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骨刺 診斷鑒別 生活中常常見到一些足跟痛的病人,,尤其是中老年人,,許多人都認為是足底長了骨刺,,很是擔心。實際上這種情況在醫(yī)學上稱之為跟痛癥,,在跟骨下方偏內側的筋膜附近處骨質增生及壓痛,,側位X 射線片顯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最常見的原因有跖腱膜炎,、足跟脂肪墊炎、跟骨滑囊炎等,,其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及運動損傷,,也可引起足跟部疼痛。盡管X線上發(fā)現(xiàn)有骨刺可作出診斷,,但早期跟骨骨刺X線檢查可呈陰性結果,。不常見的是,跟骨骨刺在X線上不典型,,表現(xiàn)為絨毛狀新骨形成影像,。 中草藥治療 取威靈仙適量研成細末,用米醋調成糊狀,,涂在紗布上,,敷在患處固定,每天1次,,20天為1療程,。對頸椎及足跟骨質增生療效佳。 取壁虎6個,,辰砂6克,,上藥焙干研粉備用。用的時侯取適量藥粉撒于患處,,用強力麝香膏固定,,隔天換藥,1個月為1療程,。一般休息3—6天后可繼續(xù)下1個療程,,對頸椎及足跟骨質增生療效佳。 川穹散:取川穹45克,,研成細末,,分裝在用薄布縫成的布袋里,每個布袋裝藥末15克,。將藥袋放在鞋里,,直接與患處接觸,每次用藥1袋,,每天換藥1次,,3個藥袋交替使用,,換下的藥袋曬干后仍可再用。 川烏散:取生川烏30克(此為1足跟用量),,研末加白酒(以糧食酒為好)調成糊狀,晚上睡覺前用溫水將腳洗凈,,把藥平攤在足跟疼痛處,,外用塑料紙包好,用藥期間不要劇烈活動,。每天一次,,一般連續(xù)用藥2—3次。病去即止,,不可久用,。 鮮蒼耳:取鮮蒼耳葉適量搗爛,以小片塑料薄膜包敷患處,,干后換藥,,不拘次數(shù),如有小泡發(fā)生,,可按燙傷處理,,傷好后繼續(xù)敷藥。取夏枯草50克,,放入食醋1000毫升內浸泡24小時,,然后煮沸15 分鐘,先熏洗患處20分鐘,,每日1-3次,,每劑可用2天。 仙人掌外敷:取仙人掌適量,,將兩面的毛刺用刀刮去,,然后剖成二半,用剖開的一面敷于足跟部疼痛處,,外用膠布固定,,敷12小時后再換另半片。冬天可將剖開的一面放在熱鍋內烘3—4分鐘,,待烘熱后敷于患處,,一般在晚上貼敷。在治療期間穿布鞋為宜,,適當活動,,使氣血經脈暢通。 臭椿樹葉熏洗:取臭椿樹鮮葉250克或干葉100克,,加水約1000 毫升,,煎沸取汁,,加醋酸150克,乘熱熏洗患處,,每天1—2次,,20天為1療程。 沒食子皂角散“取沒食子40克,,皂角20克,,二藥研成細末,加米醋調成糊狀,,貼敷患處,,用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輕癥用藥1次見效,,重癥用藥10次。[2] 內服藥 (1)兒童足跟痛一般無需口服藥物,,可應用其他治療方法,。 (2)青年人的足跟痛,治宜養(yǎng)血,、溫經,、止痛。 方劑:三七12克,,酒歸尾60克,,川芎60克,川斷60克,,骨碎補60克,,制乳香60克,制沒藥60克,,血竭30克,,紅花60克,生硼砂30克,,朱砂15克,,琥珀15克,冰片6克,。用法:研為細末,,每服3~5克,每日服2次,。 (3)老年人的足跟痛,,治宜利濕、祛風,、行氣,、止痛,、補益肝腎。 方劑:獨活6克,,防風6克,,川芎6克,牛膝10克,,秦艽12克,,當歸12克,茯苓12克,,黨參12克,,白芍15克,,細辛3克,,肉桂2克,桑寄生20克,,木瓜10克,,甘草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2次服用,5劑為1療程,。同時服用,,每次1丸,每日2次,,20天為1療程,。 外用藥 (1)熏蒸法:將當歸12克,川芎6克,,乳香6克,,蘇木5克,紅花5克,,沒藥6克,,地鱉蟲3克,三七3克,,赤芍9克,,落得打6克,水煎30分鐘,,裝入盆內,。再將半塊泥磚燒熱后放入藥液內,使藥熱之氣薰蒸患部,,待氣盡藥液溫度降低時,,可將足跟部痛點烤在泥磚上,,邊烤邊壓,每日1~2次,,每次30分鐘,,藥液可反復用。 (2)外敷法:可在疼痛部位外敷等功效的效果顯著,。 推拿治療法 目的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消腫止痛,或致使滑囊破裂,,液體吸收,。具體方法: 1,患者俯臥床上,,患肢膝關節(jié)屈曲90°,; 2,術者一手拿住患足作背屈固定,,使肌腱緊張,; 3,另一手用小魚際處,,對準滑囊用力劈之,。 針灸治療法 1.毫針刺法 取穴:阿是穴、太溪,、昆侖,、承山。具體方法: (1)以阿是穴為主穴,,快速刺入,,強刺激。 (2)然后再分別將太溪,、昆侖,、承山刺入,中度刺激,。 (3)每10分鐘捻針1次,,30分鐘起針,每日1次,,6次為1療程,。 以上各種癥型兒童、青年,、老年足跟痛患者都可施用此法,。 2.電針療法 在跖筋膜或滑囊周圍刺入4針,成四方形,然后通以感應刺激電流,,每次20分鐘,,每日1次,8次為1療程,。 3.艾條灸法 將一端燃著的艾條,,對準足部疼痛明顯處,至局部皮膚發(fā)紅,,然后距皮膚半寸處固定,,熏灸2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足跟痛 作者:養(yǎng)生家 秦伯未在《臨證備要》中指出:“足跟痛非小病,宜峻補腎精”,。腎精不足,,無力生髓充骨,足跟失養(yǎng),,則疼痛乃發(fā),。是故,,足跟痛一證,,每有腎精不足者,除足跟痛外,,常伴見其他見癥,,如腰酸耳鳴、兩目干澀等,,此時從腎論治,,多有良效。 下面看看陳亦人教授所治一案: 如曾治芮某,,男,,35歲,1996年11月20日初診,?;颊咦愀慈玑槾虜?shù)月,近2個月來又增兩目干澀,,先后經西醫(yī)止痛藥,、中藥湯劑及針灸治療,均無效驗,,特來求診,。診見:足跟疼痛[/url]如針刺,坐臥時痛止,,行走,、站立時疼痛即作,,行動困難,查外觀皮色不變,,壓痛明顯,,右內踝下方靜脈曲張[/url],苔薄脈平,。證屬腎精不足,,足跟失養(yǎng)。擬補腎養(yǎng)血,,舒筋和絡法,。處方: 大熟地30g 枸杞子10g 車前子(包)10g 杭白芍30g炙甘草6g 全當歸lOg 川芎6g 7劑,水煎,,頭兩煎內服,,第3煎先熏后洗患足。12月11日患者來告曰:用上藥1周,,足跟痛即痊愈,,內踝靜脈曲張大為減輕,為圖根治,,要求繼續(xù)服藥治療,。藥已中的,效不更方,,守方守法又用數(shù)劑,,終獲痊愈。 本例患者除足跟痛外,,癥狀無多,,舌脈飲食如常,但仔細辨別,,尚有兩目干澀及內踝靜脈曲張等腎陰不足,、血脈瘀阻見癥,熟地,、枸杞子補腎填精,,車前子通腎開竅,當歸,、川芎養(yǎng)血活血促其精血互化,,佐以芍藥甘草湯舒筋活絡,緩急止痛加并內服外洗同施,,故取效較捷,。此方藥對諸多腎虛足跟痛患者療效確切。 足跟痛跟“腎虛”有關嗎? 前不久,,我因雙側足跟痛到一家中醫(yī)院就診,,一位老中醫(yī)看后說我屬于“腎虛”,治宜補腎益氣,,強筋健骨,。我不明白,足跟痛怎么跟“腎虛”有關,?有什么簡易且有效的方法治療,? 湖北患者:周金霞 答疑專家:安徽省中醫(yī)院王金山 老中醫(yī)的說法是對的。足跟痛,,中醫(yī)將此分為氣滯血瘀型,、寒濕侵襲型、腎虛型等,,每型都有不同的特點,。腎虛型多發(fā)于40~60歲的人,以單足或雙足足跟痛為主證,。每于久行,、久立后癥狀加重,休息后緩解,,伴腰膝酸軟,、眩暈耳鳴、神疲乏力,、心悸,、健忘,,還常伴失眠,、遺精等。舌淡苔白,,脈沉細弱,。因足少陰腎經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循內踝之后,進入足跟,,所以,,年老體虛、素體虛弱,,以及房勞過度,、大病久病之后腎的精氣虧損,不能充養(yǎng)于足跟,則見足跟痛,。 這里要提示的是,,腎虛有陽虛、陰虛,、陰陽兩虛,、氣虛等類型,各類型的治療方法是不同的,,例如腎陰虛證患者宜滋腎養(yǎng)陰,,方用六味地黃丸;腎陽虛患者則宜溫腎補陽,,方用右歸丸或八味地黃丸(桂附地黃丸),;腎陰陽兩虛患者,宜補陰益陽,,方用五子衍宗丸,;腎氣虛患者,宜補益腎氣,,方用金匱腎氣丸,。如果腎陰虛患者誤用治療腎陽虛證的右歸丸或八味地黃丸,則會使虛火更加上炎,,不但沒有療效,,而且會加重病情。 做推拿治療時,,宜取足少陰,、足太陽經為主,治宜補腎益氣,,強筋健骨,。取大鐘、太溪,、照海,、命門、腰陽關,、腎俞及局部阿是穴等,,手法以揉法、按法,、擦法,、彈撥法等為主。 機理則為因足跟痛由腎虛所致,,故取足少陰腎經以補腎健骨,;足太陽膀胱經與足少陰腎經相表里,,故可選足太陽膀胱經穴位,用按揉法以加強益腎的作用,。因腎藏真陰真陽,,腎陽虛不能溫煦足跟部經絡而致痛,故用彈撥法于局部,,按揉命門,、腎俞、腰陽關諸穴,,使氣血運行通暢,。取督脈經之穴推拿,又有補腎壯陽之功效,。 還有一種簡便易行的“鞋墊開洞法”,,即在鞋里墊上軟墊,在足跟痛的相應部位開一個洞,,這樣可使患者在站立和行走時,,足跟部相應落空,從而減輕壓力,、緩解癥狀,。 另外,采用醋水浸泡方法十分有效,,即加入適量的醋(醋與水之比為1∶10),,或直接用米醋1000毫升,加熱至腳可伸入浸泡的溫度,,每天泡足30分鐘至一個小時,。浸泡過程中醋溫下降,應再次加熱,??蛇B續(xù)浸泡15~20天為一療程,如果癥狀沒完全消除,,可隔20天后再重復1~2個療程,。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此類患者平時盡量不要長途行走,、長時站立,要選擇合適的鞋子,,不要穿高跟硬底鞋等,。同時,多曬太陽,,多吃黑色食品如黑米,、黑豆,、黑魚、黑木耳,、黑芝麻等,。有人在久病初愈時,由于臥床時間長,,足跟部的皮膚軟化,,脂肪纖維墊變薄,跟骨有輕度廢用性脫鈣,,以致足跟部有觸痛,,行走時有不適感覺。但過一段時間,,足的功能恢復正常后,,上述癥狀就會消失,這是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 另一些人有持久性足跟痛,,只要足跟著地或行走,足跟底就疼痛難忍,。足跟底疼痛有以下三種情況: 雙側足跟底疼痛,,站立或行走時疼痛加劇,局部不熱,、不紅,、不腫。中醫(yī)認為這是“腎陽不足”,。 足跟脂肪纖維墊炎,。由于足跟長期受壓和受風寒,引起跟墊發(fā)炎,,表現(xiàn)為足跟底腫脹,,有淺在壓痛;炎癥波及跟骨骨膜或滑囊時,,還有深在壓痛,。 跟骨骨刺。骨刺是從骨頭長出的尖長贅生物,,可發(fā)生在單側或雙側,,經尖端指向足底肌肉。骨刺的大小并不一定和疼痛成正比:小的骨刺可能有劇痛,,大的骨刺卻可能毫無癥狀,。 足踉痛的治療,依其原因而有所不同,。久病臥床的人為避免足跟痛,,可每日按摩足底二三次,。床的近足端可放一塊硬質踏板,平臥時每日多次以足踏板,,可避免足部皮膚軟化和脂肪纖維墊變薄,。 腎陽不足引起的足跟痛,冬春季可服金匱腎氣丸,,夏秋季可服六味地黃丸,,外用活血通絡藥物。 脂肪纖維墊炎引起的足跟痛,,可用局部物理治療如蠟療等,,也可針刺承山、太溪,、昆侖等穴位,。 對于跟骨刺可用局部對閉療法,也可在鞋內放一跟部中間挖空的厚海綿墊,,以減輕因壓迫所產生的疼痛,。 腎虧型足跟痛,常見于中,、老年人,。主要癥狀是腳后跟部不紅不腫,走路疼,、久站疼,、勞累疼痛加重、下午和晚上疼痛加重,。理論上分析腎虛引起的足跟痛是這么一回事,,腎是主宰人體生長、發(fā)育,、生理及維持體液代謝平衡的重要器官,,它與人體的生殖、生長,、發(fā)育,、衰老有密切關系。 中醫(yī)學有“腎為先天之本”,、“十二經之根”之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中,、老年人的腎臟將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衰老,。因人體素質不同,會出現(xiàn)不同的癥狀:有的人腳后跟疼,,有的人牙齒松動,、容易脫落,有的人性欲減退,、小便困難或淋漓不盡,,陽萎、早泄,,夜尿增多,,有的人入睡困難、失眠多夢,,有的人毛發(fā)脫落,、枯槁發(fā)白、耳鳴,、耳聾,、視力昏花、頭暈目眩,。但是,,尤為腳后跟痛的癥狀更多、更普遍,,老年人占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有此癥,,常常在忙了一天到晚上時疼痛加重。腎虧型足跟痛的治療方法是遠洋足跟痛貼組合,。足跟痛貼組合治療足跟痛的專用藥,,它能夠舒筋活血,清除寒邪之氣,,祛除疼痛,。足跟痛貼獨有的純中藥藥物成分,可快速疏通腳跟灶部位淤血,,滋潤跟腱軟骨,、跟墊;足泡浴劑能夠打通周圍血管,,清除阻礙血液正常流通的垃圾,,加速血液正常循環(huán)。一般貼藥后很快即有強大的祛痛作用,,強肝補腎,,強筋健骨,從根本上治愈足跟痛不復發(f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