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間,,在靖遠(yuǎn)縣有戶富商名叫林嘉文,,在縣城經(jīng)營米鋪生意,妻子李氏,,林李兩家是故交,,二人打小一起玩耍,可謂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夫妻二人心地善良,樂善好施,,時常在米鋪門前開設(shè)粥鋪,,救濟(jì)窮苦百姓,深受當(dāng)?shù)匕傩諓鄞鳌?/p> 這年初夏,,靖遠(yuǎn)縣突發(fā)蝗災(zāi),,蝗蟲所過之處寸草不生,田里莊稼也遭了殃,,顆粒無收,,百姓無糧可食,大批難民涌入靖遠(yuǎn)縣縣衙,,等待著縣令大人開倉放糧,。 縣令大人名叫周坤,是個糊涂縣令,,坊間傳言他的縣令也是花銀子買來的,,自從他到靖遠(yuǎn)縣上任以來,收刮民脂民膏,,百姓苦不堪言,。 周坤雖是個糊涂蛋,,但他在大災(zāi)大難面前,也絲毫不敢懈怠,,并不是因為他心系百姓,,而是擔(dān)心百姓因無糧而鬧事,如若被朝廷得知此事,,會影響他的仕途,。 原本事情很簡單,按照大清制度,,每個縣衙都會有儲備糧食的糧庫,,他只要將糧庫儲備的糧食分發(fā)給百姓,就能解一時之困,,事后向朝廷呈份奏折說明情況,,也就無事了。 哪曾想前兩年,,周坤見田里的莊稼收成還不錯,,心想一時也不會遇到災(zāi)情,就將糧庫的糧食偷偷給賣了,,眼下情況緊急,,周坤也抓了瞎。 縣衙門口聚集的災(zāi)民越來越多,,周坤心里很是著急,,愁眉不展,在屋內(nèi)走來走去,,突然,,房門被打開,一男子急匆匆來到屋內(nèi),,此人正是縣衙的師爺,。 縣衙師爺姓王,四十多歲,,鬼點子多,,愛拍馬屁,這些年沒少給周坤出壞主意,,二人狼狽為奸,百姓深惡痛絕,。 周坤看著師爺來到,,好似看到了救星,他趕忙問道:“王師爺,,如今城里的難民越來越多,,街上餓死的百姓隨處可見,,此事若被朝廷得知,該如何是好,?平日里你鬼主意最多,,現(xiàn)在你可有什么好主意?” 王師爺微微一笑,,說道:“大人,,你不用著急,我有辦法解決你的危急,?!闭f完,王師爺來到周坤面前,,附在耳邊念叨了許久,。 次日,周坤邀全城的米鋪東家聚集縣衙議事,,林嘉文家的米鋪是縣城中最大的,,自然在邀請之中。他們深知周坤的為人,,知道周坤相邀肯定沒好事,,但他們也不敢不來,周坤小肚雞腸,,擔(dān)心日后被他報復(fù),。 眾人來到縣衙,周坤說道:“各位,,現(xiàn)如今靖遠(yuǎn)縣遭了大災(zāi),,情況你們也看到了,朝廷的救災(zāi)糧遲遲未到,,為了百姓,,我只好先向各位借些糧食救濟(jì)百姓?!?/p> 救災(zāi)本來是件好事,,但是周坤嘴中說出,總有些格格不入,,眾人聽后都低著頭不說話,,眾人都明白,周坤嘴上說是借糧,,實際上就是要糧,,眾人心中很是不悅,但也不敢說出來,。 林嘉文耿直,,直言不諱,,他見眾人不說話,他開口說道:“大人,,我們縣城不是有儲備的糧食嗎,?何不先拿出來救濟(jì)百姓?” 此話一出,,正中周坤的軟肋,,周坤有些生氣,但當(dāng)著這么多人的面也不好表現(xiàn)出來,,緩緩說道:“我們縣城確實有儲備的糧食,,但常年沒有晾曬,糧食已經(jīng)發(fā)霉了,?!?/p> 眾人聽后就知其中有貓膩,林嘉文很是不悅,,正準(zhǔn)備質(zhì)問周坤,,話還沒說出口,就被周坤制止了,,他緊接著說道:“事情就這樣定下來,,各家回去準(zhǔn)備準(zhǔn)備?!闭f完也不顧眾人同不同意,,帶著師爺離開了。 周坤回到后衙越想越氣,,林嘉文當(dāng)著眾人的面讓他失了顏面,,他豈會放過他,也因此事為林家?guī)砹艘粓鰹?zāi)禍,。 次日,,各家米鋪還是按照周坤的吩咐將糧食分發(fā)給了災(zāi)民,災(zāi)民有了糧食自然不會鬧事,,周坤解決了大麻煩,,心中很是高興。一轉(zhuǎn)眼過了半月有余,,朝廷的救災(zāi)糧被送到靖遠(yuǎn)縣,,災(zāi)情也得到了控制。 這日午時,,幾個衙役來到林家米鋪,,點名要找林嘉文,林嘉文恰巧在店鋪中忙碌,見衙役前來,,趕忙上前打招呼,問道:“衙役大哥,,你找我有什么事情嗎,?” 衙役冷冷說道:“有百姓舉報,在你家糧米中吃出了沙子,,縣令大人要你前去問話,。” 林嘉文聽后一臉蒙圈,,不知所以然,,看著衙役直喊冤枉,衙役哪管得了那么多,,為他戴上枷鎖,,將他抓入大牢候?qū)彙?/p> 米鋪周圍圍滿了看熱鬧的災(zāi)民,衙役說的話,,他們聽得真切,,災(zāi)民對此事議論紛紛,心中很是生氣,,一群人一擁而上,,將米鋪砸的稀巴爛。 一時間事情鬧得沸沸揚揚,,李氏在家中也聽到了消息,,她了解丈夫的為人,深知他不會做此骯臟之事,,她堅信丈夫肯定是被冤枉的,。 但當(dāng)務(wù)之急是將林嘉文先救出來,救災(zāi)糧中摻了沙子這可是大事,,如若罪名坐實,,按照大清律法,這可是要被殺頭的,。 李氏也是見過世面的人,,心中絲毫沒有慌亂,她仔細(xì)將事情復(fù)盤了一遍,,她知道事情的根源在于周坤,,好在周坤見錢眼開,李氏心中有些竊喜,。 李氏趕忙來到縣衙求見周坤,,不多會兒時間,李氏被衙役帶入后衙,周坤和李氏曾見過幾次,,二人自然認(rèn)識,,見李氏來到屋內(nèi),周坤心中歡喜,,但還是故作玄虛的問道:“夫人,,不知你前來有什么事情嗎?” 李氏上前施禮,,說道:“大人,,我為我丈夫的事情而來,我丈夫是冤枉的,,還請大人明察,。” 周坤臉色陰沉,,說道:“夫人,,你家的米鋪在救災(zāi)糧里面摻了沙子,你可知道,,這是殺頭之罪,。” 李氏說道:“大人,,我丈夫為人忠厚老實,,定不會做出此等事的?!?/p> 周坤故作沉思,,說道:“夫人,這個事情不太好辦,,人證物證俱在,,我也不能徇私枉法不是,而且此事鬧得沸沸揚揚,,百姓怨聲載道,,我身為當(dāng)?shù)馗改腹伲匀灰姘傩沼憘€說法,?!?/p> 李氏明白,周坤這是要自己開價,,至于放不放丈夫,,就要看自己開的價高價低了,她說道:“大人,,我家愿意再拿出些糧米救濟(jì)百姓如何,?” 周坤聽后沒有回應(yīng),,顯然是對李氏開出的價格不滿意,他沒有得到實惠,,李氏緊接著說道:“大人,,我看咱這府衙年久失修,我愿意捐五千兩銀子為大人修整修整,?!?/p> 周坤聽后還是不樂意,向站在身旁的王師爺替了個眼色,,王師爺瞬間明白周坤的意思,他笑嘻嘻得來到李氏身旁,,小聲說道:“夫人,,你家相公可是犯的殺頭之罪,你就拿出這些小恩小惠,,百姓豈會樂意,。” 李氏很是疑惑,,問道:“那我該如何是好,,還請師爺指點?!?/p> 王師爺微笑說道:“林家經(jīng)營米鋪多年,,承蒙鄰里的關(guān)照,也攢下了諾大的家產(chǎn),,俗話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今日你丈夫?qū)Σ黄疣l(xiāng)親們在先,,不如將家財還與百姓,,這才公道?!?/p> 李氏驚訝不已,,沒想到周坤胃口這么大,竟然惦記起了林家的家產(chǎn),,這可是林家三輩積攢下來,,她有些猶豫,低著頭沒有回應(yīng),。 王師爺好似看穿了李氏的心思,,緊接著說道:“夫人,你好好想想,,這筆交易并不虧,,你沒了家產(chǎn),,至少可以保你丈夫的性命,早就聽聞你們夫妻恩愛,,你不能為了這點家產(chǎn),,就對你丈夫不管不顧吧?!?/p> 李氏沉思片刻,,明知道是周坤和師爺?shù)娜μ祝仓缓贸惺苤?,還是先救丈夫更為重要,,她無奈地點頭答應(yīng)。 周坤倒也言而有信,,沒多會時間,,就將林嘉文釋放出大牢,林嘉文得知此事,,并沒有責(zé)怪妻子,,他深知妻子的為難。 夫妻二人自此無家可歸,,又身無分文,,只好在街上游蕩,乞討度日,,百姓見林嘉文被釋放出來,,心里很是痛恨,對夫妻二人指指點點,,哪怕乞討都沒人賞些吃食,。 想想往日自己善待鄉(xiāng)親們的情景,心中不免有些凄涼,,林嘉文厭惡了這樣的生活,,他想到處無人認(rèn)識的地方,過普普通通的生活,,夫妻二人商議決定逃離這個傷心之地,。 夫妻二人一路沿街乞討,來到淮陽縣王家村,,王家村民風(fēng)淳樸,,村民待人友善,見夫妻二人可憐,,就將二人收留在王家村居住,。 村西頭有兩間破舊的茅草屋,本是一個老婦人居住,,老婦人膝下無兒無女,,前兩年,,老婦人因病去世,茅草屋就被閑置了下來,。 夫妻二人就在茅草屋住了下來,,鄰里這家送點面,那家送點米,,二人的生活才得以維持,。 轉(zhuǎn)眼間過了半月有余,夫妻二人總靠鄰里救濟(jì)也不是長久之計,,好在李氏之前跟母親學(xué)做過饅頭,,二人商議,就在村里開了家饅頭鋪,。承蒙鄰里的關(guān)照,,饅頭鋪的生意還不錯。 這日傍晚,,夫妻二人忙碌了一整日,正坐在店鋪前休息,,突然不知從哪走出來一男子來到二人面前,,二人被嚇了一跳,二人見男子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看不清模樣,手里拿著本破舊的書籍,。 男子的眼睛直勾勾盯著柜臺上的饅頭,,肚子餓得咕嚕咕嚕直響,林嘉文和男子離得很近,,聽得真切,,想必是幾日沒有吃飯了。 他趕忙來到屋內(nèi)拿了兩個熱騰騰的饅頭,,遞到男子手中,,男子接過饅頭,連連道謝,,狼吞虎咽地塞進(jìn)嘴里,,待男子吃完之后,林嘉文好奇地問道:“你是王家村的人嗎,?” 男子點了點頭,,向夫妻二人告辭正準(zhǔn)備離開,正好鄰居王大哥前來買饅頭,,和男子打了個照面,,王大哥微微一笑,,說道:“王文,你最近可好,?” 男子沖王大哥點了點頭,,轉(zhuǎn)身離開。林嘉文很是好奇,,看著王大哥問道:“王大哥,,我來到村里時間也不短了,怎么沒見過此人,?” 王大哥嘆了口氣,,說道:“苦命的孩子啊?!?/p> 從王大哥口中得知,,男子名叫王文,家住在村子?xùn)|頭,,其父是個樵夫,,母親吳氏,王文六歲時,,父親上山砍柴,,不慎從山坡上滾落下來,暴斃身亡,。 母親得知消息傷心不已,,一病不起,最終沒能扛過去,,撒手人寰,,家中獨留下王文一人生活,村里人見他可憐,,將他撫養(yǎng)長大,。 王文聰明伶俐,喜歡讀書,,可惜父母去世得早,,沒有機會去私塾念書,他只好向別人借些書來讀,,不過他很爭氣,,十六歲時就已經(jīng)考取了秀才。 眼看還有兩年就到了進(jìn)京趕考的日子,,他更加努力地讀書,,整個人不修邊幅,一心放在讀書上,,他希望日后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夫妻二人聽后對王文很是佩服。 過了兩日,,王文再次來到饅頭鋪前,,這次王文理了頭發(fā),換了身干凈的衣服,,簡直像變了一個人,,他眉清目秀,文質(zhì)彬彬,,很是討人喜歡,。 李氏摸著他的頭說道:“沒想到這么精神的小伙子?!?/p> 王文有些不好意思,,用手摸了摸頭,此時王文的肚子又開始咕咕直響,,林嘉文見狀,,趕忙用紙袋包了五六個饅頭,王文看后直搖頭,,說道:“我吃不了那么多,。” 林嘉文說道:“你吃不了可以帶回家吃,,讀書餓了可以吃上幾口?!?/p> 王文將紙袋打開,,伸手拿了一個饅頭,狼吞虎咽地塞進(jìn)嘴里,,吃完后王文向林嘉文道謝就要離開,,林嘉文趕忙將包好的饅頭遞到他手中,他搖了搖頭,,說什么也不肯拿,。 林嘉文很是無奈,看著他離開的背影喊道:“你餓了隨時來吃,?!?/p> 隨后的日子王文經(jīng)常來到饅頭鋪吃饅頭,他還是只吃不拿,,林嘉文對他這一點還是挺欽佩的,。 一來二去,王文和夫妻二人熟識,,沒事的時候也會和二人閑聊幾句,,王文比夫妻二人小不了幾歲,,久而久之,夫妻二人待他如親弟弟一般,。 轉(zhuǎn)眼間到了進(jìn)京趕考的日子,,這日傍晚,王文來到饅頭鋪向夫妻二人告別,,二人心里很是高興,,林嘉文說什么也要留王文在家中吃飯,王文推遲不掉,,只好點頭答應(yīng),。 林嘉文高興多喝了幾杯,明顯有些醉意,,他看著王文說道:“兄弟,,你馬上就要進(jìn)京趕考了,希望你能高中,,日后做個清官,,為民做主?!?/p> 林嘉文說道此處,,顯然是想起了二人的遭遇,不禁潸然淚下,,他緊接著說道:“你可知我和你嫂子為何會來到此處嗎,?” 王文聽后搖了搖頭,林嘉文拿起桌前的酒杯,,一飲而盡,,含淚將二人的冤情講訴給王文聽,林嘉文越說越生氣,,他起身看著上天,,嚷道:“這天下不公啊,不公啊,?!?/p> 李氏聽到丈夫的喊聲,從屋內(nèi)走出,,見丈夫已經(jīng)喝醉,,她攙扶林嘉文去屋內(nèi)休息,二人剛走到門口,,突然傳來王文說話聲,,他說道:“嫂子,如若日后我能考取功名,我定會為你們申冤,?!?/p> 李氏聽到王文的話,愣愣地站在了原地,,流淚滿面,,過了許久,她轉(zhuǎn)過頭,,看著王文說道:“兄弟,,嫂子相信你,你一定能考取功名,,日后一定要做個好官,。” 次日清晨,,王文只身踏上了進(jìn)京趕考的路程,,剛走出村子,就看到林嘉文夫妻二人在路邊站著,,二人同時也看到了林嘉文,,趕忙迎了過去。 李氏手里拿著一個包袱遞到王文手中,,說道:“兄弟,,進(jìn)京趕考之路遙遠(yuǎn),哥哥嫂子也沒什么給你的,,我在包袱里給你準(zhǔn)備了干糧和衣物,。” 話音剛落,,林嘉文從衣袋中十兩銀子遞到王文手中,,說道:“你日后一定是個好官?!?/p> 王文趕忙拒絕,奈何林嘉文執(zhí)拗,,非要王文收下,,只好將銀兩收下,他撲通跪倒在二人面前,,含淚說道:“哥哥嫂子,,感謝你們這兩年的幫助,我日后定不負(fù)所托,?!?/p> 轉(zhuǎn)眼間過了一年半的時間,鄰縣進(jìn)京趕考的書生早已經(jīng)返回家中,,而夫妻二人卻遲遲不見歸來,,他們擔(dān)心王文出了什么意外,,心中很是著急。 這日午時,,二人在饅頭鋪忙碌,,突然一個衙役來到饅頭前,點頭要找夫妻二人,,二人有些上次的經(jīng)歷,,心中隱隱不安,林嘉文問道:“衙役大哥,,不知你找我有什么事情嗎,?” 衙役從懷中掏出一封信遞給二人,說道:“這是我們王大人給你們的,?!?/p> 二人很是詫異,心想自己哪里認(rèn)識什么王大人,,林嘉文還是小心翼翼將信件打開,,信中寫到: 哥哥嫂子,我是你們的弟弟王文,,原諒我這么久沒給你們我的消息,,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我考中進(jìn)士,,而且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如今我身在靖遠(yuǎn)縣,正是哥哥嫂子的家鄉(xiāng),,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靖遠(yuǎn)縣的父母官,,哥哥嫂子對我有恩,我說過如若我能高中,,定會為哥哥嫂子申冤,。 這半年沒給你們消息,就是想給你們一個驚喜,,哥哥的案子我已經(jīng)查清楚了,,哥哥是被冤枉的,原縣令周坤和師爺已經(jīng)交代了自己的罪過,,秋后就會被問斬,,林家的宅院已經(jīng)歸還給林家,哥哥嫂子趕快來與我團(tuán)聚... 夫妻二人看后淚流滿面,,趕忙收拾東西,,向村里的人告別,趕往自己的家鄉(xiāng)。 夫妻二人將回到靖遠(yuǎn)縣,,和王文短暫的團(tuán)聚,,二人將林家的宅院全部賣掉,賣來的銀子全部捐給了窮苦百姓,。 (故事完) |
|
來自: 老大姐嗨 > 《收藏的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