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問題,,沉著應對——高考作文臨考應急措施 問題一:看到作文題目心里就發(fā)慌 措施: 1,、保持心理平衡 2、閉目養(yǎng)神做個深呼吸,,讓全身放松,,沖淡緊張情緒 3、反復默念考試題目,,及時記下頭腦中迸出的思維火花,。 問題二:擔心跑題,心里沒底 措施: 1,、將話題背景材料,,內容要點一一進行分解 2、把題目中暗示的內容補充出來 3,、確定哪些要點是主要的 4,、將話題關鍵詞語擴展成一個判斷句,,以此為作文中心 5,、在作文中反復出現話題中心詞 問題三:一時不知如何擬題 措施: 1、從話題材料中找一個關鍵詞或關鍵句作為標題,,最好是能反映材料的主旨的 2,、用文章的觀點作標題,,語言要簡潔 3、暫定一個題目,,等文章寫好后再做修改 4,、用切合文章主題的詩文名句做標題 問題四:不知選擇哪一種文體 措施: 1、選擇自己最擅長的文體 2,、選擇自己有材料儲備的文體 3,、平等條件下優(yōu)先考慮記敘文 問題五:難以開頭 措施: 1、記敘文從懸念起筆 2,、議論文從觀點起筆 3,、從簡明材料引述中起筆 4、用設問引出話題起筆 問題六:找不到所需要的材料 措施: 1,、從課本中找材料,,特別是語文、歷史,、政治等人文學科 2,、從最近看到的電視、聽到的新聞中找材料 3,、從家庭生活中找材料 4,、從身邊生活中找材料 5、從語文教材中找材料 6,、從眼前的語文試卷中找材料 問題七:想所創(chuàng)新,,怕出差錯 措施: 1、選擇新鮮材料,,給評卷老師以創(chuàng)新感 2,、選擇與眾不同的表現形式。如日記,、書信,、小小說等 3、換一個角度思考,。一般人總是從正面表現話題主旨,,你可以試著從側面出擊 4、從一個新的角度引述分析材料 5,、表述同一個意思,,如果換一種廉潔,可以增添新意 問題八:不知語言如何出彩 措施: 1,、采用短句子,,句子過長容易拖沓,并且容易產生語病,短句顯得精煉 2,、多用修辭句,,比喻、擬人,、排比,、對偶、反問,、綜合使用最好 3,、多用對稱句。注意駢散結合,,顯示抑揚頓挫 4,、多用流行語。流行語活在廣大群眾的口語中,,有親切感,,新鮮活潑 5、多引格言警句,。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經過反復錘練,,具有哲理性 6,、多引古詩詞 7、多用典故 8,、多用描寫,。在記敘文中描寫句多,語言就富有形象感,,就會顯得生動,,有文學味道 9、多用抒情句 問題九:擔心說理絕對,,不深刻 措施: 1,、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既看到事物的這一面,,又看到事物的那一面,。在肯定某一觀點時,兼及一下其他角度上的看法,,附帶一筆,,注意不要自相矛盾 2、用聯系的觀點看世界上復雜的事物,,用因果分析的方法來講述道理 3,、用發(fā)展的眼光去推測事物發(fā)展的未來,。這件事發(fā)展下去會產生什么結果,以這種結果來顯示看問題的預見性和深刻性 4,、用哲理性語言揭示主旨,,顯示主題的深刻性 問題十:寫到一半時想換一種寫法 措施: 1,、保留原有內容巧妙過渡 2,、寫議論文,想改寫成記敘文,,把議論文字轉換為人物和心理活動或演講,、報告的內容,在關鍵之處加入適當的語言 3,、寫記敘文想改為議論文,,以記敘材料為論據,把記敘內容轉換為社會現象 問題十一:害怕寫到中途卡殼 措施: 1,、在草稿紙上列一個簡單的提綱 2,、確定好幾個領起全文的關鍵詞語或關鍵句 3、對提綱和關鍵句進行修改 問題十二:作文題和以前讀過的范文內容相似或相同,,想借用又不敢用 措施: 1,、弄清楚考題與范文題目的裨是否相同,不能機械地套用 2,、注意范文的時代背景和考題要求的差異 3,、不拘泥范文,可借鑒形式,、構思方式,、語言表達技巧、關鍵句等,,如果想借鑒故事情節(jié),,一定注意對原故事進行加工、改造,,以免被判為抄襲,。 問題十三:文章要結束了,字數還不夠 措施: 1,、從另一個角度寫一段,,這一角度的內容不能畫蛇添足,要圍繞中心(主旨)進行 2,、對前文內容再進行挖掘或歸納,。挖掘和歸納具有揭示文章主旨和總結全文意義 3、適當引用名言,、歌詞,、詩賦等,,為文章添彩 問題十四:做完基礎題,時間不多,,作文想寫快一點 措施: 1,、審題時注意勾畫命題要點,提示自己在作文時突出這些要點 2,、迅速列一個簡要的提綱,,避免在寫作過程中思維中斷,保證文意暢達 3,、立即記下思維中迸現的火花,,不怕不連貫。有了這引起閃光點,,再尋找它們之間的聯系 5,、回憶以前讀過的范文,、寫過的俄文想一想它們與高考試題在內容和形式上的相通之處 7,、提高思維和收發(fā)室速度,但要最大限度的保持卷面的整潔,。 問題十五:寫到中間,,發(fā)現偏題 措施: 1、審視話題,,審視自己已寫出的內容,,找出二者之間的聯系 2、用概括句,、轉折句將所寫部分與話題焊接在一起 3,、在接下來的行文中,強化話題意思,,在文段開頭,、文段結尾,文章結尾等處用多種手段和方式適時點明主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