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井閑話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載體,方言中的流行語則更加突出地反映了這個地域的市井文化,。上海人,,是由上海本地人與常住上海的外省籍人、外國人交融在一起構(gòu)成的,,上海文化也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結(jié)果,。《上海市井閑話》(阮恒輝吳繼平著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中介紹了很多上海流行語,,生動有趣,,兼容并蓄。 流行語與社會風(fēng)情 上海坊間流行語的變化,,尤其是其中語義的變化,,最能迅速地反映上海人的生活觀念與生活方式的變化。 不少老一代的上海人傳承了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和觀念,,十分注意過日子要“巴結(jié)”,。上海人說的“巴結(jié)”一詞,除了通用的“極力奉承”,、“趨炎附勢”的意義外,,本意卻是“勤快”、“節(jié)儉”的意思,。 老一代人尊奉的勤儉持家,、天晴還得防天雨的生活態(tài)度,在一些年輕人看來,,簡直是“老摳”(很吝嗇小氣之人),,不可理喻,甚至把他們視為“耿頭”(“耿頭”一詞,,在清代翟灝的《通俗編》里寫成“艮頭”),,即性格偏執(zhí)、頑固不化的人,,是“吃洋山芋長大搿”(“洋山芋”,,北方人叫“土豆”,、滬語讀音“土頭”,就是調(diào)侃老一代人腦筋太“土”,,跟不上趟兒,。)30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向前,,經(jīng)濟水平的迅速提高,,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和觀念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白領(lǐng)多了起來,。他們收入高,,有一定的文化層次,在追求時尚,、享受生活的同時,,也注重品位和風(fēng)度,很在意別人對自己在檔次和有“型”無“型”方面的評價,。 改革開放推動了科技的發(fā)展,,新產(chǎn)品層出不窮,顛覆了原先的生活習(xí)慣和生活方式,。比如,,大多數(shù)人成了“手機一族”。聊天,、“煲粥”,、發(fā)短信,,已經(jīng)成了一種時尚,,甚至變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于是,,上海話流行語里出現(xiàn)了“信生活”一詞,。 與此同時,電腦的迅速普及,,互聯(lián)網(wǎng)四通八達,,把地球變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 盜版現(xiàn)象很嚴重,,盜版光盤被稱為“地板”,,似乎自覺心虛,有些地下的味道,。因為“地”與英文字母D的滬語發(fā)音相同,,因此“盜版”也寫成“D板”。此外,,還有“內(nèi)存忒少”和“馬屁三”的說法,。前者原本是指電腦的存儲器容量太小,,轉(zhuǎn)指人的腦容量小、修養(yǎng)不足,、知識貧乏,;后者則是對MP3的戲稱。例如:“迪搿人勿來三,,‘內(nèi)存忒少’,,儂搭伊探討‘馬屁三’,賽過對牛彈琴,?!?這人不行,腦袋不好使,,你和他探討“MP3”好比是對牛彈琴,。) 以上這些可看出網(wǎng)絡(luò)語言對于上海話流行語的豐富和影響。 上品與扎臺型 在有一定文化層次的中青年中流行“上品”和“勿上品”的說法,。所謂“上品”是指人或物品的上檔次,、品位高、品質(zhì)好,?!拔鹕掀贰眲t正好相反。譬如:“小芳拉男朋友流里流氣,,一日到夜瞎混,,閑話么瞎講,格調(diào)老低,,一眼也‘勿上品’搿,。”(小芳的男朋友很流氣,,整日瞎混,,口無遮攔格調(diào)低,完全沒有品位,,檔次很低,。) 到20世紀(jì)八九十年代,一批評價人的新詞流行了起來,。比如:“有素質(zhì)”,,原指人的品質(zhì)和素養(yǎng),現(xiàn)擴指為基本素養(yǎng),、本事,、能耐。反之,,就是“嘸沒素質(zhì)”,?!暗梅帧保粋€人“有素質(zhì)”,,待人接物就會讓人滿意,、留下好印象,甚至為個人,、為群體爭得榮譽,。于是,在人們眼里,,這樣的人很“得分”,。“有腔調(diào)”,,原指人的表情與行為的樣子?,F(xiàn)擴指為:一指味道、模樣,,如,,“迪搿小人有點馬派搿‘腔調(diào)’”。(這小孩演得有點馬派的味道,。)還指能耐,、實力、來頭,?!靶聛黼〗?jīng)理蠻有眼‘腔調(diào)’搿?!?新來的經(jīng)理很有點能耐和來頭的,。)三指舉止打扮時髦瀟灑、有個性,、有品位,。“喔唷,,一身名牌,老有‘腔調(diào)’搿嘛,!”(嗬,,一身名牌打扮,很有派頭嘛,!) 近些年,,媒體輪番組織舉辦“型男超女”之類的“海選”活動。所謂“型男”,、“好男兒”等,,最主要的是這些哥們一定要“有型”,,也就是長相和形體要吸引人、有派頭,??墒且粋€人如果只是形體和長相漂亮而缺乏內(nèi)涵,他們就會被上海人文縐縐地捧為“繡花枕頭”——表面好看,,腹中稻草一包,。中青年人則更喜歡奚落他們?yōu)椤笆[油面孔”,還有歇后的“笨肚腸”半句不直講,,給留點兒面子,。 上海人習(xí)慣把有能力、有財力或有勢力,、有背景,,稱為“有力把”。就是有面子,、特別有辦法,。“路道粗”,、能辦事,,這叫“有派”。同樣——件事,,你去辦,,不成。他一去,,面子大,,人家給面子,辦成了,。 人既沒什么“素質(zhì)”,,也缺少“力把”,還要虛張聲勢靠吹牛顯示,、抬高自己,,這就叫死“扎臺型”?!芭_型”一詞,,本來指的是演員在舞臺上的藝術(shù)造型,它包括服飾,、扮相,、演員對藝術(shù)形象的創(chuàng)造演繹。但逐漸被引申為出彩、露臉,、掙得面子,。比如,“阿拉公司搿趟捐災(zāi)捐勒一千萬,,‘臺型’扎足,!”(我們公司這次賑災(zāi)捐款捐了一千萬元,露臉至極??!) 與“扎臺型”相對應(yīng)的,那就叫“坍招勢”,?!罢袆荨保巧虾T挕罢惺健钡淖円?,有一招一式之義,,原指演員在舞臺上展示的動作造型。形體優(yōu)美,,動作干脆利索,,亮相出彩,那么他的“招勢”會博得觀眾拍手叫好,。反之,,觀眾就會“噓”他“坍”了“招勢”。 一個人的一生,,不可能只“扎臺型”不“坍招勢”,。但有些人為了能“扎臺型”,喜歡“霍胖”(逞能,、充胖),,硬“摜派頭”?!皳ァ?,上海話里是“扔”、“摔”的意思,?!皳ヅ深^”是指擺闊、故意表現(xiàn)有財力或有身價的樣子,。如果“派頭”是硬著頭皮“摜”出來的,,那是要“摜”出事體來的。 上海話小字典 瓦要特……噢——以否定的感嘆語氣表示強烈肯定的色彩,,意即“太……了!” 蟹也會笑——戲喻絕對沒有可能的事,,荒謬可笑至極,。類似“太陽打西邊出來”之意,。 牛吃蟹——牛天性吃草,給牛吃蟹,,既不知貴賤也不識其味,,故借指不識貨,糟蹋浪費,。 三點七二搿平方——即13.8384,。滬語諧音“十三點不三不四”,意指為人處世輕浮,、癡癲,、言行舉止不正經(jīng)。 長得有創(chuàng)意——諷刺長相別扭,、不協(xié)調(diào),、難看。 額角頭碰著天花板——指鴻運高照,、運氣出奇地好,。 霉頭觸到九十六——指倒霉透頂、運氣不好到極點,。也有說成“霉頭觸到哈爾濱”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