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是以高更的生活經(jīng)歷為參考,,創(chuàng)造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這個角色的,,這點大家現(xiàn)在都很清楚了。原書成書于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剛剛結束,,全歐洲迎來新秩序和希望的時代。當時的毛姆45歲,正值創(chuàng)作巔峰期,,《月亮與六便士》是他在全盛期寫下的杰作,,亦是其作家生涯的最重要代表作。這樣重要的一部作品,,為什么會選擇高更作為筆下主角原型呢,?要知道,毛姆創(chuàng)作這部作品的時候,,高更已經(jīng)去世十多年了,。
審視保羅·高更一生的經(jīng)歷:出生于巴黎,早年在海軍服役,,23歲當上股票經(jīng)紀人,,收入優(yōu)渥,娶了美麗的丹麥姑娘梅特·索菲亞·加德為妻,。本來人生順風順水,,卻又誤打誤撞進入印象主義天地,不止辭去工作,,還與家庭徹底斷絕聯(lián)系,。為了響應內(nèi)心的創(chuàng)作呼喚,高更前往異國,,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找到內(nèi)心歸宿,,甚至娶了當?shù)赝林倥疄槠蓿F困潦倒,,輾轉(zhuǎn)多處,,最終客死他鄉(xiāng)。
斯特里克蘭德雖然被設定為倫敦人,,但早年經(jīng)歷與高更如出一轍,。唯一不同之處在于,他在前往南太平洋之前,。先去巴黎住了數(shù)年,,后又在馬賽呆過一陣?!对铝僚c六便士》是以一位年輕作家“我”的視角書寫的,,但作家的名字并未出現(xiàn)過?!拔摇迸c斯特里克蘭德初次見面時是23歲?,F(xiàn)實中的毛姆23歲時,高更已經(jīng)在塔希提島完成他最具原始主義風格的畫作了,。因此,,兩位大師之間應該并無交集,。值得注意的是,1916年,,毛姆也前往了南太平洋,。其時他剛完成另一部巨著《人生的枷鎖》,或許正是塔希提,、巴拿馬,、伊瓦和馬提尼這些島嶼上的生活,熱帶獨特炙熱的風景,,土著們原始又簡單的生活方式——讓毛姆感受到了高更數(shù)十年前激情迸發(fā)后殘存的余溫,,希望能以自己最擅長的方式,對已逝故人進行一番緬懷,。
和高更舍棄凡人眼中“成功人生”,,選擇遵循內(nèi)心呼喚的真實生命的經(jīng)歷類似,毛姆走的也是棄醫(yī)從文之路,。由于早年的小說創(chuàng)作不算成功,,沒辦法“使泰晤士河燃燒起來”,毛姆轉(zhuǎn)而創(chuàng)作戲劇,,成為倫敦紅極一時的劇作家,。然而,像是《杜特太太》《弗雷德里克夫人》這類描繪上流社會風情的喜劇,,卻令年輕的毛姆備受煎熬,,因為他了解貧民們的生活,和高更一樣,,知道“真正的真實”對于生命本身的重要性,。
或許正是因此,《月亮與六便士》中,,毛姆借“我”口中描述的,、一個似乎完全獨立于故事之外的人物——天才醫(yī)生亞伯拉罕,闡明了自己與高更之間的共性,。這位醫(yī)生自學校求學時起,表現(xiàn)便已出類拔萃,,事事做得高人一籌,,所有的獎勵和獎學金都拿遍,眼看著要升任醫(yī)院管理層時,,卻因為一次前往埃及亞歷山大港的經(jīng)歷,,認定了自己的最終歸宿,即刻辭職遠離,,和當?shù)厝私Y婚,,日子過得緊巴巴,。與此同時,另一個他在位時根本沒法出頭的醫(yī)生阿萊克,,接替了亞伯拉罕的位置,,從此平步青云。
阿萊克嘲笑亞伯拉罕的選擇,,但亞伯拉罕本人卻過得平和快樂,。阿萊克的快樂是六便士式的,簡單易懂,,無非是俗世安寧,,生活富裕。亞伯拉罕的快樂則是月亮,,是某種根深蒂固的返祖訴求,。那就像是,一個人偶然來到一個地方,,莫名其妙地感覺自己屬于那里,,自己在出生地反而是陌生人。遵從自己內(nèi)心,,去選擇了月亮或者六便士,,無論哪種,無疑都是幸福的,。真正痛苦的是不去追求,,或者求而不得,守著錯誤的選擇煎熬一生,。
月亮若是未竟的鄉(xiāng)愁,,那每個人倒也都是異鄉(xiāng)人了。
在塔希提島居住時,,高更用法語寫了一部名為《諾亞·諾亞》的手記,,這本書碰巧在《月亮與六便士》出版的同一年里,被翻譯為英文出版,??紦?jù)毛姆是否讀過紐約尼古拉斯·布朗出版社出版的這本手記,是否是在此之后,,才下決心完成《月亮與六便士》的最后章節(jié)的,,并不困難;考據(jù)雷諾阿1919年的離世,,對于故事的完成是否有所推動,,亦不麻煩;哪怕想從文學史當中搜尋梵高的耳朵,,是否被高更割下獻給妓女,,都不算是離譜,。
然而,最有趣的事情卻不在書外,。
即使將這本《月亮與六便士》一口氣讀到第54節(jié),,不將最后20頁讀完,你仍舊沒辦法得知斯特里克蘭德生命的全部真義,,甚至連其中十分之一都沒法獲知——這正是毛姆被稱作講故事圣手的真正原因,。沒錯,包括倫敦,、巴黎,、馬賽發(fā)生的一切,都很精彩,,感覺是一個至少能夠打出九分以上的好故事了,。然而,只有抵達塔希提,,從肥胖的庫特拉斯醫(yī)生那里,,聽聞斯特里克蘭德生命最后階段發(fā)生的一切之后,你才會明白,,前面兩百多頁的曲折迂回,,不過是為了更好講述生命壯烈升華的過程而埋下的伏筆。
在現(xiàn)實中,,高更是在腳部濕疹惡化,、心臟衰弱的雙重折磨下,因為心臟病發(fā)去世的,。他曾經(jīng)考慮過回法國接受治療,,但卻未能成行,滯留在島上的“歡樂之家”小屋里,。1898年,,高更曾經(jīng)選擇自殺。根據(jù)《諾亞·諾亞》里的記載,,他住在塔希提時也常常覺得寂寞苦悶,。他“有限度”地追求名利,舉辦畫展和拍賣會,。在南太平洋能夠賴以生存多年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繼承了叔父的遺產(chǎn),平時多少賣些畫作,。他甚至還領取過大溪地巴貝杜土木事業(yè)局的工資。然而,,毛姆的斯特里克蘭德卻是個更加決絕,、純粹的天才——不僅沒有繼承任何遺產(chǎn),,不考慮舉辦任何畫展,繪畫還既不為錢財,,也不為展示,。他可以隨便將作品送人,隨意將畢生心血銷毀,,病入膏肓也不吭一聲,。斯特里克蘭德唯一看重的,不過是“表達”過程本身,,僅此而已,。
因此,盡管提前收尾已是一個很好的故事,,毛姆卻試圖以接近神秘主義的臨終場景敘述,,將月亮與六便士之間可能存在的曖昧地帶,將現(xiàn)實中的高更與虛構里的斯特里克蘭德,,徹底隔絕開來,。他當然是做到了:最后20頁,即便已是第三次閱讀,,我還是讀得冷汗直冒——摒棄一切的本真追求,,原始而肉欲的力量,經(jīng)過不多不少的鋪墊,,終于能夠在這一部分里,,超越人類語言所能抵達的限界。這個過程本身,,已不是“精彩”這種膚淺的詞匯可以形容,,“真正的真相”在很大程度上,是殘忍而悲戚的,,包含凡人難以忍受的棄絕之姿,。
之前未曾讀過《月亮與六便士》的讀者,無疑是幸運的,。本次的蘇福忠譯本,,相比市面上常見的傅惟慈本子,更為通俗,、流暢,、口語化,它削弱了舊譯本通過嚴肅的選詞和長句,,有意無意強調(diào)了的哲學性,,仿佛高更作品中獨具的那類明晰線條、幻覺般的色彩,、生硬的對比和碩大無朋的體積感,,在閱讀過程中都能即時浮現(xiàn)在腦海中似的,。
斯特里克蘭德在島嶼的最后時光里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毛姆用的是怎樣的寫法,,此刻隨便描述出來,,無疑會影響到一次也未讀過本書的讀者們的閱讀體驗,只好按下不表,??梢源_信的是,經(jīng)由這個結尾,,整本書最終上升為西西弗斯式的神性體驗,,與希臘神話最經(jīng)典的隱喻之一,具備了某種結構上的一致性,。
西西弗斯觸怒眾神,,眾神懲罰他,令他將一塊永遠上不了山頂?shù)木奘粕仙巾?。于是,,西西弗斯每日周而復始地推動巨石,徒勞地消耗生命,。在相當漫長的時光里,,西西弗斯是絕望、煎熬又痛苦的,。直至某天,,他突然在無休止的重復當中,感受到了美——粗糲的獸欲,、原始的力量,。這種美的發(fā)現(xiàn),令他不再將推動巨石視作苦難,,于是苦難也就即時終止了,。
無論月亮,還是西西弗斯,,無論毛姆或高更,,乃至我們自己。對于至美至真的不懈追求,,永遠是超越的唯一途徑,。
(發(fā)表于《文藝報》 署名 文澤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