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喬進禮 說起張松這個名字,,想必絕大多數(shù)人,,都會想起《三國演義》里那獻圖的張松。在明代中期,,松江府華亭縣張氏一族中,,也出了一個張松,雖然沒有三國時的那個張松名氣大,,但是也曾做到通判,、知州等職,尤其在江西省吉安府任通判年間,,智破狀元曾棨墓被盜案,。后來,又撫恤名臣羅倫的孤女,,使其擺脫了族人的栽贓陷害,。張松名震一時,可是因為疏于拜謁首輔夏言,,受到朝廷的冷落,。后辭官隱居于華亭老家。 受理盜墓案 據(jù)《云間志略》記載,,張松字以培,、號含齋,明代松江府華亭縣人,,青年時被擢為國子監(jiān)生,,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考中鄉(xiāng)試舉人,。張松為人倜儻灑脫,、自負才學,、高視闊步、不肯依附于人,,其意在于靠真才實學中進士,。然而,在當時那個講門第,、論出身的年代,,張松的這種做法,就顯得有些清高孤傲不合群,,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張松幾次科舉,均未取得進士功名,。 直到張松中年以后,,才以舉人身份,被授予江西吉安府六品通判,。通判的職責主要是幫助知府分掌糧運,、水利、屯田,、獄訟等事,,張松到任后,即以清正廉明,、善于破案而著稱,。在張松做吉安通判的第二年,發(fā)生了一件大事,,牽連到當?shù)匕傩諗?shù)十戶,、數(shù)百人,震動了整個江西省,。 原來這一年,,明初吉安狀元曾棨的墓被盜,而且曾棨的頭不知去向,。曾棨在明代非常有名,,永樂二年(1404),,被明成祖朱棣欽點為狀元,,后詔令修《永樂大典》任副總裁,歷任侍讀學士,、右春坊大學士,、詹事府少詹事等,宣德五年(1531)參與修撰太宗,、仁宗兩朝實錄,。病逝后,,贈禮部左侍郎,謚襄敏,。曾棨除了文魁震天下之外,,還被人稱為“酒狀元”,留下了豪飲鎮(zhèn)番邦的傳說: 有一天,,來了一位外國使臣,,號稱善飲,并大言道:“飲酒,,是馬上民族體格健壯的象征,。中原雖大國,酒量卻不行,,主要因為體格較弱,。”滿朝文武無人敢作答,,只有一個下級武士敢于應(yīng)戰(zhàn),,明成祖很不高興,說道:“堂堂天朝,,難道無一善飲之人,?讓一個武士作陪,成何體統(tǒng),?”于是,,曾棨出班請往,明成祖問道:“卿量幾何,?”曾棨答曰:“無論量,!” 明成祖大喜,命曾棨去陪使臣,,令武士幫忙跑堂,。三人觥籌交錯,一連喝了幾天,,來使終于大醉,,武士也東倒西歪,唯有曾棨十分清醒,,使臣甘拜下風,,真誠地說道:“大明地大物博,人才輩出,,非我等番邦可比,,我回去之后,定當稟奏大汗,,以使雙方和睦共處,,造福百姓,。” 現(xiàn)在,,這樣一個朝廷大員,,被人盜墓挖墳、砍走頭骨,,如果不加嚴懲,,其他地方再加以仿效,大明朝的體統(tǒng),、威嚴何在,。此案頗有疑點,盜墓者若是為財,,取走財務(wù)就是,,為何取走曾棨的頭骨?起初,,由吉安知府負責此案,,將曾棨墓周邊的數(shù)十戶百姓,全部抓入大牢,,但查了數(shù)月仍沒有結(jié)果,。一時間,百姓冤聲震天,。 吉安知府急火攻心,,病倒在床,將這個案件委托給通判張松,。張松受理此案之后,,挨個訊問了大牢中被逮的百姓。發(fā)現(xiàn)這些人,,都是老實巴交的莊稼漢,,而且這些人都一再表示他們對曾棨奉若神明,每當清明節(jié)令,,還要到墓前燒紙焚香,,祈求曾棨保佑五谷豐登、學業(yè)有成,,別說去挖墳盜墓,、砍掉頭骨,就是墳前的花草樹木,,也不敢隨意損毀,。 耐心找線索 張松將這數(shù)十戶家庭,,每一戶分為一個單位,,挨家挨戶講述墓被盜前后這幾天的情況,。第一天,一輪下來,,直到深夜,,張松仔細傾聽了每一戶交代的情況,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可疑線索,。第二天,,張松又讓這幾十戶,挨戶講訴情況,,再次到半夜,,仍然沒有獲得可疑線索。一些文案都累得兩手發(fā)麻,,衙役們也困得直打哈欠,,師爺有所不解,問道:“大人,,您這樣聽了兩遍,,感覺有什么用么?” 張松笑道:“師爺,,你有所不知,?我先賣個關(guān)子,明天挨戶再讓他們講訴一遍,。等獲得線索之后,,我再告訴你實情!”師爺,、文案,、衙役們,雖然都弄不懂張松的用意,,但見張松神情自若,,好像成竹在胸,所以都不再置疑,。第三天,,這數(shù)十戶百姓,又向張松匯報情況,。許多百姓都有不耐煩之色,,大部分的內(nèi)容都很重復(fù),衙役們也聽得昏昏欲睡,,唯有張松聽得相當認真,。 轉(zhuǎn)眼又到了掌燈時分,輪到一戶姓曾的莊戶匯報情況,,可是張松忽然發(fā)現(xiàn),,這戶姓曾的家長,,五十多歲的人,欲言又止好像有話要說,。張松問道:“嫌犯上前匯報情況,!”那個人這才鼓足勇氣,上前說道:“大人,,小人名叫曾正,,是墓主曾棨的遠親,按輩分應(yīng)該叫曾棨太爺,。這兩天,,小人一直在琢磨一件事,不知道該講不該講,!若講得不對,,請大人先予恕罪!” 張松聽罷,,眼睛一亮,,說道:“直言無妨,本官恕你無罪便是,!”曾正這才上前一步說道:“大人,,我有一個鄰居,戶主姓劉名叫劉大,,這次也在獄中,,也曾來大人面前匯報情況,也不知道他有沒有向您匯報,,就在墓被盜的前幾天,,他的小舅子賴二來了他家。賴二這個人我認識,,他生性好賭,,多次來到劉大家借錢。墓被盜前,,他又來借錢,,錢沒借到,一直住到墓被盜的當天黃昏才走,!” 曾正說這話時,,停頓了一下,拿眼看看張松是什么反應(yīng),,只見張松凝神在聽,,于是接著說道:“大人,這只是小人的猜測,會不會有這么種情況,?那天黃昏,,賴二會不會沒有真走,或者走了一圈又繞了回來,,在半夜的時候去盜了墓。當然,,小人無憑無據(jù),,僅僅是憑感覺瞎猜,若我說的不對,,請大人不要怪我誣告之罪,!” 張松聽完,“喔”了一聲,,問道:“這個情況,,你前兩天為何不報?”曾正回答說:“小的怕冤枉了好人,,又怕鄰居劉大知道后,,與我不睦。又想著,,劉大可能會報告,,所以小人就沒有敢說?!睆埶梢宦?,覺得也有道理,于是重新提審劉大,,訊問道:“劉大,,你可有一個親戚叫做賴二的?在墓被盜的前兩天,,是不是一直住在你家,?”劉大一聽,猛然間打了個冷戰(zhàn),,雙腿一軟跪在了地上,。 智釣盜墓賊 原來,這劉大心里面也犯嘀咕,,小舅子走的當夜,,即發(fā)生了這么個案件,難道莫非跟他有關(guān),?若果真如此,,恐怕自己這一家也會受到株連,因此劉大這幾天寢食難安。這次一見大人張松問起此事,,心里面更是嚇得不行,。但是,心里面害怕嘴里不能說,,跪倒之后連喊冤枉:“大人,,我小舅子賴二,是曾住在我家,,但是在發(fā)生盜墓的前一天,,他就走了。啟稟大人,,這個賴二雖然有點游手好閑,,但是生來膽小,別說讓他去盜墓挖墳,,就是讓他夜間去墳前溜一圈,,估計也能嚇破他的膽子,懇請大人明察,!” 張松仔細聽完,,心想:“這個賴二確實有嫌疑,不過也沒有直接的證據(jù),!如果他們矢口否認,,確實也不好辦?!睆埶蓪⑦@幾十戶人家,,都暫且關(guān)押在牢里,令他們與外界斷絕聯(lián)系,。然后,,張松令衙役到賴二所住的村莊,去監(jiān)視賴二的一舉一動,。轉(zhuǎn)眼間,,三天時間過去了,衙役回來報告說,,這個賴二沒有絲毫的異常,,好像連錢也不賭了,每天在家中閉門閑坐,,像個良民的樣子,。 張松聽說后,心想:“如果現(xiàn)在將他捉拿,,用刑之下,,想必他也會招認,不過萬一不是他,豈不是屈打成招冤枉了他,?再者,,萬一打草驚蛇,嫌犯將頭骨毀壞,,盜到的財物藏起,,到時候就無對證了?!彼紒硐肴?,張松想到一個“引蛇出洞”的主意,賴二是不是罪犯,,這個方法都可以一試,。張松拿定主意,,與師爺商量過后,,決定予以實施,。 這一天,,張松又將數(shù)十戶百姓,,從獄中提到衙前,,說道:“現(xiàn)在,,盜墓賊已經(jīng)拿獲,,是外鄉(xiāng)過來的流寇名叫牛七,,他對罪行供認不諱,現(xiàn)正關(guān)押在死牢之中,,準備秋后明正典刑,。這件案情已經(jīng)明了,與你們無干,,大家伙都回去吧,!”說完,又令一個外地人假扮牛七,,披枷帶鎖在大家面前過了一趟,。大家伙死里逃生,哪還有心思琢磨真假,,一個個跪倒磕頭,,高呼青天大老爺之后,急忙回家去了,。 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知道案子已破,,當然很快也傳到了賴二耳朵里。開始,賴二還將信將疑,,后來見風聲越來越松,,他的膽子也就壯了起來,又開始賭博了,。當然,,這一切都在張松的掌握之中。張松心想:“賴二開始不敢賭,,現(xiàn)在見風聲松了,,又出來賭了,看來他的嫌疑越來越大,。我還得再釣他一釣,。” 于是,,第二天,,張松又發(fā)出告示,寫道:“據(jù)案犯牛七供述,,他盜墓之后,,順手將曾棨的頭骨帶出。后來,,又嫌累贅,,在深夜隨手一扔,現(xiàn)在頭骨不知去了哪里,?;蛟S,被狼蟲虎豹叼走也不一定,。如果有哪位百姓能夠找到曾棨的頭骨,,好使曾狀元安眠于地下,衙門獎賞紋銀一百兩,。另外,,曾氏族人也將有重謝!特此告知,!江西吉安通判衙門,。” 罪犯自投網(wǎng) 告示貼出之后,,引來許多圍觀的百姓,。前三天,一切正常,,沒有人交頭骨,。直到第四天中午的時候,,突然有人拿著頭骨來投案,張松令衙役帶來一看,,原來正是賴二,。他上堂煞有介事地說:“大人,小的名叫賴二,,今天早上去趕集,,突然一陣肚子疼,就到路邊的樹叢里去解手,。正走著的時候,,突然被什么東西絆了一下,仔細一看是個頭骨,,差點把我嚇得拉褲子里,。又想起,大人告示的內(nèi)容,,心想莫非這是曾狀元的頭骨,,所以這才拿來報案?!?/span> 張松聽后,,冷笑了兩聲,,叫仵作將頭骨與身骨核對,,看看是否是曾棨的頭骨。開棺驗尸之后,,仵作得出結(jié)論,,確是曾棨的頭骨無疑。張松仰天大笑,,然后斷喝一聲:“來呀,!將嫌犯賴二拿下!”賴二渾身發(fā)顫,,口喊冤枉不絕,。張松喝道:“賴二,還不如實招來,?難道還要讓本官動大刑么,?” 賴二還要抵賴,說道:“大人,,不是發(fā)告示說,,牛七才是盜墓賊么?怎么又說小人是,?”張松笑道:“本官就讓你心服口服,!”于是,,將如何審案,如何讓牛七假冒罪犯,,如何又設(shè)下計策,,讓賴二自投羅網(wǎng),都講了一遍,。然后說道:“要怪,,就只怪你貪得無厭,盜了墓不算,,還要前來認領(lǐng)賞錢,。我勸你如實招供,免得皮肉受苦,?!?/span> 賴二見抵賴不得,只得服罪道:“大人,,這個事是小人做的,!那天,我輸?shù)镁?,來到姐夫劉大家借錢,。在姐夫家住了兩天,也沒有借到錢,。黃昏時分,,就想回家。路過曾棨墓的時候,,我正好肚子痛,,就來到墓后面解手。突然心想曾棨曾經(jīng)做過大官,,肯定有不少陪葬品,,我正缺錢花呢,何不向死人借點呢,?于是,,就回家拿了鐵鍬等工具,在后半夜將墓盜了,?!?/span> 張松問道:“嗯,那本官問你,,你盜墓也就罷了,,為何將曾狀元的頭骨取出?” 賴二答道:“我當時大著膽子進去盜墓,,原想著發(fā)筆大財,,誰知道進去之后,,只找到了幾件瓷器、銅鏡,、字畫,、書籍等物,都不值錢,。而在曾棨的頭骨中,,我發(fā)現(xiàn)有一塊玉,可能比較值錢,。當時我從頭骨掏玉很不方便,,于是就將頭骨擰了下來,連同其他贓物一起帶回了家中,。后將頭骨及贓物埋到了床底下,,這次見大人懸賞,,我想著能再發(fā)一筆財,沒想到正中大人的計策,?!?/span> 張松笑道:“嗯,,官員下葬有口中含玉的風俗!你這個話,,倒合常理,。那其它贓物,現(xiàn)在何處,?”賴二回答說:“還在我家的床底下!”張松派人去發(fā)掘,,果然找到了墓中失盜之物,。至此,,這個案子告一段落。 此案之后,,張松又為羅倫的孤女申冤,,使其免遭族人的欺凌,,從而聲名大噪。據(jù)《云間志略》記載,,張松進京述職時,時任內(nèi)閣首輔的夏言,,很想見他一面,可是張松太過剛直,,竟然沒有前去拜謁,因此得罪了夏言,,受到了朝廷的冷落,,被平調(diào)為太平知州。張松意懶心灰,,辭官回到華亭隱居,。 ◆本版由松江報社、區(qū)史志辦合辦 |
|
來自: 昵稱14885879 > 《待分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