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
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地下根莖,,主產(chǎn)于四川,、湖北、安徽,、江蘇,、河南、浙江等地,,以四川者所產(chǎn)者質(zhì)量為好,。半夏藥材以個(gè)大、皮凈,、色白,、質(zhì)堅(jiān)實(shí),粉性足者為佳,?!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謂半夏主“傷寒,寒熱心下堅(jiān),,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止汗”,?!秱摗啡?8方次,《金匱要略》人36方次,。
●原文考證
最大量方( 2升):大半夏湯
大半夏湯治“胃反嘔吐者”(十七)
次大量方(1升):麥門冬湯,、小半夏湯、小半夏加茯苓湯,、半夏厚樸湯
麥門冬湯治“大逆上氣,,咽喉不利”者(七)。
小半夏湯治“嘔家……不渴”(十二),。
小半夏加茯苓湯治“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十二),。
半夏厚樸湯治“婦人咽中如有炙臠”,?!靶貪M心下堅(jiān),,咽中帖帖如有炙臠,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千金》),。
從上可見,大劑量半夏用于治療嘔吐以及咽喉部癥狀,。
最簡方(2味):小半夏湯,、半夏干姜散、生姜半夏湯,、半夏麻黃丸
小半夏湯治“嘔家……不渴”(十二),;‘‘諸嘔吐,谷不得下者”(十七),。
半夏干姜散治“干嘔吐逆,,吐涎沫’’(十七)。
生姜半夏湯治“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徹心中憒憒然無奈者”(十七),。
以上3方均為半夏配姜,,用于治療嘔吐而不渴或吐涎沫者。
半夏麻黃丸主治“心下悸者”(十六),。
次簡方(3味):苦酒湯,、半夏湯
苦酒湯為半夏與苦酒、雞子白同用,,治“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312),。
半夏湯為半夏與桂枝、甘草同用,,治“少陰病,,咽中痛,,,(313),。
以上兩方均治咽痛。
加半夏湯:葛根加半夏湯,、黃芩加半夏生姜湯,、茯苓甘草五味姜辛加半夏湯,、越婢加半夏湯
葛根加半夏湯治“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33),。
黃芩加半夏生姜湯治“太陽與少陽合病,……若嘔者”(172),。
茯苓甘草五味姜辛加半夏湯治“支飲者,,法當(dāng)冒,冒者必嘔,,嘔者復(fù)內(nèi)半夏”(十二),。
以上3方因嘔加半夏。
越婢加半夏湯治“咳而上氣,,……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七),;而無半夏的越婢湯則治‘‘惡風(fēng),,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xù)自汗出,無大熱”(十六),??梢姡蚩却影胂???贾倬爸慰却男∏帻垳⒑駱懵辄S湯,、射干麻黃湯中均有麻黃半夏,,則提示半夏配麻黃治咳喘。
去半夏方: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
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治“瘧病發(fā)渴者”(四),。因渴,,而去半夏,則適用半夏的患者必?zé)o口干舌燥這一點(diǎn)就能明確了,。
加味方:厚樸七物湯,、竹葉湯、白術(shù)散
厚樸七物湯條下有“嘔者加半夏五合”(十),。竹葉湯條下有“嘔者,,加半夏半升”(二十一)。白術(shù)散條下有“心煩吐痛不能食飲,加細(xì)辛一兩,,半夏大者二十枚”(二十),。3方均因嘔吐加半夏。
●仲景方根
半夏生姜或干姜:主治惡心嘔吐而不渴者,。方如生姜半夏湯,、小半夏湯、半夏干姜散,。半夏與姜的主治相似,,兩者同用,,不僅可以增效,,而且能解半夏毒。現(xiàn)藥方所售制半夏,,多為姜制,。
半夏茯苓:主治惡心嘔吐而眩悸者。方如小半夏加茯苓湯,、半夏厚樸湯,。所謂眩悸者,即為眩暈,、恍惚感,、心悸、肉跳動(dòng),,易驚恐,,失眠等精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
半夏栝蔞實(shí):主治胸悶胸痛者,。方如小陷胸湯治“小結(jié)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138),;栝蔞薤白半夏湯治“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九),。如此配合,多用于肺部感染,、心臟病以及上消化道疾病,。
半夏附子(烏頭):主治腹大痛而嘔吐者。方如附子粳米湯治“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十);赤丸治“寒氣厥逆”的腹痛(十),。半夏附子有止痛作用,。
半夏麻黃:主治咳喘而嘔者。方如半夏麻黃丸,、小青龍湯,、射干麻黃湯、厚樸麻黃湯,、越婢加麻黃湯等,。
半夏厚樸生姜:主治腹?jié)M而嘔或咽喉異物感。方如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治“發(fā)汗后,,腹脹滿者”(66),;半夏厚樸湯治“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厚樸七物湯主治“病腹?jié)M”而嘔者(十),。
半夏人參:主治嘔吐或噫氣不止,,心下痞硬者。方如干姜人參半夏丸治“婦人嘔吐不止”(二十),;旋覆代赭湯治‘‘傷寒發(fā)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161);大半夏湯治“胃反嘔吐”(十七),;“嘔,,心下痞硬者”(《外臺秘要》)。
半夏麥門冬人參甘草:主治咳逆嘔惡而虛贏少氣者,。方如竹葉石膏湯主治“傷寒解后,,虛贏少氣,氣逆欲吐”(397),。麥門冬湯主治“大逆上氣,,咽喉不利”(七)
方 名 半夏用量 主要配伍
生姜半夏湯 半斤 生姜汁
小半夏湯 1升 生姜
半夏干姜散 等分 干姜
小半夏加茯苓湯 1升 茯苓生姜
半夏厚樸湯 1升 茯苓生姜厚樸 干蘇葉
小陷胸湯 半升 栝蔞實(shí)黃連
栝蔞薤白半夏湯 半斤 栝蔞實(shí) 薤白 白酒
附子粳米湯 半升 附子甘草大棗 粳米
赤丸 4兩 烏頭茯苓細(xì)辛
半夏麻黃丸 等分 麻黃
射干麻黃湯 8枚 麻黃生姜細(xì)辛 五味子 紫菀 款冬花 射干
小青龍湯 半升 麻黃干姜 細(xì)辛五味子 甘草 桂枝 芍藥
厚樸麻黃湯 半升 麻黃干姜細(xì)辛五味子厚樸 石膏 杏仁 小麥
越婢加半夏湯 半升 麻黃石膏生姜大棗 甘草
葛根加半夏湯 半升 麻黃葛根甘草 芍藥 桂枝 生姜 大棗
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半升 厚樸生姜甘草 人參
厚樸七物湯(加減) 5合 厚樸生姜大黃 甘草 枳實(shí) 桂枝 大棗
大半夏湯 2升 人參白蜜
旋覆代赭湯 半升 人參生姜旋覆花 代赭 甘草 大棗
干姜人參半夏丸 2兩 人參干姜
竹葉石膏湯 半升 麥門冬人參甘草竹葉 石膏 粳米
麥門冬湯 1升 麥門冬人參甘草 粳米 大棗
半夏瀉心湯 半升 黃連黃芩干姜 甘草 人參 大棗
生姜瀉心湯 半升 黃連黃芩干姜 甘草 人參 大棗 生姜
甘草瀉心湯 半升 黃連黃芩干姜 甘草 大棗 人參
●藥證發(fā)揮
半夏主治嘔而不渴者,兼治咽痛,、失音,、咽喉異物感、咳喘,、心下悸等證,。
嘔有惡心、干嘔,、喜嘔,、胃反之分,,均為半夏主治,但患者大多不渴,。所謂的不渴,,為口腔無明顯干燥感,也沒有明顯的口渴感,,甚至經(jīng)常泛吐清稀的唾液或胃內(nèi)水液,,其舌面也可見濕潤的黏膩的舌苔。相反,,如果患者有嚴(yán)重的口渴感,,或者舌面干燥無津,雖然有嘔吐,,也不宜使用半夏,。
嘔,不僅僅是即時(shí)性的癥狀,,應(yīng)當(dāng)將其看做是一種體質(zhì)狀態(tài),。仲景有“嘔家”的提法,是指某種經(jīng)常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癥狀的體質(zhì)??梢妵I家易于出現(xiàn)半夏證,。
嘔家的具體特征,張仲景沒有詳細(xì)解釋,,筆者試述如下:營養(yǎng)狀況較好,,目睛有光彩,膚色滋潤或油膩,,或黃黯,,或有浮腫貌,但缺乏正常的光澤,;形體藍(lán)不贏瘦,,肥胖者居多。主訴較多而怪異,,多疑多慮,,易于精神緊張,情感豐富而變化起伏大,,易于出現(xiàn)惡心感,、咽喉異物感、黏痰等,。脈象大多正常,,或滑利,。舌象多數(shù)正常,或舌苔偏厚,,或干膩,,或滑苔黏膩,或舌邊有兩條由細(xì)小唾液泡沫堆積而成的白線,,或有齒痕舌,。這種體質(zhì),筆者稱之為“半夏體質(zhì)”,。
凡半夏體質(zhì)患者的咽痛,、失音、咽喉異物感,、咳喘,、心下悸等,均可使用半夏,。其中咽喉異物感最有特點(diǎn),。“婦人咽中如有炙臠”,,這是對咽喉異物感的形象描述,。此外,胸悶,、壓迫感,、堵塞感、痰黏感等,,也可歸于咽喉異物感,。咽喉異物感常常導(dǎo)致惡心嘔吐。這成為使用半夏的重要特征,。
從半夏主治及兼治的病癥來看,,具有兩個(gè)特點(diǎn):一是感覺異常樣癥狀。半夏所主治的嘔吐,,本是一種異常的反射,。半夏厚樸湯主治咽中如有炙臠,實(shí)無炙臠,,純屬一種感覺異常,。此外,麻木感,、冷感,、熟感、堵塞感,、重壓感,、痛感,、癢感、悸動(dòng)感,,失去平衡感,、恐怖感、音響感,。由感覺異常導(dǎo)致的異常的反射和行為,,如惡心、嘔吐,、食欲異常,、性欲異常、語言異常,、睡眠異常,、情感異常等,都有使用半夏的可能,。二是咽喉部癥狀,。惡心、嘔吐,、咽痛,、失音、咽中如有炙臠等,,均為咽喉部的癥狀,。在精神緊張、抑郁,、焦慮、恐懼時(shí),,以上癥狀極易出現(xiàn),。
半夏與甘草均治咽痛,但甘草所治的咽痛以紅腫干痛為主,,而半夏所治的咽痛,,咽喉常有異物感或黏痰、多惡心,。半夏與干姜均治不渴而嘔吐,,舌苔多膩,但兩者主治有上下之別,,半夏主治以咽喉部的異物感,,胸部的重壓感為主,而干姜主治以嘔吐涎水,、腹瀉呈水樣便為主,。
張仲景用半夏有兩個(gè)劑量段,,大量(2升)主治嘔吐不止,小量(半升)主治咳喘,、失音,、心悸、惡心等,,或配麥冬?,F(xiàn)代有人則認(rèn)為小量(15g左右)止嘔,中量(20~30g)催眠,,大量(40g)止痛,。
●常用配方
①半夏25g生姜24g(《金匱要略》小半夏湯)
應(yīng)用:本方是止嘔專方。凡嘔吐而不渴者多用之,。
②半夏50g人參9g或黨參15g 白蜜40m1(《金匱要略》大半夏湯)
應(yīng)用:嘔吐呈慢性化,,患者全身狀況差的疾病,如腫瘤,、慢性胃病,、神經(jīng)性嘔吐等。
③半夏25g生姜24g茯苓12g(《金匱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湯)
應(yīng)用:以惡心嘔吐為主訴的疾病,,如神經(jīng)性嘔吐,、腸粘連、幽門梗阻,、十二指腸壅積癥,、妊娠嘔吐、腫瘤化療毒副反應(yīng)等,。對于惡心吐水者,,以及嘔吐、心下悸,、失眠多夢者,,本方最為適宜。
④半夏12g 陳皮6g 茯苓12g 甘草3g 生姜3片(《和劑局方》二陳湯)
應(yīng)用:適用于惡心嘔吐,、噯氣,、呃逆、咳嗽,、脹滿,、頭眩心悸者。廣泛用于精神神經(jīng)疾病,、消化系統(tǒng)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
⑤半夏25g 厚樸9g 茯苓12g 蘇葉6g 生姜15g(《金匱要略》半夏厚樸湯)
應(yīng)用:以咽喉異物感,、惡心嘔吐,、胸悶腹脹為特征的疾病,,廣泛用于精神神經(jīng)疾病、消化系統(tǒng)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等,。筆者經(jīng)驗(yàn),在全身體征無明顯病理改變,,各種檢查排除器質(zhì)性病變的情況下,,患者出現(xiàn)的以上異常感覺,可以使用本方,。神經(jīng)癥,、圍絕經(jīng)期綜合征、慢性咽喉炎,、聲帶疾病,、哮喘、小兒厭食癥,、結(jié)腸炎,、帕金森病、胃腸型感冒等,,均有使用本方的機(jī)會,。
⑥半夏12~20g茯苓20g 陳皮10g甘草5g 枳實(shí)lOg姜竹茹10g生姜3片 大棗12枚(《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溫膽湯)
應(yīng)用:以惡心嘔吐、眩暈,、心悸,、失眠、易驚為特點(diǎn)的疾病,,如內(nèi)耳眩暈癥,、偏頭痛、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神經(jīng)癥、恐懼癥等,。臨床對有強(qiáng)烈精神刺激誘因,見失眠多夢,,且多噩夢者,,本方最有效果。如果面紅,、口苦者,,可加黃連,名黃連溫膽湯,。心膽虛怯,,觸事易驚,,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悸煩悶,,坐臥不安等,加酸棗仁,、遠(yuǎn)志,、五昧子、地黃,、人參,,去竹茹,名十味溫膽湯,。
⑦半夏12g白術(shù)12g天麻1Dg茯苓12g陳皮5g甘草3g生姜3片大棗10枚(《醫(yī)學(xué)心悟》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
應(yīng)用:以眩暈頭痛,、腹脹嘔吐、腹瀉為特征的疾病,,如內(nèi)耳眩暈,、腦血管疾病。
⑧半夏12g黃連3g黃芩9g干姜9g人參9g或黨參15g甘草9g大棗12枚(《傷寒論》半夏瀉心湯)
應(yīng)用:以惡心嘔吐,、心下痞,、煩熱、腹瀉為特點(diǎn)的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潰瘍、食道炎,、口腔潰瘍,、神經(jīng)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