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原文)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做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只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慢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離別的聲蕭,;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再別康橋賞析
《再別康橋》讓我看到了一顆詩人的心---一顆坦露的真誠的赤子之心。還讓我感受到了一種對美的自然,、美的人生,、美的夢想的眷戀與追求。怎么能說這些沒有深刻的思想意義呢,?
康橋對于徐志摩而言,,不只是風光宜人,景物清新的求學之地,,更是徐志摩精神的家園,,“康橋”被他稱為“難得的知己”,“生命的泉源”“精神的依戀之鄉(xiāng)”,??禈虻淖匀伙L光開啟了詩人的心靈,,詩人在星光下聽水聲,聽近村的晚鐘聲,,聽河里倦牛芻草聲,大自然的優(yōu)美,、寧靜,、和諧在星光與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了詩人的性靈。他在自然的“真美”與“純美”中,,追求生命的“真”“善”“美”,,生命的“真”“善”“美”間接的反映到藝術作品中,藝術形式倒顯得不那么重要了,。應該說,,沒有對自然、對生命,、對藝術的摯感真情,,沒有一顆坦露的熱烈的赤子之心,也就沒有《再別康橋》,。
詩中第一節(ji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正像是喃喃自語,又像是淺回低吟,,平時內心充溢看驚喜歡暢,,正因為來時的驚喜歡暢,讓詩人走時充滿了眷戀與惆悵,。所以輕輕的走時不可能正如輕輕的來,,話不正談,偏反差說,,在反差中,,恰恰流露了難以抑制的真情,古人講以樂景寫哀情,,以情景寫樂情,。一倍增其哀樂?!对娊洝酚性疲?#8220;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菲菲,。”與此同理,走的時候偏偏回想起來的情景,,在感情兩極的對照反差之中,,詩人的內心則需讀者去補充想象,在“輕輕的”重疊與反復之中,曲折迂回,,纏綿悱惻,。
詩的第二節(jié),轉入了對康橋自然風光的描寫,,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浪,波光里的艷影,,在我心頭蕩漾,。夕陽西下,卻又彩鄉(xiāng)輝煌,。真讓人目眩神迷,。“新娘”既嬌羞默默,又光彩照人,,詩人眼中的康河,,就象是他心中的新娘,神秘,、華美,,撩拔著詩人的情感,吸引著詩人漸漸的走進康河,,走進自然,。
詩的第三節(jié)寫道:“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一塵不染的康河,自由歡快的水草,,讓詩人心甘情愿和康河融為一體,。只做一條水草,就心満意足,,其樂無窮,。實際上自然的純美,讓詩人遠離了塵世的喧囂,,塵世的苦病,、煩悶、束縛,、壓抑,、枯燥,全都遠去了,,剩下的只有這純凈,、安寧和自由,。所以詩人沉浸在靈魂的安寧和自由中,要放聲歌唱,,追尋夢想了,。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這節(jié)詩行一般理解為晚上泛舟回來,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所以詩人不自禁地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我認為這一節(jié)詩,實虛兼有,,合二為一,,既是實景,也是虛情,,情景交融,。尋夢,而且是向青草更青處漫溯,,詩人在這里的夢不是一般意義的夢,,而是人生的夢,藝術的夢,,愛情的夢,,他遠離了束縛他的一切,在這夢一般的世外桃源里,,擁抱生活,,擁抱美。
詩歌的第四節(jié),,陡然一轉,,由夢境回到了現(xiàn)實,現(xiàn)實的自己已經不能放歌了,。笙簫是可以吹奏的,,可詩人的笙簫只能是悄悄的了??禈蛞矠樵娙顺聊?,也體察到了詩人內心的憂傷。
詩歌通過一系列的鋪排蓄勢之后,,詩人的別離的情感達到了高潮,,和第一節(jié)詩在重復中又有了變化,。開頭“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結句變成“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輕輕的是無聲,,悄悄是無聲加無言,,無言是內心的感受。情感的內涵更多,,悄悄的來時,,欣喜興奮的一句話也說不出,是壓抑的喜悅,,走時悲傷難過的一句話也說不出是壓抑的哀傷,,感情的兩個極致并列在一起,詩人內心的感受,,需要讀者自己去慢慢領會,。詩的第一節(jié)是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理智的告別,,淡淡的憂傷;詩的最后一節(jié),,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揮一揮衣袖,動作比輕輕的招手力,,可卻是不帶走一片云彩,,云彩本來就不可能帶走,把不可能的事偏說成可能的,,語言的不合常情,,恰恰最能表達詩人的感情??禈蚴窃娙松畹膲?,愛情的夢,藝術的夢,,詩人像呵護自己的情人一樣,,不忍心打擾她,同時詩人也清楚,,康橋帶走了詩人的一切,。帶走了詩人的靈魂,,詩人對真善美的追求與夢想,這美好的一切,,永遠地留在康橋,。
總之,《再別康橋》打動讀者的是詩人內心流淌出來的真情,,藝術家只要有一顆坦露的赤子之心,,他的作品就是有思想性,就不是矯揉造作的形式堆砌起來的浮華與空洞,。我們喜愛徐志摩,,喜愛康橋,是因為我們同樣慨嘆美好的情感,,美好的追求的消逝,,同樣留戀難舍生活中曾有過的純真的、純粹的夢,。
再別康橋寫作背景
此詩寫于1928年11月6日,初載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游學于此,??禈驎r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自陳道:在24歲以前,,他對于詩的興味遠不如對于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因此他后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煙與文化》)
1928年,詩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歸途的南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這首詩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說,,“康橋情結”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而《再別康橋》無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徐志摩簡介
(1896~1931年)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浙江海寧縣硤石鎮(zhèn)人。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又申。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云中鶴,。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1915年畢業(yè)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1921年開始創(chuàng)作新詩,。 1922年返國后在報刊上發(fā)表大量詩文,。 1923年,參與發(fā)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學研究會,。 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chuàng)辦《現(xiàn)代詩評》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時任翻譯。 1925年赴歐洲,,游歷蘇,、德、意,、法等國,。 1926年在北京主編《晨報》副刊《詩鐫》,與聞一多,、朱湘等人開展新詩格律化運動,,影響到新詩藝術的發(fā)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 1927年參加創(chuàng)辦新月書店。次年《新月》月刊創(chuàng)刊后任主編,。并出國游歷英,、美、日,、印等國,。 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同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 1931年初,與陳夢家,、方瑋德創(chuàng)辦《詩刊》季刊,,被推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飛機到北平,,因遇大霧在濟南附近觸山,機毀人亡,,遇難,。 徐志摩簡介 (1896~1931年)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浙江海寧縣硤石鎮(zhèn)人。名章垿,,字志摩,,小字又申。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云中鶴,。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1915年畢業(yè)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1921年開始創(chuàng)作新詩。 1922年返國后在報刊上發(fā)表大量詩文,。 1923年,,參與發(fā)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學研究會,。 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chuàng)辦《現(xiàn)代詩評》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時任翻譯,。 1925年赴歐洲,游歷蘇,、德,、意、法等國,。 1926年在北京主編《晨報》副刊《詩鐫》,,與聞一多、朱湘等人開展新詩格律化運動,,影響到新詩藝術的發(fā)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 1927年參加創(chuàng)辦新月書店。次年《新月》月刊創(chuàng)刊后任主編,。并出國游歷英,、美、日,、印等國,。 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同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 1931年初,與陳夢家,、方瑋德創(chuàng)辦《詩刊》季刊,,被推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飛機到北平,,因遇大霧在濟南附近觸山,機毀人亡,遇難,。
徐志摩作品
詩集著有:《再別康橋》《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散文有:《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輪盤》《我所知道的康橋》《印度洋上的秋思》《北戴河海濱的幻想》等
小說:《春痕》
戲劇:《卞昆岡日記》《愛眉小札》《志摩日記》
譯著《曼殊斐爾小說集》等。
他的作品已編為《徐志摩文集》出版,。
徐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富于變化,,并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于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
徐志摩灶精彩語錄
▲人類最偉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飛,!理想的極度,想象的止境,,從人到神,!詩是翅膀上出世的;哲理是在空中盤旋的,。飛:超脫一切,,籠蓋一切,掃蕩一切,,吞吐一切,。
▲……我們不幸是文明人,,入世深似一天,,離自然遠似一天。離開了泥土的花草,,離開了水的魚,,能快活嗎?能生存嗎,?從大自然,,我們取得我們的生命;從大自然,我們應分取得我們繼續(xù)的滋養(yǎng),。
▲但有人,,比如我自己,就有愛落葉的癖好,。他們初下來時顏色有很鮮艷的,,但時候久了,顏色也變,,除非你保存得好,。所以我的話,那就是我的思想,,也是與落葉一樣的無用,,至多有時有幾痕生命的顏色就是了。
▲我是一只沒籠頭的野馬,,我從來不曾站定過,。我人是在這社會里活著,我卻不是這社會里的一個,,像是有離魂病似的,,我這軀殼的動靜是一件事,我那夢魂的去處又是一件事,。
▲所以不曾經歷過精神或心靈的大變的人們,,只是在生命的戶外徘徊,也許偶爾猜想到幾分墻內的動靜,,但總是浮的淺的,,不切實的,甚至完全是隔膜的,。
▲人格是一個不可錯誤的實在,,荒歉是一件大事,但我們是餓慣了的,,只認鳩形與鵠面是人生本來的面目,,永遠忘卻了真健康的顏色與彩澤。標準的降低是一種可恥的墮落,;我們只是踞坐在井底的青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