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山東省平陰縣實驗小學校本教研的新探索 ■廉德忠 陶繼新 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對學校教研方式,、教師培訓提出了更新及更高的要求。山東省平陰縣實驗小學以改革集體備課方式為突破口,,開展了課例式備課,,走出了一條校本教研的新路子。 2003年至今,,平陰縣實驗小學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根據(jù)學校實際,發(fā)揮學科組集體智慧,,開展了課例式備課活動,。此項活動,與以前開展的教研活動一脈相承,,是集體備課形式的創(chuàng)新之舉,。 把課例研究做成精品 課例式備課,就是將以往的教師備課“獨角戲”改為學科教師備課“大合唱”,。其基本流程可以概括為“三上”,、“兩備”:“一上”是先以學科組為單位,精選一個課例,,在集體研究形成一定共識的基礎上,,由第一位教師執(zhí)教,大家共同觀摩,。之后,,以“一上”為課例進行第一次研究,對“一上”教案進行修改和校正后形成新教案,。然后進入“二上”,,即第二位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大家再次進行集體觀摩,。隨后,,以“二上”為課例進行研究,,修改教案,再由第三位教師第三次上課,,課后再評,,看上次出現(xiàn)的問題解決了沒有,又出現(xiàn)了什么新情況,,今后教學怎樣修正,,在此基礎上形成精品教案,為下一輪研究提供范例和樣本,。 平陰縣實驗小學實行的是年級組負責制,,語文、數(shù)學等大的學科,,一般有5-6名任課教師,,其他學科一般也有2-3人。學校根據(jù)同學科組人數(shù)的多少,,將教師劃分成若干課例小組,,各個小組每個學期選取1-2個課題進行課例式備課的研究。同時,,要求所選課題由參加課例研究的教師共同確定,,要有研究深度和活力,具有典型性,。為了保證課例式備課的效益和作用,,學科組還打破常規(guī)的課表安排順序,參與同一課例研究的教師按先后排定課程表,,參與研究的教師至少3-5人,,“三上”、“兩備”一個流程下來,,一般1-2周,,從時間上保證了這項研究的順利開展。那么,,一個學期只參加1-2個課例研究,,是不是太少了?面對這樣的疑惑,,校長俄立華解釋說,,這種安排,既不至于打亂正常的教學秩序,,又利于把課例做實,、做活,形成精品,。教師們可以舉一反三,,應用于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從而保證了這項教研活動的實效性和示范性。 教研既要做新也要做實 “‘一上’講清楚了4角是0.4元,,1元2角是1.2元問題,,但沒能解決0.4中的‘0’和1.2中的‘1’的區(qū)別,學生學到的知識不成體系,。‘二上’要采取辦法進行修正,。”這是王國珍老師對市優(yōu)質(zhì)課一等獎獲得者趙傳香老師“一上”之后的質(zhì)疑。像這樣的質(zhì)疑,、討論在平陰縣實驗小學課例式備課流程中已經(jīng)成了習慣和和不可少的程序,。 據(jù)介紹,平陰縣實驗小學的課例式備課對整個流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作出了詳細規(guī)定,,學校還專門組織有關人員進行目的性和有效性評估。每周四下午放學后一個半小時,,是各學科組沙龍時間,。老師們以課例研究組為單位,三五成團圍坐在一起,,或“說”或“評”本周研究課例,。整個研究過程,從資料的搜集,、整理,、分析與取舍,到幾上幾評,,充分發(fā)揮了集體的作用,。每次上課之前或者上課后,他們都以課例研究組為單位,,進行說課或評課,。上課之前的“說”,主要圍繞目標確立,、方法選定,、學習流程預設等,進行“沙龍式”討論,,在集體碰撞中,,形成共識,完善教學設計,。課后的“評”主要針對課例進行反思,、總結,解決暴露的問題,,為下次備課,、上課提供實踐依據(jù),。一個課例完成,教師們至少參加過四次“沙龍”,。該校曾獲山東省課堂教學評比一等獎的孫海燕老師說:“千萬不要小看了這種形式的沙龍,,它對每個人的成長都有巨大作用。就拿我來講,,本來以為自己不錯,,經(jīng)過沙龍,發(fā)現(xiàn)自己有很多不研不知道的地方,。” 校長俄立華對開展課例式備課活動,,提出了一個要求,就是既要重結果,,看老師們通過活動提高了多少,,有沒有實實在在的進步;更要重過程,,看老師們在活動中怎么做,、怎么學、做什么,、學什么,。 怎樣讓每個參與研究的教師都能獲得提升呢?該校采取了一定措施,,把骨干教師靈活安排在“一上”,、“二上”、“三上”的位置,。在“一上”中安排省市縣教學能手,、優(yōu)秀教師,是為了提高課例式備課第一個關口的臺階,,“二上”,、“三上”的教師為趕超名師,會千方百計提高備課的質(zhì)量和水平,。韓風云老師就多次進行“一上”,。她說,有很多年輕教師經(jīng)過課例研究之后,,上課的水平相當高,,成長很快。安排骨干教師進行“二上”,,主要是為了引領教師對課例進行反思和改進,,承上啟下,共同提升,。正是有了“一上”的引領和帶動,,有了“二上”的前后相承,,校本教研的水平才能得到提升。 集體備課不僅僅局限于形式上的你一言,、我一語,,研討內(nèi)容的深度和廣度,研討的方式都隨之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名師搭建的臺階越高,,其引領和帶動的作用就越大,所有教師的教學水平在不自覺中得到了提升和鍛煉,。在近幾年山東省,、濟南市組織的教學大賽和優(yōu)質(zhì)課評比中,平陰縣實驗小學的教師有近百人次獲獎,,并參與省內(nèi)外的交流和展示,。同時,他們的教學水平得到了同行的充分認同和鼓勵,,多項國家,、省、市課題在這里生根,、開花,、結果,。 校本培訓打造卓越學習團隊 課例式備課植根于學校,,立足于過程,全員受訓,,有效破解了一系列難題,,不僅僅探索出了一條校本教研的新路子,形成了40多個精品教案,,更重要的是促進了教師團隊整體素質(zhì)的提升,。通過多次的上課、備課,,特別是將鮮活的課堂教學實例作為下一次備課的有效“營養(yǎng)成分”,,促使教師不僅自己搜集整理與教學有關的書面性資料,更為重要的是將其他教師的課堂教學作為備課的第一手資料,。書面性資料有教師無學生,,散亂無形,但經(jīng)過一番研究的課堂卻不僅有師有生,,而且有色有聲,,所選知識性資料、教學法資料充分展現(xiàn),,便于分析優(yōu)缺,,決定取舍,。參與研究的教師要不斷對研究課例進行反思、評論,、交流,,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的能力相應提高,。 課堂上,教師的注意力不再只盯著教案走過場,,而是更為關注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課堂節(jié)奏及時調(diào)整,能獲得最佳課堂效果,,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也隨之提升,。 新課改提倡人人成為研究型教師,很多教師感覺離這個目標太遙遠,,課例式備課引領著平陰縣實驗小學的教師們不知不覺地實現(xiàn)著這個目標,。名師對課例式備課的研究,加強了他們對校本教研的開發(fā)與實施,,促使他們形成了個人的教學風格,;中年教師深入開展了行動研究,反思,、重整個人的教學行為,,升華個人的教學經(jīng)驗,實現(xiàn)較好的教學業(yè)績,;青年教師結合課例式備課研究,,了解教育原理,把握教學規(guī)范,,站穩(wěn)講臺,,養(yǎng)成了勤于反思、善于總結的習慣,。校長俄立華不無自豪地說:“我們開展的課例式備課,,為教師學習和發(fā)展搭設了一個高臺,建構了全方位深層次的學習型組織,,打造了一個有能力,、有學識、有潛力的卓越團隊,。” 《中國教育報》2008年5月9日第5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