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
黃帝問道:正常人的脈象是怎樣的呢,?
岐伯回答說:人一呼脈跳動兩次,一吸脈也跳動兩次,,呼吸之余,,是為定息,若一吸勱跳動五次,,是因為有時呼吸較長以盡脈跳余數(shù)的緣故,,這是平人的脈象。平人就是無病之人,,通常以無病之人的呼吸為標準,,來測侯病人的呼吸至數(shù)及脈跳次數(shù),醫(yī)生無病,,就可以用自己的呼吸來計算病人脈搏的至數(shù),,這是診脈的法則。如果一呼與一吸脈各跳動三次而且急疾,,尺之皮膚發(fā)熱,,乃是溫病的表現(xiàn);如尺膚不熱,,脈象滑,,乃為感受風(fēng)邪而發(fā)生的病變;如脈象澀,是為痹證,。人一呼一吸脈跳動八次以上是精氣衰奪的死脈,;脈氣斷絕不至,亦是死脈,;脈來忽遲忽數(shù),,為氣血已亂,亦是死脈,。 健康人的正氣來源于胃,,胃為水谷之海,乃人體氣血生化之源,,所以胃氣為健康人之常氣,,人若沒有胃氣,就是危險的現(xiàn)象,,甚者可造成死亡,。 春天有胃氣的脈應(yīng)該是弦而柔和的微弦脈,乃是無并之平脈,;如果弦象很明顯而缺少柔和之胃氣,,為肝臟有病,;脈見純弦而無柔和之象的真臟脈,,主死;若雖有胃氣而兼見輕虛以浮的毛脈,,是春見秋脈,故預(yù)測其到了秋天就要生病,,如毛脈太甚,,則木被金傷,現(xiàn)時就會發(fā)病,。肝旺于春,,春天臟真之氣散于肝,以養(yǎng)筋膜之氣,。夏天有胃氣的脈應(yīng)該是鉤而柔和的微心臟有?。幻}見純鉤而無柔和之象的真臟脈,,主死,;若雖有胃氣而兼見沉象的石脈,是夏見冬脈,,故預(yù)測其到了冬天就要生?。蝗缡}太甚,則火被水傷,,現(xiàn)時就會發(fā)病,。心旺于夏,故夏天臟真之氣通于心,,心主血脈,,而心之所藏則是血脈之氣。長夏有胃氣的脈應(yīng)該是微耎弱的脈,,乃是無病之平脈,,如果若甚無力而缺少柔和之胃氣,為脾臟有??;如果見無胃氣的代脈,主死,;若軟弱脈中兼見沉石,,是長夏見冬脈,這是火土氣衰而水反侮的現(xiàn)象,,故預(yù)測其到了冬天就要生?。蝗缛趸鹕?,現(xiàn)時就會發(fā)病,。脾旺于長夏,故長夏臟真之氣濡養(yǎng)于脾,,脾主肌肉,,故脾藏肌肉之氣。秋天有胃氣的脈應(yīng)該是輕虛以浮而柔和的微毛脈,,乃是無病之平脈,;如果是脈見輕虛以浮而缺少柔和之胃氣,為肺臟有??;如見純毛脈而無胃氣的真臟脈,就要死亡,;若毛脈中兼見弦象,,這是金氣衰而木反侮的現(xiàn)象,故預(yù)測其到了春天就要生??;如弦脈太甚,現(xiàn)時就會發(fā)病,。肺旺于秋而居上焦,,故秋季臟真之氣上藏于肺,,肺主氣而朝百脈,乃是無病之平脈,;如果脈見沉石而缺少柔和的胃氣,,為腎臟有病,;如脈見純石而不柔和的真臟脈,,主死;若沉石脈中兼見鉤脈,,是水氣衰而火反侮的現(xiàn)象,,故預(yù)測其到了夏天就要生病,;如鉤脈太甚,,現(xiàn)時就會發(fā)病。腎旺于冬而居人體的下焦,,,,冬天臟真之氣下藏與腎,腎主骨,,故腎藏骨髓之氣,。 胃經(jīng)的大絡(luò),名叫虛里,,其絡(luò)從胃貫膈而上絡(luò)于肺,,其脈出現(xiàn)于左乳下,搏動時手可以感覺得到,,這是積于胸中的宗氣鼓舞其脈跳動的結(jié)果,。如果虛里脈搏動急數(shù)而兼有短時中斷之象,這是中氣不守的現(xiàn)象,,是病在膻中的征候,;如脈來遲而有歇止兼見跳動甚劇而外見于衣,這是宗氣失藏而外泄的現(xiàn)象,。 切脈要知道寸口脈的太過和不及。寸口脈象應(yīng)指而短,,主頭痛,。寸口脈應(yīng)指而長,主足脛痛,。寸口應(yīng)指急促而有力,,上搏指下,主肩背痛,。寸口脈沉而堅硬,,主病在內(nèi)。寸口脈浮而盛大,主病在外,。寸口脈沉而弱,,主寒熱、疝少腹疼痛,。寸口脈沉而橫居,,主脅下有積病,或腹中有橫積而疼痛,。寸口脈沉而急促,,主病寒熱。脈盛大滑而堅,,主病在外,。脈小實而堅,主病在內(nèi),。脈小弱而澀,,是為久病。脈來滑利浮而疾數(shù),,是為新病,。脈來緊急,主疝瘕少腹疼痛,。脈來滑利,,主病風(fēng)。脈來澀滯,,主痹證,。脈來緩而滑利,為脾胃有熱,,主病熱中,。脈來盛緊,為寒氣痞滿,,主脹病,。脈與病之陰陽想一致,如陽病見陽脈,,陰病見陰脈,,病難愈。脈與四時相應(yīng)為順,,如春弦,、夏鉤、秋毛,、冬石,,即使患病,,亦無什麼危險;如脈與四時相反,,及不間臟而傳變的,,病難愈。臂多青脈,,乃血少脈空,,乃由于失血。尺膚緩而脈來澀,,主氣血不足,,多為倦怠懈惰,但欲安臥,。尺膚發(fā)熱而脈象盛大,,是火盛于內(nèi),主脫血,。尺膚澀而脈象滑,,陽氣有余于內(nèi),故為多汗,。尺膚寒而脈象細,,陰寒之氣盛于內(nèi),故為泄瀉,。脈見粗大而尺膚常熱的,,陽盛于內(nèi),為熱中,。 肝的真臟脈出現(xiàn),,至庾辛日死;心的真臟脈出現(xiàn),,至任癸日死,;脾的真臟脈出現(xiàn),至甲乙日死,;肺的真臟脈出現(xiàn),,至丙丁日死,;腎的真臟脈出現(xiàn),,至戊已日死,。這是說的真臟脈見,,均主死亡。 頸部之脈搏動甚,,且氣喘咳嗽,主水病。眼瞼浮腫如臥蠶之狀,。也是水病,。小便顏色黃赤,而且嗜臥,,是黃疸病,。風(fēng)為陰邪,下先受之,,面部浮腫,,為風(fēng)邪引起的風(fēng)水病。水濕為陰邪,,下先受之,,足脛腫,是水濕引起的水腫病,。眼白睛發(fā)黃,,是黃疸病。婦人手少陰心脈搏動明顯,,是懷孕的征象,。 脈與四時有像適應(yīng),也有不相適應(yīng)的,,如果脈搏不見本臟脈的正常脈象,,春夏而不見弦、洪,,而反見沉,、澀;秋冬而不見毛,、石,,而反見浮大,這都是與四時相反的脈象,。風(fēng)熱為陽邪脈應(yīng)浮大,,今反沉靜;泄利脫血,,津血受傷,,脈因虛細,今反實大,;病在內(nèi),,脈應(yīng)有力,乃正氣尚盛足以抗邪,,今反脈虛,;病在外,脈應(yīng)浮滑,,乃邪氣仍在于表,,今反見脈強堅,,脈證像反,都是難治之病,,著就叫做“反四時”,。 人依靠水谷的營養(yǎng)而生存,所以人斷絕水谷后,,就要死亡,;胃氣化生于水谷,如脈無胃氣也要死亡,。所謂無胃氣的脈,,就是單見真臟脈,而不見柔和的胃氣脈,。所謂不得胃氣的脈,,就是肝脈見不到微弦脈,腎脈見不到微石脈等,。 太陽主時,,脈來洪大而長;少陽主時,,脈來不定,,忽快忽慢,忽長忽短,;陽明主時,,脈來浮大而短。 正常的心脈來時,,圓潤象珠子一樣,,相貫而至,又象安撫瑯桿美玉一樣的柔滑,,這是心臟的平脈,。夏天以胃氣為本,脈當(dāng)柔和而微鉤,。如果脈來時,,喘急促,連串急數(shù)之中,,帶有微曲之象,,這是心的病脈。將死的心脈來時,,脈前曲回,,后則端直,如摸到革帶之鉤一樣的堅硬,全無和緩之意,,這是心的死脈,。 正常的肺脈來時,輕虛而浮,,像榆莢下落一樣的輕浮和緩,這是肺的平脈,。秋天以胃氣為本,,脈當(dāng)柔和而微毛。有病的肺脈來時,,不上不下,,如撫摩雞毛一樣,這是肺的病脈,。將死的肺脈來時,,輕浮而無根,如物之漂浮,,如風(fēng)吹毛一樣,,飄忽不定,散動無根,,這是肺的死脈 正常的肝脈來時,,柔軟而弦長,如長竿之末梢一樣的柔軟擺動,,這是肝的平脈,。春天以胃氣為本,脈當(dāng)柔和而微弦,。有病的肝脈來時,,弦長硬滿而滑利,如以手模長竿一樣的長而不軟,,這是肝的病脈,。將死的肝脈來時,弦急而堅勁,,如新張弓弦一樣緊繃而強勁,,這是肝的死脈。 正常的脾脈來時,,從容和緩,,至數(shù)勻凈分明,好象雞足緩緩落地一樣的輕緩而從容不迫,,這是脾的平脈,。長夏以胃氣為本,脈當(dāng)和緩。有病的脾脈來時,,充實硬滿而急數(shù),,如雞舉足一樣急疾,這是脾的病脈,。將死的脾脈來時,,或銳堅而無柔和之氣,如烏之嘴,,鳥之爪那樣堅硬而銳,,或時動復(fù)止而無規(guī)律,或脈去而無不至,,如屋之漏水點滴無倫,,或如水之流逝,去而不返,,這是脾的死脈,。 正常的腎脈來時,沉石滑利連續(xù)不斷而又有曲回之象,,按之堅實,,有如心之鉤脈這是腎的平脈。冬天以胃氣為本,,脈當(dāng)柔軟而微石,。有病的腎脈來時,堅搏牽連如牽引葛藤一樣,,愈按愈堅硬,,這是腎的病脈。將死的腎脈來時,,象奪索一般,,長而堅硬勁急,或堅實如以指彈石,,這是腎的死脈,。
黃帝內(nèi)經(jīng)白話文(十九)
玉機真臟論篇第十九
黃帝問道:春時的脈象如弦,怎樣才算弦,?
岐伯回答說:春脈主應(yīng)肝臟,,屬東方之木。在這個季節(jié)里,,萬物開始生長,,因此脈氣來時,軟弱輕虛而滑,,端直而長,,所以叫做弦,假如違反了這種現(xiàn)象,就是病脈,。
黃帝道:怎樣才稱反呢,?
岐伯說:其脈氣來,應(yīng)指實而有力,,這叫做太過,,主病在外;如脈來不實而微弱,,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
黃帝道:春脈太過與不及,,發(fā)生的病變怎樣?
岐伯說:太過會使人記憶力衰退,,精神恍惚,,頭昏而兩目視物眩轉(zhuǎn),而發(fā)生巔頂疾??;其不及會使人胸部作痛,牽連背部,,往下則兩側(cè)脅助部位脹滿,。
黃帝道:講得對!夏時的脈象如鉤,,怎樣才算鉤,?
岐伯說:夏脈主應(yīng)心臟,屬南方之火,,在這個季節(jié)里,,萬物生長茂盛,因此脈氣來時充盛,,去時輕微,,猶如鉤之形象,所以叫做鉤脈,,假如違反了這種現(xiàn)象,,就是病脈。
黃帝道:怎樣才稱反呢,?
岐伯說:其脈氣來盛去亦盛,,這叫做太過,主病在外,;如脈氣來時不盛,,去時反充盛有余,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
黃帝道:夏脈太過與不及,,發(fā)生的病變怎樣?
岐伯說:太過會使人身體發(fā)熱,,皮膚痛,,熱邪侵淫成瘡;不及會使人心虛作煩,,上部出現(xiàn)咳嗽涎沫,,下部出現(xiàn)失氣下泄。
黃帝道:講得對,! 秋天的脈象如浮,,怎樣才算浮,?
岐伯說:秋脈主應(yīng)肺臟,,屬西方之金,在這個季節(jié)里,,萬物收成,,因此脈氣來時輕虛以浮,來急去散,,所以叫做浮,。假如違反了這種現(xiàn)象,就是病脈,。
黃帝道:怎樣才稱反呢,?
岐伯說:其脈氣來浮軟而中央堅,兩旁虛,,這叫做太過,,主病在外;其脈氣來浮軟而微,,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
黃帝道:秋脈太過于不及,,發(fā)生的病變怎樣,?
岐伯說:太過會使人氣逆,背部作痛,,慍慍然郁悶而不舒暢,;其不及會使人呼吸短氣,咳嗽氣喘,,其上逆而出血,,喉間有喘息聲音,。黃帝道:講得對!冬時的脈象如營,,怎樣才算營,?
岐伯說:冬脈主應(yīng)腎臟,屬北方之水,,在這個季節(jié)里,,萬物閉藏,因此脈氣來時沉而搏手,,所以叫做營,。假如違反了這種現(xiàn)象,就是病脈,。
黃帝道:怎樣才稱反呢,?
岐伯說:其脈來如彈石一般堅硬,這叫做太過,,主病在外,;如脈去虛數(shù),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
黃帝道:冬脈太過與不及,,發(fā)生的病變怎樣,?
岐伯說:太過會使人精神不振,身體懈怠,,脊骨疼痛,,氣短,懶于說話,;不及則使人心如懸,,如同腹中饑餓之狀,季脅下空軟部位清冷,,脊骨作痛,,少腹脹滿,小便變常,。
黃帝道:講得對,! 黃帝道:春夏秋冬四時的脈象,有逆有從,,其變化各異,,但獨未論及脾脈,究竟脾脈主何時令,?
岐伯說:脾脈屬土,,位居中央為孤臟,,以灌溉四旁。
黃帝道:脾脈的正常與異??梢缘靡妴??岐伯說:正常的脾脈不可能見到,有病的脾脈是可以見到的,。
黃帝道:有病的脾脈怎樣,?
岐伯說:其來如水之流散,這叫做太過,,主病在外,;其來尖銳如鳥之喙,這叫做不及,,主病在中,。
黃帝道:先生說脾為孤臟,位居中央屬土,,以灌溉四旁,,他的太過和不及各發(fā)生什麼病變?
岐伯說:太過會使人四肢不能舉動,,不及則使人九竅不通,,名叫重強。黃帝驚悟書肅然起立,,敬個禮道:很好,!我懂得診脈的要領(lǐng)了,這是天下極其重要的道理,?!段迳贰ⅰ睹}變》,、《揆度》,、《奇恒》等書,闡述的道理都是一致的,,總的精神在于一個“神”字,。神的功用運轉(zhuǎn)不息,向前而不能回卻,,倘若回而不轉(zhuǎn),,就失掉它的生機了。極其重要的道理,,往往跡象不顯而盡于微妙,,把它著錄在玉版上面,藏于樞要內(nèi)府,,每天早上誦讀,,稱它為《玉機》,。 五臟疾病的傳變,是受病氣于其所生之臟,,傳于其所勝之臟,,病氣留舍于生我之臟,死于我所不勝之臟,。當(dāng)病到將要死的時候,,必先傳行于相克之臟,病者乃死,。這是病氣的逆?zhèn)?,所以會死亡。例如,,肝受病氣于心臟,,而又傳行于脾臟,其病氣留舍于腎臟,,傳到肺臟而死,。心受病氣于脾臟,其病氣留舍于肝臟,,傳到肝臟而死,。肺受病氣于腎臟,傳行于肝臟,,病氣留舍于脾臟,,傳到心臟而死。以一日一夜劃分為五個階段,,分屬五臟,就可以推測死后的早晚時間,。 黃帝道:五臟是相通連的,,病氣的轉(zhuǎn)移,都有一定的次序,。假如五臟有病,,則各傳其所勝;若不能掌握治病的時機,,那麼三個月或六個月,,或三天,或六天,,傳遍五臟就當(dāng)死了,,這是相克的順傳次序。所以說:能辨別三陽的,,可以知道病從何經(jīng)而來,;能辨別三陰的,,可以知道病的死生日期,這就是說,,知道他至其所不勝而死,。 風(fēng)為六淫之首,所以說它是百病之長,。風(fēng)寒中人,,使人毫毛直豎,皮膚閉而發(fā)熱,,在這個時候,,可用發(fā)汗的方法治療;至風(fēng)寒入于經(jīng)絡(luò),,發(fā)生麻痹不仁或腫痛等癥狀,,此時可用湯熨(熱敷)及火罐、艾炙,、針刺等方法來祛散,。如果不及時治療,病氣內(nèi)傳于肺,,叫做肺痹,,又叫做肝厥,發(fā)生脅痛,、吐食的癥狀,,在這個時候,可用按摩,、藥物或熱湯沐浴等方法,;如不及時治療,就會傳行于脾,,叫做脾風(fēng),,發(fā)生黃,腹中熱,,煩心,,小便黃色等癥狀,在這個時候,,可用按摩,、藥物或熱湯沐浴等方法;如再不治,,就會傳行于腎,,叫做疝疸,少腹煩熱疼痛,,小便色白而混濁,,又叫做盅病,,在這個時候,可用按摩,、或用藥物,;如再不治,病就由腎傳心,,發(fā)生筋脈牽引拘攣,,叫做瘛病,在這個時候,,可用至法,,或用藥物;如再不治,,十日之后,,當(dāng)要死亡。倘若病邪由腎傳心,,心又復(fù)反傳于肺臟,,發(fā)為寒熱,發(fā)當(dāng)三日即死,,這是疾病傳行的一般次序,。假如驟然爆發(fā)的病,就不必根據(jù)這個相傳的次序而治,。有些病不依這個次序傳變的,,如憂、恐,、悲,、喜、怒情志之病,,病邪就不能依照這個次序相傳,,因而使人生大病了。如因喜極傷心,,心虛則腎氣相乘;或因大怒,,則肝氣乘脾,;或因悲傷,則肺氣乘肝,;或因驚恐,,則腎氣虛,脾氣乘腎,;或因大憂,,則肺氣內(nèi)虛,,心氣乘肺。這是無志激動,,使病邪不以次序傳變的道理,。所以病雖有五,及其傳化,,就有五五二十五變,。所謂傳化,就是相乘的名稱,。 大骨軟弱,,大肉瘦削,胸中氣滿,,呼吸困難,,呼吸困難,呼吸時身體振動,,為期六個月就要死亡,。見了真臟脈,就可以預(yù)知死日,。胸中疼痛,,牽引肩項,全身發(fā)熱,,脫肉破腘,,真臟脈現(xiàn),大骨軟弱,,大肉瘦削,,胸中氣滿,呼吸困難,,十個月之內(nèi)就要死亡,。大骨軟弱,大肉瘦削,,兩肩下垂,,骨髓內(nèi)消,動作衰頹,,真臟脈未出現(xiàn),,為期一年死亡,若見到真臟脈,,就可以預(yù)知死日,。大骨軟弱,大肉瘦削,胸中氣滿,,腹中痛,,心中氣郁不舒,肩項身上俱熱,,破腘脫肉,,目眶下陷,真臟脈出現(xiàn),,精脫目不見人,,立即死亡;如尚能見人,,是精未全脫,,到了它所不聲勝之時,便死亡了,。如果正氣暴虛,,外邪陡然中人,倉卒獲病,,五臟氣機閉塞,,周身脈道不通,氣不往來,,譬如從高墮下,,或落水淹溺一樣,猝然的病變,,就無法預(yù)測死期了,。其脈息絕而不至,或跳動異常疾數(shù),,一呼脈來五,、六至,雖然形肉不脫,,真臟不見,,仍然要死亡的。 肝臟之真臟脈至,,中外勁急,,如象按在刀口上一樣的鋒利,或如按在琴弦上一樣硬直,,面部顯青白顏色而不潤澤,,毫毛枯焦乃死。肺臟的真臟脈至,,大而空虛,好象毛羽著人皮膚一般地輕虛,面部顯白赤,。顏色而不潤澤,,毫毛枯焦,就要死亡,。腎臟的真臟脈至,,搏手若索欲斷,或如以指彈石一樣堅實,,面部顯黑黃顏色而不潤澤,,毫毛枯焦,就要死亡,。脾臟的真臟脈至,,軟弱無力,快慢不勻,,面部顯黃青顏色而不潤澤,,毫毛枯焦,就要死亡,。凡是見到五臟真臟脈,,皆為不治的死侯。 黃帝道:見到真臟脈象,,就要死亡,,是什麼道理?岐伯五臟的營養(yǎng),,都賴于胃腑水谷之精微,,因此胃是五臟的根本。故五臟之臟脈氣,,不能自行到達于手太陰寸口,,必須賴借胃氣的敷布,才能達于手太陰,。所以五臟之氣能夠在其所主之時,,出現(xiàn)于手太陰寸口,就是有了胃氣,。如果邪氣勝,,必定使精氣衰。所以病氣嚴重時,,胃氣就不能與五臟之氣一起到達手太陰,,而為某一臟真臟脈象單獨出現(xiàn),真臟獨見,,是邪氣勝而臟氣傷,,所以說是要死亡的。黃帝道:講得對! 黃帝道:大凡治病,,必先診察形體盛衰,,氣之強弱,色之潤枯,,脈之虛實,,病之新久,然后及時治療,,不能錯過時機,。病人形七相稱,是可治之癥,;面色光潤鮮明,,病亦易愈;脈搏與四時相適應(yīng),,亦為可治,;脈來弱而流利,是有胃氣的現(xiàn)象,,病亦易治,,必須抓緊時間,進行治療,。形氣不相稱,,此謂難治;面色枯槁,,沒有光澤,,病亦難愈;脈實而堅,,病必加重,;脈與四時相逆,為不可治,。必須審察這四種難治之證,,清楚地告訴病家。 所謂脈與四時相逆,,是春見到肺脈,,夏見到腎脈,秋見到心脈,,冬見到脾脈,,其脈皆懸絕無根,或沉澀不起,,這就叫做逆四時,。如五臟脈氣不能隨著時令表現(xiàn)于外,,在春夏的時令,反見沉澀的脈象,,秋冬的時令,,反見浮大的脈象,這也叫做逆四時,。 熱病脈宜洪大而反靜;泄瀉脈應(yīng)小而反大,;脫血脈應(yīng)虛而反實,;病在中而脈不實堅;病在外而脈反堅實,。這些都是癥脈相反,,皆為難治。 黃帝道:我聽說根據(jù)虛實的病情可以預(yù)決死生,,希望告訴我其中道理,!
岐伯說:五實死,五虛亦死,。
黃帝道:請問什麼叫做五實,、五虛?
岐伯說:脈盛是心受邪盛,,皮熱是肺受邪盛,,腹脹是脾受邪盛,二便不通是腎受邪盛,,悶瞀是肝受邪盛,,這叫做五實。脈細是心氣不足,,皮寒是肺氣不足,,氣少是肝氣不足,泄利前后是腎氣不足,,飲食不入是脾氣不足,,這叫做五虛。
黃帝道:五實,、五虛,,有時亦有痊愈的,又是什麼道理,?
岐伯說:能夠吃些粥漿,,慢慢地胃氣恢復(fù),大便泄瀉停止,,則虛者也可以痊愈,。如若原來身熱無汗的,,而現(xiàn)在得汗,原來二便不通的,,而現(xiàn)在大小便通利了,,則實者也可以痊愈。這就是五虛,、五實能夠痊愈的機轉(zhuǎn),。
黃帝內(nèi)經(jīng)白話文(二十)
三部九侯論篇第二十
黃帝問道:我聽先生講了九針道理后,覺得豐富廣博,,不可盡述,。我想了解其中的主要道理,以囑咐子孫,,傳于后世,,銘心刻骨,永志不忘,,并嚴守誓言,,不敢妄泄。如何使這些道理符合于天體運行的規(guī)律,,有始有終,,上應(yīng)于日月星辰周歷天度之標志,下符合四時五行陰陽盛衰的變化,,人是怎樣適應(yīng)這些自然規(guī)律的呢,?希望你講解這方面的道理。
岐伯回答說:問得多好??!這是天地間至為深奧的道理。 黃帝道:我愿聞天地的至數(shù),,與人的形體氣血相通,,以決斷死生,是怎樣一回事,?
岐伯說:天地的至數(shù),,開始于一,終止于九,。一奇數(shù)為陽,,代表天,二偶數(shù)為陰代表地,,人生天地之間,,故以三代表人;天地人合而為三,,三三為九,,以應(yīng)九野之?dāng)?shù),。所以人有三部,每部各有三侯,,可以用它來決斷死生,,處理百病,從而調(diào)治虛實,,祛除病邪,。 黃帝道:什麼叫做三部呢?
岐伯說: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每部各有三侯,,所謂三侯,是以天,、地,、人來代表的。必須有老師的當(dāng)面指導(dǎo),,方能懂得部侯準確之處,。上部天,即兩額太陽脈處動脈,;上部地,,即兩頰大迎穴處動脈;上部人,,即耳前耳門穴處動脈,;中部天,即兩手太陰氣口,、經(jīng)渠穴處動脈,;中部地,即兩手陰明經(jīng)合谷處動脈,;中部人,,即兩手少陰經(jīng)神門處動脈;下部天,,即足厥陰經(jīng)五里穴或太沖穴處動脈,;下部地,即足少陰經(jīng)太溪穴處動脈,;下部人,,即足太陰經(jīng)箕門穴處動脈。故而下部之可以天候肝臟之病變,,下部之地可以侯腎臟之病變,,下部之人可以侯脾胃之病變,。 黃帝道:中部之侯怎樣?
岐伯說:中部亦有天,、地,、人三侯。中部之天可以侯肺臟之病變,,腫不之地可以侯胸中之病變,。中部之人可以侯心臟之病變。黃帝道:上部之侯又怎樣,?岐伯說:上布也有天,、地、人三侯,。上部之天可以侯頭角之病變,,上部之地可以侯口齒之病變,上部之人可以侯耳目之病變,。三部之中,,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侯為天,三侯為地,,三侯為人,,三三相乘,合為九侯,。脈之九侯,,以應(yīng)地之九野,以應(yīng)人之九臟,。所以人有肝,、肺、心,、脾,、腎五神臟和膀胱、胃,、大腸,、小腸四形臟,合為九臟,。若五臟以敗,,必見神色枯槁,枯槁者是病情危重,,乃至死亡征象,。 黃帝道:診察的方法怎樣,?
岐伯說:必先度量病人的身形肥瘦,了解它的正氣虛實,,實證用瀉法,,虛癥用補法。但必先去除血脈中的凝滯,,而后調(diào)補氣血的不足,,不論治療什麼病都是以達到氣血平調(diào)為準則。 黃帝道:怎樣決斷死生,?
岐伯說:形體盛,,脈反細,氣短,,呼吸困難,,危險;如形體瘦弱,,脈反大,,胸中喘滿而多氣的是死亡之癥。一般而論,;形體與脈一致的主生;若脈來三五不調(diào)者主病,,三部九侯之脈與疾病完全不相適應(yīng)的,,主死;上下左右之脈,,相應(yīng)鼓指如春杵搗谷,,參差不齊,病必嚴重,;若見上下之脈相差甚大,,而又息數(shù)錯亂不可計數(shù)的,是死亡征候,;中部之脈雖然獨自調(diào)勻,,而與其他眾臟不相協(xié)調(diào)的,也是死侯,;目內(nèi)陷的為正氣衰竭現(xiàn)象,,也是死侯。 黃帝道:怎樣知道病的部位呢,?
岐伯說:從診察九侯脈的異常變化,,就能知病變部位。九侯之中,,有一部獨小,,或獨大,,或獨疾,或獨遲,,或獨熱,,或獨寒,或獨陷下(沉伏),,均是有病的現(xiàn)象,。 以左手加于病人的左足上,距離內(nèi)踝五寸處按著,,以右手指在病人足內(nèi)踝上彈之,,醫(yī)者之左手即有振動的感覺,如其振動的范圍超過五寸以上,,蠕蠕而動,,為正常現(xiàn)象,;如其振動急劇而大,,應(yīng)手快速而渾亂不清的,為病態(tài),;若振動微弱,,應(yīng)手遲緩,應(yīng)為病態(tài),;如若振動不能上及五寸,,用較大的力量彈之,仍沒有反應(yīng),,是為死侯,。 身體極度消瘦,體弱不能行動,,是死亡之征,。中部之脈或快或慢,無規(guī)律,,為氣脈敗亂之兆,,亦為死征。如脈代而鉤,,為病在絡(luò)脈,。九侯之脈,應(yīng)相互適應(yīng),,上下如一,,不應(yīng)該有參差。如九侯之中有一侯不一致,則病必危險,。所謂不一致,,就是九侯之間,脈動的不相適應(yīng),。診察病邪所在之臟腑,,以知死生的時間。臨癥診察,,必先知道正常之脈,,然后才能知道有病之脈;若見到真脈脈象,,勝己的時間,,變要死亡。足太陽經(jīng)脈氣絕,,則兩足不能屈伸,,死亡之時,必目睛上視,。 黃帝道:冬為陰,,夏為陽,脈象與之相應(yīng)如何,?
岐伯說:九侯的脈象,,都是沉細懸絕的,為陰,,冬令死于陰氣極盛之夜半,;如脈盛大躁動喘而疾數(shù)的,為陽,,主夏令,,所以死于陽氣旺盛之日中,;寒熱交作的病,,死于陰陽交會的平旦之時;熱中及熱病,,死于日中陽極之時,;病風(fēng)死于傍晚陽衰之時;病水死于夜半陰極之時,。其脈象忽疏忽數(shù),,忽遲忽急,乃脾氣內(nèi)絕,,死于辰#丑未之時,,,也就是平旦、日中,、日夕,、夜半、日乘四季的時候,;若形壞肉脫,,雖九侯協(xié)調(diào),猶是死亡的征象,;假使七診之脈雖然出現(xiàn),,而九侯都順于四時的,就不一定是死侯,。所說不死的病,,指心感風(fēng)病,或月經(jīng)之病,,雖見類似七診之病脈,,而實不相同,所以說不是死侯,。若七診出現(xiàn),、其脈侯有敗壞現(xiàn)象的,這是死征,,死的時候,,必發(fā)呃逆等證侯。所以治病之時,,必須詳細詢問他的起病情形和現(xiàn)在癥狀,,然后按各部分,切其脈搏,,以觀察其經(jīng)絡(luò)的浮沉,,以及上下逆順。如其脈來流利的,,不?。幻}來遲緩的,,是?。幻}不往來的,,是死侯,;久病肉脫,皮膚干枯著于筋骨的,,亦是死侯,。 黃帝道:那些可治的病,,應(yīng)怎樣治療呢?
岐伯說:病在經(jīng)的,,刺其經(jīng),;病在孫絡(luò)的,刺其孫絡(luò)使它出血,;血病而有身痛癥狀的,,則治其經(jīng)與絡(luò)。若病邪留在大絡(luò),,則用右病刺左,、左病刺右的繆刺法治之。若邪氣久留不移,,當(dāng)于四肢八溪之間,、骨節(jié)交會之處刺之。上實下虛,,當(dāng)切按氣脈,,而探索氣脈絡(luò)郁結(jié)的所在,刺出其血,,以通其氣,。如目上視的,是太陽經(jīng)氣不足,。目上視而又定直不動的,,是太陽經(jīng)氣已絕。這是判斷死生的要訣,,不可不認真研究,。
|