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的技法
品茶的技法1. 香氣(基于嗅覺),; 2. 水性(包括了茶湯的柔順度,,綿滑度,粘稠度,,水路的粗細度等,,指的是茶湯對飲茶的通道造成了什么樣的刺激以及該類感覺的程度); 3. 喉感(人們常說的喉韻),; 4. 滋味(苦澀度對口腔中的各種部位造成的刺激和程度),; 5. 回味(飲茶過后口腔和舌面等部位的生津回甘情況)。 飲茶時,,同時使用著嗅覺和味覺,,把它們綜合在一起,這樣,,大腦接受到的就是一種“綜合信號”,。 1. 避開呼吸品嘗 這個過程可以用一泡較香的茶(譬如鐵觀音)來練習,目的是要學會在不呼吸的狀況下完成從茶湯入口到下肚的整個過程,。 其意義在于在茶湯入口時暫時摒棄和排除掉嗅覺的介入,,為以后的水性的體驗打下基礎。 方法是這樣的:在自然狀態(tài)下,,茶湯入口-用舌攪動一至兩秒中,,然后咽下,在整個過程中,,一定不能有“聞到任何氣味”的體驗,,反復幾次,若均能做到,,則說明掌握了該方法,。 2. 咀嚼茶湯訓練 以類似的動作來培養(yǎng)一種通過用口腔中上下鄂和舌的運動來體驗茶湯的湯感,為將來飲茶過程中對茶的粘稠度,,順滑度,,柔軟度的評估打下基礎。 3. 吞咽訓練 一般來說,,人吞咽湯水,,往往是會用舌的后部以及喉部的動作來共同完成; 但是這樣就會令舌面緊張,,因此而影響舌面中后部味蕾的感知力,。 所以,我們要求盡可能的放松舌頭,,盡可能的采用仰脖子的輔助動作來完成吞咽,,這樣,,舌面在此過程中就會得到相對的放松,味蕾對滋味評估就會客觀一些,。 這個練習可以先使用水進行鍛煉,,日常不妨多練練。 具體方法是:舌在口腔中平鋪,,呈自然放松狀態(tài),,然后用仰脖子的動作來吞咽,盡量放松并打開喉嚨,,要感覺到,,在很大程度上,水是自己“流下去”,,而不是有意的“咽下去”,。 4. 回氣訓練 茶的品飲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體味它的喉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喉韻”,,從而在回味中感到喉感的類別和強弱,,并從中得到深度的體驗。 吸一口氣,,但注意不要吸得太深,,然后閉口,讓氣息從鼻腔呼出,;在呼的時候,,需要感覺到“頓”感。這個“頓”感要在喉部,,而不是在鼻腔內,。 具體訓練方法是,在呼氣出喉的一瞬間,,用喉部擋下氣,,自鼻腔中發(fā)出類似“空”的聲響,聲音要發(fā)在喉部,,而不是鼻腔內,,一般來說反復幾次即可做到。這將有助于喉感的體驗和評判,。 在日常訓練時,動作和聲音都可以夸張一些,,但是在具體飲茶時則不需要出聲,,關鍵是掌握了此種感覺就好。 品飲的基本程序分為以下幾步: 舉杯--嗅香,; 這一過程主要體驗其茶湯有無香氣并對其類別和程度做出評估判斷 調整呼吸,; 目的在于讓鼻子休息 飲湯,;不用吸,喝一口,,大概普通小盅的二分之一左右 咀嚼茶湯,;兩三下即可,判斷其粘稠度和柔和度以及融合度 吞咽,;這一過程應注意茶湯過舌后部和喉的感覺,,評估其水路的粗細 回氣;閉住嘴,,從鼻腔將氣呼出,,注意其有無喉感并評估其深度和程度類別 回味;主要體驗口腔中各個部位的觸感,,苦澀味,,收斂性,并對其程度做出評估,。 在品飲過程中,,每一步驟一定要將注意力只放在這一項上,即要專注,。 嗅香時,,要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鼻腔中,努力分辨其嗅覺的種類和強度,;因為調整呼吸后,,香氣的概念和感覺將不再存在; 飲湯和咀嚼茶湯時,,應將注意力放到“湯感”上,,評估其柔軟度,粘稠度,,潤滑度,; 在吞咽的時候,注意力則應當集中在對茶湯經過舌,,喉,,到達胃的整個過程的關注上。 回氣的過程尤其重要,,若是在之前的過程中有呼吸動作,,則這個階段受到的影響就非常大了?;貧鈺r注意力的重點要放在“喉部”,,這個對于方家常說的很多名優(yōu)茶的“喉韻”都有較大的評判意義。 而當“喉感”體會過后,,注意力則應當馬上轉移,,放到口腔和舌面上,,此時,對滋味和生津回甘程度要做出準確的評估,,時間和程度和區(qū)域的概念必須非常明確,,這個,也是一泡茶中內涵物質的客觀呈現(xiàn),。 關于聞香第一,;茶匙聞香 從茶匙中聞到香味是要從最高溫聞,溫度漸降,,香氣可能有變化,,都要把握住。而且最好連溫度低到室溫時都要仔細聞,,不僅可以欣賞茶葉的香氣,,并且可以分辨出茶的好壞,,甚至制茶手法如何,!在最高溫時,會有嗆鼻的感覺,,只有部份的茶湯在最高溫時會嗆出香味來,,如果是這種情形,沖泡時,,盡量再掌握住更高溫泡,,可以再沖泡出另外不可知的香味!經過幾秒之后,,香味就開始呈現(xiàn),,由淡轉濃,再由濃轉淡,,這是第一道香,。之后另一種香味就會慢慢呈現(xiàn),也是由淡至濃,,由濃至淡。一層接著一層,,甚至到室溫時,,都還有香味,人家所說杯底留香的茶就是這樣,!在聞香的時候,,通常嗅覺會疲憊,就是「久不聞其香」的意思,,所以應當每聞幾秒就將聞香杯移開幾秒,,讓嗅覺接觸到新鮮空氣!在現(xiàn)今的茶葉,,除非是三四年株采的茶葉,,否則火氣太大不容易聞到杯底香!焙的越重,,香氣的數(shù)量就越減,,恐怕這個道理有些焙茶人還不知,但是,,泡茶人在選購時,,應當知道! 第二,;從茶湯中品出香 選購茶葉時的試泡,,香氣的表現(xiàn)常被火氣包住了(剛焙過的茶,火氣自然在),,所以要問清楚焙火的時間,,在品咂之后才得以監(jiān)別。但是選茶比較好的方式,,并非聞香,,而是品滋味。滋味濃者,,香氣在往后的表現(xiàn)會比較好,。當然,剛制成的茶葉,,如果焙火重,,香氣又足,保持新鮮的感覺(香氣會轉,、滋味會跳,、喝了之后會感到鮮活),當然是等級以上的茶葉,!第二種是茶湯,。有些茶,用湯匙或許聞不出香氣來,,可是在入口時,,會有香氣表現(xiàn)出來,。當然,,跟聞茶匙一樣,,溫度漸減,,香氣會有變化,。不過,可能在一兩個月后,,會發(fā)覺入口的香氣漸減,,這是茶葉內部進行反應的緣故,屬于正常,,或許在別的地方表現(xiàn)更佳的感覺,!早期有人說那是「走味」!如果對于茶葉的后發(fā)酵有一定的認識,,我想,,「走味」不見得是件壞事。覺得茶葉的狀況值得珍藏,,將他冰在冰箱中的冷藏庫,,可減緩茶葉的變化,! 第三種是喝完之后,從口中吐出來的香氣,。會發(fā)覺呼吸之間,,有香氣在口中徘徊,。就例如普洱茶,,有時候在聞香杯,、飲用時聞不到某種香氣,飲完后會發(fā)覺有一種清香存在,。 口中對于香氣最敏感的地方是口中上顎跟鼻腔的交接處,,所以,評監(jiān)比賽茶時,,評審都會將少量茶湯飲入口中時,,稍微低頭,從嘴唇的左邊和右邊吸入空氣,。當吸入空氣時茶湯混著空氣在口鼻交界處翻攪,,容易讓嗅覺感受到茶湯的香氣。當然我們喝茶時也可以這樣做,。雖然這是很高竿的品監(jiān)方法,但是建議兩點:剛開始時「刺激性」太大,,恐怕要經過個一年半載后,,嗅覺才能適應,;容易嗆到,入口茶湯盡量少,,吸入空氣時先輕輕吸,,習慣后再加重。 茶湯飲下,,口中有翻攪的動作,例如吸氣,、吞口水的動作,,可以聞到茶的香氣。尤其是飲入濃茶時,,茶香會漸漸由口腔翻攪而顯現(xiàn)出來,。早期,有人用小壺泡(孟臣壺),,泡出來的茶湯雖然少但濃得讓人皺眉頭,,但是,茶香,、滋味漸漸呈現(xiàn)出來的那種感覺回甘,。回甘的茶,,讓人有余味無窮的感覺,!但是并非所有的茶都會有回甘的現(xiàn)象。所以這種感覺要好好體會,。茶湯下肚后,,輕咳,,會有甘味和香氣跑出,。 對于茶香,、滋味的監(jiān)賞,,是需要用心體會的。專心是不二法門,。 我的經驗,,茶香能溶于茶湯的茶,是好茶 兩泡茶孰優(yōu)孰劣 比較香氣,那個好那個純 口感那個不苦哪個不澀,哪個醇厚 葉底哪個更軟亮更漂亮 耐泡度那個強 收斂性哪個好(收斂性是口腔有緊繃感) 回甘不知道 還有看杯子 好的茶那茶湯杯子永遠是倒不完的 轉來的茶技法傳統(tǒng)泡法 一.特色:道具簡單,泡法自由十分適合大眾飲用,。 二.沖泡步驟: 燙壺:將沸水沖入壺中至溢滿為止. 倒水:將壺內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這是比較講究的置茶方式,,將一茶漏斗放在壺口處,然后用茶匙撥茶入壺,。 注水:將燒的水注入壺中,,至泡沫溢出壺口。 倒茶: 1.先提壺沿茶船沿逆行轉圈,,用意在于刮去壺底的水滴,,俗稱“關公巡城”(是因為一般壺都是紅色,剛從茶池中提出時熱氣騰騰,有如關公威風凜凜,帶兵巡城),注意磨壺時的方向,,右手執(zhí)壺的歡迎喝茶時要逆時針方向磨,,送客時則往順時針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壺,則反之,。 2.將壺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湯均勻。 3.另一種均勻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壺輪流給幾杯同時倒茶,,當將要倒完時,把剩下的茶湯分別點入各杯中,,俗稱“韓信點兵”,。注意倒茶時不能一次倒?jié)M一杯,至七分滿處為好,。 分茶:將茶中的茶湯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滿為宜。 奉茶:自由取飲,,或由專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將壺中茶渣清出。 以備后用:客人離去后,,洗杯,,洗壺以備下次用。 安溪泡法 1.特色:安溪式泡法,,重香,,重甘,重純,,茶湯九泡為限,,每三泡為一階段。第一階段聞其香氣是否高,,第二階段嘗其滋味是否醇,,第三階段看其顏色是不有變化。所以有口訣曰: 一二三香氣高,。 四五六甘漸增,。 七八九品茶純。 2.沖泡步驟: 備具:茶壺的要求與潮州式泡相同,安溪式泡法以烘茶為先,,另外準備聞香杯,。 溫壺、溫杯:溫壺時與潮州無異,,置茶仍以手抓,,唯溫杯時里外皆燙。 烘茶:與潮州式相比,,時間較短,,因高級茶一般保存都較好。 置茶:置茶量依茶性而定,。 沖水:沖水后大約十五秒中即倒茶,。(利用這時間將溫杯水倒回池中)。 倒茶:不用公道杯,,直接倒入聞香杯中,,第一泡倒三分之一,第二泡依舊,,第三泡倒?jié)M,。 聞香:將品茗杯及聞香杯一齊放置在客人面前。(品茗杯在右,聞香杯在右) 抖壺:每泡之間,,以布包壺,,用力搖三次。(抖壺是使內外溫度,開水沖入后不搖是為使其浸出物增多,。這與潮州式在搖壺意義恰恰相反,,因為所用的茶品質不同。 注:安溪在福建省南安縣西,,產茶自古聞名,。安溪式的泡法是用鐵觀音,武夷茶之類的輕火茶,。 潮州泡法 1.特色:針對較粗制的茶,,使價格不高的一般茶葉能泡出不凡的風味。講究一氣呵成,,在泡茶過程中不允許說話,,盡量避免干擾,使精,、氣,、神三者達到統(tǒng)一的境界。對于茶具的選用,,動作,,時間以及茶湯的變化都有極高的要求,。(類似于日本茶道,只比其遜于對器具的選用) 2.沖泡步驟: 備茶具:泡茶者端坐,,靜氣凝神,,右邊大腿上放包壺用巾,左邊大大上腿放擦杯白巾,,桌面上放兩面方巾間放中深的茶匙,。 溫壺、溫盅:滾沸的熱水倒入壺內,,再倒入茶盅,。 干壺:持壺在包壺用巾布上拍打,水滴盡后輕輕甩壺,,向搖扇一樣,,手腕要柔,直至壺中水份完全干為止,。 置茶:以手抓茶,,視其干燥程度以定烘茶長短。 烘茶:置茶入壺后,,若茶葉在抓茶時,,感覺未受潮,不烘也可以,,若有受潮,則可多烘幾次,。烘茶并非就火爐烤,,而是以水溫烘烤,如此能使粗制的陳茶,,霉味消失,,有新鮮感,香味上揚,,滋味迅速溢出,。(潮州式所用的茶壺密封性要很好,透氣孔要能禁水,,烘茶時可先用水抹濕接合處,,以防沖水時水份滲進。) 洗杯:洪茶時,,將茶盅內的水倒入杯中,。 沖水:烘茶后,把壺從池中提起,,用壺布包住,,搖動,,使壺內外溫度配合均勻,然后將壺放入茶池中,,在將適溫的水倒入壺中,。 搖壺:沖水滿后,迅速提起,,至于桌面巾上,,按住氣孔,快速左右搖晃,,其用意在使茶葉浸出物浸出量均勻,。若第一泡搖四下,則第二泡,,第三泡則順序減一,。 倒茶:按住壺孔搖晃后,隨即倒入茶海,。第一泡茶湯倒完后,,就用布包裹,用力抖動,,使壺內上下濕度均勻,。抖壺的次數(shù)與搖次數(shù)相反。第一泡搖多抖少,,往后則搖少抖多,。 分杯:潮州式以三泡為止,其要求是,,三泡的茶湯須一致,,所以在泡茶過程中不可分神,三泡完成后,,才可如釋重負與客人分杯品茗,。 注:以上只是潮州的雜派泡法。 宜興泡法 1.特色此種泡法是融合各地的方法,,研究出的一套合乎邏輯的流暢泡法,,講究水的溫度。 2.沖泡步驟: 賞茶:由茶罐直接將茶倒入茶荷(一種盛茶的專用器皿,,類似小碟),。由專人奉至飲者面前,以供其觀看茶形,,聞取茶香,。 溫壺:將熱水沖入壺中至半滿即可,再將壺內的水倒出到茶池中,。 置茶:將茶荷的茶葉撥入壺中,。 溫潤泡:注水入壺到滿為至,,蓋上壺蓋后立將水倒入茶公道杯中。(目的是為茶葉吸收水份并可洗去茶的不潔之嫌,。) 〕 溫杯燙盞:將公道杯中的水再倒入茶盅中,,以提高杯的溫度,有利于更好的泡制茶葉,。 第一泡:將適溫的熱水沖入壺中,,注意時間以所泡茶葉的品質而定。 干壺:執(zhí)起茶壺,,先將壺底部在茶巾上沾一下,,拭去壺底的水滴。 倒茶:將茶湯倒入公道杯中,。 分茶:將公道杯的茶湯倒入茶杯中,,以七分滿為宜。 洗壺,、去渣:先將壺中的殘茶取出,,再沖八水將剩余茶渣清出倒入池中。 倒水:將茶池中的水倒掉,。清洗一切用具,,以備再用。 詔安泡法 1.特色:用于沖泡陳茶,,在紙巾上分出茶形,,以及洗杯的講究。 2.沖泡步驟: 備具:首先將布巾折疊整齊,,放在泡者習慣位置,,茶盤放在壺的正前方。 整茶形:因泡茶所用的者是陳年茶,,碎渣較多,,所以要整形,,將茶置于紙方巾上,,折合輕抖,粗細自然分開,。整理完茶形,,將茶葉置放桌上,請客人鑒賞,。 燙壺:燙壺時,,蓋斜置壺口,連壺蓋一起燙,。 置茶:燙壺用的水倒掉后,,蓋放在杯上,,等到壺身水氣一干即可置茶,將細末倒在低處,粗形倒近流口,,避免阻塞,。 沖水:泡沫滿溢壺口為止。 洗杯:詔安式所用茶杯為蛋殼杯,極薄極輕,,洗杯時將杯排放小盤中央,,每杯注水約三分之一,洗杯時雙手迅速將前面兩杯水倒人后兩杯,,中指托杯底,,拇指撥動,食指控制平衡,,在杯上洗杯,,動作必須俐落靈巧、運用自如,,泡茶的功夫高低從洗杯動作就可斷定,。 詔安式以洗杯來記量茶湯濃度,第一泡以雙手洗一遍,,第二泡以雙手洗一來回,,第三泡則以單手洗一循環(huán),主人喝的留在最后,,水溢杯后,,用中指擦掉一小部份水,食指,、拇指捏拿倒掉,。 倒茶:持別注意要輕斟慢倒,不緩不急,,以巡戈式倒法,,第一杯留給自己,因為含渣機會可能比較大,,茶流成滴即應停止,。以三巡為止,焙火較重的茶,,三巡后,,香味盡去,皆不取,。 清潔茶具:以備后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