梢杂^察,更何況其他的人呢,? 尤其在末法時代,,所有功德都圓滿的上師難找,《妙臂請問經(jīng)》里說:顯宗,、密宗要求的一切法相悉皆具足的上師,,非常罕見,若是找不到這樣的上師,,那么這些法相的一半,、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具足,,也可以作為依止的對境,。《集密意續(xù)》里又說:如果上師在出世間法上功德超勝,,即使世間功德稍有遜色,,比如脾氣不太好等,也還是可以依止,。 所以歸根結(jié)底,,只要上師在法相上具足:以證悟解脫自己的智慧和有饒益他眾的悲心,哪怕世間法差點也是可以依止的,。因為這兩者是最重要的,!任何一位上師,他自己一定要有佛教所講的一些證悟,,如果一點都沒有,,那要攝受弟子,就成了以盲導(dǎo)盲,。有些前輩大德甚至將這種邪師比作“瘋狂者”,,由“瘋狂者”帶路,那你好只有墮入懸崖了,,不可能進入快樂的綠洲,。第二個是悲心,也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希望一切眾生都安住快樂,并為一切眾生遠(yuǎn)離痛苦不斷行持善法,。具有這樣的大悲和智慧的上師,,就是具有功德的上師。 第四,最后上師提出幾點殷切的期望: 1,、 2,、 3,、對一些行為不如法的所謂的上師,尖銳的指出:最好以佛法饒益眾生,,不要把佛法當(dāng)作發(fā)財?shù)墓ぞ摺?/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